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资本原始积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e37ae46767f5acfa1c7cd2f.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马原2010修订版作业第四章
![马原2010修订版作业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0ebac7650b1c59eef8c7b498.png)
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活劳动,一种是物化劳动,活劳动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也就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物化劳动是指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包括两方面,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而形成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物化劳动对新产品而言,并不创造任何新价值,只是转移自身所固有的价值,并且只能通过活劳动作用其上。知识就是物化劳动。而“知识价值论”认为只有知识创造价值,劳动不创造价值。知识是经济的核心,不知道他所说的知识从何而来,这样的社会人力要素的核心作用和重要地位在什么地方?这种社会只能让人感觉是个见物不见人的社会,不能证明人力要素在知识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而且,知识价值论不能阐明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的——创新。知识价值论认为劳动不创造价值,所谓创新就排除了人的劳动,可是知识是不可能自行创新的,这就无法解释知识经济的本质。此外,知识价值论还有一个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知识创造的“价值”的计量问题。知识价值论如果找不到其他计量的手段,就是知识真能创造“价值”,一个价值不能计量的价值理论至少不是科学的理论。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各种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发生的。危机长达4年之久,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都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竟高达30~50%。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就美国来说,工业生产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乘机上台,它们相继发动了侵略战争,直至 1939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危机过去以后,转入了一个长时间的“特种萧条”阶段。以后在生产还没有发展到明显的新高涨的情况下,又爆发了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至1939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断。1929~1933年的大危机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本主义的所谓“自动调节”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它证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已经尖锐化到这种程度,如果不由国家去进行调节和干预,则资本主义制度将岌岌可危。于是以这次大危机为转折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乃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 的背景下发生的。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 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各国于1982年底开始走出危机,危机持续3年左右,是战后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由于英国、加拿大于1979年就陷入了危机,所以有人称之为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但在 7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有5个国家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1980年爆发危机的,并且美国起主导作用。所以一般仍称之为 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dc45485f767f5acfa1c7cd60.png)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第七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的原始积累,即资本的历史起源,究竟是指什么呢?既然它不是奴隶和农奴直接转化为雇佣工人,因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变换,那末它就只是意味着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
私有制作为公共的、集体的所有制的对立物,只是在劳动资料和劳动的外部条件属于私人的地方才存在。
但是私有制的性质,却依这些私人是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而有所不同。
私有制在最初看来所表现出的无数色层,只不过反映了这两极间的各种中间状态。
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小生产的基础,而小生产又是发展社会生产和劳动者本人的自由个性的必要条件。
诚然,这种生产方式在奴隶制度、农奴制度以及其他从属关系中也是存在的。
但是,只有在劳动者是自己使用的劳动条件的自由私有者,农民是自己耕种的土地的自由私有者,手工业者是自己运用自如的工具的自由私有者的地方,它才得到充分发展,才显示出它的全部力量,才获得适当的典型的形式。
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
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对自然的社会统治和社会调节,排斥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
它只同生产和社会的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
要使它永远存在下去,那就象贝魁尔公正地指出的那样,等于“下令实行普遍的中庸”。
它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产生出消灭它自身的物质手段。
从这时起,社会内部感到受它束缚的力量和激情就活动起来。
这种生产方式必然要被消灭,而且已经在消灭。
它的消灭,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从而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土地、生活资料、劳动工具,——人民群众遭受的这种可怕的残酷的剥夺,形成资本的前史。
这种剥夺包含一系列的暴力方法,其中我们只考察了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
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df42f1d8a5e9856a57126078.png)
◆第四章一:资本的原始积累⑴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⑵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⑵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⑴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⑵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⑶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⑷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⑴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五: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六: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七: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⑴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常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常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2922f00242a8956bece408.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常考点)◆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资本原始积累的概念
![资本原始积累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4f9c30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e.png)
资本原始积累的概念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
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为“原始积累”。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形成整个原始积累的基础。
最初的货币财富积累,是通过强盗式的行径进行的。
从15世纪开始,资产阶级通过远涉重洋来征服殖民地,残杀土著居民,抢掠金银财富,贩卖毒品,贩卖奴隶,进行殖民贸易等,从而在少数人手里染中了大量的货币财富,为日后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积累了货币资本。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形成整个原始积累的基础。
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
在封建社会内部,通过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已经逐渐形成了这两个条件,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所有者把从劳动者那里赚来的利润的一部分用于个
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
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马原 名词解释
![马原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589c25eefdc8d376ee328b.png)
1.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2.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者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三个特点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两个产生条件4.简单商品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和自身劳动的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7.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8.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9.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10.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也称为有用劳动。
11.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12.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13.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14.价值的量的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劳动力的正常性质,即劳动力在他被使用的专业中,必须具有在该专业占统治地位的平均的熟练程度、技巧和速度。
这种劳动力必须以通常的平均的紧张程度,以社会上通常的强度来耗费。
16.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17.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从事的劳动。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487a440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3.png)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1.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的财富。
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5.使用价值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6.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7.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价值不是使用价值。
