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宋吉轩,毛堂芬,李云*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以不覆膜为对照,利用黑膜和白膜研究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和白膜模式具有促进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合理、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等优点,这是最终薯块产量较高的原因。覆膜栽培不用喷洒除草剂,省工,为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关键词甘薯;地膜覆膜;生理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20-02

基金项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nycytx-

16-C-1);贵州省科技厅计划项目

“贵州薯类育种及产业化研发平台建设”(黔科合院所创能[

2010]4006);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克服甘薯品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黔农科合(创新基

金)号]

”。作者简介宋吉轩(1978-),男,土家族,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

向:甘薯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2-06-25甘薯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是一种重要的粮食、饲

料、

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甘薯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在23万hm 2以上[1]。主要分布

在贵州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地

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各类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地膜

覆盖栽培甘薯具有保持土壤疏松、保肥、保水、提高地温、增

加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优点,因此,覆膜栽培已广泛应用。为

探索更为有效的覆盖栽培技术,笔者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试

验地(中性沙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进行了白膜、黑膜

和不覆膜栽培对甘薯的影响研究,

探讨适宜甘薯栽培的覆膜方式,以指导生产。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甘薯为食用型甘薯7-19-5,从重庆甘薯研究中心引进。

1.2试验设计设覆盖白膜、黑膜和不覆膜3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其中1个重复用于甘薯生长动态调

查,其余3个重复进行产量和品质统计分析。单垄单行种

植,小区4.8m ?5.5m ,行距0.8m ,株距0.22m ,

6行/小区,每行25株,每小区150株,折算为56818株/hm 2。覆膜处理

进行覆膜后扦插甘薯苗。

1.3

试验方法自甘薯苗栽插后30d 开始,每隔10d 每处理选取5株,根据通用的甘薯鉴定性状及其生长期记载标准[2]记载。干率参考吕长文[3]的测定方法进行。对地上地

下部叶片、叶柄、茎及块根四部分分别称量鲜重,然后分别称

取这四部分100g 鲜重,

在烘箱下105?杀青15min ,然后80?烘干至恒重。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生育时期鲜重及干率的变化2.1.1茎蔓。3种处理方式的茎蔓鲜重变化规律和叶片、叶柄相似,在整个生育期间茎蔓鲜重最高的为黑膜处理(9月2

日),为87.2g (图1);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9.8g 。

2.1.2块根。从图2看出,在整个生育期间,白膜和黑膜的

块根鲜重均比对照高,其中采用白膜覆盖(10月16日)

图1

不同处理不同时期茎蔓的鲜重变化图2不同处理不同时期块根的鲜重变化高,为596.4g ;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37.5g

图3不同处理不同时期块根干率的变化2.1.3块根、茎蔓干率。从图3可看出,覆盖白膜的块根干率一直在增加,到10月16日达到最高,随后降低;黑膜和对照的变化趋势一直,均在9月2日达到最大。黑膜在9月2日达到最高,为38.2%;最低的为空白(7月8日),为25.3%。责任编辑冯卫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8):920-921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大全_百度文库.

1、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 女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男(4.0--5.5×10^12/L(4.0--5.5×10^6/ul 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男0.4--0.5(40--50vo% 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 (毛细管法3--7min (玻片法2--8min (试管法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13--17sec 复钙时间: 1.5--3min 2、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正常值在4--6min内,基质血浆凝固时间为9--11sec。病人标本与基质血浆混合后的最短时间比正常值>5sec表示不正常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10--15sec 全血凝块溶解试验: 正常人在24--48h内不发生溶解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正常>120min,可疑70--90min,阳性<70min 纤维蛋白溶酶活性:0--15% 纤维蛋白溶酶原:6.8--12.8U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阴性

红薯品种介绍

一:优质食用型品种(种薯20万斤) 1、苏薯八号(黄皮):特高产、特早熟、特抗病的红薯新品种,由红皮苏薯八号选育而成。特点:短蔓型,平均蔓长70—80cm,结薯集中,表面光滑,皮色黄褐,肉色桔黄,春薯亩产15000 斤,夏薯7000斤以上,含糖量13.4%,出干率23%,品质极好,生食、熟食均可。 2、红香蕉:是以西农43-1为母本,豫薯10号×绵粉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地瓜新品种,叶色浅绿,叶片小,心脏形,偶有缺刻,茎蔓中长细弱,基部分枝多,株型匍匐。薯块纺锤形,薯皮橙红,肉色深桔红,结薯多而均匀,薯块整齐,商品率高,表皮光洁美观,市场易销售。该品种遗传了豫薯10号的产量,西农431的质量,是个难得的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品质上等,味甜浓香,面沙无筋,适宜鲜食烤薯和加工薯脯。产量特高,春薯一般亩产6000-7000公斤,夏薯4000-5000公斤。该品种生长前期莖叶旺盛,封垄后(结薯期)不徒长,耐旱耐湿,喜大肥水,后期茎叶易早衰,应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早熟性强,早春覆膜栽培,7、8月份即可上市,经济效益高。 3、西农431:属烤薯型加工早熟品种,由西北农业大学朱光俊教授培育。中蔓长11.5米,分枝57个,茎长不定根少,不易徒长,不用翻蔓。薯块纺缍形,蔓皮光滑,橙黄色,肉深桔红色,食味香甜面沙,口感极佳。适应性强,春薯亩产8000斤,夏薯亩产4000斤以上。 4、脱毒北京553:顶叶紫色,叶绿色,叶形浅复缺刻,株型匍匐,茎色绿带紫,茎粗壮,蔓长2.53米,基部分枝多,薯形长纺缍形,皮色黄褐,肉色杏黄。萌芽性好,

