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浅析

合集下载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从“邻里中心”开始的故事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从“邻里中心”开始的故事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从“邻里中心”开始的故事走进苏州工业园区采访,“邻里中心”是个点击率很高的关键词,可以说园区的商业故事正是从“邻里中心”开始。

“有了它,园区的马路上看不到路边店,不仅杜绝了底商的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更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有了它,老百姓日常需要也就有保证。

因为邻里中心既是一个‘购物中心’,又是一个‘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

”邻里中心公司总经理于宙介绍说,每座邻里中心都有12项必备功能,这里有超市、银行、邮政所,也有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还有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店……人们可以在这里悠闲地试穿新款服装,潇洒地溜冰,投入地参加游艺活动,生活气息极其浓厚。

“邻里中心”原版在新加坡。

一九九七年,以新加坡“购物中心”为蓝本的“邻里中心”正式在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克隆”。

随着园区的开发,“邻里中心”的建设规划已列入商业网点布局,今年5月,第7座邻里中心,南部科教创新区2余多平米的翰林大厦又拔地而起。

“到2010年,邻里中心总数达到10个,经营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服务约30万园区人口”的计划正在逐步实现。

走进邻里中心,每一座大厦里,店铺鳞次栉比,店面各具特色。

新城邻里中心,也是苏州第一个邻里中心。

很多十年前来采访过的记者都惊讶地发现,这个邻里中心变了,变得时尚起来。

曾经的小面馆成了小吃广场,那个食品小卖部变成了星巴克咖啡屋,小小的理发店变成了时尚美容美发屋。

用“升级换代”来形容这个邻里中心的变化是最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汇。

“邻里中心”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是邻里中心公司总经理宇宙对“邻里中心”的变化所作的总结。

这一总结让前来采访记者突然发现,园区的品质生活,其实不仅体现在白领小资的浅酌低吟中,更体现在邻家大婶的日常生活中。

在采访中恰好碰到一位正在买菜的老教师,她感叹的说,园区生活质量是从每天的买菜开始提高的!因为邻里中心的“菜场”整洁干净,邻里生鲜超市更是颠覆了人们对“小菜场”的传统印象。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的借鉴意义!新加坡采用了“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并且有效地结合国情,建造出富有新加坡特色的社区商业模式。

本文对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对该社区商业模式给中国的启示提出相应建议。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它是城市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层次,基本功能是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服务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

20世纪50年代,社区商业首先在美国兴起,之后在其它西方国家逐步大规模发展起来。

60年代,英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国家也由于居民的郊区化而出现社区商业,到70年代,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也开始大规模发展来。

虽然,“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这一概念早已在美国提出,但并没有很有效地发挥出它的性质。

后来新加坡则采用了“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并且有效地结合了他们的国情,建造出富有新加坡特色的社区商业模式。

本文,飙马商业地产对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对该社区商业模式给中国的启示提出相应建议。

新加坡“邻里中心”的由来新加坡“邻里中心(Neighborhood Center)”的概念来源于新加坡政府1965推行并长期实施的组屋计划,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已成为新加坡城市名片的成功写照。

新加坡“邻里中心”主要分布于政府组屋区内,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配套服务,其主要功能为完善的商业、服务、娱乐等生活配套,其实质是购物中心。

同时,新加坡“邻里中心”是新加坡政府根据新加坡社会文化情况进行长远考虑而构思和制定的精神内核: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基于这种既充满东方哲学与智慧又与西方人文精神相融合的规划指导思想,使得“邻里中心”体现现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新加坡“邻里中心”的特征1、邻里中心以居住人群为中心,全部设施满足人们在家居附近寻求生活、文化交流的需要,构成了一套巨大的家庭住宅延伸体系。

苏州邻里中心案例研究(内容详实,极具参考价值)

苏州邻里中心案例研究(内容详实,极具参考价值)

商业分级 配置标准
新镇中心 40000—60000套住 户,1.27m2对1单位 组屋配置
邻里中心 6000—8000套住户,按1.27m2对1 单位组屋配置
邻区商店 1000—1200套 住户,按1.27m2 对1单位组屋配置
商品档次
高档商品
娱乐设施、银行、邮 政局、超级市场、百 货公司及高档商品、 商店、餐馆、快餐店

