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抗干扰性能的评估模型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雷达抗干扰能力评估
文 章 编 号 : 6 3 8 9 (0 0 0 —2 1 3 1 7 —6 1 1 )40 7 — 2 0
空 军 雷 达 学 院 学 报
J u l f r oc d r a e o ma r e Ra a o Ai F Ac d m
I 对 空情报雷达抗 电子干扰的措施 . I
根 据对 空 情 报 雷 达抗 干 扰 主要 采 用 的措 施 , 建立 其 抗干 扰能 力评 估指 标 体系 , 图 1 示 . 如 所
广一跳 频 能力 c・ ,
1 采 用 频率对 抗 技术 , ) 提高 雷 达抗 干扰 能力 .
采 用跳 频技术 , 瞄准 式干扰 来不 及 瞄准而失 效 , 使
力 - 对 条 气 和 杂 t 箔 、象 地 波
2 增 大雷 达发 射功 率 , 大信 号 与干扰 的比 ) 增
用 多部 发射 机 同时工 作在 不 同 的频率 上 , 雷达 使
同时 占有 较宽 的频段 ;采 用 占空频 抗 干 扰技 术 ,
即利用 雷达 装备 的侦 察设 备和 快速 变频 装 置 , 侦
察 出干扰 弱 区后 , 速将 雷 达工作 频 率调 至干 扰 迅 弱 区工作 ; 扩展 雷达 工作 频 段 , 发展 低频 、 超低 频
子干扰 能力评估 的层 次模型 , 出了基 于B 神经 网络的评估模 型结构 以及训练样本/ 证样 本的构造 , 给 P 验 并对某 型 雷达的仿真数据进行 了计算 , 到 了与专家评定一致的结果. 得 结果表 明, 该模 型方法对评估对 空情报雷达抗
电子 干 扰 能 力 具 有 可 行 性 . 关 键 词 : 达 抗 干扰 ; P 经 网络 ; 次模 型 雷 B神 层
基于雷达探测距离的干扰效能评估
c
÷
㈩
通过 上 述 的 理论 分 析 可 知 , 达 接 收 机 频 带 雷 与干 扰机 频带 的对 准 程 度 以及 雷 达 的 抗 干扰 措 施
式 中 , 为 雷 达 发 射 功 率 ; 为 雷 达 天 线 增 益 ; P G 为 雷达 工作 波长 ; 目标有 效散 射 面积 ; 为 L为雷
whc h rq e c i n a t ra d ECC fco r n rd cd,t ov h r be o ih t efe u n yamig fco n M a tra eito u e o s let ep o lm fjmmig efc a n fe —
( lcr ncE g n ei g I si t o L ,He e 2 0 3 ,C ia E eto i n ie rn n t u e f P A t f i 3 0 7 hn )
Ab ta t Ani p o e a sr c: r v djmmigefcie ese au to d l a e nr d rd tcinrn ei rs n m n fetv n s v la inmo e b sdo a a ee t a g sp e e o
摘 要 :旨在 对 传 统 的 基 于 雷达 探 测 距 离干扰 效 能 评 估 模 型进 行 改 进 , 改进 模 型 更 贴 近 干 扰 效 能 评 使
估 的 实际 需 要 。首 先 分 析 了雷 达 基 本 属 性 、 干扰 机 基 本 属 性 、 目标 性 质 和 空 间 衰减 对 雷 达 发 现 概 率 的 影 响 ; 其 次研 究 了压 制 性 干扰 效 能 评 估 问题 ; 后 改 进 了基 于 雷 达 探 测 距 离 的 干 扰 效 能 评 估 模 型 , 改 进 模 型 中 最 在 引 入 了 频 率 瞄 准 因 子 和 反 对 抗 因 子 , 决 了不 同 频 率 瞄 准 度 下 以及 不 同 抗 干 扰 措 施 下 的 干 扰 效 能 评 估 问 解
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措施的评估
第23卷第1期制导与引信V01.23 N o.1 2002年3月GUIDANCE&FUZE Ma r.2002文章编号:1671—0576(2002)01—0030—06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措施的评估周顺林,唐玉川,徐燕(中国航天机电总公司三院35所,北京100013)摘要:在对当前通用的一些对抗干扰措施进行评估的一元性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二元性准则,以考虑抗干扰措施在没有干扰时对系统的影响。
特别是,在一个应用这种二元性准则的例子中,提出了一种在常规的非相参雷达的环境中识别诸如箔条和角反射器之类的欺骗性干扰的模型。
利用这种模型,可以设计出由一些数字电路构成的相对独立的装置,附加到现有的常规雷达导引头上,使之具备一定的识别欺骗性干扰的能力。
关键词:雷达;电子对抗;抗干扰;评价中图分类号:TJ 765.33 文献标识码:AA Duel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Anti-interferingMeans in Radar SeekerZ H O U Sh un—l in,了、AN G y“一chuan,XU Y a规(35小Institute in 3”Academy of CASIC,B eij ing100013)Abstra ct:Bas ed o n reviewin g c u r r e n t single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of an ti—in te rf er in g means,a dual cri—teri on is discussed to take into a c c o u n t of effects o n system in the c a s e where a n y inte rf er e is a b se n t.P a r—ti c u la r l y,t h e re i s a model p ro vi ded in f o rm of a example for recognizing fraudulent interferenc e,such a s chaff a n d an g l e r e f le c t o r。
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性能评价模型
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性能评价模型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信号处理算法也日渐复杂和多样化。
为了评估不同算法的性能,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评价模型。
本篇文章将介绍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性能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性能评价的目的。
