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简介与服饰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恋爱
•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 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 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 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 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言和热情 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 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 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 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 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
婚礼
•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 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 仪式结束之后,新郎便可在女方家同新娘同居,生儿育女。 但新郎白天仍然在自己的家里劳动生产。直到举行了第二 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 往往办在婴儿出生之后 • 婚期第二天,如果男方到女方落户,就在新娘家办酒席, 宴请亲朋好友。鸡叫之后,新娘和同伴们要悄悄把新郎接 到女家,叫做“偷女婿”,接着举办仪式。 • 如果女方落户到男方,就在男方办酒席,在当晚鸡叫以后, 由新郎和他的同伴悄悄把新娘接到男家,叫做“偷新娘”。
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郎
偷新娘
文化艺术
•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采,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 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 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 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人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 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墨江布朗族逢年过节或婚 娶佳期,盛行“跳歌”。 • 其民歌分为“拽”、“宰”、“素”三种:“拽”为近似 说唱的叙事歌,多在婚礼中于室内演唱;“宰” 欢快活 泼,是近似山歌的传统民歌;“索”是即兴编词的旋律性 较强的抒情对唱歌曲,以小三弦伴奏。西双版纳一带的布 朗族民歌则分为“甩”、“宰”、“索”、“缀”四类, 曲调几乎不变,内容即兴编唱。缀调颂扬民族英雄人物, 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活,用于盛大歌会中的对唱。领唱者 常根据场面即兴编增歌词内容。 • 布朗族大部分人过去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 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日有:过年节,关门节, 桑刊节
外国语学院 蒙润姣 20111180100
内容
民族概况 民俗 艺术与节日 服饰文化
民族概况
•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 海、景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及思茅地 区澜沧、墨江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布朗族人口数为91882。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 语族佤崩龙语支,分布朗与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人会讲 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人会汉文、 傣文。 • 布朗族部分自称“布朗”、“帮”,部分自称“阿瓦”、 “阿尔瓦”、“伊瓦”、“佤”和“翁拱”等。 •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 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 地。“濮人”中的一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
风俗习惯
• 布朗族人民主食大米,辅以玉米和豆 类。饮食喜酸辣,并嗜好烟酒。妇女 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 色为美。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 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 上住人。 •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 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 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 象。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 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 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 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 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布朗族与茶