是政府调控下的商业行为,在政府的规划要求下,发展商通过高起点的商业开发运作,
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文化体育、生活配套等服务,这种不断完善的商业组合,取得了相当
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提供了诸多的就业机会。
邻里中心 定位
邻里中心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即社区商业业态。
邻里中心均为与住宅分离的独立建
区位:位于园区CBD中央商贸区东南,星海街 169号 简介:2004年5月30日开业运营, 建筑面积
12,300平方米,公交47路和26路直达。大厦拥
理经验走出实践的第一步。邻里中心不仅杜绝了底
层商铺的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更改善了人 居环境和城市面貌,营造出一种和谐发展的商业氛 围。
参考案例
2、贵都大厦
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商务办公个性项目,更有国内大型卖场将区域性总部设在其中。
区位:位于园区中新路8号 简 介 : 2001 年 5 月 30 日 开 业 运 营 , 建 筑 面 积 11,000平方米。 大厦楼高四层,毗邻中央公园, 周围小河萦绕、绿树掩映,白鸽飞翔,环境优雅, 公交 68 路、 32 路和 178 路等经过大厦,交通极
现状:国内很多类似于邻里中心(社区商业)的业态是不成规模、不成气候的,服务 也不完整,物业类型以商业街为主,没有一个完整的配置概念。由于苏州工业园邻里中 心的成功运营,国内部分特大城市已将邻里中心纳入城市规划,如上海不做市区十字路 口经济,将提升和创新郊区“邻里中心”商业发展模式,以此推动上海的国际化和城市 化进程;南京河西新区的规划中,已在每个街道规划了一个“邻里中心”。 发展趋势:邻里中心将被国家纳入城市规划,扮演区域基础商业角色。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专题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专题研究

邻里中心专题研究1苏州邻里中心概况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最新模式,并根据中国国情把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商业功能与新加坡人民协会民众联络所及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性设施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探索新型的商业开发和社区管理模式,把所有与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贴近的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都集中于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专注于“居住区商业中心”的开发运营,成功改写“社区商业”定义,创立了“以房屋租售为经营基础、以市场需求作功能定位、以所有者身份进行行业管理”的特有模式,并创新提出“居住商业,品质生活”的企业定位。

邻里中心的特点是有序、规范、配套。

“有序”是指在园区统一规划下,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建设邻里中心,进行区域服务的有序布局与功能的合理设置;“规范”是指全面引进新加坡的管理模式,来规范邻里中心的服务与经营;“配套”是指涉及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项目门类齐全、应有尽有、配套完整。

在园区七十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根据居民住宅发展将建设23个邻里中心。

目前已建成有新城大厦、贵都大厦、师惠大厦、湖东大厦、玲珑大厦、沁苑大厦、翰林大厦7个邻里中心,形成了“邻里中心”、“邻里假日”、“邻里生鲜”、“邻里1+1”一主三副的品牌群格局。

图1.1 各邻里中心外观图图1.2 7大邻里中心分布示意图2邻里中心案例介绍邻里中心发展从1998年的新城大厦到2008年的翰林大厦,经历了整整十年的变迁,在最初的服务社区的12项居住配套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更加完善,加入了大型汽车展厅、中、高档经济型酒店、金融、中介、家居生活馆、文化休闲与培训等,形成了更全面的功能和更齐全的配套。

具体发展时间列表如下:表2.1 邻里中心发展历程运营时间名称1998 年5 月30 日新城大厦2001年5月30日贵都大厦2004年5月30日师惠大厦2004年8月湖东大厦2006年12月26日玲珑大厦2007年5月30日沁苑大厦2008年9月19日翰林大厦2.1邻里中心新城大厦新城大厦位于园区现代大道158 号,1998年5 月30日开业运营,建筑面积约21,000 平方米。

邻里中心概述

邻里中心概述

什么是邻里中心1.“邻里中心”这个概念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新加坡,意即国内所说的社区服务中心。

邻里中心是在社区商业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邻里中心”集基本服务、公益服务以及商业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

邻里中心的发展1.发源:中国的邻里中心是在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由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引入国内。

苏州工业园区结合自身园区商业开发,并通过多年实践已摸索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也成为了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

“邻里中心”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社区商业服务的品牌商标,其品牌及软件已面向全国输出。

2.现状:国内很多类似于邻里中心(社区商业)的业态是不成规模、不成气候的,服务也不完整,物业类型以商业街为主,没有一个完整的配置概念。

由于苏州工业园邻里中心的成功运营,国内部分特大城市已将邻里中心纳入城市规划,如上海不做市区十字路口经济,将提升和创新郊区“邻里中心”商业发展模式,以此推动上海的国际化和城市化进程;南京河西新区的规划中,已在每个街道规划了一个“邻里中心”。

