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的危害及解决办法
水产养殖中蓝藻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中蓝藻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234d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0.png)
水产养殖中蓝藻处理方法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体中的蓝藻问题也日益突出。
蓝藻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产生有毒物质,对于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控制和治理蓝藻的方法成为了水产养殖业界的关注焦点。
蓝藻的特点和危害蓝藻在水体中繁殖迅速,形成的藻华不仅使水质变绿,还会释放大量的有毒物质,严重危害水产养殖的健康和发展。
蓝藻的存在会降低水中氧气含量,增加养殖水体的含氧量不足。
除此之外,蓝藻还会释放毒素,导致鱼虾等养殖物种中毒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蓝藻处理方法为了有效控制和治理蓝藻问题,水产养殖业界采取了多种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手段将蓝藻从水中分离,常见的物理方法有:- 过滤:利用微孔过滤膜对水体进行过滤,去除藻细胞;- 潜水除藻:通过潜水装置将蓝藻从水体底部进行清理,减少蓝藻数量;- 曝气: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使蓝藻无法生存。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蓝藻进行处理,主要包括:- 抗生素:使用具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来控制蓝藻的增殖;- 蓝藻素:使用能够抑制蓝藻光合作用的蓝藻素,如石碱蓝藻素等,来阻止蓝藻的繁殖;- 氧化剂:使用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等,来氧化并杀灭蓝藻。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蓝藻的增殖,主要包括:- 鱼类和虾类:鲤鱼、鲢鱼、青虾等能够食用蓝藻,通过饲养这些物种来控制蓝藻的数量;- 植物:某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蓝藻的生长空间;- 微生物:如一些能分解藻类的细菌和浮游生物,能够控制蓝藻的增殖。
4. 综合管理在水产养殖中,综合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控水质参数、加强饲料管理、合理投放养殖密度等手段,可以减少蓝藻的滋生条件,控制蓝藻的繁殖。
结论水产养殖中的蓝藻问题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以及综合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理蓝藻的滋生。
蓝藻危害及处理
![蓝藻危害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2f89e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9.png)
蓝藻危害及处理1. 蓝藻的定义和特点蓝藻,又称蓝细菌或蓝绿藻,是一类原生生物,属于细菌界中的藻类。
蓝藻栖息在淡水和海水中,主要通过光合作用生存。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具有蓝绿色的色素。
蓝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力,容易在水体中形成大量的藻类数量。
2. 蓝藻的危害蓝藻虽然在自然界中起着一定的生态作用,但其大量繁殖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害。
2.1 水质恶化蓝藻繁殖后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中氧气含量减少,造成水质恶化。
这对水中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引发鱼类等水生生物大规模死亡。
2.2 水生态系统紊乱由于蓝藻数量暴增,它们会形成大片大胆,遮盖水面,阻止阳光进入水体。
这会导致水生植物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3 水生资源损失蓝藻繁殖会阻塞水体的自然流动,形成湖泊、江河等水域的浮渣,给水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同时,水质恶化也会对水生生物的繁殖和增长造成阻碍,导致水生资源的减少。
2.4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蓝藻在繁殖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种名为微囊藻毒素的物质,这种毒素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
长期接触或食用受污染的水源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肝损伤、神经系统问题等健康问题。
3. 蓝藻的处理方法针对蓝藻危害的严重性,人们积极探索和实施多种处理方法来减少蓝藻的繁殖和危害。
3.1 机械除藻机械除藻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通过使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如除藻船或刷子,将蓝藻从水体中物理去除。
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面积较小的水域,如鱼塘、小湖泊等。
3.2 生物措施生物措施是借助其他生物来控制和减少蓝藻的数量。
例如,引入食草动物如水草鱼、苦草鱼等,它们能够食用蓝藻,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添加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植物种类,来抑制蓝藻的生长。
3.3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通过改善水环境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促进水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减少蓝藻危害的方法。
这包括适度的水体交换、增加水草覆盖、减少有机污染物的输入等。
蓝藻的危害及不同养殖模式处理案例分享
![蓝藻的危害及不同养殖模式处理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77836bb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b.png)
蓝藻的危害及不同养殖模式处理案例分享任何条件的塘都要勤于管理,有“防重于治”的意识。
这就需要我们养殖朋友平时巡塘时要仔细,水质水色的轻微变化都有可能是对虾生活环境的变化甚至是恶化的表现。
在危险水色的防控中,不得不提的是蓝藻。
蓝藻是南美白对虾偏淡水区域常遇见的水质不良藻相问题之一,尤其在每年下半年的中晚造虾养殖里面,经过之前的养殖营养积累,水体富营养化,配合着6、7、8、9月份的高温影响,蓝藻的生长速度快于其他有益藻类,撑破了制约局面而大量爆发式繁殖。