鲜薯产量6000斤,切干率25%,结薯早、膨大快、整齐集中,较抗黑斑和茎线虫病,耐旱耐肥,较耐瘠薄。熟食软甜,生食脆甜,蒸烤均可,是加工薯脯的主要品种。 5、河北早红:萌芽性一般,中短蔓,分枝数多,茎较细,叶片心形带齿,顶叶淡绿,叶色、叶脉色、茎色均为绿色;薯形纺锤形,紫红皮桔红肉,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4个,大中薯率高,食味中等;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抗病性较好。一般比徐薯18增产25%。 6、济薯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5年育成。该品种叶色深绿,叶脉绿基部紫,柄基和茎色均为绿色,叶形复缺刻分枝10个以上,蔓短,一般长1.2-1.5米,株形半直立形。薯形纺锤,薯皮黄,肉色杏黄。该品种的突出特点为:品质超群,薯形整齐美观,薯皮光滑无裂口,干物率比北京553高1-2个百分点,食味有栗子香味、粘甜、肉质细糯,产量高,鲜薯亩产一般可达3000公斤以上,显著高于北京553;早熟性好,比北京553可提前1个月上市;适应性广泛,既抗旱耐瘠又耐肥水。可完全替代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北京553。 7、龙薯九号:由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培育,属于短蔓高产优质品种,其蔓长0.5-1米,分枝5-8条,脉基微紫,茎叶全绿,叶心脏形,有开花习性,一般结薯3-5块,红皮桔红肉,整齐光滑,大块率高,熟食口感稍差,水分太大。味中等。抗病适应性强,一般亩产8000斤左右,栽后90天亩产达4000斤,丰产性好。 8、冀薯 6-8:是利用计划集团杂交方法进行选育,2001年3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其突出特点是:1 .产量高,适应性广:1999-2000 年河北省甘薯区域试验,两年10个试点均居第一位高产性突出,

种植紫番薯的技术与要求讲座14页word

种植紫番薯的技术与要求 萧山农民沈水林种植紫番薯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在几年的种植过程当中,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和种植方法,取得了不同的效果和产量。 紫番薯是一个新的品种,在紫番薯的系列中,是以渝紫263在市场上较受欢迎,就以渝紫的种植技术略作简述。 一、选好种子 渝紫的薯块呈纺缍形,也象胡罗卜,一串5-6个。首先是要选好种子,准备育种的渝紫在地上要多养几天,使得薯块成熟,挖起来后在太阳下晒二天,使得种子干燥,并杀灭病菌,不要分个拉开并成串贮藏,减少薯块的创伤,一般使用地窖式保温保暖技术,保证种薯贮藏质量。 二、适时育苗 在2月中旬温度达到15度左右时,可以出窖育苗,先做好苗床,将种子横放连接排在苗床上,行间距5公分左右,盖上细土,用喷雾器将土喷湿,盖好地膜,覆盖天膜,保湿保温,到芽苗长到20公分以上时,就可以剪插到大田里去。 三、地块选择 紫番薯虽是薯类的一个属种,由于紫番薯的生长习性和要素不同,选择不同的土壤对紫番薯的产品质量有所影响,要求以黑、紫、沙地、黄泥土,地势稍高,向阳为佳。选择土地与紫番薯的质量与产量是很重要的。 四、深挖起垄 紫番薯是一种地下结薯块的作物,它需要深、松、活的良好土壤环境,春薯要求提前15天深翻25-35厘米,深沟大垄为好,达到深耕、土细、垄距一般在60-70厘米,垄高25-30厘米。 五、施足基肥 紫番薯是高产高效作物,需肥量较多,加之起垄载植,不便追肥,土壤肥沃的地块,一次性施足基肥是最省力的。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40-50担,氮、磷、钾、复合肥35-50公斤,有机肥全部耕前撒施,复合肥起垄时作包心肥。 六、适时早栽 紫番薯一般一年种植一茬,温度在15度以上的情况下,扦插越早越好,一般春薯4月下旬到5月份扦插为好,薯苗以横斜插为好,深度栽入三个节为宜,节间结薯就多。最迟也可以在7月底以前插种,但影响紫番薯的产量。 七、合理密植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和特性确定合理的扦插密度,间距一般为18-22厘米,土壤肥沃的田地每亩扦插紫番薯苗4000株左右,土壤偏瘦的田块在4500株左右。

甘薯贮藏生理与影响因素.