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性能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算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鲁棒性。
准确性指的是算法在处理雷达信号时能够正确地提取出目标信息。
稳定性是指算法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一致性。
鲁棒性是指算法对于不完美的输入信号和噪声的适应能力。
在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性能评价模型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是误检与漏检概率。
误检概率表示算法错误地将噪声或其他非目标信号识别为目标信号的概率,漏检概率表示算法未能正确地识别目标信号的概率。
这两个概率可以通过实验或仿真得到,从而评估算法的性能。
通常情况下,我们希望误检概率越低越好,漏检概率越低越好。
另一个常用的评价指标是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信号与噪声的比值,它可以用来评估算法对于噪声的抑制能力。
一般来说,信噪比越高,信号的清晰度就越高,算法的性能也就越好。
此外,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性能评价模型还需要考虑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和实时性。
计算复杂度是指算法所需的计算资源,包括计算时间和内存空间。
实时性是指算法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信号处理任务的能力。
这两个指标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来确定,有时候需要进行权衡。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性能,科学家们还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评价模型。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接收器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来评估不同算法的性能。
ROC曲线反映了算法的误检概率与漏检概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
除了传统的评价模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基于机器学习的性能评价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训练算法来识别模式和特征,并使用统计方法来评估算法的性能。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但能够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性能评估结果。
总的来说,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性能评价模型可以采用误检与漏检概率、信噪比、计算复杂度、实时性、ROC曲线等指标来评估不同算法的性能。
雷达探测体系干扰效能评估
舰
船
科
学
技
术
Vo . 2,No 6 13 .
S P CI HI S ENCE AND TECH NOLOGY
J .,2 0 un 01
雷 达 探测 体 系干扰 效 能评 估
周 刚 , 振 兴 刘
( .海军 大连舰 艇 学 院 作战指挥 系 , 宁 大连 1 6 1 ; 1 辽 10 8 2 .海军大连舰 艇 学院 博 士 队 , 宁 大连 1 6 1 ) 辽 1 0 8 摘 要 : 主要目的是对雷达探测体系干扰效能进行评估。文中研究了压制式干扰的干扰效能, 并分别对无人
线 电电子干 扰时 , 同时 必须对 敌方 电子设 备造成 我方 情 报损 失 以及 对完 成具 体作 战任务 的影 响进行评 估 。
编 队完成具 体作 战任务 , 需要对 敌方 电子设 备进 行无
1 压 制 式干 扰 的效 能 计 算
压制 式干扰 的效能 指标可 以 由下 式确定 :
E : — = 。 () 1
式中: D为未实 施 电子 战条件 下敌 雷达探 测距 离 的数 学期 望值 ; D。为在实 施 电子 战条件 下 敌 雷达 探 测距
On tejmmigefc fr d rn t o k h a n f t a a ew r e o
ZH OU n , I e xn Ga g L U Zh n. ig
( . e a met f p rt nad C m n ig D l nN v l cdm , ai 0 , hn ; 1 D p r n ea o n o madn , a a aa A a e y D l n 1 C ia t oO i i a 1 1 6 8
雷达能力全方位提升措施及性能评测方法分析
雷达能力全方位提升措施及性能评测方法分析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探测和监测设备,在现代军事、航空航天、气象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雷达的性能和能力,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的全方位提升措施和性能评测方法。
本文将对雷达能力全方位提升措施及性能评测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为了提升雷达的探测距离和分辨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引入新的高频段:高频段的电磁波有更短的波长,能够提高雷达的分辨率和探测精度。
通过引入毫米波段和太赫兹波段等高频段,可以进一步提升雷达的能力。
2. 应用宽带技术:传统雷达系统经常采用窄带信号,而宽带技术可以提高雷达的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
宽带雷达能够获得更多的频率信息,从而在目标检测和信号恢复方面表现更出色。
3. 使用先进的天线设计:天线是雷达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雷达的发射和接收性能。
通过使用相控阵、自适应波束形成等先进的天线设计,可以提高雷达的指向性和抗干扰能力。
其次,为了提升雷达的目标识别和跟踪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引入多功能雷达系统:多功能雷达系统集成了目标搜索、识别、跟踪等多种功能,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通过利用多功能雷达系统,可以大幅提高雷达的目标识别和跟踪能力。