3.发展趋势:邻里中心将被国家纳入城市规划,扮演区域基础商业角色。

邻里中心的分类(见文件夹)邻里中心的四大特色(见文件夹)邻里中心的定位邻里中心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即社区商业业态。

邻里中心均为与住宅分离的独立建筑,与小区开发总量的配套比例约为3%,区内其他地方不建路面店、宅下店。

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建设,还实现了便民服务与区容区貌、城市交通、居住环境的高度统一。

定位上不仅能将配套服务集中在一起,更加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规划、管理,使各业态间形成互动,同时发挥各自的品牌效应。

国内外邻里中心的模式1、新加坡发展局将社区商业规划成三个层面,配置和设置相应的层面,三个层面划分:第一个从1 000户到1 500户配置一个邻里商店。

在中国上海叫做街坊商店。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研究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研究

的 写照 ,同时也被 赋予 了更深层 次的含 义 :即一个分 层次 、配 划 ,给居民物质生活 和精神文化交流提供必要条件。
套 的居住社 区公共活动 中心 的概念。 1.新加坡住 区的规划结构 新加坡 的居住规划 思想在一定程 度上受到 了邻里单位 理
论 的影响 ,但 又不囿于邻里单 位思想 的束缚 ,而是 密切 结合其 城 市社区 的特 点和时代发展 的需要 ,从而 形成今天实现 “居者 有 其屋 ”的花 园城 市 。
新市镇 内的公共服 务配套设施也相应 地采用 了分中心 规 划 思 想 的借 鉴 意 义
的原则 ,一般可概括 为城镇商业 中心——住 区邻里 中心——邻
关键词 :邻 里中心 社 区 规 划模 式
里组团中心 。城镇商业 中心用地较大,汇集 了大型百货公司、零
区 的规 划设 计 借 鉴 了新 加 坡 经验 .并 结 合 我 国 国情 进 行 了有 复性 ,邻里组 团成为新市镇规划的基本单位 。
益 探 索 。本 文探 讨 了邻 里 中心 的概 念 ,详 细 分析 了新 加 坡 邻 里
2.新 加 坡 邻 里 中心 的构 成 模 式
中心 的规划模 式并介绍 其在我 国苏州工业 园 区的 实践经验 .
二 .新加坡邻里 中心 规划模式研究
均 为独立式建筑 ,有利于提高了组屋住户的生活环境质量 。建
在邻里单位基 础上衍生 出来 的邻里 中心概念 在新加坡得 屋发展局还对邻里 中心 与组屋 的比例 、邻里 中心 的商店组合 、
到 了延续 ,经过 40多年 的发展 ,已成 为新加坡 城市 规划成 功 经营商品的档次 、邻里 中心 的必备 功能做 出了相应 的周密计
提 出的“邻里单位 ”理念 ,其指 的是邻 里单位 中的公共 中心 ,包 所等 日常生活服务设施 ,服务 半径不大于 800 m,使 居民能在 括 商 业 、公 共 设 施 、开 放 空 间 及 一 部 分 住 宅 。佩 里 认 为邻 里单 1Omin内从家 中步行到达邻里中心 ,同时根据其所处的交通位

基于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模式的邻里中心建筑设计教学探索

基于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模式的邻里中心建筑设计教学探索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50基于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模式的邻里中心建筑设计教学探索◎刘韩昕 沈竺莉摘要:本课程设计教学研究基于苏州工业园区独有的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以翰林邻里中心、新城邻里中心等为实际调研场地,通过深入分析新加坡模式的邻里中心设计理念,将课程教学与实际项目考察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特有的邻里中心模式、城市设计特色相结合,进行具有场所特色化的邻里中心设计,总结专业设计课程特色,为进一步推进建筑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加坡模式;邻里中心;苏州工业园区;课程设计教学1929年克拉伦斯·佩里(Clarence Perry)提出“邻里单位”概念,邻里单位的规模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为原则,邻里单位内配置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中心[1]。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邻里中心的概念在新加坡得到了延续,自20 世纪中期以来,新加坡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新镇开发的过程中,将社区服务设施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各新镇规划全面整合,在统筹各类设施规划和布局、推进社会参与服务供给等多方面做出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就包括“邻里中心”的兴起[2]。

在参照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验,邻里中心式的布局也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当前在整个工业园区已建立起7座邻里中心[3]。

苏州公园园区的邻里中心作为园区的一种特色规划模式,为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提供了丰富的调研考察资源与学习资料。

