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与教育(稿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概念界定

资本:

1.含义:他的资本的概念也不同于经济学家所使用的资本的概念,资本已经不具备马克思理论中榨取剩余价值或驱动资本主义原始的剥削的含义,资本实际上变成了超历史的,能产生权力的资源。

2.形式:经济资本指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形式,即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资本形式,经济资本可以制度化为产权的形式。社会资本是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时,这个由相互熟悉的人组成的关系网落就意味着他实际或潜在所拥有的资源。文化资本指的是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产品。

文化资本:具体的状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客观的状态,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等),这些商品是理论留下的痕迹或理论的具体显现,或是对这些理论、问题的批判,等等;体制的状态,以一种客观化的形式,这一形式必须被区别对待(就像我们在教育资格中观察到的那样),因为这种形式赋予文化资本一种完全是原始性的资产,而文化资本正是受到了这笔财产的庇护。

文化资本中的资本转化思想示意图

在现实中家庭传递的文化资本,不仅取决于在居住共同体中可支配的文化资本的意义,而且它也取决于在家庭中有多少可供使用的时间(特别是母亲的自由时间)以使文化资本的传递成为可能。布迪厄的逻辑是:文化资本在家庭中形成,靠的是代际传递,即前辈人对后辈人的言传身教;要实施很好的家庭教育,要求长辈(特别是母亲)有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即闲暇;而闲暇的长短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可支配的经济资本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家庭经济状况好,经济资本有优势,就不必为谋生花费更多的时间,从而闲暇相对地增加。布迪厄将这种由经济资本向文化资本的转换称作一种“货款”,认为这种投资对下一代进入社会是有利的。当然,他也看到了这种投资时间长,有风险、收效慢,效益是没有保证的。

案例研究:

(别成为“专业”的弃儿)

2012年高考结束后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在北京发布,2012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11界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以及对2008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在跟踪调查研究。

城市地区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多与市场经济收益结合起来,考虑到是“冷门”还是“热门”专业,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他们首要任务是毕业后能否留城市里生活,工作是否稳定。同样,父母所受的文化水平也对学生选择专业有相应影响。父母教育水平高,职业好的学生比较喜欢选择工科、理科和文科等学科,良好地职业和教育能让其家庭很好的了解该学科的知识和内部结构,进而指导学生如何去选择。或许是父母认识到什么专业是高校的优势,希望子女在优势的学科中获得专用性人力资本,可以在劳力市场上获得更多收益。

(家庭的教育期望程度)

布迪厄认为子女对教育产生的期望,并非是个体本人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他是通过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在长期的社会经验实践中形成的。父母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的高低都会对子女的受教育机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他们获得教育的层次。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他们占有较多的文化资本,在子女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中都会给予学业上的帮助,为

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子女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化教养。在学业成就的取得上获得较高的成就,进而让子女拥有更高更好的教育;对子女来讲,长期受到家长的文化教育的影响,他们自然而然的养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父母的文化修养内化为自身的文化习惯,使其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文化资本占有较少的家庭的子女一般对自己的期望较低。两种期望差异的影响是一直存在,但影响效果不同,随着子女的年龄增长和所受的受教育年限是成正比的。

(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在对文化资本影响下的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讲,在展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获得和使用文化资本时,清楚地解释了个体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像勤勉或智力这样的个人特征起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他认为,因社会地位而拥有特权的人在很多方面占优势。文化资本较低和家庭文化氛围不好的家庭的家长,他们会回避与老师接触,交流的时候也只会形成教师在讲家长只有附和,无法形成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很多家长对教育上的信息都是从子女哪里获得的,他们对教育信息无从问津,更无帮助可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