2. 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可以应用于雷达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提高雷达的自动目标识别和跟踪能力。
3. 应用跨平台探测技术:雷达可以与其他探测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声纳传感器等)进行结合,形成跨平台探测系统。
通过跨平台探测技术,可以综合利用不同传感器的优势,提高雷达的目标识别和跟踪能力。
最后,为了评测雷达的性能和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静态性能评测:静态性能评测主要针对雷达的基本参数进行测试,包括探测范围、分辨率、探测概率、虚警概率等。
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下对雷达进行不同参数的测试,可以评估其性能指标。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探讨
( ai a K yLb f aa i a Poes g ii nvrt, X i70 7 , hn ) N tnl e a .o dr g l rcsi ,Xda U i sy o R S n n n ei i l 10 1 C ia n
【 bt c】 Bs n e r i e oead reo C M c ai y vl tg t ae aa e s neo A s at r a do s b g h dln t noE C a b i a an ,h ppr n1 eh s c f e d c nt m c r f i ii p l e ui t e ) t ee z
t e td s u s st e mo e fRa a CC Ca a i t a e o me d d i r v I . Att e e d o y ia CM to s h n i ic s e h d l d rE M p b l y b s n a n e mp o e E F o i h n 。s me tp c lEC meh d
维普资讯
第2 卷 8
l 6
第 1 期 1
现 代 雷 达
Mo e n Ra a d r d r
Vo _ 8 N . l I2 o 1 No e e 0 6 v mb r 2 o
20 0 6年 1 1月
雷 达 抗 干 扰效 能 评 估 方 法 探 讨
1 抗 干扰效 能评估 思想
11 抗干扰评估模型 . 针对实际抗干扰情况 , 抗干扰评估模型可以等效 如图 1 所示。图 1 中目标 、 环境 、 干扰是雷达接收到 的
原始信号 , 信号处理是其 针对实际干扰情况而设计 的
收稿 日期 :0 60 -0 2 0 - 1 6 修订 日期 :0 6 1—2 20 —0 1
一种组网雷达的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
t v la h ni jmm n f ci n s o a a e ok n ti po oe eh d a o eau t te a t-a ig e e t e es f a rd r nt r.I hs rp sd m to , e f v w
hi r c c l va ua i s t m i e t ihe a d t c m b n d e ar hi a e l ton yse s sabls d n he o i e we g i de e m i d y i ht s t r ne b
分 析 法对 组 网雷 达 的 抗 干扰 效 能进 行 综 合 的 评 估 。 通 过建 立 层 次 评 价 指 标体 系 。采 用 专 家评 分 法来 确 定 评 估 指
标 权 重 ,运 用 灰 色聚 类 来评 估 模 型 ,计 算 出组 网 雷达 抗 干 扰效 能的 代 数 值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该方 法 具 有 客 观性 , 能够 有效 地 降低 人 为 因 素 的影 响 .为决 策者 提 供 比较 可 靠 的数 ;组 网雷达 ;抗 干扰
中图分 类号 :T 9 6 N 5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7 — 4 8 ( 0 0 5 0 0 一 4 6 2 5 6 2 1 )0 — 0 5 o
E au t no t j mmigEf cie eso a a t r v lai f o Ani -a n f t n s fR d rNewo k e v
hu n f co s ma a t r .
Ke r s ry H ;rd r ew r ;a t jmm n y wo d :G e P a a tok ni a ig A n -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研究
( N a n j i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s T e c h n o l o g y , N a n j i n g 2 1 0 0 3 9, C h i n a )
三种方案 进行 了分析 比较 ; 着重 阐述 了抗干扰效 能评估 中指标体系 的建立 , 并对抗 干扰效 能评估 中存在 的 问题 和解决 问
题 的设想 及展望给 出了系统 的见 解。 关键 词 : 雷达 ; 抗干扰 ; 效 能评 估
A S t u d y o n Mo d e l a n d I n d e x S y s t e m o f R a d a r An t i - j a mmi n g E fe c t i v e n e s s
Vo 1 . 35 No. 11
NO V .2 01 3
・
—
专家论坛 ・
中 图 分 类 号 : T N 9 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0 4 — 7 8 5 9 ( 2 0 1 3 ) 1 1 — 0 0 0 1 — 0 5
雷 达 抗 干扰 效 能 评估 模 型 与 指标 体 系研 究
近年来 , 国 内雷 达 界 的专 家 、 学 者 和工 程 技 术 人 员, 从 理论 到工 程 应用方 面 , 对雷 达抗 干扰效 能 评估方 面 作 了大 量 深 入 的 研 究 工 作 , 取 得 了大 量 的 研 究 成 果¨ 。但 由于雷 达 抗 干 扰 效 能评 估 问题 复 杂 , 所 涉 及 的知识 领域 广 泛 , 迄今 为 止 , 尚未形 成全 面统 一 的度 量体 系 和方法 , 出现 了” 百家争鸣” 的局 面 。本 文 基 于
基于雷达的干扰效能评估建模与仿真
( l t ncE g er gIstt, ee A h i 30 7 C ia Ee r i n i ei tu H fi n u 2 0 3 , hn ) co n n ni e