•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有 “古老茶农”之称。千百年来,布朗族一 直保留着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他们每迁 徙到一个地方,一般都会在那里种下茶树。 布朗族擅于制作晒青毛茶和酸茶,有吃酸 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土罐茶的习俗。 • 布朗族也将茶叶作为祭品、礼品,甚至姑 娘们的陪嫁品。
成人礼
• 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 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 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 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 可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佛教传 入后,有些地方改为先后进行。染过牙齿 的女子,到关门节至开门节这段时间内, 进入寺庙,为达到年龄的男子染齿。他们 认为只有染黑的牙齿才最坚固、最美观。
染织 、刺绣
• 织布和染色在布朗族服饰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布朗族 染色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不仅能用蓝靛染布;而且懂得 用“梅树”的皮熬成红汁染成红色,用“黄花”的根,经 石碓舂碎,用水泡数日得黄汁染成黄色等,其色彩具有大 自然之风韵,耐洗不褪。布朗族妇女织的“青婆罗缎”为 澜沧江两岸群众所喜爱。而怒江两岸的布朗先民用木棉纺 织的“桐华布”则以洁白柔软闻名。“牛肚被”是最著名 的织品。 •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 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 “棉包锦囊”。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 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 “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 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头饰
• 布朗族妇女一般都头挽发髻,发髻通常戴 各种饰品,尤其喜欢别一枚叫“戛丝戛中” 的银簪,银簪上有精美的“三尾螺”图案。 有些妇女平常包头,其式样是用白布帕巾 缠绕成三尾螺的样子。布朗族妇女与三尾 螺的关系,是缘于一段美丽的传说,人们 为了纪念美丽的姑娘亿英,便把铸有三尾 螺图案的银簪别在发髻上,期望她的遭遇 和不幸永远不再出现,幸福美满的婚姻能 降临在每个普通人身上。
青 毛 茶
酸茶
喃咪茶
青竹茶
土罐茶
布朗族的图腾崇拜
• 西双版纳布朗族的图腾是蛤蟆和竹鼠等动物。在传说中, 竹鼠曾为布朗人寻找过谷种,给布朗人带来了粮食丰收。 他们认为竹鼠代表祖先的魂灵。最初,既不能打还要避而 远之。后来这种观念发生了变化,每年傣历四至九月,他 们都要集体挖竹鼠。只要举行过一种特殊的仪式:抬着身 上戴有鲜花的竹鼠绕寨一周后,即可食用竹鼠。因此,挖 到竹鼠后,将鼠肉砍碎分到各家祭祀家神。各家接到鼠肉 都要朝火塘上的三角架点拜三次,表示竹鼠给大家带来了 “谷魂”和“盐巴魂”。 • 施甸布朗族的图腾是马。马被视为吉祥物,严禁宰杀和食 用。澜沧县谦六乡打岗村布朗族崇拜葫芦,全族人忌食葫 芦子。
男性服饰
• 男子服饰较简单,一般 上着青色或黑色的圆领 长袖对襟衣,口袋内贴, 下着宽裆裤,多为深色。 喜戴白色、黑色或粉红 色毛巾包头,有纹身的 习俗,纹的主要是各种 图案和经文咒语等。
临沧、思茅地区布朗族的服饰
• 男子穿黑色大面襟短上衣,下穿宽大长统裤,头 缠青色或黑色包头,有的还带手镯,赤足。妇女 头缠一丈多长的青布包头。施甸县妇女还把包头 折叠成三角形,接近额头处系着用线串成的各色 玻璃珠,上身着蓝布高领大襟上衣,领边绣以花 纹,左襟镶有三条各色花纹,袖口用红、黑、绿 色布条镶边,上身外套一件对襟短褂,钉上15对 或20对布纽扣。妇女下身着统裙,拴腰带,小腿 上缠护腿布,戴银环和银手镯,牙齿染成黑色, 赤足。
西双版纳地区的布朗族服饰
• 男子上身穿黑色或青色圆领长袖对襟短衫,用布钮扣扣于 胸前,下穿黑色宽裆裤;头缠白、黑色或青色包头巾。妇 女上衣为左右两衽的黑色无领紧身短衫,在左腋下打结, 下穿黑色统裙,裙上部织有红、白、黑三色线条,也有年 轻姑娘穿白、红、绿等色上衣;小腿缠白色护腿布,头缠 黑色、青色包头巾,戴银耳环,下垂至肩,戴银手镯。年 轻妇女喜欢带各色玻璃珠,牙齿染成黑色为美 • 此外,西双版纳的布朗族男子还有纹身的习俗。一般纹于 两手臂、两腿、胸部、背部等处。花纹为各种几何图案、 飞禽走兽和傣族文字。布朗族男子纹身主要是为了能顺利 地娶到妻子,但布朗族自己不会纹身,一般是请坝区的傣 族前来纹剌,并付给一定报酬。
青婆罗缎
服饰特点
• 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女皆喜欢穿青色和黑 色衣服,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上穿紧 身短衣,头顶挽髻,用头巾缠头,喜欢戴 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 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 • 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 领上衣缠头巾。成年男子喜爱纹身。
女性服饰
• 女性服饰因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青年女子穿着艳丽。上 身内穿镶花边小背心,对襟排满花条,用不同的色布拼成, 有的还在边上缀满细小的五彩金属圆片,亮光闪闪。背心 外穿窄袖短衫,一般用净色鲜艳布料做成,左右大衽,斜 襟,无领,镶花边,紧腰宽摆,腋下系带,打结后下面的 衣摆自然提起,成波浪状。下穿自织的筒裙,长及脚背, 内裙为白色,比外裙略长,露出一道花边。外裙的上面三 分之二是红色织锦,下面三分之一由黑色或绿色布料拼缝 而成,裙边用多条花边和彩色布条镶饰。用一条方块银带 或多条银链系裙。脚穿凉鞋或皮鞋。留长发,挽髻,上缀 彩色绒球并插很多色彩艳丽的鲜花,已婚妇女一般是彩色 围巾包头,包头两端抽成须穗状,坠在头的左右两侧。戴 银钏,少则十几圈,多则几十圈。富裕人家的女子还戴银 镯或玉镯。中老年女性包黑色包头,穿黑色上衣,下着镶 黑色或蓝色脚边的织锦筒裙。衣服上装饰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