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学习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学习手册
目录
前言
武汉市节能协会简介
一、绿色建筑概念篇
(一)绿色建筑定义
(二)绿色建筑主要含义
二、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知篇
(一)国内绿色建筑标识介绍
(二)国内绿标相关参考标准
(三)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咨询服务实施流程
(四)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述
三、绿色建筑现状与展望篇
(一)机遇与挑战
(二)行动与成果
(三)愿景与展望
(四)国内绿色建筑发展进度
四、绿色建筑政策篇
(一)武汉7月1日起新建三类强制实行绿色建筑标准(2014)
(二)关于开展绿色建筑省级认定工作的通知
(三)2015年湖北省绿建相关政策最新动态
(四)湖北明确建筑节能目标
(五)湖北省绿色建筑扩展到13个市州
(六)湖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七)关于2014年度全省建筑节能工作专项检查情况的通报
五、绿色建筑资讯篇
(一)绿色建筑究竟好在哪?
(二)绿色建筑十年内或可回本
(三)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与误区
(四)住房城乡建设部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
(五)绿色建筑:营运成本下降投资回报攀高
(六)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七)绿色建筑还未真的实现“绿色”
(八)2015年绿色建筑设计发展七大趋势
(九)武汉:永清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公布
(十)直面伪绿色建筑之“祸”
前言
为了贯彻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加快实现我市节能减排的目标武汉市节能协会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及各区政府推行绿色建筑。
协会为了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资源和优势成立了推行绿色建筑管理服务中心。
为了提升和加强大家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中心系统整合了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科普、实施等方面的有关资料汇编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学习手册》以供有需求的企业和协会工作人员学习和参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推进“万家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有所作为。
武汉市节能协会
武汉市节能协会推行绿色建筑管理服务中心
2015 年2 月27 日
武汉市节能协会简介
武汉市节能协会是经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武汉市民政局正式批准的节能领域的专业
社团组织(批准文号为:武民政[2011]135 号)。
武汉市节能协会自成立以来其各项工作均得到市政府各部门和主管单位武汉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协会依照国
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循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发挥协会自律、协调、服务的工作定位始终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倡导合理用能服务社会为己任以发展节能行业为工作中心以政府确定的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为依据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节能企业或相关机构提供如下服务:
一、提供节能环保法律、仲裁咨询服务
二、提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咨询服务
三、提供推广国内外优秀节能技术咨询服务
四、提供节能环保投融资咨询服务
五、提供节能环保项目申报咨询服务
六、提供节能环保会展咨询及技术交流服务
七、提供节能环保人员培训咨询服务
八、提供节能环保第三方节能量认证咨询服务
一、绿色建筑概念篇
(一)绿色建筑定义
绿色建筑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建筑设计摆脱了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色彩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考虑,逐渐地走向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建筑,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看待,而更被视为生态循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份。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
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有六类指标,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
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
绿色建筑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
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
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二)绿色建筑主要含义
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之所以强调室内环境,因为空调界的主流思想是想在内外部环境之间争取一个平衡的关系,而对内部环境,即对健康、舒适及建筑用户的生产效率,表现出不同的需求。
1.1温度问题(Thermal Problem)
首先热舒适明显的影响着工作效率。
传统的空调系统能够维持室内温度,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室内达到绝对舒适,容易引发出"空调病"问题,且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
而绿色建筑要求除保证人体总体热平衡外,应注意身体个别部位如头部和足部对温度的特殊要求,并善于应用自然能源。
另外,常采用的极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能发生温室效应,而在冬季发生来自冷玻璃面的低温辐射效应。
因此,除了冬夏空调设计条件外,要分析当地气候及建筑内部负荷变化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影响。
最好每个月每小时的变化对空调负荷及舒适性的影响。
1.2日光照明、噪声问题(Daylighting、V oice Problem)
同样的,室内光环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室内气氛。
绿色建筑中引进无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为光源是绿色光环境的一部分。
但舒适健康的光环境同时应包括易于观看,安全美观的亮度分布,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匀控制等,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调节强光从而不影响阳光的高品质。
另外,健康舒适的声环境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
绿色声环境要求不损伤听力并尽量减少噪声源。
这样,设计时通常将产生噪音的设备单独布置在远离使用房间部位,并控制室外噪声级。