AB T C A m rvdjmm n f c e a a o o e b sd o d r e ci rb blyi pee t e t S RA T: n i po e a ige e t v l t nm d l ae n r a t t gpo a it s rs n dt m e f ui a de n i e o
E C rpre ,a mi nldn eu nyclm t npoe isadtre o aa eet gpoait a C M poet s jm n icuigf q ec ol a o rpre n agt nrdrdt i r b i r i g r i i t cn b ly e d cse .Scn l, p r s e a mig f c ea ai n ye.T e , ni poe m n f c ea ai i usd eody ope i m n f t vl t ni aa zd hn a rvdj mig f t vl t n s svj ee u o s l m a ee u o
te rt n l y a d v l i fte mo i e d 1 h a i a i n a i t o df d mo e . o t dy h i
KEYW ORDS: tc ig p o a i t ;J mmi g ef c e au t n;C mp tr s lt n Dee t r b l y a n b i n f t v ai e l o o u e i a i mu o
雷达抗干扰效能的多层次模糊评估方法
2 .解 放 军 陆 军 军 官 学 院 , 徽 合 肥 2 0 3 ) 安 30 1 摘 要 :雷达 抗 干扰 效 能 是 衡 量 雷达 设 备 性 能 的 重 要 指 标 , 何 准 确 、 观 、 如 客 快捷 地 评 估 雷 达 抗 干 扰 效
Ab ta t Ra a n i a src : d ra t jmmigefcie e si n i o tn n e oj d et ec p bl yo a a q i — n fe t n s sa v mp ra tid x t u g h a a it frd re up i me t th sg etp atc l inf a c o o h rd ra djmme o t v laerd ra t jmmigefc n .I a ra rcia g ii n efrb t a a n a s c rh w oe au t a a n i a n fe— tv n s r p ry be t eya d e sl.Th a a n ia ie e sp o el ,o jci l n ai v y erd ra tjmmig tc nq ei s mmaie nt ea t l is— n eh iu s u rzdi h ri efrt c l.Th n h v la in p o e so a a n i a y e ,tee au to rc s frd ra t jmm ig efcie esi a ay e — n fetv n s s n lzd,a dt ee au to t o s n h v lain meh d f rr d ra t jmmigefcie e saesu id o a a n ia — n fe t n s r tde .Th o v n in l ihige au to t o o a a n i v ec n e t a g tn v l ainmeh df rrd ra t o we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研究
l 引 言
现代 战 争 条 件 下 , 场 空 间 电 磁 环 境 日趋 复 战 杂, 因此对 雷达抗 干扰 效果 的评估 问题 也具 有更 大 的不 确定 性和 复杂性 。首先 , 响抗 干 扰效 果 的 因 影 素 繁多 ; 次 , 种 因素 在 抗 干 扰 过 程 中所 起 的作 其 各 用 以及抗 干扰 效 果本 身 均 具 有 不 确定 性 或 者 模 糊 性 , 以进行 严格 的界 限划分 ; 外 , 因素 与抗 干 难 另 各 扰效果 之 间 的关 系具有 模糊 性 。原则 上讲 , 过 大 通
wa p l dt si t h fiin yo a a CCM ,a dt eitg ae si to o e wa ule n si t n e - sa pi o et e maet eef e c fr d rE c n h e r tde t n mainm d l sb i da dae t d mai x o a l sgv n mpewa ie . Ke o d fzy itga e si t n a a CM ,ef in y e au t n yW r s u z n e r td e t mai ,rd rEC o fi e c v lai c o Cl 瓢谘 Nt  ̄ r TN9 4 m 7
抗 干扰效 果评 估是 一 个 多 因素综 合 评估 问题 [ 。 1 卅] 本文 采用 模糊 综 合 评判 方 法 对 雷 达抗 干扰 效 能 进
行评 估 。
2 模 糊 综 合 评 估模 型
所谓 综合评 估 , 是指对 多种 因素影 响 的事 物进
行 总 的评 价 , 这 种 评 价 过 程 采 用 模 糊 数 学 的方 若
W a g Zh n u n Ou a g Zh n h i n e q a y n o g u
雷达抗有源压制性干扰综合效能评估
备必须 具备 良好 的抗 干扰 能 力 。然 而 , 如何 评 价 雷
达抗 干扰效 能 的优劣 , 今还 没 有 公认 的 标 准 。关 至 于雷达 抗 干扰 效能评估 问题 , 十年来 , 几 国内外 的众
上 , 据指标 建立 的原则 , 出了适 合评定 雷达抗 有 根 给 源压制 干扰 的综 合 指标 ; 在对 传 统 的雷 达综 合 效 能 评估方 法分析基 础 上 , 立 了修 正 的雷 达综 合 效 能 建 评估模 型 , 给出 了雷 达抗 干扰效 能评估 的一般 流程 。
d r o b t e om ne ho g tdigtecaat iis f a a aa s at eba kt a m n , e a m a p r r a c.T ruhs y h rc r t dr gi t c v l e jm ig t c f u n h e sc o r n i n h
雷 达 抗 有 源压 制 性 干 扰 综 合效 能 评 程 大 学 导 弹 学 院 , 西 三原 73 0 ) 空 陕 180
摘
要: 雷达抗 干扰效 能评估是 雷达作 战效 能评估 的一 个重要环 节。通过 对 雷达在有 源压制 性干扰
条件 下特 点 的研 究 , 出了评 定雷达抗 有 源干扰性 能 的 综合指 标 , 立 了雷达 综合 抗 干扰 能 力评 估 提 建
A s atT eea ai f aa ni jm n f ci n s i a o a t at f h vlao f a b t c: h vl tno d r t— a mige et ees s ni  ̄ n r o eeaut no — r u o r a f v mp p t i r
收 稿 日期 :0 8— 5— 6 修 回 日期 :0 8— 9— 5 20 0 0 : 2 0 0 0
雷达系统设计的评估准则模型——优化设计技术初探
a 作频率 及 工作带 宽 . 工 b发射 功率 .