8.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一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9.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10.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1.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3.货币是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五种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15.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和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16.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8.其消极作用: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19.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
20.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
2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2.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23.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摆脱了各种形式的人身依附关系。
资本原始积累名词解释
![资本原始积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16019c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4.png)
资本原始积累名词解释资本原始积累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形成的必经之路,也是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是指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通过对社会上原始积累方式的利用,获得大量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改造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形成的基础。
资本原始积累的起源资本原始积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农业革命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人口迅速增长,劳动力供应短缺,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生产效率的提升受到了阻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资本家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更经济、有效的生产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资本家开始利用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等手段进行原始积累,通过掠夺土地、控制人口、剥夺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等手段,不断积累资本,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资本的积累,商人通过贸易获取资本,通过购买低成本的原料和劳动力,制造和销售商品,从而赚取巨额利润,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第二阶段是工业资本的积累,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机器代替人力劳动,大量农民转入城市工厂工作,这些工厂雇佣劳动力,利用机器生产商品,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效率,积累了更多的资本。
第三阶段是金融资本的积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开始兴起,他们以贷款为手段,将钱贷给那些资本家和企业家,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资本。
表面上看,商业、工业和金融资本的积累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通过剥夺和掠夺,利用原始积累手段,获得巨额利润,从而积累大量资本,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原始积累的影响资本原始积累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通过原始积累方式获取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推动了现代资本主义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但是,资本原始积累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它是以剥夺他人的方式进行的,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贫穷、弱势和少数族群等受到了压迫和剥削,社会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日益显现。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84167367915f804d2a16c126.png)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资本原始积累的概念和途径
![资本原始积累的概念和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79a87e6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a.png)
资本原始积累的概念和途径
宋体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和金融活动获得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资
本金额增加所获得的积累。
此外,资本原始积累还可以包括企业用于发展和扩大业务所得
到的资金及其收益等。
资本原始积累是企业发展能力的核心,也是企业财务资源的重要来源。
资本原始积累途径有多种,企业可以融资、投资、内部筹款、定期支付或其他现金流
活动作为原始积累的途径。
融资是指企业会计期间通过向外部投资者(比如债权人、股东)借款或出售其股权来募集资金的手段。
融资包括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债券、可转换债券
和权益融资等。
投资是指在会计期间,企业投资其他资产,并从中获得投资收益的手段。
投资的资产
有管理股份、存款、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
内部筹款是指企业通过正常营业活动以及重组企业架构等手段,来为企业改善财务状
况和激励发展提供资金的方式。
内部筹款包括奖金、手续费、应收账款转换、股票回购、
贷款直抵、收购回报等方式。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支付或其他现金流活动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定期支付是
指企业定期将现金支付给股东,以增加股东的权益。
其他现金流活动包括接受和付款、公
司资产处置等。
总之,企业通过以上各种资本原始积累途径有效地积累资本,完善企业资产结构,增
强企业财务实力,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增长。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7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7](https://img.taocdn.com/s3/m/756dcb37be23482fb5da4c27.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7(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15,分数:30.00)1.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得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的过程叫作( )(分数:2.00)A.资本集中B.资本积聚C.资本原始积累√D.生产集中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原始积累。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说:“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2.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 )(分数:2.00)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集体经济D.产品经济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3.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 )(分数:2.00)A.物品B.产品C.商品√D.办公用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4.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分数:2.00)A.使用价值√B.价值C.资本D.货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品的二因素中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5.决定商品二因素的是( )(分数:2.00)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e504e778e9951e79b892721.png)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等四个发展阶段。
所谓当代资本主义,就是以二战结束为起点,处在国家垄断阶段上的资本主义。
时下,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典型形态的当代资本主义,无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年曾经感叹,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现在,经过二战后50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所创造的生产力,又远远超过了以往数百年间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惊人记录。
同时,经济发展的波动性有所减缓。
二战以前,美国平均每个发展周期为50个月,而战后则延续为75个月以上;而且,每个周期中经济增长的时间在延长,危机持续的时间在缩短,所造成的破坏力也有所下降。
此外,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已经不到3%,美国只有2%;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
这三个产业的比重,实际上反映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在新科技革命推进下,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已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变;目前,正在由传统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
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在产权关系上,不少发达国家在坚持私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对财产所有形式进行了调整,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二是企业股权的分散化。
战后,社会个人买股票和企业法人之间互相购买股票的越来越多,出现了所谓股权分散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在劳资关系上,西方发达国家在坚持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包括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比如,80年代以来,欧盟各国就普遍实行企业共同决定制度,规定企业必须吸收一定比例的工人代表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否则就是违法。
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9c1da93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3.png)
资本原始积累(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资本原始积累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资本原始积累马克思的名言励志名言句子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马克思《资本论》中论述资本原始积累是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中论述资本原始积累是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一、杀戮过程,并迫使他们屈服于资本统治、掠夺;资本原始积累始的血腥史充分证实。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四)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四)](https://img.taocdn.com/s3/m/52b46a2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8.png)
第⼀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盾⼀、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和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1、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是从⼩商品经济分化出来;⼆是从商⼈和⾼利贷者转化⽽成。