甘薯贮藏生理及影响因素 甘薯薯块在贮藏期间虽然因外界条件关系而强迫休眠,事实它一直进行着比其他粮食作物籽实强度大得多的生理生化活动。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其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通过对贮藏条件的调节,控制薯块内部生理生化变化过程,以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甘薯贮藏期的生理生化变化 (一)甘薯的呼吸作用 甘薯在贮藏期间,其呼吸作用强弱与薯块健康程度、所处的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呼吸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营养物质的消耗程度,呼吸强度愈大,营养物质的消耗也愈多。人们贮藏甘薯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消耗并保持其鲜度,因此通常都是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把呼吸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即所谓强制休眠。甘薯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有氧呼吸与缺氧呼吸。正常的呼吸作用消耗着甘薯体内的糖分,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就改变了薯窖里的气体正常比率,而释放的热量便成为保持贮藏窖内适宜温度的主要热源。由此可见,薯块的呼吸与贮藏有密切关系。甘薯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强度不同,其释放出的热量也不同。根据窖温变化,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种薯安全贮藏。 1.薯块类别与呼吸的关系 不同类别的薯块,呼吸作用有明显差别。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指出,夏薯的呼吸强度,贮藏前期(50天)略高于春薯,但差异不大,贮藏中期(100天)春薯的呼吸强度明显降低,比夏薯低25%以上,说明夏薯的生活力强于春薯,因呼吸而释放的热量也高于春薯,这在比较冷凉的地区有利于保持贮藏期的适宜温度。黄淮流域春夏薯区,群众习惯用夏薯贮藏留种。春薯生长期较长,生活力较弱,抗拒不良条件的能力较差,且易带病而引起腐烂。但在贮藏技术现代化和无病条件下,春薯同样可以安全贮藏。 2.贮藏时期与呼吸的关系 甘薯在正常的贮藏温度(11~130C)条件下,从收获入窖到贮藏结束这段时期内,呼吸作用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即入窖后的一个月左右,呼吸强度初期迅速达到高峰,而后又几乎呈直线下降,然后进入较长期的相对平稳阶段,到后期呼吸强度又有上升的趋势(图5-1),这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阜紫薯1号(原系号阜薯0713-6)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优质、高产紫心品种渝紫1号为母本,选择了冀薯4号、Y08-77、P616-23、徐27、阜24、岩薯5号、浙薯13、龙薯9号、昆明甘心红薯等品种为父本,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富含花青素、薯形美观、中抗蔓割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1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6019。 1 选育目的及过程 1.1 选育目的 甘薯因其营养丰富,已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保健食物。紫甘薯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源和营养保健食品源。据研究,花青素的抗氧化效果分别是维生素C 和E 的20倍、50倍。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氧化作用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甘薯对人体保健起积极作用。群众偏爱紫色甘薯,当前市场价格看好。为了选育出适应现代市场多元化的甘薯品种,我们设立了特用甘薯新品种选育课题。1.2 选育过程 科学组配亲本是该品种成功的关键技术。2009年用优质、高产紫心品种渝紫1号作母本,选择了冀薯4号、Y08-77、P616-23、徐27、阜24、岩薯5号、浙薯13、龙薯9号、昆明甘心红薯等品种为父本,采用放任授粉杂交制种,经多代选育,多年多点试验鉴定,最终选育出阜紫薯1号。2010年进行实生苗选育,2011年在复选圃中表现突出,2012-2013年品系鉴定,2013年又做了小面积繁殖,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薯区特用组区域试验。201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定名为阜紫薯1号。 2 特征特性 该品种萌芽性较好,中长蔓,分枝数9个左右,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朱玉灵 范泽民 (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阜阳 236065) 基金项目: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11)通信作者:范泽民 茎蔓较粗,叶片心形带齿,顶叶黄绿色带紫边,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薯块纺锤形,紫皮紫肉,结薯较集中,薯块较整齐,薯形美观,单株结薯3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商品性好,较耐贮藏,干基淀粉含量较高。该品种平均烘干率26.69%,比对照高0.66个百分点;花青素含量较高,2014-2015年国家区域试验结果,2年平均花青素含量23.88mg/100g 鲜薯,比对照宁紫薯1号高12.35mg/100g 鲜薯;食味较好,国家区域试验结果食味总评分为72.3,对照宁紫薯1号为70。经国家区域试验鉴定中抗蔓割病。 3 产量表现 该品种2011-2013年在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夏薯品种鉴定试验,产量结果分别是:2011年每667m 2鲜薯产量2095.74kg , 较对照徐22增产4.01%;薯干产量591.0kg ,较对照徐22增产 10.68%,干率28.2%。2012年每667m 2鲜薯产量1985.76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6.91%;薯干产量575.87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8.55%,干率29%。2013年每667m 2鲜薯产量1890.57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3.81%;薯干产量552.05kg ,较对 照宁紫薯1号增产18.69%,干率29.2%。 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组区 试,2年20点次鲜薯每667m 2平均产量2263.9kg ,较对照品种宁紫1号增产23.57%,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2位;薯干平均产量604.2kg ,较对照品种宁紫1号增产26.69%,20个试点中有15个试点增产;平 均烘干率26.69%,比对照品种宁紫1号高0.66个百 分点。 4 栽培技术要点 阜紫薯1号在栽培上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深耕及增施有机肥料,每667m 2施发酵有机肥料土杂粪400 500kg 、氮磷钾复合肥20kg 、硫酸钾 20kg ,以利于薯苗生长和薯块膨大。(2)合理密植,每667m 2宜栽植密度为3500 4000株, 春栽宜稀,夏