“邻里中心设计”已拟定为二年级的一个进阶设计课题,而二年级作为一个设计入门阶段,其要求学生注重环境与行为在空间设计中发挥的作用。

本次课程通过教学导师与设计院导师共同介入进行教学转型,培养创新型、多元化设计类人才。

一、课程内容及目标(一)课程内容本课程为“邻里中心设计”,主要依托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通过学生的实际调研,结合实际项目任务书,把新加坡模式邻里中心的设计理念与特色融入课程实践中,进行设计课程作业的训练。

苏州工业园案例分析

苏州工业园案例分析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4.弹性规划——预留用地
为了准备未来的发 展潜力,计划扩大 预留土地面积。例 如,不包括第二区 和第三区的15公顷 保留土地,每个街 区单位预留另外0.5 公顷土地。
指导意义: 合理划定弹性更新区域 前瞻性的预留规划衔接 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年限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SIP的新城规划和工业规划都参考了新加坡 经验。除了建立一个合格的工业用地之外,乡 镇规划的应用旨在为生活在乡镇的工人创造一 个愉快的家园。
地块尺度:3>2>1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1.采用新加坡的新城规划经验
在规划SIP时,最初的概念是将工业园区分 为两个部分:一个自给自足的乡镇和一个独立 的工业区,目的是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城市环 境,中间有一个大型水体。根据这一想法,乡 镇在1994年的SIP总体规划中分为三个区:
指导意义:交通结构分级设置;不同功能沿 不同等级的道路布置;道路交叉口设置商业 核心;道路沿线建设绿化带,保障公共绿地 可达性。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3.交通规划——中央商务区
交通结构
计划密度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3.交通规划——中央商务区
交通组织
指导意义: 组织单向交通 沿次干道布置服务入口
案例分析——苏州工业园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1.采用新加坡的新城规划经验
在规划SIP时,最初的概念是将工业园区分 为两个部分:一个自给自足的乡镇和一个独立 的工业区,目的是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城市环 境,中间有一个大型水体。根据这一想法,乡 镇在1994年的SIP总体规划中分为三个区:
1.现代商业中心,平衡的职住和工业用地 2.高科技园区,优良滨湖居住环境 3.自给自足新城镇,轻工业用地

邻里中心——最先进的社区服务理念

邻里中心——最先进的社区服务理念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一)邻里中心是源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其实质是集合了多种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市场。

邻里中心作为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居住区商业中心”,围绕12项居住配套功能,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邻里中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

邻里中心不是“社区内的商业”,而是“服务于社区的商业”,被业内人士誉为‘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邻里中心主要特征就是集中化和集约化,建立了企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新型社区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社区服务业“小而散”、打破了沿街为市的传统社区商业模式,而将这些商铺集中到住宅区中心,既解决了沿街商铺特别是餐饮娱乐场所与居民住宅的矛盾,也可以给市民提供更大的便利。

邻里中心是苏州工业园区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在过去的十年中,邻里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使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借鉴新加坡管理经验成功典范之一。

一、邻里中心的基本情况目前,在苏州工业园区的邻里中心大厦里,店铺鳞次栉比,店面布置各具特色,各种便利店、中西式快餐、礼品店以及品牌干洗店等满足了居民们各种需要。

下半年,升级换代的“邻里生鲜”也改变了买新鲜蔬果去批发市场的旧观念。

同时,在园区缺乏百货商店的现状下,邻里中心追求小而精,突出零售和服务功能,与大卖场实现优势互补,错位经营,形成了特色和规模。

邻里中心已成为园区居民日常消费的首选。

在邻里中心可以吃到快捷的西式快餐,也可以在中国移动营业厅缴费,还有健身馆、鲜花店、便民药店等等。

“邻里中心消费者的平均教育水平比较高,大专以上占据70%以上”,意味着消费理念同先进的社区商业模式相融合。

鉴于顾客需要和区域性商圈平衡日益被打破的竞争态势,邻里中心开始自己的转型之途,引进中高档品牌。

但品牌化并不代表了放弃原有的顾客群,而是做“百姓精品店”,突出服饰家居等主题百货。

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新加坡的邻里中心(Home by Home),根据社区物业的规模、类型和居住人口,配备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和社区生活服务功能,含社区文化娱乐、零售餐饮、图书馆、健身体育、就业指导、老龄人活动中心、医疗保健等多种项目,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由开发商或物业方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