c 线增益 及 扫描方式 . 无 e 收机灵 敏 度 . 接 f _ 脉压 比及 主副瓣 比 ・
d调制 波形 、脉 冲宽度 和重复频 率 .
g 冲积 累方式 及点数 - 脉
h航迹 处理能 力 . i 电 . 供
23 使 用性 能 . a 靠性 M B . 可 TF
b可维修 性 MT R . T c电磁兼容 E . MC d体积 和重量 .
e 耗 . 功
f 撤时 间 架
g 动性能 . 机
2 . 经 济性 能 4 a目标售价 .
b保 障费用 :按 每 部产 品每 年正 常工作 2 0 h 役十 年估 计投 入 的备 品备 件 、维修 . 0 0 ,服 人员 及维 修设 备所需 费用 。 c 耗费 用 :按 每部 产 品每 年正常 工作 2 0 h 役十 年估 计投 入 的汽 油 、柴油 、电 . 消 0 0 ,服 瓶 、有 寿命器 件 、气 球 、氢气等 所需费 用 。
3 优 化 设 计 的 思路
31 传 统模式 的系统设计 . 传统 模式 的系统设 计 方法是 ,根据用 户需求 ,选 定雷 达体制 、规模 ,按 雷达方 程估算 探测 范 围 ,针对 特殊 需求 选定关 键技术 ,制定研 制方 案 ,分解指 标与任 务 。 传统 模式 的主要 特点 是 :以雷达方 程为核 心 ,以满足 用户提 出 的战技性 能为 目标 ,其
1 引 言
雷 达 的基本 功能是 利用 目标对 电磁 波 的散 射而发 现 目标 。并 测定 目标 的空 间位 置和运
动速 度 。众 所 周知 ,雷 达 已成 功 应 用 于 地 面 ( 车 载) 含 、海 上 、空 中 ( 载)和 空 间 ( 机 星
雷达综合抗干扰能力度量模型
①发射机 主要包括发射功率管理、 频率捷变 、 频率分集、 脉冲 重复频 率捷 变 、 冲宽度捷 变 、 冲压缩 和欺骗 脉 脉
性 发 射等 。
② 天线
距离支援干扰飞机对抗地 面警 戒雷达 的暴 露区算 法 , 建立 了相 应 的雷 达 战 术 效 能评 估 指 标 ; 时 并 范
i r v st e f r l o a u i g r d r E CM a a i t h c s u e o me s r e i h r n n i mp o e o mu a f rme s r a a C h n c p b l y w ih i s d t a u e t n e e t a t i h —
摘
要 :通过 对 雷达 抗干扰 技 术 与措 施 的 归纳 总 结 ,改进 了雷达 综 合 抗 干扰 能 力度 量 模 型 ,用
于描述 雷达 的 固有抗 干扰 能 力。通过 对 干扰环 境 的分 析 ,定 义 了雷 达 综合抗 干扰 能 力 质 量 因数 ,
用于描 述 干扰 环 境 下雷达 的抗 干扰 能 力。模 型的建 立为 雷达抗 干扰 能 力评估 与仿 真提 供 了基 础 。
③接收机一 处理器
主要 包 括 M D MT 处 理 、 虚 警 处 理 和 “ T/ I 恒 宽一
达或雷达网抗干扰能力的度量 。这些评估指标和度
量模 型 为 雷 达 系 统 的 抗 干 扰 设 计 以 及 作 战 运
收 稿 日期 :20 0 9—1 O一1 O
限- 电路等 。 窄” ④系统
现代战争中, 雷达要在非常复杂 的电子环境下
工作 , 因此 , 雷达 的抗 干扰 能力是 雷 达系统 设计 与作 战运用 过程 中需 要 关 注 的 重要 方 面。 近年 来 , 量 大 的抗 干扰技 术 与措 施 在雷 达 系统 中得 以应 用 , 些 这 技 术 与措施 主要 包括 以下 几个 方 面 。
有源雷达干扰弹干扰效能评估模型研究
F n l , efz y assme t d l f a a- mm d e c n y i etbi e . e m to a o ny e au t t e ial t z e s n yh u s mo e o d j r r a e f i c s l h d T e d C n t l v la i e s a s h h n o eh
Re e r h O eAse s n o e f a s a c n t s s me t h M d 1 mmi gEf ce c o J n f in y i f r t eRa a .a 0 i d rJ mme h l Ac v d S el s
气象 、地理 和空间 电磁环境等 。
火力压制前 , 利用火炮发射一定数量 的有源雷达干扰弹 ( 以下简称干扰弹 ) ,在炮位 侦察雷达前沿上空形成干 扰屏障 , 对其实施 干扰 , 而后再对敌实施火力打击 , 此
DAN i - i n , I Jn q a g JANG h n - i g HUANG Z - a , I NG h -h n S e gpn , ic i J A S useg
( r lr cd myHee 2 0 3 , hn) A tl yA a e , fi 3 0 C ia ie l Abtat Ai date prt napia o fh c v dr a me eli te nomainbte e .hsh s s c: me th e i p l t no eat er a- m ds l fr t at f l ti t i r o ao ci t i a j h sn h i o l d i e s rsa h s ni mmige c n yassme t yuiz gfzycmpee s e v l inm to dcmbnn t ee c e sa n f i c es n tin z o rhni a a o ehda o ii wi r o tj i e s b li u ve u t n g h n l i he rh rcs A )Wi l i l n ef o f a n f i c,h ae nt ce t a a t i ac ypo es( HP. t aa z gteif e c atro mmige c n y tepp r o s ut e yc r hn y n h n u c j i e c r dh
对空警戒雷达网抗干扰效能模型
Ke r s n te a a y tm , n i a y wo d : e td r d rs se a t— mmi g,fe t e e s e a u to n e j n e fc i n s ,v l a in i d x v
s se a t jmmig e fcie e sid x a d ma h ma ismo es y t m n i a - n fe tv n s n e n t e tc d l.Fisl rty,b n lzn h u c in n y a ay ig t e f n t sa d o miso so etd a t—e ilwa nn a a y tm ,t n e o me s r t Sa t- mmig e fcie e s s in fn te n i r r i gr d rs s e a a wo i d x t a u ei’ n i a j n fe tv n s
V o . 35 N o 7 1 . .