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

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60-100次/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140/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054--1.062女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男(4.0--5.5)×10^12/L(4.0--5.5×10^6/ul)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男0.4--0.5(40--50vo%)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毛细管法)3--7min(玻片法)2--8min(试管法)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45sec 凝血酶时间:13--17sec 复钙时间: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

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 作者:杨从会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第8期 杨从会 一、试验目的 甘薯是唐河县重要的秋作物之一。为筛选出适合唐河县种植的优良甘薯品种,研究各品种 在唐河县适宜的种植密度,唐河县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开展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二、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唐河县城郊乡权庄村,试验田长143?m、宽25?m,面积3600?m2,前茬作物 为西瓜,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力较高。 三、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种植甘薯品种7个,分别为烟薯25、龙薯9号、济薯26、商薯19、普薯32、紫罗兰和苏薯8号(对照)。每667?m2每个品种分别设2800株、3400株、4000株3个密度处理。每个品种每个密度处理的种植面积为0.155?hm2,不设重复。各种植密度处理间 设走道,地头设保护行。 四、试验栽培及管理措施 前茬西瓜收获后,冬季闲田。4月25日旋耕整地,随整地每667?m2施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12.5?kg作底肥。4月26日栽插,采用一垄双行栽培法,垄距1.2?m,平均行距0.6?m, 株距随种植密度而定。栽插时浇足底水,确保全苗。全生育期未追肥、未浇水。7月23日喷施5%甲维盐1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1次。由于茎叶长势过旺,8月5日进行化控。9月29日进行测产及农艺性状调查。 五、试验结果 (一)产量情况 每个处理连续取10株挖出红薯去泥称质量,统一折合成每667?m2产量进行比较。从调查 情况来看,济薯26和烟薯25在2800株/667?m2种植密度下单株结薯多,大中薯所占比例高, 产量较另外两个种植品种都高,在所有处理中分别居第一位、第二位,说明这2个品种适合低 密度种植。龙薯9号、商薯19、苏薯8号在3400株/ 667?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在4000株/667?m2种植密度下单株结薯少,单株薯质量下降明显,产量最低,说明这3个品种适合中密度种植。普薯32和紫罗兰在2800 株/667?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单株薯质量下降不明显,说明这2个品种适合增加种植密度,其中,普薯32试验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以4000 株/667?m2种植密度产量最高,适合高密度种植;紫罗兰以3400株/667?m2种植密度产量最高,4000株/667?m2种植密度小薯率明显增加,产量也不高,该品种适合中密度种植。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整理版).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 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 60-100次 /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 140/90mmHg,不低于 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 : 65--90ml/kg, 全血比重:男 1.054--1.062 女 1.048--1.062 血浆:1.024--1.029 渗透 (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280--310mOsn/kg(280--310mmol/L 红细胞数 : 男 (4.0--5.5×10^12/L(4.0--5.5×10^6/ul 女 (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 : 男 120--160g/L(12--16g/dl女 110--150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 : 男 0.4--0.5(40--50vo% 女 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 : 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H: 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 (V: 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 (HC: 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 : 0.005--0.015(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 在 0.44--0.47%(平均 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 0.31--0.34(平均 0.32%盐液内全部溶解。白细胞数 : (4--10×10^9/L(4000--100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 (0.05--0.30×10^9/L(50--300/ul 血小板数:(100--300×10^9/l(10--30万 /ul 出血时间 :(Duke法 1--3min(lvy法 0.5--6min 凝血时间 : (毛细管法 3--7min (玻片法 2--8min (试管法 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 >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 : 30--60min开始回缩, 18h 后明显收缩, 24h 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35--45sec 凝血酶时间 : 13--17sec 复钙时间 : 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