就商业方面,设置35个商店、2个餐厅、1个超市、二个菜场、1~2台自动提款机。

必备功能有:诊疗所及牙医、面包店、文具店、中西药行、托儿所、服装店、眼镜店、理发店、家庭用品、书局、家庭娱乐中心。

邻里中心的特点1、规模适中——为社区或片区服务。

2、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充分体现包容、宽容、谦和。

3、集中化——建立了企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新型社区商业模式。

4、休闲性——以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为主要服务功能。

5、有凝聚力——围合空间聚集人气、商气,使其不易分散和分流。

邻里中心”的定位邻里中心均为与住宅分离的独立建筑,与小区开发总量的配套比例约为3%,区内其他地方不建路面店、宅下店。

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建设,还实现了便民服务与区容区貌、城市交通、居住环境的高度统一。

邻里中心是不同于百货公司、超市、卖场、商业街的第五商业业态,即社区商业业态。

在新加坡,邻里中心的选址是均匀分布的,和普通商业中心必须建在有人气的地方不同,邻里中心大多都是创建在商业气氛还不够浓厚的新社区,依靠邻里中心的聚集效应,人气从无到有,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其要点是要“统一规划、有序发展”。

定位上不能仅仅将配套服务集中在一起,更加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规划、管理,使各业态间形成互动,同时发挥各自的品牌效应,例如,在社区生活的年轻人,周末可以选择到邻里中心吃到便捷的西式快餐,又能在中国移动营业厅缴费,还有健身馆、美容院、鲜花店、便民药店等服务配套,即使没有特别的目的性消费,也会时常来邻里中心逛逛,从而带动人气。

“邻里中心”的业态配比邻里中心的理念,在国内被引入的有苏州工业园区,北京易事达广场等,从本质上说,邻里中心仍然是一个集成化的商业中心,但和大型ShoppingMall、超市以及商业街又有所不同,其功能定位上,需要以服务业为主导(占80%),其中又有40%~50%为餐饮部分,通过综合规划、统一管理向服务区域的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

邻里中心模式及案例分析

邻里中心模式及案例分析

7
中国邻里中心研究1
中国邻里中心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发源:中国的邻里中心是在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的基础上,
由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引入国内。苏州工业园区结合自身园区商业开发, 并通过多年实践已摸索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管 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也成为了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 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邻里中心”也成为了中国第一 个社区商业服务的品牌商标,其品牌及软件已面向全国输出。 现状:国内很多类似于邻里中心(社区商业)的业态是不成规模、不 成气候的,服务也不完整,物业类型以商业街为主,没有一个完整的 配置概念。由于苏州工业园邻里中心的成功运营,国内部分特大城市 已将邻里中心纳入城市规划,如上海不做市区十字路口经济,将提升 和创新郊区“邻里中心”商业发展模式,以此推动上海的国际化和城 市化进程;南京河西新区的规划中,已在每个街道规划了一个“邻里 中心”。 发展趋势:邻里中心将被国家纳入城市规划,扮演区域基础商业角色。
10
中国邻里中心 典型案例一——苏州工业园区3
四大邻里中心比较研究
楼盘名 新城大厦 21600m2 4层 健身俱乐 部、小吃 街 总建筑面积 层 数 贵都大厦 11000 4层 邻里假日酒 店、新型菜 场、特色餐 饮 3500m2 m2 师惠大厦 12300 m2 湖东大厦 30000 m2 服务人口2万人
规划及布局:每个邻里组团配置一个邻里中心,每个居住区包含6-7个
邻里组团,每个邻里组团拥有4-8幢住宅,约1000-2000户。
功能:邻里中心包含了一个商业服务中心,以组团内居民的日常服务
活动为对象,和整个城市的中心商务区的功能相交叉。日常的生活服 务可在小区内解决,而商务活动主要集中于中心商务区CBD,可以避免 发展中国家CBD过于拥挤及商业衰落的情况。

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是源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其实质是集合了多种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市场。

邻里中心作为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居住区商业中心”,围绕12项居住配套功能“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邻里中心摈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的弊端,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

邻里中心不是“社区内的商业”,而是“服务于社区的商业”,被业内人士誉为‘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1]邻里中心的基础服务功能有:生鲜店、药店、餐饮、超市、卫生所、理发店、洗衣店、修理铺、缝纫店、银行、通讯、文化用品、文体中心等。

关于街道邻里中心功能设置情况的请示区政府:为加快推进邻里中心建设进度,提高民生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我街道拟建设社区邻里中心,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

具体功能设置如下:一、“一站式”服务平台(500平方米)街道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具备省统一规定的城市街道社区“6+X”即卫生计生服务、民政救助服务、养老助残服务、就业保障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外来人员服务和公共事务受理服务等基本服务功能。