1.3空气质量(Air Quality)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满足人们对环境要求的程度。
通常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包括空气流动(AIR MOVEMENT)、空气的洁净程度等。
如果空气流动不够,人会感到不舒服,流动过快则会影响温度以及洁净度。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环境调节适当的新风量,控制空气的洁净度、流速使得空气质量达到较优状态。
同时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也是室内环境改善的主要途径之一。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物有成千上万种。
绿色建筑认为不仅要使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公认的有害浓度指标以下,并且要使处于室内的绝大多数人对室内空气品质指标表示满意。
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创造的居住环境,既包括人工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
在进行绿色环境规划时,不仅重视创造景观,同时重视环境融和生态做到整体绿化。
即以整体的观点考虑持续化、自然化。
可持续的应用,除了建筑本身外还包括所需的周围自然环境,生活用水的有效(生态)利用,废水处理及还原,所在地的气候条件。
2.1绿色环境的地域主义(Bio-Rigionalizm)
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周围社区不可分离的整体部份。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与绿色房地产都不能脱离生物环境的地域性而独立存在。
绿色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现存人类建筑、社会水平及文化环境有关。
2.2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传统空调设备系统而仍然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环境的方式。
自然通风最容易满足建筑绿化的要求,它一般都不用外来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常常能节省可观量的全年空调负荷而达到节能以及绿化的目的。
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必须考虑建筑朝向,间距和布局。
例如南向是冬季太阳辐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减少的方向,并且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向,所以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房间热环境和减少冬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来讲,南向是建筑物最好的选择。
另外,建筑高度对自然通风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高层建筑对其自身
的室内自然通风有利。
而在不同高度的房屋组合时,高低建筑错列布置有利于低层建筑的通风,处于高层建筑风景区内的
低矮建筑受到高层背风区回旋涡流的作用,室内通风良好。
自然通风而且是环境绿化的重要手段,是引进比室温低的室外空气而给人凉爽感觉的一种节能的简易型空调.绿
色环境常用的送风方式是地板送风暖通空调方式(Floor Supply HV AC System)。
二、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知篇
(一)国内绿色建筑标识介绍
2006年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申报条件: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
?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规划设计阶段和竣工投入使用阶段,其中规划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有效期为一年,竣工投入使用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有效期为三年。
(二)国内绿标相关参考标准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
?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2007
?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不参评的条文
?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2008 ?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
中国国内的绿色建筑研究始于2001年,目前政府在绿色建筑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首次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62项中的一项);
2、搭建每年召开的绿色建筑国际研讨会的平台;
3、每二年由政府颁发绿色建筑创新奖;
4、开展绿色建筑科学研究工作;
5、加强标准规范的编制,已完成的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正在进行绿色施工标准和导则的制定
6、成立了绿色建筑和节能专业技术委员会。
7、用示范工程来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8、绿色建筑星级认证
(三)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咨询服务实施流程(四)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述
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主要针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主要针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
按照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规定,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认证划分为三个等级: 以住宅建筑为例,一般情况,18 项达标可获得一星级标识;27 项达标可获得二星级标识;35 项达标可获得三星级标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
2)节能与能源利用;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室内环境质量;
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
项三类。
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
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规划设计阶段
1、选址的审批文件;环评报告
2、土地、地下水及水系;电磁污染、生物多样性;噪声;文物保护
3、住区建筑规划图电子版
4、单体建筑设计图与建筑室外布局
5、自然采光措施与设施
6、室外工程设计
7、交通规划,绿化规划
8、能源规划
9、屋面与下垫面材料的种类、面积
10、单体建筑材料及热工性能
11、能源系统设计
12、水环境规划与设计暖通-空调-在线
13、资源再利用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等级一般项数(共40项)优选项数(共6项)节地与室外环境(共9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5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7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6项)室内环境质量(共5项)运营管理(共8项)★423325--★★6344362★★★7465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