甘薯耐旱性品种苗期筛选及耐旱性指标研究

甘薯耐旱性品种苗期筛选及耐旱性指标研究 摘要: 为实现甘薯耐旱性品种的快速筛选,本试验采用室内PEG模拟连续干旱法对22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济薯21、12057、11001和零9281等品种(系)的根系持水力、根系活力和幼苗成活率较高,具有较强的苗期耐旱性;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根系持水力、薯苗质量和含水量、根系活力等可作为重要的苗期耐旱性筛选指标;干旱胁迫下根系的持水能力和采苗后薯苗状况是影响甘薯苗期耐 旱性的重要因素。在生产上,选用耐旱性品种和采用壮苗是抵御干旱胁迫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甘薯;干旱胁迫;苗期 中图分类号:S531.03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3-0022-06 Seedling Screening of Drought Resistance Varieties of Sweetpotato and Drought Resistance Index Research Yuan Zhen1,Wang Baoqing2,Jiang Yao1,Xie Beitao2,Dong Shunxu2, Zhang Haiyan2,Duan Wenxue2,Wang Qingmei2,Zhang Liming3*

(1.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2. Crop Research Institute,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nan 250100,China;3.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nan 2501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creen drought resistance varieties of sweetpotato rapidly,22 sweetpotato varieties (lines)were studied by indoor simulated continuous drought method with PE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s water retention,root activity and seedling survival rate of Jishu21,12057,11001 and 09281 were higher,which implied strong drought resistance in seedling stage.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roots water retention,seedling quality,water content of seedling and root activity could be used for important screening indexes of drought resistance in seedling. The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of roots under drought stress and seedling status after cutting we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weetpotato seedling drought resistance. In production,selecting drought tolerance varieties and strong seedlings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sist drought stress. Key wordsSweetpotato;Drought resistance;Seedling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广泛分布在世界上111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是世界上第五大食物能源供应作物[1],也

基地红薯品种介绍

济薯26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于优质、高端、高产、高效食用型红薯新品种,红皮黄瓤,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商品率高达95%;抗茎线虫病、根腐病、蔓割病和黑斑病,耐贮性好。收获即食,营养丰富,香甜浓郁,口感爽快风味极佳,特别适合烘烤和蒸煮。 2、产量表现 春薯区平均单产3500公斤以上,夏薯区平均单产2500公斤以上。2012年国家北方区试鲜薯单产第一,2013年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高产竞赛平均单产3700公斤。 烟薯25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于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的食用型新品种。薯形纺锤形,淡红皮桔红肉,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单株结薯5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萌芽性较好,中长蔓,分枝数5-6个,茎蔓中等粗,叶片浅裂,顶叶紫色,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抗病性好;烟薯25肉色美观漂亮,蒸煮后呈金黄色,口感细腻,粘糯甜度大,食味好,鲜薯胡萝卜素含量3.67mg/100g,干基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耐贮性较好。 烟薯25口味好,2011年在全囯甘薯食用品质组竞赛中,食味

被评为第一名。其干基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国家区试测定分别为5.62和10.34,均居参试品种之首,经农业部辐照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烟薯25粘液蛋白为1.12%(鲜薯计),比对照遗字138高30.2%。 2、产量表现 春薯区平均单产4000公斤以上,夏薯区平均单产2500公斤以上。 西瓜红(普薯32)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于优质、高产、稳产、商品率高、适应性广的食用型新品种。生长旺盛,株形匍匐,长蔓,分枝多。顶叶浅紫色,叶心形,叶脉浅绿色,茎绿色。结薯分散,单株结薯较多,薯块大小均匀,薯形下膨美观,薯身光滑,薯皮深红色,薯肉桔红色,胡萝卜素含量高,食用品质优,耐贮性较好。薯块干物率平均29.33%,食味80.45分,淀粉率18.89%,胡萝卜素含量17.30mg/100g。该品种较耐贮藏,薯块贮藏后易“回糖”,“回糖”后食味清甜、可口。西瓜红相对于普通红薯含糖量相对较高,吃起来更甜,烤出来香甜软糯,口感极佳。 2、产量表现 该品种平均亩产达3000公斤左右,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红薯优良品种

