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战略策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道路失败后所做的战略退却,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 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
4.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利用商口货币关系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
3.1929---1933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世界经济: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 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转嫁危机,导致
消极:(1)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 国家成为更大获利者,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 济安全面临更大挑战(2)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 坏性增强(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4)加 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的价值观念的冲突
7.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二战后初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 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 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017 年)34.
7.近5高考考查
图4 图 4 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4.两极格局瓦解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关贸总 协定发展为世贸组织,进一步规范了全球经济合作 和经济秩序。区域集团化发展推动了全球化进一步 发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沿线国 家更高层次的合作
6.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影响
积极:(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 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降 低了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推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2)使用权商品和服务更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 常生活。(3)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4)为发 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技 术、经验,改善产品结构等(5)推动了人类文明 进步。
主要表现
认识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
业革命、资产阶级代 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
议制的确立、世界殖 成的主要原因。
民体系的形成
“铁幕”演说,杜鲁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
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北约
源在于经济力量结构 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中国振兴、不结盟运 动的兴起
2019年高三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
(1917----1945)
核心概念
一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 《和平法令》、《土地法令》、苏俄国内革命 战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 策”、斯林林模式、计划经济、经济危机、罗 斯福新政、《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现代主义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DBD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二战后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 世界政治 经济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具体是政治上由两极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经济上资本主 义经济体系确立 全球化加速发展
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冲突与合作
1.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国之间 的关系呈现冲突与合作共存的特征,殖民战争为断, 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2.工业革命后,美国、德国、日本、俄国、意大利也 纷纷加入殖民争霸行列,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3.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 协定,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
历史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链接点
二战后的世界 1945 年至今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 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十年代 多极化趋势出现 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纪六七
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 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 迅速发展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明显
列强侵华,国门被打开,中国 民族危机加深,开始向西方 学习,经济\政治\思想领域出 现近代化的因素
外交上”一边倒”,经济上学 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科 技上发展国防科技应对世界 形势
(2015)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 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 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 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201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 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 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 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文明史观 :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文明成果 挽救和 巩固了资本主义文明 体现了文 明的发展与交融
政治机制 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 矛盾 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新政也使美国的行政权力急剧膨 胀 联邦政府的影响进一步渗透到美国人民的日常 生活中
经济机制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经济思想 资本主义国家告别了 自由放任 的时代 凯恩斯主义学说被广泛运用
6.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思想政策
(1)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以法国路易十四为 代表。它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以追求金银财富为主要目的。它对资本主 义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2)自由主义: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经济思想。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国富论》是 其代表作。它主张经济活动应由市场主导,政府不应干预,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 由竞争。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产生深远影响。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现代主义文学 艺术有了迅速发展
此时期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朝着多极化加速发展 经济领域形成制度化 体系化的世界经济体系 全球化受到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 政治多极化应该缘于经济的多极化
核心概念
两极格局、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华约、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多极化趋 势、欧共体、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赫鲁 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二战后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生产力,生产关系,产业结构)、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区域集团化、 欧盟、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斯大林模式
农业集体化
工业化 片面发展 重工业
计划经济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 计划经济 单一的公有制
前期推动苏联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但 从长远来看 使苏 联经济发展逐渐失 去活力
2.多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
1.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 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巩固工农联盟
2.从整个经济制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是无产阶级掌 握了经济命脉后,对多种所有制形式采取的特殊政 策 ,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
迷茫
3.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1.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 融”(14世纪中叶—17世纪中期)
2.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17— 18世纪后期)
3.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18世纪后期— 1944)
4.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1944— 1971)
重点问题
1.“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不同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项目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全部国有化
商业 经济运 行机制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取消自由贸易 绝对计划调节 公有制
作用和实 践结果
战胜 了 国 内 外 敌 人 不是向社会主 义过 渡 的 正 确 途径
新经济政策
固定的粮食税 部分国有化 部分恢复私人 企业 允许自由贸易 计划和市场调 节相结合 多种 所 有 制 共存 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 正 确 途 径 国民经济 迅速恢复 巩 固了 苏 维 埃 政权
(3)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经济思 想。以英国凯恩斯为代表,《就业、利 息与货币通论》为其代表作。它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从 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使“国家干预”经济逐渐成 为长期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为资产阶级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提 供了理论依据;从罗斯福新政起,尤其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 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进入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
国际关系紧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掠夺,进一步加剧同殖民地\半殖 民掠夺,进一步加剧了各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3.政治危机:法西斯开始泛滥,促使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国内矛盾激化. 4.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破产,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 干预 5.文学艺术:人们感到焦虑、悲观、推动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 6.对苏联:利用危机的时机,引进西方资金、技术和机器,加速工业 化建设,促进了美苏关系的改善 7.对中国: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 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 施
重要问题
1.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阶段 工业革命至二战期间
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
20世纪50年代后期 至9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世界格局 以英国为中心的欧 洲成为世界政治的 中心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成
两极格局下出现了 多极化的趋势
两极格局崩溃,多 极化趋势加强,暂 时表现为“一超多 强”
4.罗斯福新政和胡佛"自愿联合政策"的比较
5.多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 革命史观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局部调整 生产关系 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现代化史观: 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体制 开创了国 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社会史观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关注民生
全球史观 :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对二战后各国 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的姿态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 面对中苏关系破裂和帝国主义的封锁,中国的科学家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邓小 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5提出”科教兴国 “的战略决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在原子能、航天技术、 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改革开放 以后,中国打开了国门,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
5.向亚太地区转移并逐渐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 (20世纪80年代以后)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对世界: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各地的联系 更加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给人们日常生 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全球化历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 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 场扩大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上两极对峙,经济上货 币\贸易\经济组织等日益制 度化,规范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全球 化程度不断加强
对中国的影响
欧洲殖民者把从美洲获取的 金银用于购买亚洲的奢侈品, 客观上刺激了明清时期商品 经济的发展,面对早期殖民 扩张袭扰,清政府实行闭关 锁国政策
苏联解体,美国、欧 盟、日本、俄罗斯、 中国成为重要的国际 力量
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 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 过程,但多极化不可 逆转
多极百度文库既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挑战
2.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 理想”的实验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 3.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探索 4.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斯大林模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