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物肥料NY T 798

合集下载

肥料标准

肥料标准

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3、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4、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5、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6、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8、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为(标准号NY 1429-2007)9、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1、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2、生物有机肥技术指标(NY 884-2004)13、农用微生物菌剂技术指标(GB 20287-2006)14、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NY/T 798—2004)15、有机肥料技术指标(NY 525—200216、氨化硝酸钙技术指标(HG/3733-2004)17、农林保水剂技术指标(标准号NY886)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3、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4、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5、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氨基酸含量,g/L ≥微量元素含量,g/L ≥水不溶物含量,g/L ≤6、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8、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为(标准号NY 1429-2007)9、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1、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2、生物有机肥技术指标(NY 884-2004)13、农用微生物菌剂技术指标(GB 20287-2006)表1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表2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表3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无害化技术指标14、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NY/T 798—2004)表1 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表2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无害化技术指标15、有机肥料技术指标(NY 525—2002)16、氨化硝酸钙技术指标(HG/3733-2004)17、农林保水剂技术指标(标准号NY886)。

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

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

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1. 介绍复合微生物肥(ny-798)是一种新型有机肥料,经过专业工艺加工,充分利用了微生物资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功能。

在我国,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是指导和规范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标准体系,其制定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有利于提升有机肥料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标准内容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主要包括产品的基本要求、质量指标、试验方法、使用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其中,产品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产品的命名、分类、规格及型号、技术要求等内容;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pH值、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试验方法则包括产品质量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操作规程;使用方法主要指导用户合理使用产品的方法和原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则规范了产品的标识和包装方式,以及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 评估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评估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首先要考虑其与传统肥料的区别和优势。

相比于化学合成肥料和单一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ny-798)在保持肥效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生态友好性和环境适应性。

要考虑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通过对复合微生物肥(ny-798)在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下的试验与应用,可以全面了解其在提高作物产量、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逆性等方面的表现。

要考虑其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标准的制定应当具有可行性,并通过实际调研和试点推广来验证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 个人观点复合微生物肥(ny-798)标准的制定是有益的,不仅有助于规范有机肥料的生产和使用,还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水平。

复合微生物肥(ny-798)的生产和应用也需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希望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复合微生物肥(ny-798)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798

标准798

复合微生物肥料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798—2004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复合微生物肥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 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19524.2—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2002 有机肥料3术语和定义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4要求4.1菌种使用的微生物应安全、有效。

生产者须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以及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

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获准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4.2成品技术指标4.2.1外观(感官):产品按剂型分为液体、粉剂和颗粒型。

粉剂产品应松散;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具有吸水性。

4.2.2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技术指标项目剂型液体粉剂颗粒有效活菌数(cfu)a ,亿/g(mL) ≥ 0.50 0.20 0.20总养分(N+P2O5+K2O),% ≥ 4.0 6.0 6.0杂菌率,% ≤15.0 30.0 30.0水分,% ≤— 35.0 20.0pH值 3.0~8.0 5.0~8.0 5.0~8.0细度,% ≥ — 80.0 80.0有效期b,月≥ 3 6 6a 含两种以上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每一种有效菌的数量不得少于0.01亿/g(mL);b 此项仅在监督部门或仲裁双方认为有必要时才检测。

微生物肥料术语(1113-2006)

微生物肥料术语(1113-2006)

微生物肥料术语〔NY/T 1113-200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肥料产品类型、菌种、培养基、灭菌、生产和质量检验等方面的主要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肥料生产、质检、应用、科研和教学等领域。

2产品类型微生物肥料microbial fertilizer; biofertilizer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给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注:目前,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接种剂microbial inoculant[微生物]菌剂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目的微生物经工业化生产增殖后直接使用,或经浓缩〔〕或经载体〔〕吸附〔〕而制成的活菌制品。

单一菌剂single species inoculant由一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复合菌剂multiple species inoculant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且互不拮抗的微生物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细菌菌剂bacterial inoculant以细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放线菌菌剂actinomycetic inoculant以放线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真菌菌剂fungal inoculant以真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固氮菌菌剂azotobacteria inoculant以自生固氮菌和/或联合固氮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根瘤菌菌剂rhizobia inoculant以根瘤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硅酸盐细菌菌剂silicate bacteria inoculant以硅酸盐细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溶磷微生物菌剂inoculant of phosphate-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以溶磷微生物〔〕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