红薯优良品种 红薯优良品种 核心提示:一:优质食用型品种1、脱毒遗字138: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60年利用胜利100号和南瑞苕杂交实生苗选育而成。品种特性:顶尖、叶 一:优质食用型品种1、脱毒遗字138: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60年利用胜利100号和南瑞苕杂交实生苗选育而成。品种特性:顶尖、叶片、叶柄及茎蔓浅绿色,叶脉色稍深,蔓较长,浅复缺刻形叶,茎粗中等,分枝数属中等,茎匍匐型。生长势中等稳健,结薯早,块数多,薯块均匀适中。薯皮浅橙色肉深红色。抗病性,抗逆性好,耐贮藏,晒干率27%左右。薯肉含糖量较高,食用口感极佳。适于烤食、煮食和多种食品加工。单产每亩2000-2500公斤左右。2、烟薯25(原系号为93-251):是烟台市农科院甘薯所用鲁薯3号为母本,红肉红为父本杂交,从其后代中选育的优质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薯形整齐美观,口感细腻,糯性强,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烤食味道极好。烟薯25叶绿色、心脏形,叶脉带紫色,柄基和蔓均为绿色。蔓长中等,生长势强。薯皮红色,薯肉桔红色,薯块纺锤形,大而整齐,结薯集中,萌芽

性好,出苗多。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抗旱、耐贮藏,品质优良,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糖量高,烘干率28.5%。春薯亩3000-4000公斤,夏薯2000-3000公斤左右。3、苏薯八号(黄皮):特高产、特早熟、特抗病的红薯新品种,由红皮苏薯八号选育而成。特点:短蔓型,平均蔓长70—80cm,结薯集中,表面光滑,皮色黄褐,肉色桔黄,春薯亩产10000 斤,夏薯5000斤以上,含糖量13.4%,出干率23%,品质极好,生食、熟食均可。4、脱毒北京553:顶叶紫色,叶绿色,叶形浅复缺刻,株型匍匐,茎色绿带紫,茎粗壮,蔓长2.53米,基部分枝多,薯形长纺缍形,皮色黄褐,肉色杏黄。萌芽性好,鲜薯产量6000斤,切干率25%,结薯早、膨大快、整齐集中,较抗黑斑和茎线虫病,耐旱耐肥,较耐瘠薄。熟食软甜,生食脆甜,蒸烤均可,是加工薯脯的主要品种。5、龙薯九号:由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培育,属于短蔓高产优质品种,其蔓长0.5-1米,分枝5-8条,脉基微紫,茎叶全绿,叶心脏形,有开花习性,一般结薯3-5块,红皮桔红肉,整齐光滑,大块率高,口味甜糯,是一个食用烘烤的上等品种,抗病适应性强,一般亩产8000斤左右,栽后90天亩产达4000斤,丰产性好。二、高产高淀粉型1、郑红22: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徐01-2-9开放授粉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抗病、优质、高淀粉、高产甘薯品种。2010.3通过国家监定。该品种特别适应在茎

中国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中国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尝试对蔬菜、棉花等作物覆盖废旧普通农膜,并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但是由于经济、技术不成熟的原因,此项技术未能得到推广。197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了一整套包括作业方法、专用地膜和覆盖机械在内的地膜覆盖技术,经过几年的改进与整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40 a 来,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使多种作物大幅度增产增收。1979年我国以蔬菜为主开始进行小面积试验,1983年各种作物地膜覆盖面积猛增至62.9万公顷。1982—1992年,地膜覆盖面积增加了2 506.7万公顷。1996年地膜覆盖面积超过亿亩,达到700万公顷,其中面积在38万公顷以上的作物有玉米、棉花、水稻育秧、花生、西甜瓜、烟草。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地膜的使用量和覆盖面积都呈持续增长趋势,详见图1-1、图1-2。