பைடு நூலகம்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ieCo to LCo ma dCo r l r n r l8 m n nto
第 3卷 5
第 7期
Jl2 1 u ,0 0
21 0 0年 7月
文 章 编 号 :0 2 O 4 ( O O O — 0 70 1 0 一 6 O 2 1 ) 70 5 — 5
N e t d Ant— e i lW a ni da s e te ia r a r ng Ra r Sy t m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的靶标模型
( .8 1 s a c n tt t fCAS C, ni g2 0 0 ,in s , i a No 5 1Ree rh I siu eo I Na j 1 0 7 Ja g u Chn ) n
Ab ta t W ec n’ i n r onsse y a e r ly a kn sr c : a tfnd a ge e alc it nc nd g ne a l c ow ld d r l e ho o e l t nt- e ge u eorm t d t vaua ea i
下 的发现概 率 。如果 把 雷达 作 为 标 准 , 通过 发 现概 率
的大小 就可 以定 量 比较各 种 干 扰 的效 能 ; 果把 干 扰 如
问题在 于 目前 的评估 结 果是 定 量 和定 性 并 举 , 不能 还
完 全达到定 量 的要求 。以往 的研究 中, 围绕 功率 准则 、 效 率 准 则 、 息 准 则 等 几 个 被 大 家 认 可 的 一般 性 准 信
抗 干扰效 能虽 然是 雷 达 最重 要 的 效 能之 一 , 是 但
至 今 尚 未 有 通 用 的 、 致 性 的 、 认 的 评 估 准 则 。 主要 一 公
最 根本 的要求 出发 , 过量 化 雷 达显 示 画 面上 的 目标 通 发 现概率 , 以评 估 雷达在 不 同条 件 ( 干扰 2 6卷第 1期
雷 达 抗 干 扰 效 能 评 估 的 靶 标 模 型
戎建刚, 王 鑫 (- q 国航 天 科 工 集 团 8 1 5 1研 究 所 , 苏 南 京 2 0 0 ) 江 1 0 7 摘 要 : 复 杂 电磁 环 境 条 件 下 雷 达 的 抗 干 扰 效 能 评 估 问 题 , 今 尚 未 有 通 用 的 、 致 性 的 、 至 一
火控雷达抗欺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与仿真
火控雷达抗欺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与仿真李亚南;韩壮志【摘要】在现代战争中,火控雷达在火力控制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抗欺骗干扰性能的优劣对于雷达整体性能乃至整个武器系统效能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对于雷达抗欺骗性干扰效果评估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了适用于火控雷达距离欺骗干扰性能评估的指标测试方法.结合对火控雷达的特点和欺骗干扰过程的分析,确定了抗欺骗干扰成功率评估指标和欺骗干扰信号模型,然后通过仿真对不同拖引速度下的雷达抗干扰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抗欺骗干扰成功率适合用来衡量火控雷达抗欺骗性干扰的性能,仿真中的指标测试方法对于研究现役火控雷达的抗欺骗干扰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现代防御技术》【年(卷),期】2015(043)005【总页数】6页(P236-241)【关键词】欺骗性干扰;评估指标;雷达抗干扰;抗欺骗干扰成功率【作者】李亚南;韩壮志【作者单位】军械工程学院电子与光学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03;军械工程学院电子与光学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74;TP391.9火控雷达是现代防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火控雷达的抗干扰能力成为了决定武器装备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目前,有源欺骗性干扰是火控雷达面临的主要干扰方式之一。
由于火控雷达自身系统的复杂性以及面临作战环境的多样性,雷达界尚未对火控雷达抗欺骗干扰性能的评估以及相关指标的选取形成统一的认识[1]。
文献[2-4]对火控雷达的抗干扰方法进行了研究,定性分析评估了抗欺骗干扰效果;文献[5]建立了火控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体系,给出了评估体系中各个指标因子的计算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难以对雷达的抗干扰性能作出准确的评价。