在此基础上,创立街道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

二、四大载体建设(5000平方米)1、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服务中心以“关爱党员、服务群众、凝聚社会、促进和谐”为宗旨,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提供转接组织关系、信访接访、政策法律咨询、流动党员服务、困难党员救助服务、党员求助服务、党员教育培训、党员志愿者服务及其他综合服务等。

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2、文体活动中心建成集图书阅览、文化展览、学习培训、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街道文体中心。

设立图书室、书画展览室、培训室、棋牌室、健身室、乒乓球室和多功能厅。

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3、养老敬老中心开设老人餐桌和老人食堂;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设立老年婚介所;开办老年学校;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开展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

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

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

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摘要: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社区商业规模不断扩大,而针对综合性功能社区,需具备产业功能的同时,需保证综合配套完善,以此为社区居民提供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

新一代邻里中心集政务服务、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便民服务商业中心”,围绕多项居住配套功能“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邻里中心也在发达城市也已快速建设发展,新一代邻里中心发展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邻里中心;发展趋向;发展特点前言邻里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服务理念,不同于传统社区沿街为市“小而散”的商业模式,而是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功能更丰富多彩、富有人情味和凝聚力,借鉴于新加坡的发展经验,科学合理运用“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并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区商业模式,邻里中心也得以快速发展。

基于此,本文对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1、邻里中心发展概述社区商业概念发展,就此衍生形成“邻里中心”概念,属于众多服务功能集一体的商业模式,是为社区所服务的全新商业业态。

“邻里中心”概念,源自于西方,并在新加坡获得成功发展与全面推广。

60年代,新加坡新镇建设与组屋计划,重点发展邻里中心模式,促使社区商业服务模式充分彰显出鲜明特色。

90年代,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对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参考借鉴,邻里中心模式也就此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针对邻里中心,并非“社区内的商业”,重点突出“服务于社区的商业”,以创新理念为基础,突破传统商业业态存在的局限性与弊端,重点关注社会与组团,并基于“大社区、大组团”为核心,通过功能定位的充分明确,以此实施开发建设。

2、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时代快速变化发展,人们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对邻里中心建设发展形成重要促进作用。

以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有关邻里中心发展特点,对此加以系统分析对比,充分表明邻里中心发展趋向方面,具有明显的共通性。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规划、建设、运营实践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规划、建设、运营实践

一、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模式研究1.参与主体构建要实现社区服务的良性发展,必须创新体制和机制,使国家、市场、社会三大主体能够在社区服务中各尽其能,实现优势互补。

园区正是在邻里中心的规划、开发、运营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国家、市场、和社会进行角色定位和机制调整,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主体功能,创新了社区服务的模式。

从总体来看,邻里中心既是政府主体性、市场主体性和社会主体性相互建构的结果,也是主体性互构的产物,邻里中心作为公共建筑,采取政府规划和政府投资,彰显了政府的主体性,确保了社区服务的效率和公平性;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社区的一个公共企业,既负责社区商业设施的市场开发和市场监管工作,又负责社区公益设施的配置、维护和运作,将经济效益与服务效率结合起来,履行自己在社区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彰显了市场主体性;邻里中心的民众联络所向所有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开放,它为社区的公民参与提供了空间、平台,彰显了社会主体性。

2.服务载体设置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模式建构了一个全功能的社区服务体系,涵盖了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商业服务和社会公益服务的内容。

其突出特点是以综合性载体整合了各项社区服务,形成了社区服务的复合式供给模式。

从1997年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个邻里中心新城大厦建成运营开始,发展到目前又建成运营了湖东、贵都、师惠、沁苑、翰林、方洲、玲珑、东沙湖、科技城、唯盛、景城、独墅湖、漕湖、邻瑞广场等14个邻里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邻里中心将三个实体,即社区商业载体、必备功能载体、公共服务载体作为承接社区服务功能的载体。

邻里中心平台的用途主要划分为两种:其一,将其55%的面积作为社区商业载体;其二,将其不低于45%的面积作为公益服务载体(包括必备功能载体和公共服务载体)。

1)社区商业载体这是邻里中心公司发展的主要经济渠道,包括房屋租赁、物业管理业务、房产销售、酒店经营和商品销售等。

社区商业载体的业态组合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住宿,提供区域性便捷住宿服;二是餐饮,以家庭餐饮为主;三是生活消费,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四是娱乐,如文化、教育、休闲娱乐。