地膜覆盖技术能有效提升地面积温量,克服低温干旱、生育期短等不良自然条件,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地膜覆盖技术成倍增加了干旱、高寒山区及边远地区的晚熟优质玉米产量,深受农民欢迎。1989-1991年间,我国实施了“温饱工程”,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使3 200余万农民达到了温饱。1993-1996年,共推广玉米育苗移栽及水稻育苗抛秧栽培2 866.7万hm2,其中地膜覆盖2 333.3万hm2,实现了各种农产品总增产量超过1亿t,增产值达到1 143.12亿元,增加了971.65亿元的纯收入。地膜覆盖大棚蔬菜技术的推广,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吃到各种新鲜的“反季节”蔬菜,人们的餐桌日益丰盛,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目前,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迅速应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最大的国家,而且覆膜作物种类多,即使在新疆、山东、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甘肃等高寒地区、干旱及半干旱地区,覆膜作物已达40余种,尤其是在蔬菜、棉花、玉米的种植方面应用广泛,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都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一、地膜覆盖技术的优势 地膜因为透光性好,保温性强,不透水,在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增产增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宋吉轩,毛堂芬,李云*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以不覆膜为对照,利用黑膜和白膜研究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和白膜模式具有促进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合理、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等优点,这是最终薯块产量较高的原因。覆膜栽培不用喷洒除草剂,省工,为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关键词甘薯;地膜覆膜;生理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20-02 基金项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nycytx- 16-C-1);贵州省科技厅计划项目 “贵州薯类育种及产业化研发平台建设”(黔科合院所创能[ 2010]4006);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克服甘薯品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黔农科合(创新基 金)号] ”。作者简介宋吉轩(1978-),男,土家族,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 向:甘薯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2-06-25甘薯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是一种重要的粮食、饲 料、 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甘薯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在23万hm 2以上[1]。主要分布 在贵州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地 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各类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地膜 覆盖栽培甘薯具有保持土壤疏松、保肥、保水、提高地温、增 加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优点,因此,覆膜栽培已广泛应用。为 探索更为有效的覆盖栽培技术,笔者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试 验地(中性沙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进行了白膜、黑膜 和不覆膜栽培对甘薯的影响研究, 探讨适宜甘薯栽培的覆膜方式,以指导生产。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甘薯为食用型甘薯7-19-5,从重庆甘薯研究中心引进。 1.2试验设计设覆盖白膜、黑膜和不覆膜3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其中1个重复用于甘薯生长动态调 查,其余3个重复进行产量和品质统计分析。单垄单行种 植,小区4.8m ?5.5m ,行距0.8m ,株距0.22m , 6行/小区,每行25株,每小区150株,折算为56818株/hm 2。覆膜处理 进行覆膜后扦插甘薯苗。 1.3 试验方法自甘薯苗栽插后30d 开始,每隔10d 每处理选取5株,根据通用的甘薯鉴定性状及其生长期记载标准[2]记载。干率参考吕长文[3]的测定方法进行。对地上地 下部叶片、叶柄、茎及块根四部分分别称量鲜重,然后分别称 取这四部分100g 鲜重, 在烘箱下105?杀青15min ,然后80?烘干至恒重。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生育时期鲜重及干率的变化2.1.1茎蔓。3种处理方式的茎蔓鲜重变化规律和叶片、叶柄相似,在整个生育期间茎蔓鲜重最高的为黑膜处理(9月2 日),为87.2g (图1);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9.8g 。 2.1.2块根。从图2看出,在整个生育期间,白膜和黑膜的 块根鲜重均比对照高,其中采用白膜覆盖(10月16日) 最 图1 不同处理不同时期茎蔓的鲜重变化图2不同处理不同时期块根的鲜重变化高,为596.4g ;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37.5g 。 图3不同处理不同时期块根干率的变化2.1.3块根、茎蔓干率。从图3可看出,覆盖白膜的块根干率一直在增加,到10月16日达到最高,随后降低;黑膜和对照的变化趋势一直,均在9月2日达到最大。黑膜在9月2日达到最高,为38.2%;最低的为空白(7月8日),为25.3%。责任编辑冯卫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8):920-921

奶牛正常生理指标

奶牛的正常生理指标 (一)体温 38~39.2℃,小犊牛、兴奋状态的牛或暴露在高温环境的牛体温可达39.5℃或更高,若超出这个范围均视为异常。发热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稽留热是一旦体温升高即高温维持数天或更长时间,弛张热是温度忽高忽低,昼夜间有较大的升、降变化(变化中幅度在1.0℃—2.0℃以上),但不会低至正常范围;间歇热是在一天之内有时恢复到正常温度范围,第二天会重复前一天的温度模式,回归热的特点是发热几天隔1天或数天体温正常,以后又重新升温。发热是机体一种破坏微生物和激发保护性防御机制的手段,不应被抗炎或退热药物所掩盖。 (二)脉搏率 成牛的正常脉搏率为60~80次/分,犊牛为72—100次/分。 多种环境因素和牛的状态(运动,采食等)均可影响脉搏率。热性、代谢性、心脏器质性、呼吸系统、疼痛性疾病及毒血症都引起心动过速,饥饿、垂体肿瘤,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等可以引起心动徐缓,脉搏率、心音、心动节律及其强度变化也可以提示心脏代谢性疾病。 (三)呼吸频率 成牛安静时的正常呼吸频率为18—28次/分,犊牛为20~40次/分。正常呼吸的次数、深度受多种环境因素(气温等)和牛的状态(运动等)影响,呼吸的次数、深度、特性可作为多种疾病的依据,兴奋、运动、缺氧时呼吸的深度增加;代谢性酸中毒会导致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胸、膈、前腹疼痛时,呼吸变得浅表;牛的正常呼吸应该是胸腹式,腹膜炎和腹部膨胀、腹部疼痛等妨碍腹部参与呼吸运动,引发胸式呼吸,同样胸部及肺部疾患则发生腹式呼吸。 (四)消化系统生理指标 健康牛瘤胃蠕动每分钟约1~3次,瘤胃内容物pH5.0~8.1,一般为6~6.8,每昼夜反刍6~8次,每次约4~50分钟,每口咀嚼20多次,每分钟嗳气17~20次。 1/ 1