2、资本的原始积累①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产者与⽣产资料相分离,劳动⼒成为商品;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中的历史过程。
②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是:⼀是⽤暴⼒⼿段剥夺农民的⼟地;⼆是⽤暴⼒⼿段掠夺货币财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盾1、商品经济产⽣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的⽽进⾏⽣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的历史条件有两个:⼀是社会分⼯的出现;⼆是⽣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
2、商品的⼆因素和⽣产商品的劳动⼆重性①商品是⽤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因素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现⼀定的社会⽣产关系,也就是⼈与⼈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②使⽤价值是指商品的有⽤性。
使⽤价值是商品的价值或者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③交换价值和价值第⼀,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差别的⼈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第⼆,交换价值表现为⼀种使⽤价值同另⼀种使⽤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例。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是本质,是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④劳动⼆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产商品的使⽤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劳动者同⼀劳动过程中表现在两个不同的⽅⾯,3、价值量与价值规律①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的决定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第⼆,商品的价值量是部门内部⽣产同类商品的⽣产者在竞争中实现的。
②商品价值量和劳动⽣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劳动的⽣产率和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成反⽐,和使⽤价值量的变化成正⽐。
资本原始积累是什么意思
![资本原始积累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f8795ff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e.png)
资本原始积累是什么意思放火烧金带,修桥修路不留遗迹。
如果你想让一些人像个体一样生活,你就得让大多数人像非个体一样生活。
说白了,资本原始积累,只有通过作弊获得第一桶金,才有资格做正经生意,这也是美国梦的根基。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就是金字塔形,金字塔的尖有多高取决于底有多厚。
美国繁荣就是因为能长期剥削其他国家,从黑奴到非法移民劳工到中国工人。
资本主义本质就是剥削,只要加入了资本主义游戏就没有退路了,只能在资本规则里博弈,爬不动了就被别人挤下来。
先说说教科书上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定义。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基本途径:①基础: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如英国圈地运动②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如海外殖民掠夺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资本。
它一方面使社会生产资料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另一方面又使大批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了前提条件,如英国圈地运动就是例证。
(2)以武力征服殖民地,掠夺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聚敛财富。
例如16世纪的奴隶贸易。
(3)资本积累不同于资本原始积累。
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积累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剥削。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高利贷者转化而来其次,再来谈谈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1)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必须具备2个基本条件:①出现了大批有人身自由但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他们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②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
在封建社会内部,通过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这两个条件逐渐形成,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如何理解马克思“
![如何理解马克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e02427aaea998fcc220e44.png)
如何理解马克思“资本主义到世界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就是压迫与剥削。
资本主义就是在累累白骨与无尽呐喊中发展起来的。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就是压迫与剥削造成的。
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
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
(1)雇佣工人的形成过程。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促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迫使他们屈服于资本统治,成为雇佣工人。
最典型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2)资本的形成过程。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封建贵族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采取了强制和暴力手段:采取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包含关税制度等,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大肆搜括;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商业战争。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在封建社会初期,封建生产关系同以铁器工具为特征的比较低下的生产力基本上是适应的。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便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
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其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这种方法的蜗牛爬行的速度,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15世纪末各大发现所造成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要。
”15世纪末美洲和通过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这一任务只能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来实现。
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
手中的历史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夺农民的土地;二是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的财富。
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两个: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的矛盾统一体。
5.使用价值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6.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7.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价值不是使用价值。
8.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一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
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9.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
10.
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1.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3.货币是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五种基本职能是价值
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
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15.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和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16.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8.其消极作用: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19.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
20.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
状况,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
2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2.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
23.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摆脱了各种形式的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
24.“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
定的。
”它包括三个部分: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
泉
26.
27.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它本身并不是商品。
28.
29.
30.
31.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
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32.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
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33.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长度而生
产的剩余价值。
34.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
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5.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36.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38.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
资本积累。
40.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依次执行三种功能。
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
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41.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工资是表
现为劳动的价值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模糊了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间的界限,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42.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实
物补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