苏州工业园区的亮点--邻里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的亮点--邻里中心

开发区内规划建设“邻里中心”的设想一、邻里中心的理念:这来源于新加坡,主要由政府主导的为居民提供社会生活配套设施的商业地产,其性质类似于国内的购物中心。

邻里中心是苏州工业园在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商业开发,通过多年实践而形成的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

二、邻里中心基本特征:1.规划在先,有序发展按园区发展,在开发区里建设多个邻里中心,服务在6000到8000户,20000到30000人口。

邻里中心的规模与单位住房比例是1:2.7。

科学的规划避免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恶性竞争,实现便民服务于区贸区容高度统一。

2.配套完善,服务功能齐全。

除了12项必备功能(银行、超市、邮政、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点、社区活动中心、净菜场、卫生所)以外,还向中介、旅游、家政、房产、法律等方面服务业的深化功能。

三、商业服务于公益服务有机结合:邻里中心不仅提供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服务,还有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活动,如语言培训,音乐培训中心,读书阅览室,健身俱乐部,室外健身设施,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一系列的属于公益方面的服务。

四、引进邻里中心——对开发区的促进作用:目前,我经济开发区随着大批企业的纷纷入驻,杜邦工业园,油田工业园,大明工业园等大中型企业园区厂区的建设,园区内迫切需要提供与之相当的生活,休闲,娱乐,学习,运动等基础配套设施。

邻里中心则可以按12项必备功能为基础,提供全方位各层次的综合性商业服务,通过品牌加盟,连锁发展。

做到政府满意,公司满意,客户满意。

并通过长效后续的管理,积极帮助开发区建设类似的社区商业中心,最终实现品牌产业化和企业规模化,打造东营经济开发区的商业服务新业态。

1.邻里中心所讲的顾客满意,就是通过科学的规划,有序的发展,居民在邻里中心得以就近方便,物美价廉,服务多样,生活质量提高而满意。

2.园区投资者对开发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有序感到满意;经营者因为配制合理,经营盈利而满意。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专题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专题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专题研究邻里中心专题研究1苏州邻里中心概述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最新模式,将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商业功能与新加坡人民协会人民联络办公室和政府部门根据中国国情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设施有机结合,探索新的商业发展和社区管理模式,将所有贴近居民日常需求的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集中在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专注于“住宅商业中心”的开发和运营。

成功改写了“社区商业”的定义,创造了“以房屋租赁和销售为经营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功能导向,以行业管理为业主”的独特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住宅商业,品质生活”的企业导向邻里中心的特点是有序、规范和匹配“有序”是指在园区统一规划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邻里中心,有序布局,合理设置区域服务功能。

“标准化”是指全面引入新加坡的管理模式,以规范邻里中心的服务和运作。

“配套”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全套服务,包括一切和配套设施。

在公园7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将根据居民的居住发展情况建设23个社区中心。

目前已建成新城大厦、桂都大厦、石慧大厦、沪东大厦、玲珑大厦、沁园大厦、翰林大厦等7个邻里中心,形成了“邻里中心”、“邻里假日”、“邻里新鲜”、“邻里1+1”一主三副的品牌群格局。

图1.1各邻里中心外观图图1.2 7大型邻里中心分布图2邻里中心案例介绍邻里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从1998年新城大厦到XXXX翰林大厦的十年变迁。

它是在原有的12个服务社区的住宅配套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已加入大型汽车展厅、中高档经济型酒店、金融、中介、生活及生活用房、文化休闲及培训等。

,形成更全面的功能和更完善的配套设施。

具体开发时间列表如下:表2.1邻里中心开发历史运营时间8年5月30日、5月30日、XXXX 5月30日、XXXX 8月26日、12月26日、XXXX 5月30日、XXXX 9月19日名称新城大厦、桂都大厦、石慧大厦、沪东大厦、玲珑大厦、沁园大厦、翰林大厦、2.1街坊中心新城大厦新城大厦位于园区现代大道158号,于1998年5月30日开业,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新城大厦作为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邻里中心,可以满足居民生活的所有需求。

苏州邻里中心总结

苏州邻里中心总结

邻里中心总结苏州邻里中心在商业地产可以说是一种较新的事务,以前曾经了解过新加坡的邻里中心,没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本次在苏州花了一天时间,现场考察了7 个最典型苏州工业园区内的邻里中心,整体感受如下:1、邻里中心经营面积1-3 万,为独体商业,少部分为双体建筑,2-3 层,不会有大型主力店进驻(比如沃尔玛、家乐福),会有1-2 个小型主力店(目前以华润万家为主),并参杂以适合社区性商业的业态,比如餐饮、菜市场、邮局、银行、娱乐、证券等业态。

