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232012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其它非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人类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人类生态系统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阐述环境科学分支学科及其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中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分析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环境概念、环境基础理论、环境问题等基础知识;
2.环境基础学科、环境分支学科体系;
3.环境问题产生原理及防治途径与手段。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学与终身学习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
重点讲述课程难点,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具有不断适应环境与发展的能力。
2.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主,课堂与课外结合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
3.适当聘请校外管理与技术人员开展环境保护讲座。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先修物理、化学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课外查阅文献,学会循序渐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综合进行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的概念及基础理论,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并进行污染综合防治。
3.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0-50%,大作业占50-100%。
(七)参考书目
1.《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2.10;
2.《环境科学概论》,方淑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
3.《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周敬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
4.《环境学导论》,王羽亭、井文涌、何强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
5.9;
5.《可持续发展导论》, Rogers.P.P、Jalal.K.F、郝吉明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
二、中文摘要
以人─地环境复合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了环境的发生和发展,并深入剖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系统阐述了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规律,结合学科前沿领域、热点问题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环境与环境问题
总学时10学时讲课 10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1.1 绪论
具体内容:
1)环境及类型
2)环境科学及发展
3)环境科学思想及方法论
重点:环境概念及类型
难点:环境科学思想
习题: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
1.2 自然环境
具体内容:
1)地球表层系统
2)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3)自然环境的功能及规律
重点: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层结构
难点:自然环境的地带性规律
习题:自然环境的结构与功能
1.3 人工环境与环境问题
具体内容:
1)人工环境类型与特点
2)城市与乡村环境
3)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4)全球环境问题
重点:人工环境类型与特点、全球环境问题
难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习题: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2部分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总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2.1 环境伦理学与环境地学
具体内容:
1)环境道德观
2)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3)人-地环境复合系统
重点:可持续发展理论
难点:人-地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与作用
习题: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指标体系
2.2 环境生态学与环境经济学
具体内容:
1)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和内涵
2)生态系统评价与管理
3)环境经济学的内涵与发展
4)环境经济手段
重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
习题:生态系统的干扰与恢复
2.3 环境物理学与环境化学
具体内容:
1)环境大气扩散理论
2)污染物在水中扩散理论
3)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重点:大气与水污染物扩散模式
难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习题:分析大气、水污染物的扩散规律
第3部分环境科学技术方法
总学时8学时讲课 8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3.1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
具体内容:
1)环境监测目的与分类
2)环境监测标准与技术
3)环境评价的分类与目的
4)环境质量与影响评价
重点:环境监测方案设计、环境质量评价
难点:环境影响评价
习题:环境监测方案制定或环境质量评价
3.2 环境规划与环境污染控制
具体内容:
1)环境规划的分类与目的
2)环境规划的程序与方法
3)环境污染控制目标与类型
4)环境污染防治
重点:环境规划分类、程序,环境污染控制类型
难点:环境规划预测模型
习题:环境污染物控制规划
第4部分环境管理与实践
总学时8学时讲课 8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4.1 环境政策法规
具体内容:
1)环境政策
2)环境法规
3)环境标准
重点:环境政策与法规体系、环境标准
难点:环境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
习题:环境政策法规、标准的应用
4.2 流域环境管理
具体内容:
1)流域概念与特点
2)流域环境问题
3)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重点: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难点:流域环境管理体制构建
习题:流域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4.3 城市与农村环境管理
具体内容:
1)城市环境问题
2)城市环境管理途径与方法
3)农村环境问题
4)农村环境管理途径与方法
重点: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及管理途径与方法难点: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
习题:如何管理城市与农村环境问题
4.4 工业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具体内容:
1)工业环境污染
2)清洁生产
3)生态工业
4)公众参与
重点:清洁生产与生态工业
难点:清洁生产审核
习题: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