本文结合火控雷达的工作特点和典型干扰信号环境,选取了合适的抗有源欺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并研究了距离拖引干扰下指标的测试方法,最后以仿真手段对不同拖引速度下的抗干扰指标进行评估分析,并就如何提高火控雷达的抗欺骗干扰性能给出了一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达抗干扰性能的评估模型研究胡中泽1,曹菲1,乔术旗1,那熙宇2(1.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25;2.二炮装备研究院北京100161)摘要:雷达的抗干扰(ECCM )性能成为现代雷达的重要参数,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估雷达性能,是装备研制和使用均关注的问题,分析了雷达干扰环境,构建了雷达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抗干扰评估模型,得到了评估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雷达;抗干扰;评估模型;研究中图分类号:TN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36(2012)24-0134-03Radar ECCM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HU Zhong -ze 1,CAO Fei 1,QIAO Shu -qi 1,NA Xi -yu 2(1.The Second Artiller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 ’an 710025,China ;2.The Second Artillery Academy of Armament ,Beijing 100161,China )Abstract:The performance of radar anti -jamming (ECCM )t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modern radar ,how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radar equipment development and use are of conc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adar -jamming environment ,build a rada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established anti -interference assessment models ,the results of the assessment ,and finally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sults.Key words:radar ;ECCM ;evaluation model ;research收稿日期:2012-09-03稿件编号:201209010作者简介:胡中泽(1984—),男,湖南怀化人,硕士,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兵器科学与技术。
电子对抗是现代战争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ECM )的日趋激烈,干扰技术和雷达抗干扰技术不断得到发展,雷达的抗干扰(ECCM )性能成为现代雷达的重要参数,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估雷达性能,是装备研制和使用均关注的问题,因此,对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介绍了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对雷达实施的干扰和雷达抗干扰的措施1.1对雷达实施的干扰电子干扰按干扰源区分,可分为有源干扰与无源干扰;按其目的可分为有意和无意干扰;按其作用可分为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
雷达干扰的分类方法很多,图1给出了一种典型的分类结果。
1.2雷达的抗干扰措施目前,雷达抗干扰措施较多,每一种抗干扰措施的使用都有其目的。
雷达采取了一种抗干扰措施以后,其某些方面的抗干扰性能将会得到改善,通过分析哪些性能得到改善,以及寻找相应的评估指标来体现这些性能的改善,就可以建立雷达抗干扰措施评估指标集。
以下是对几种常用抗干扰措施的分析:1)副瓣对消(SLC ):目的是抑制通过雷达副瓣进入的具有高占空比和类似噪声的干扰,从而提高雷达接收机的信干比。
2)频率捷变和频率分集:目的是强迫干扰机将其能量在雷达带宽上扩展以减小其干扰效果,这相当于减小干扰机的功率密度从而提高雷达接收机的信干比。
同时,频率捷变和频率分集将信息载体信号在频率、空间、时间上展开以减小被ESM ,ARM 探测到的概率,从而提高雷达抗欺骗式干扰概率。
3)降低雷达发射天线副瓣:目的是降低被侦查的概率,从而增大雷达抗欺骗式干扰概率。
电子设计工程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第20卷Vol.20第24期No.242012年12月Dec.2012图1雷达干扰分类图Fig.1Radar jamming classificat4)低副瓣接收天线:可以抑制从副瓣进入的压制式干扰,从而提高雷达接收机的信干比。
5)波形捷变:增加雷达信号侦查的难度,降低雷达信号侦察设备中的数字储频,从而提高雷达抗欺骗式干扰概率。
6)变极化、多极化技术、极化鉴别、目标极化匹配:目的是从极化方式上抑制干扰,从而提高雷达接收机的信干比。
7)重频跳变:通过重频跳变可以使延时回答产生的欺骗式假目标只能出现在真目标的后面,这样就有可能把真目标从距离上与假目标区分开了,从而提高雷达抗欺骗式干扰概率。
2雷达抗干扰性能的评估方法2.1确立评估的准则评估准则主要可划分为:战术技术应用准则、信息准则、概率准则、功率准则和时间准则[1]。
战术技术应用准则。
主要是以雷达的特征参数(比如作用距离、测量精度)为评估指标,在干扰背景下特征参数是否满足战术技术要求,其可操作性强,通常意义下的评估都是在这一准则下进行的。