2、餐饮的比例非常大,可以达到50%甚至更高,另外培训、娱乐等业态的比重也在增大,而零售的比例逐渐在缩小。

3、主力店(华润万家)的经营面积很小,只有500-1500 平米,原来标榜的菜市场后期已经被赶走了,一般华润万家会占据最好的一层,主力店与非主力店的经营面积比可以达到1:3,2-3 层会给一些零售小商店,这些小商铺的租金大约为每平米10 元/天(玲珑邻里中心),经营情况一般。

4、邻里中心为开发区的配套设施,因此在3-5 公里内不会有其他商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垄断,因此租金价格也是比较高的,配套意义并不强,因此很多开发商曾经想引进苏州邻里中心,但是好像目前进展并不大。

5、就业态来看,一个典型的邻里中心服务于6000---8000户居民,2--3万人口。

设置35--40个商店,2个大型餐饮,一个超市,一个菜场,1--2个自动取款机,一个卫生服务所及若干个培训、托儿机构。

下面就新城邻里中心业态简单分析:新城大厦:层数:4层面积:21600平方米停车场:6000平方米新城邻里中心由一坐四层半开放式建筑及一座二层辅楼组成。

采用集中式布置,建筑物中间为交通疏散空间及活动场所,两侧布置各服务功能的商铺。

北面为大片公共绿地。

辅楼为菜场。

主要业态:连锁超市,百货,专业店,菜场,家居,餐饮娱乐,教育培训,生活服务,公共服务,其他服务。

其他服务包含若干家房地产中介及证券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与区域中心——未来轨道交通展望
现在还没有
不是换乘站的区域中心
邻里中心浅析
城市与区域中心
Woodlands
Bishan
Serangoon
Tamplnes
Jurong East
Paya Lebar Buona Vista Marine Parade
CENTRAL AREA
城市中心 CENTRAL AREA 区域中心 REGIONAL CENTRES 副区域中心 SUB- REGIONAL CENTRES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1. 邻里中心面积约1-5公顷 2. 邻里中心均为商住混合用地 3. 社区服务与邻里中心不一定合设 4. 邻里公园与邻里中心不一定合设 5. 学校与邻里中心不合设 6. 学校周边设置开放空间,可能向 公众开放
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浅析
中国与新加坡公共设施差异研究系列
[第一部分·简本]:新加坡城市中心体 系
邻里中心浅析
1
2
新加坡城市中心体系
中国城市中心体系
3
4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
得与失
邻里中心浅析
扉页
1. 新加坡城市结构 2. 城市与区域中心 3. 新镇与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浅析
新加坡城市结构——分区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新镇中心(区域中心)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新镇中心(区域中心)
500m 500m 500m
500m
500m
500m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谢谢!
[第一部分·简本 完] TO BE CONTINUED ……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中心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邻里中心浅析
邻里中心浅析
扉页
1. 新加坡城市结构 2. 城市与区域中心 3. 新镇与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历年概念规划
1971年概念图 1981年概念图
2001年概念图
1991年概念图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居住区规划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
规划区
新加坡分为55个规划区 (DGP),其中33个是居住 功能为主 新镇有27个,和规划区 不完全重合 新镇发展至今已有五代 新镇中配套一般由一个 新镇中心和若干个邻里中 心组成
邻里中心浅析
暂未开放区域
第一、二、三代新镇配套体系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TAMPINES
Simei
Expo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新镇中心(区域中心)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邻里中心浅析
城市与区域中心
发展区域
裕廊工业区域 核心区域
城市中心 CENTRAL AREA 区域中心 REGIONAL CENTRES 副区域中心 SUB- REGIONAL CENTRES
邻里中心浅析
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中心
乌节路
白沙浮/ 梧槽区
新加坡河
新市中心
邻里中心浅析
暂未开放区域
新加坡城市中心、区域中心、区域副中心详细研究 (裕廊东区域中心研究)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PUNGGOL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东区 EAST REGION 东北区 NORTH-EAST REGION 北区 NORTH REGION 西区 WEST REGION 中心区 CENTRAL REGION
邻里中心浅析
新加坡城市结构——轨道交通
邻里中心浅析
扉页
1. 新加坡城市结构 2. 城市与区域中心 3. 新镇与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浅析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四代新镇TAMPINES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orhood Center => Hawker Center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第五代新镇
LRT轨道建设 新镇中心、LRT站点配套 促使邻里中心消亡
邻里中心浅析
新镇与邻里中心———第五代新镇PUNGG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