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涛
来源:《唯实》2019年第09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框架结构中,一共由六个体系、一个体制组成。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系,其对应的是协调发展的理念。
何为协调?《辞海》给出的答案是“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简单说,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协调是一个结构问题,本质是力量对比关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处理好所辖各个地区内部和区域周边地区外部的力量对比关系。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在谈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时,特别强调苏南地区要抬高发展标杆。作为苏南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苏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既是苏南地区的核心城市,又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的交汇点,相对于和上海的区位关系,比其他城市更具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许多工作都取得了全省乃至全国瞩目的成绩。进入新时代,尤其是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苏州如何在区域协调发展上,既彰显优势又协调联动,这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一、苏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在产业布局、交通出行、通勤就业、人口居住、公共服务水准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所辖的十个市(区)在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尤其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和发展思想,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密度,强调发挥比较优势,克服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经济社会合力和活力不断增强。进入新时代,对标中央、省委的要求,苏州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提升的空间。
1.立足苏州看苏州,主要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转型任重道远,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够快,旧动能主要是低成本驱动,追求的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能,实践上是以结构调整提升了生产效率。新动能主要是创新驱动,追求的是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品质,实践上以效率提升带来了组织结构调整。从低成本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是实体经济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经济新动能核心在于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以及相关的各类产业,通过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苏州经济中的“新”气质正在显现。但在进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淘汰的落后产能如何处理、新动能是否可以在短期内给地区经济带来实质利好等,这些都给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了不小的实施障碍。
文化、教育、卫生、养老、交通等方面的供给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安全生产等任务紧迫而艰巨。单纯从数据上来看,苏州的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低,但远远低于国际60%的领先水平。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最稳定、最长效、最可持续的拉动力是国内居民的消费。大量实践证明,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是难以持续的。这是因为投资扩张在推动工业化的同时,也加剧了能源资源紧张和节能减排的压力,而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则可能会受到外部扰动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更高质量推进就业创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更具现实意义。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城市管理、维护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还需下大力气。政府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比要素供给更重要,好的制度可以为我们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现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改革的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制度可以让人有明确的预期,激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可以保护科研人员的权益,激励科技人员研发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创新的热潮。制度可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反对垄断的制度可以鼓励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制度可以引导旧经济形态向新经济形态的升级转换。例如环境保护的制度,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又如鼓励外向型的经济制度,可以引导企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利用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制度的力量可以更好地推动苏州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
2.跳出苏州看苏州,主要是与周边地区制度合作不充分、基础设施共享不充分以及公共政策不够协调等问题
重大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联通。轨道上的长三角尚未建成,省际公路通达率需要进一步提升,世界级机场群中需要有苏州的存在。苏州的几个港口与长三角其他港口的联动协作需要进一步提升。能源安全供应和互济互保能力需要加强合作,新一代信息设施布局成网需要加速。
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尚未建立。苏州与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还没有发挥在全球重要创新策源地的作用。需要进一步与区域优势产业加大合作,形成合力,从而提高竞争力,区域内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中,都要有苏州的存在。
生态環境共保联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网络尚未形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够强。需要进一步促进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有效运行,从而使区域内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目前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还任重道远。
一体化体制机制亟待完善。资源要素亟待实现有序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应在长三角区域内率先建立。应逐步消除行政壁垒,早日建立一体化制度体系。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尚未建立,系统开放的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二、苏州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新时代、新思想,需要有新作为。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5月13日,中央政治局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苏州再一次把握机遇实现腾飞不可多得的契机。接下来,苏州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一方面要实现苏州十大板块在本身内部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苏州也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
1.“求同”,即在协调联动上求突破
同城化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所谓同城化,就是产、城、生态的深度融合,是毗邻城市在同城规划基础上的互通、共享,以及公共服务和基本生活标准的趋同。同城化不是成为同一个城市,其实质是要共享城市发展资源。在交通互联互通、能源互保互济、产业创新协同、信息网络高速泛在、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公共服务普惠便利、市场开放等方面寻找最大公约数。
苏州要与周边地区加强沟通协调,实现规划对接。打通各类规划“断头路”,化解规划间的矛盾点,在衔接好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有所建树。以超前眼光规划城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