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四课时练习七

教学内容:复习第三单元的知识,完成练习七中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4、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区分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两张、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游戏规则:说完“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这句话后,摆一个对称动作,不准动,装做木头人停一下,再说一遍,再摆一个不同的对称动作……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第三单元学过的知识,同桌互相说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师: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对称轴?它们有什么区别?

师:对称轴指的是什么?生:一条直的虚线。

师:轴对称指的是什么?生:图形的特征。

2、辨一辨: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3、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还有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师:平移和旋转有什么区别?(可用手势表示)

4、边说边做:说出下面现象那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并用手势做出它的动作。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用实物钟拨一拨)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

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4题。

谈话:看,这些鱼,请你把可以平移到红色小鱼位置的鱼涂上颜色。

动手涂色,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3条小鱼是可以平移到红色小鱼位置的。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出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安门、笑脸、青蛙等图案,让学生想象,判断出是什么。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

师: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你能连一连吗?

三、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提高练习

1、剪一剪。(教材“练习七”的第11题。)

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

师:先猜一猜,你觉得答案是什么?

师:好,这是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动手操作,验证你的猜测。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答案。

3、剪一剪。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剪一刀变成十字形?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怎样折、剪。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同学们剪出了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不要停下发现的脚步,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做生活的小主人。

2、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