红薯品种

烤熟系列: 龙薯9号:由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所培育,2007年由汶上县金藤薯业研究开发中心引进,2008年小面积推广试验获得成功。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耐旱、适应性广等特点。 龙薯9号属短蔓、高产优质品种,其蔓长0.8-1米,分枝5-8条,脉基微紫,茎叶全绿,叶心脏形,有开花习性,一般结薯3-5块,短纺椎形,红皮桔红肉,整齐光滑,大块率高,口味甜糯,适应性强,是一个鲜食、加工、烘烤的上等品种,现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8年,在汶上地瓜种苗脱毒试验地测试,春薯苗产8000斤左右,栽后100天,亩产3500斤左右,丰产性特好,其结薯特早的性能,更能适应温室大棚栽植。 西农431:食用型品种。 品种来源:西北农业大学朱俊光教授育成,1998年通过审定,原代号82-43-1( 简称 431)。 特征特性:该品种蔓长 1-1.5 米,基部分枝多,蔓、叶、叶脉、叶柄全是浅绿色,叶心脏形。结薯集中。薯块上纺锤型。薯皮橙黄、肉桔红、薯干鲜红,口感极好,香味浓、甜、面沙,出干率 32-35% 。是烤红薯、加工薯脯、罐头、鲜薯干、饴糖等保健食品的好原料。抗涝渍,耐低温,高抗黑斑病,耐贮运。生长势好,抗病性强,高产稳产。 栽培要点:春薯每亩植3000株,夏薯每亩植300-3500株。适应性广,耐旱耐涝耐肥,管理省工,茎节不定根少。不需翻秧,注意防治虫害。 心香: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以浙127为母本,集团杂交获得种子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株型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数8个左右,顶叶绿,心形叶;地下部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6个左右,烘干率28%-30%。 该品种主要特征及栽培要点: (1)早熟性好。4月下旬—5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7月下旬可以收获,在

中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战略

中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战略 郭小丁张允刚唐君张华李玉侠史新敏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徐州,221121) 摘要中国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约2000份,绝大部分进行了抗性鉴定评价及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有田间种质圃和试管苗库。作为种质利用的资源材料有地方品种、引进品种、育成品种(系)、突变体和近缘野生种等。根据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包括调整资源收集重点、建立完整的资源保存体系、深入开展鉴定评价、建立核心种质库、进行种质创新等。 关键词甘薯;种质资源;评价;保存;利用;核心种质 甘薯作为全球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在我国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甘薯1990~1993年间年均种植面积600万hm2,占全世界甘薯生产面积的70%左右,因而作为基础服务工作的种质资源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1 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1.1 收集 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在长期的人工改良选择过程中,品种间同质性加强,产生遗传侵蚀。我国于5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先后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以北甘薯产区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收集。至1982年共收集到1442份资源,经过整理于1984年完成了《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目录》的编辑,收入种质资源1096份,这部分材料因分散保存各地,加之病虫危害,目前已有300多份丢失。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合作,先后在黑、陕甘、晋、滇、黔、闽、桂、琼等省考察收集甘薯资源500余份,经过整理后保存约300份。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从CIP、美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等引进上百份资源,目前我国的甘薯资源保存数量约2000余份,集中在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和广州国家南方甘薯资源圃保存。但这与CIP的5000余份,美国、日本等的3000余份保存材料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1.2 整理 我国一直沿用性状描述方法整理归并资源,《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目录》所用记载性状共20余个,这种方法直观易做,但性状描述词语不规范,不便通过计算机管理资源数据库。1990年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和CIP合作,共同制订了甘薯形态性状描述代码,用计算机管理资源数据库,1996年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CIP引进该项技术应用,大大方便了田间资源圃材料的性状调查和整理分类。 90年代发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使资源材料的分类鉴定更为准确,Zhang等(1996)利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方法鉴定了甘薯资源的复份材料[1],阎文昭等(1997)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甘薯品种的RAPD群体多态性,通过该方法可进行品种聚类分组[2]。在形态特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结合分子标记鉴定,可较为准确地建立核心种质[3]。 1.3 保存 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归纳为移位保存(ex situ conservation)和原位保存(in situ conservation)两种[4]。甘薯种质资源保存主要以移位保存方式进行,田间种质圃作为通用方法在甘薯种质资源保存中应用最多,种质资源评价所用材料均来自田间种质圃。IBPGR在全世界积极支持和促进甘薯田间种质圃的建立,我国除徐州甘薯研究中心的田间资源圃外,还于“七五”期间建立了广州南方国家甘薯资源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