农业部肥料登记标准及含量指标

农业部肥料登记标准及含量指标

农业部肥料登记标准及含量在此列出相关肥料标准,以供参考。

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3、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4、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5、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6、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8、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为(标准号NY 1429-2007)9、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1、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2、生物有机肥技术指标(NY 884-2004)13、农用微生物菌剂技术指标(GB 20287-2006)14、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NY/T 798—2004)15、有机肥料技术指标(NY 525—200216、氨化硝酸钙技术指标(HG/3733-2004)17、农林保水剂技术指标(标准号NY886)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2、?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7-2006)3、?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4、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8-2007)5、?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氨基酸含量,g/L ≥微量元素含量,g/L ≥水不溶物含量,g/L ≤6、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429-2007)8、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为(标准号NY 1429-2007)9、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1、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 1106-2006)12、生物有机肥技术指标(NY 884-2004)13、农用微生物菌剂技术指标(GB 20287-2006)表1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表2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表3?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无害化技术指标14、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NY/T 798—2004)表1 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表2?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无害化技术指标15、有机肥料技术指标(NY 525—2002)16、氨化硝酸钙技术指标(HG/3733-2004)17、农林保水剂技术指标(标准号NY886)。

农业部肥料登记标准及含量指标

农业部肥料登记标准及含量指标

农业部肥料登记标准及含量在此列出相关肥料标准,以供参考。

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107-2006)
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107-2006)
3、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428-2007)
4、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428-2007)
5、含氨
6、含氨
7、含氨
8、含氨
9、含腐
10、含腐
11、含腐
12
13、农用
14、复合
15、有机
16、氨化
17、农林
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107-2006)
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107-2006)
5、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429-2007)
氨基酸含量,g/L≥
微量元素含量,g/L≥
水不溶物含量,g/L ≤
6、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429-2007)
9、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106-2006)
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106-2006)
13、农用微生物菌剂技术指标(GB20287-2006)
表1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
14、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NY/T798—2004)
表1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
16、氨化硝酸钙技术指标(HG/3733-2004)
17、农林保水剂技术指标(标准号NY886)。

复合微生物肥料798标准

复合微生物肥料798标准

复合微生物肥料798标准复合微生物肥料798标准是一种针对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该类产品的质量和效果达到一定的标准。

该标准包含了多个方面的要求,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产品定义复合微生物肥料798标准所指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的肥料。

这些微生物能够在土壤中繁殖生长,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这些微生物还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减轻土壤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技术要求1.有效性:复合微生物肥料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效微生物,以确保其能够在土壤中发挥作用。

标准中规定了有效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并要求生产厂家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

2.安全性:复合微生物肥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不含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同时,其使用过程中不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稳定性:复合微生物肥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其有效性和活性。

标准中规定了产品的储存条件和保质期,并要求生产厂家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

4.适用性:复合微生物肥料必须适用于各种土壤类型和作物品种,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

标准中规定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并要求生产厂家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

三、生产要求1.原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原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不含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同时,其来源必须可靠,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2.生产工艺: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能够确保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标准中规定了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步骤,并要求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

3.产品检测:复合微生物肥料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的要求。

标准中规定了检测的方法和指标,并要求生产厂家在产品出厂前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四、标签要求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标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产品的信息。

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798-200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复合微生物肥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以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 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19524.2—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2002 有机肥料3 术语和定义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4 要求4.1 菌种使用的微生物应安全、有效。

生产者须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以及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

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获准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4.2 成品技术指标4.2.1 外观(感官):产品按剂型分为液体、粉剂和颗粒型。

粉剂产品应松散;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具有吸水性。

4.2.2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技术指标4.2.3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中无害化指标见表2。

表2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无害化指标5 试验方法5.1 仪器设备5.1.1 生物显微镜;5.1.2 恒温培养箱;5.1.3 恒温干燥箱;5.1.4 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室;5.1.5 电子天平(或精密天平,下同);5.1.6 摇床;5.1.7 蒸汽灭菌锅;5.1.8 试验筛;5.1.9 酸度计。

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798-200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复合微生物肥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以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 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19524.2—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2002 有机肥料3 术语和定义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4 要求4.1 菌种使用的微生物应安全、有效。

生产者须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以及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

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获准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4.2 成品技术指标4.2.1 外观(感官):产品按剂型分为液体、粉剂和颗粒型。

粉剂产品应松散;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具有吸水性。

4.2.2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技术指标4.2.3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中无害化指标见表2。

表2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无害化指标5 试验方法5.1 仪器设备5.1.1 生物显微镜;5.1.2 恒温培养箱;5.1.3 恒温干燥箱;5.1.4 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室;5.1.5 电子天平(或精密天平,下同);5.1.6 摇床;5.1.7 蒸汽灭菌锅;5.1.8 试验筛;5.1.9 酸度计。