信息准则。
在干扰背景下,用雷达信息的损失程度来衡量其抗干扰能力,主要用作宏观意义下的推演。
概率准则。
干扰背景下的抗干扰成功概率(雷达的发现概率、欺骗概率),主要用作宏观意义下的指导。
功率准则。
在干扰背景下,用雷达的信干比来描述其抗干扰能力,主要用作单机雷达的技术性能抗干扰能力评估。
时间准则。
在特定条件下,武器系统的各个环节完成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干扰作用于雷达系统时,各个环节的反应时间都有所延迟[2]。
如果抗干扰措施的效果好,延迟将比较小,反之则很大。
因此时间准则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评估准则。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信息准则、概率准则是宏观意义下的推演和指导,功率准则是单纯意义下的技术准不能则,而战术技术应用准则才更加完善可信。
2.2确立评估的指标通过对以上抗干扰措施的分析,选出如下指标作为雷达抗干扰措施评估指标[3]。
1)抗干扰改善因子(ElF)抗干扰改善因子ElF是美国学者Johnston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来衡量雷达抗干扰能力,其定义为:雷达接收机在使用和不使用抗干扰措施两种情况下,保持输出信噪比相同所需的输入干扰功率的比值。
EIF=(S/J)K(S/J)0(1)式中(S/J)0表示为未采取抗干扰措施时雷达输出的信号干扰功率之比,(S/J)K表示采取抗干扰措施后的雷达输出的信号干扰功率之比。
2)压制系数压制系数是衡量雷达对某一种压制性干扰对抗能力的通用标准[4]。
当某种压制性干扰作用于雷达接收机时,便会使雷达的发现概率下降,取发现概率P d=0.1作为对雷达有效干扰的标准,此时进入雷达接收机输入端通带内的最小干扰—信号功率比称为压制系数K A。
K A=[P J/P S]IF,min,P d=0.1(2)3)威力精度变化程度雷达的威力和精度,这两项指标是雷达最主要的总体技术指标。
与雷达威力精度有关的现有雷达抗压制式干扰效能评估指标如下:①雷达在有源压制性干扰下自卫距离雷达的自卫距离R J0,又称雷达的烧穿距离(Burnthrough Range)。
指的是雷达在有干扰情况下的最大作用距离。
当目标距离大于R J0时,雷达不能检测目标,当目标距离小于或等于R J0时,雷达能检测目标[5]。
设雷达检测单个信号所需最小的信干比为K j min=[S/J]min。
信干比为K j min时,雷达目标之间的距离就是自卫距离R j0。
R2j0=σK′F2(α)j j j j min·E es s·g=K E es s·g(3)上述分析表明,当干扰为自卫干扰时,雷达的自卫距离的平方R2j0与雷达的有效照射目标能量E成正比,与雷达的角度单元大小成反比,即与雷达的空间能量密度ΔE e成正比。
②压制性干扰下相对自卫距离雷达的相对自卫距离R jm0,是指雷达的自卫距离R j0与雷达所要求的作用距离R m0的比值,它与干扰机的干扰水平有关,是比较全面反映雷达抗压制性干扰的标准[6]。
当干扰为支援干扰,且雷达采取了抗干扰措施时,雷达的相对自卫距离为R2jm0=[R j0m0]4=E e G t R2jσgF2(α)j j j m0j minF I(4)式中F I为雷达采取抗干扰措施后的抗干扰改善因子。
当干扰为自卫干扰,且雷达采取了抗干扰措施时,有R2j m0=[R j0R m0]2=E e G t R2jσgF2(α)4πρj G j r j R2m0K j min F′(α)F I(5)③压制性干扰下相对测量精度对于跟踪雷达测量距离、方位和速度时,由热噪声引起的某一测量误差与信噪比具有如下关系。
ΔX0≈12P Sr/P N姨(6)当干扰功率远大于噪声功率,即P Jr>>P N时,雷达测量误差变为ΔX AJ≈12F AJ P Sr/P N姨(7)式中F AJ是干扰信号损失因子。
跟踪雷达的测量精度下降系数可证明与跟踪雷达干扰压制区域是等价的。
4)雷达抗干扰效率雷达抗干扰效率ρ,是以各种干扰条件下探测距离为参数的函数,作归一化处理后其大小可反映搜索雷达抗干扰能力[7]。
胡中泽,等雷达抗干扰性能的评估模型研究-135-《电子设计工程》2012年第24期ρ=R jam -max (R ss ,R f min )R max -max (R ss ,R f min ),R jam >max (R ss ,R f min),R jam ≤max (R ss ,R f min ≤)(8)式中R max 表示搜索雷达最大作用距离,R f min 表示战术要求的最小探测距离,R jam 为干扰环境中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R ss 为搜索雷达整机的自卫距离。
5)雷达受干扰可用度雷达受干扰可用度可以衡量雷达的抗压制性干扰能力。
其定义为雷达在遭受干扰时,尚能保持其原有功能程度。
μJA ≈A JA 0(9)式中A J 为雷达遭受干扰时的功能:A 0为雷达原有功能。
6)跟踪误差欺骗性干扰的主要对象是跟踪雷达,用跟踪雷达的主要性能指标(如跟踪误差)的变化来衡量跟踪雷达的抗干扰效果是最为直接的。
跟踪误差越小,表明抗干扰效果越好。
2.3确立评估的模型以搜索雷达为例,搜索雷达的抗干扰性能是雷达整机性能为起点的,处于干扰环境中雷达的作用距离R J 0总是在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R J 0和自卫距离R J 0之间的。
考虑作战中对雷达实际提出的战术要求最小距离R J 0,在归纳评估模型时作如下归一化处理[4]:1)当搜索雷达在干扰环境中所能达到的作用距离R J 0小到雷达的自卫距离R J 0时,雷达表现出整机本身所具有的探测能力,认为搜索雷达不具有抗干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