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
封建制度在西欧大约经历了1300—1400年,在我国则有2300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所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土地由国王封赐给大封建主,然后各个封建领主再逐级分封给各级领主。
下级领主对上级领主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提供兵役、交纳贡赋等等。
各级领主的领地可世代相传但不能自由买卖。
各级领主把自己的土地分出一部分作为份地给农奴,其余就是自己的保有地,农奴在份地上耕种以维持生存,但必须无偿地为领主耕种保有地,所以劳役地租是领主占有制主要的剥削形式。
由于土地不能买卖,领主和农奴的身份永远也不会改变。
东方封建制国家譬如中国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这种土地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土地买卖就已经十分流行了,地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是购买而不是封授,地主把土地出租给无地的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以维持生存和享受生活。
由于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生活极为艰难,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仅勉强维持温饱,遇到天灾或战乱就难以生存,他们一旦破产就会失去土地而沦为佃农、雇农。
当然,如果地主对土地经营不善,破产了也会失去土地成为穷人。
在地主占有制下,封建国家主要是以收取实物地租(也包括赋税、徭役等)的方式进行剥削。
由于东西方封建国家占有土地的形式不同,从而决定了在国家结构形式、权力结构体系和政教关系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1.国家结构形式西方封建国家结构形式主要特点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封建国家结构形式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制。
在西方国家,各级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行使几乎全部的国家权力,如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军事权、铸币权等,封建割据势力十分强大。
以王室为代表的中央政权十分虚弱,不能对各个封建领地进行干预,因此西欧各国实际上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封建领地所组成的松散的联合体而已。
中国的情况正相反。
中国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以地主占有土地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是不固定的,中国的地主阶级没有类似西方领主那样的政治特权。
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权力是游离于土地关系之外的,是由封建的国家政权统一掌握的,地主作为个人即使拥有再多的土地也不可能直接运用政治权力维护对农民的剥削。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农民不是被地主束缚在固定的土地上,而是被封建的国家政权束缚在一个行政区域内,这种束缚农民的主要的手段,就是在中国实行了数千年的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完备的乡、里、保、甲制度等基层组织。
中国的地主阶级只有依附于皇权,才能保障自己的经
济利益。
秦始皇消灭六国以后就提出了“海内为郡县,法令为一统”的思想,并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皇权的触角可以到达任何一个角落。
2.权力结构体系西方封建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以等级制为主要特征,而中国封建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以官僚制为主要特征。
在西方领主制度下,政治权力和拥有土地的数量直接联系在一起,各级封建领主拥有不同等级的政治权力,没有土地的农奴则成为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的被剥削者,整个社会表现为严格的等级制度。
上级领主和下级领主形成了一种附庸关系,上级领主负责保护下级领主,下级领主则效忠上级领主,而不是效忠国王。
这种以领地分封为基础的阶梯式的权力结构体系,是西方封建国家的重要特征。
中国封建国家地主占有土地的经济关系,形成了封建官僚制度这一特殊的权力结构体系,其主要特征是具有专职的官僚队伍、严密的治吏制度和按官阶高低享有各种特权。
3.政教相互关系在西方各国,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既是一种思想,表现为宗教教义、宗教信条等观念,同时又是一种政治势力,表现为以罗马教廷为首的遍布西欧各国的天主教会体系。
公元4世纪,罗马天主教成为西欧各国国教,宗教势力不断扩张,到公元10世纪左右,不仅占有欧洲1/3以上的土地,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还在政治上极力干预各国世俗政权。
天主教到处设立宗教裁判所,组织宗教法庭,制造分裂,阻碍统一,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
各国封建领主用宗教教义禁锢人民的思想,还与宗教势力结盟与王权对抗,以维护封建割据的局面。
教会与封建领主相勾结,对抗王权阻碍国家统一,干预政治和私人生活,形成了欧洲社会特有的政教合一的现象。
中国封建统治者既需要某种意识形态或政治思想实现对人民精神上的控制,但又绝不允许出现一个独立于国家政权之上的教会组织。
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时间里,宗教从来没有形成某种政治势力,更没有直接干涉过国家政权,宗教是在统治阶级的严密控制下发展的。
中国封建统治者把儒家思想宗教化,并与封建宗法制度结合在一起。
由于统治者大力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民盲目地崇拜孔孟之道,但儒家思想在宗教化的同时,没有形成与中央政权抗衡的政治力量。
宗教在西方是政教合一,教权至上;宗教在中国则是政教分离,皇权至上。
总之,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第三,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西欧封建社会前期存在两种经济形态,即封建贵族的庄园经济和自由农民经济。
随着封建化过程的加速,自由农民纷纷破产,不断变为农奴,农村公社(即自由农的聚居地,实行土地为公社公有,但分给各家使用)逐渐被领主的庄园取代,封建庄园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组织。
庄园土地属封建领主所有,国王、教会或大领主拥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庄园。
中小封建领主也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
庄园大小不同,一般与一个村庄相一致。
庄园耕地通常分两部分:领主自己直接管理的土地和由农奴使用的份地。
农奴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领主的土地上无偿劳动,其余时间在自己的份地上耕种,份地上的收获,还要向领主交纳一部分作为地租,此外,农奴还要无偿地替领主干其他活。
封建庄园的整个经济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庄园里所需的一切:粮食、衣服、农具、用品甚至武器,基本上都由庄园的农奴来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