生物肥料生产技术验收规程-2023最新

生物肥料生产技术验收规程-2023最新

生物肥料生产技术验收规程1范围本标准(技术标准)规定了农业等领域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的验收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具体主要内容包括):菌含量的检测方法,菌种分类鉴别方法,生物肥料生产所需设备,生物肥料所用原料种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41728《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评价通用准则》NY/T798《复合微生物肥料》NY/T2321《微生物肥料产品检验规程》NY/T1109《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T/GTM010-2022《复合微生物肥料保质技术规范》T/GTM008-2022《微生物肥料菌落识别技术规范》T/GTM003-2021《复合微生物肥料工业化生产标准》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3.1生物肥料生产验收指通过合理、规范的生产工艺,选取合适的原料,应用配套的生产设备,生产的生物肥料,通过运用对应的检测方法验收的过程。

4要求4.1菌种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有明确来源和种名。

菌株安全性应符合NY1109的规定。

4.2外观(感官)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无腐败味。

4.3技术指标颗粒生物有机肥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颗粒生物有机肥产品技术指标要求项目技术指标总有效活菌数(cfu),亿/g≥0.50主有效活菌数(cfu),亿/g≥0.30有机质(以干基计),%≥40.0水分,%≤15.0pH 5.5-8.5颗粒平均抗压碎力,N≥8粪大肠菌群数,个/g≤100蛔虫卵死亡率,%≥95有效期,月≥6粒度(2-4.75mm),%≥904.4颗粒生物有机肥产品中5种重金属限量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颗粒生物有机肥产品中5种重金属限量技术要求单位:mg/kg 项目限量指标总汞(Hg)(以干基计)≤2总镉(Cd)(以干基计)≤3总铬(Cr)(以干基计)≤150总砷(As)(以干基计)≤15总铅(Pd)(以干基计)≤504.5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技术指标剂型项目液体粉剂颗粒有效活菌数(cfu),亿/g或亿/ml≥ 2.0 2.0 1.0有机质a(以干基计),%≥20.020.020.0杂菌率,%≤10.020.030.0水分,%≤-35.020.0霉菌杂菌数(个/g)≤ 3.0×106 3.0×106 3.0×106细度,%≥-8080PH 5.5-8.0 5.5-8.5 5.5-8.5有效期b,月≥366 a包装容器上标明有机质含量时检测本项目。

复合微生物肥料NYT798

复合微生物肥料NYT798

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798—200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复合微生物肥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 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19524.2—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2002 有机肥料3 术语和定义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4 要求4.1 菌种使用的微生物应安全、有效。

生产者须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以及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

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获准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4.2 成品技术指标4.2.1 外观(感官):产品按剂型分为液体、粉剂和颗粒型。

粉剂产品应松散;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具有吸水性。

4.2.2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技术指标剂型项目液体粉剂颗粒有效活菌数(cfu)a,亿≥0.500.200.20 /g(mL)总养分(N+P2O5+K2O),%≥ 4.0 6.0 6.0杂菌率,%≤15.030.030.0水分,%≤—35.020.0pH值 3.0~8.0 5.0~8.0 5.0~8.0细度,%≥—80.080.0有效期b,月≥36a 含两种以上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每一种有效菌的数量不得少于0.01亿/g(mL);b 此项仅在监督部门或仲裁双方认为有必要时才检测。

生物菌肥的种类及功效

生物菌肥的种类及功效

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维持根
制品。根据农业部行业标准
缓慢的元素也有加强吸收的
际微生物区系平衡,降解有
作用。
毒、有害物质等作用。这类微
NY/T798—2015, 复 合 微 生 物
(4) 预防土传病害
生物
肥料有水剂、粉剂、颗粒三种
生物菌剂应用于农业生产时 ,
剂型。它是有益微生物菌、无
菌肥最大的特点是以“菌”为
熟品种 3 月下旬至 4 月和 9—10
月播种,晚熟品种 11 月至翌年
3 月初播种。
3.栽培方式
菜心的栽培方式与栽培季
节有关,除了平原地区露地栽
培外,主要有以下四种:
(1) 长江流域冬春季大棚
设施栽培
利用大棚等保温设
下旬至翌年 4 月采收。
(2) 南方夏季及初秋高温
季节遮荫防虫栽培
夏季及早秋外界气温较高 ,
生产企业选择添加各类饼粕渣
和谷氨酸类等植物能吸收利用
的果实品质更高。
等有机质,通常也是经过充分
的氮素化合物。VA 菌根是一
种土壤真菌,可以与多种植物
根共生,其菌丝伸长根部很
远,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如
特点
2.生物菌肥的种类及其
腐熟后再添加,这样施用后不
生物菌肥主要有三大类。
(2) 复合微生物肥料
(1) 微生物菌剂
壤处理后的优势,把土传病害
主要是经扩繁后的各种有益菌
机肥效应的肥料,即这是有益
控制在不发生或轻微发生的范
种。辅料主要是添加一些氨基
菌与有机质复合而成,具有微
围内。
酸、腐植酸、草炭(作为菌体
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双重功效
(5) 调 控 生 长 提 升 品 质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