《巧用身边的材料》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身边的材料》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巧用身边的材料》是浙江省美术教材第十五册中的综合探索课。
本课要求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通过发现,巧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实践,并在设计实践中巧妙运用,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根据美术新课程改革要求,为实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加生动,主动的学习空间去发现,去探索。
从而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到生活中去享受和创造,让美术课成为经松愉快自主的乐园,我把该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设计。
二、情景描述
上课铃响了,我端着一只小纸箱走进八(2)班的教室。
“咦?老师今天干嘛带个纸箱来啊?”“今天这节美术课到底要干什么啊?”学生们在底下窃窃私语着。
这时,我笑着问道:“大家想知道我带的箱子里装着什么吗?”,“想!”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好!我们就一起打开来看看吧!”随着我把箱子打开,几条形状各异的金鱼正在透明的鱼缸里悠闲的游来游去。
“啊!是金鱼!”学生们惊呼到。
“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了吧?!”。
“嗯!是金鱼。
”,“你们一共看到了几条金鱼?它们的颜色都一样吗?形状是否一样?你
们喜欢吗?”对于我的提问,学生们一一回答着,兴致很高。
“那么你们会用什么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这些可爱的金鱼呢?”我把话题一转,开始步入正题。
“我要用绘画的形式把小金鱼画出来!”一个学生说。
“我可以用相机拍下可爱的鱼儿。
”另一个学生说。
“还可以用橡皮泥造型!”
“用彩色布贴出鱼儿的形象。
”
“用纸折出小鱼的形状。
”
“……”
“非常好!”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同时在投影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名家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在大屏幕上出现的作品表现的题材是什么?它们都是用什么材质做的?”
“这是石头做的。
”
“哈,那是陶瓷做的。
”
“哟!还有不透钢!”
“哦!原来有那么多想法,鱼也能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来设计啊,有意思!”我听到教室里发出了阵阵感叹声,我想学生们的思维应该已经被打开了。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老师表演一个魔术?”我的话一出,学生们便沸腾了,兴奋地注视着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见我不紧不慢地在教室的环保收集角里捡起一个可乐易拉罐放进我刚上课时带的小纸箱里,然后又放进一张有色卡纸,一
把剪刀,一卷双面胶布和一段铁丝。
接着我关上箱子,对着箱子说了声“变!”再打开箱子,从里面取出了一幅事前做好的手工装饰品。
“咦?狮子!”“真漂亮!”“老师,你骗人,那肯定是你事先在箱子里就放好的!”有个调皮的学生喊到。
“不错!”我笑着说:“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老师的魔术识破了!其实,刚才老师放进箱子里的东西都还在呢!你们瞧它们有易拉罐、卡纸、剪刀、双面胶、铁丝”,我一边说一边把材料和工具从箱子里拿出来。
“用这些东西就可以做出这幅可爱的狮子工艺装饰画。
大家想不想亲手来做一做啊?”
“想!”此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但是,大家知道这该怎么做吗?除了做狮子你还能做出其它有意思的东西吗?在动手制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主动地把易拉罐制作的方法和易拉罐制作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践把问题一一解决了,同时每个学生都力求自己的作品是美的,富有创意的。
从他们的作业情况来看,易拉罐粘贴成的工艺装饰画,大致表现了两大块内容,有表现动物系列的,也有表现植物系列的。
从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和作业情况来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而且经过一堂课的实践制作后,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易拉罐的切、割、剪、刻的技巧。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基本已经落实了,难点也攻克了。
三、教学反思
《巧用身边的材料》这个教学单元我一共分为两大块内容进行教学。
一是易拉罐制作,二是各种豆类粘贴,本文案例只选取了第一大块内容进行着笔。
为什么我要选择易拉罐进行教学设计呢?首先,易拉罐薄而可塑性极强,是一种优质的美术创作媒材,能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平面和立体美术作品。
其次,它个性独特,表现力丰富,具有极强的环保感召力,能有效激起人们对环保的关注。
最后,选择易拉罐这种被人随手丢弃的一次性包装材料,作为美术创作的媒体,对中学生有多重教育意义:①通过以易拉罐为媒材的创作,学生们的个性,情感和创作能力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进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其养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敢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②饮料喝尽后将一个个易拉罐随手扔掉,是学生们身边常见的生活现象,看似事小实则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等大问题,易拉罐作为创作媒材,可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同学们细致地观察生活,关心社会,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他们保护环境及和谐处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责任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用以下三点贯穿其中:
1.巧妙激趣,创设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所强制的一个重要理念。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学习内容必须深受欢迎。
二,激趣形式新颖多样。
例:在第一课时的教学
中,激趣的形式就比较多样。
导入部分由猜猜老师纸箱里装着什么到可以用什么艺术形式来表现鱼,再到看看大师是如何表现鱼这三个环节的设计都紧扣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新授知识时的魔术表演则再次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点”。
为整节课的生动活跃定下基调,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以生为本,导而勿牵
新课程下的教学观点要我们尊重学生,和学生和平相处,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因此,我在易拉罐平面剪贴的教学时,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法,既教师示范一步,学生跟做一步。
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探索,团结创新
在创作的过程中,易拉罐被剪头去尾,形状各异。
我鼓励学生们多质疑,多交流,观察它们的特征。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丰富了自身的创意,在吸收,借鉴别人设想的同时来完善自己的创作构思。
在制作过程中,我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部分设计出色的作品给学生们参考,鼓励他们相互比一比,在模仿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如果团队中的某个同学制作时出现了问题,我就及时点拨,并发扬团队精神一起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共享成功。
(图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所以,在第二课时开始时的优秀学生作品欣赏环节以及第三课时的全班性作品展示中,我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善于表达自己
的观点,大胆参与集体讨论。
凡能够言之有理或能自圆其说的创意,都给予鼓励和肯定,力求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也使其在探讨别人作品的同时,反思探讨自己的作品,锻炼审美情趣,强化创作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