在缺氮环境其它藻类不能生长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
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蓝藻素,有蓝藻的池塘一般为翠绿色或蓝绿色,产生这两种水色的同时,一般会在池塘四周( 尤其是下风口)浮- -层翠绿色膜,太阳下呈绿色油漆状。
在蓝藻初期,池水会出现非常鲜艳的翠绿色,会误认为是良好的水色而不采取措施,等到下风塘角处积聚像绿油漆一样的水华时,才知道已经滋生蓝藻,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快会漫布全塘。
蓝藻死亡后会产生毒性很大的硫化氢和羟胺,故在下风处会有难闻的腥臭气味,而且对虾的鳃部很容易附着蓝藻,摄食后还能引起肠炎,脱壳时会引起大量死亡,若拖延时间处理则会导致病毒性疾病的爆发,导致对虾大量死亡。
“如我们前面所说,蓝藻爆发原因有高温天气、水体富营养化、缺乏有效的藻类制约关系等等,所以我们的处理思路一直以来都是利用补充有益菌(特别是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丰虾素的协同搭配应用)来完成富营养的消耗、以菌抑藻的目的。
针对蓝藻水体,我们的菌控调节方法有效、安全,直接从藻、菌的生理代谢层面出发,利用丰富的水体环境营养、环境的高温条件、猛烈的太阳光照等等要素,补充促进菌类快速繁殖的碳源物质(红糖)来达到对蓝藻藻体的控制以及分解杀灭的效果,然后再使用营养配比不利于蓝藻利用的肥水产品来培育有益藻类,恢复水体良好藻相。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对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模式的蓝藻处理案例进行简单介绍:一、蓝藻发生案例处理处理措施:1、处理期间首先减少一半的投喂量,晴天上午使用腐植酸钠8斤/亩泼水,3小时后排水30~50公分,然后将浸泡好的枯草芽孢杆菌纯粉1亩/瓶(提早用红糖1亩/斤一起加干净水浸泡3小时以上)+丰虾素2亩/瓶+黑金刚2亩/包混池水全池泼洒,开动全池增氧机搅动水体;2、每天常规进排水逐渐加高水位(每天5~10公分),通过加进的新鲜水源引入有利藻种,第三天早上使用解毒绿水宝2亩/瓶+本草菌毒灭2亩/瓶泼洒,降解藻毒素,促进绿藻的萌发生长,同时加强对虾肝脏的排毒及修复功能。
蓝藻的防治
![蓝藻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e2b9b15f18583d049645925.png)
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江苏省江都市罗氏沼虾和河蟹养殖塘口,蓝藻大量暴发。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教全国渔业科技入户虾蟹类指导员邢华教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供参考。
一、蓝藻的危害1、溶解氧迅速下降蓝藻的大量死亡能使水中的溶解氧迅速下降,造成鱼虾等养殖对象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常发生在连续数天阴雨后天气突然转晴。
由于蓝藻的过度繁殖,抑制了其它藻类的繁殖,它的死亡造成了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锐减。
水体中没有浮游植物,就不能实现光合作用产氧过程。
而养殖水体中氧的70%以上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鱼虾等养殖对象因缺氧浮头甚至泛塘。
2、产生快速致死因子蓝藻中的项圈藻形成水华时,可产生快速致死因子,破坏鱼、虾等养殖对象的鳃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
3、产生生物毒素蓝藻类的个别种类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也可产生生物毒素,即蓝藻素。
蓝藻素数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死亡,即使数量少,也可通过食物链的积累效应而危害养殖对象,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4、产生恶臭味,富集于池底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影响饲养管理,而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淀,在鱼池池底富集,对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绿色水产品养殖的目标,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蓝藻发生的原因1、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
在常温条件下,一些有益的单细胞藻类生长速度并不比蓝藻慢,只有当气温达到20℃以上。
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
所以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大规模暴发,只有进入高温季节,蓝藻的生长速度优势才会体现出来。
所以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2、富营养化:进入养殖高峰期后,养殖水体中富营养化,养殖生物自身的排泄物对养殖水体也是一种污染。
在过去我们往往忽略了养殖生物的自身污染。
水产养殖水体中蓝藻的防治
![水产养殖水体中蓝藻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10c4fe4a21614791611282d.png)
文/ 梁瑞青水产养殖水体中蓝藻的防治第11月 下半月刊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1)蓝藻易暴发成为水华,老化的蓝藻死亡时,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溶氧,而且还会释放出蓝藻特有的毒素,其毒性非常大,常造成大量养殖动物死亡。
在夜晚和阴雨天气易于缺氧浮头。
(2)养鱼池中蓝藻直接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虽然鲢鱼可以消化利用蓝藻,但实际上消化利用率太低,易于为鱼类利用的藻类被抑制。
(3)养蟹池中发生蓝藻时,首先对水草构成威胁,如得不到及时治理,将造成烂草,水质变混浊、变浓。
同时,老化蓝藻或其尸体常堵塞于鱼类鳃丝上,导致黑鳃、烂鳃。
(4)养虾池中发生蓝藻后,由于水体中缺乏良好藻类,影响虾正常摄食生长,同时因恶化的环境,造成虾蜕壳困难,软壳虾增多,发病虾增多,零星死虾增多,最终严重减产。
二、养殖水体中控制蓝藻的常用方法1.投放白鲢滤食。
此法只适用于可以投放较多白鲢的养殖水体。
对老池塘即底泥较深的富营养型水体,可以加大白鲢的投放量,对一些新池塘,对白鲢的投放量适当地降低。
一般来说,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300尾花白鲢,可以有效控制蓝藻。
鲢鱼是滤食性的鱼类,蓝藻是它的天然饵料之一,不过投放白鲢也要讲究时机,在春天就要提前做好准备,调整好池塘的养殖结构,形成一个良性的生物链。
氮、磷是有益微生物和藻类的食物,而微生物和藻类又是白鲢的食物,白鲢和其他鱼类的排泄物又可以分解出氮、磷,这样整个池塘的生物链就稳定了,形成了良性循环,蓝藻也就不会大规模地爆发了。
2.传统药物杀灭法。
可以用来杀灭蓝藻的如含氯石灰、二氯异氰脲酸钠、三氯异氰脲酸粉及二氧化氯等。
这些含氯消毒剂使用方便又安全,可以控制蓝藻。
缺点是过几天蓝藻又会繁盛起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大剂量使用硫酸铜或灭藻剂可以彻底杀灭蓝藻,缺点是硫酸铜的毒性大,对于养殖动物不太安全,易造成二次污染。
3.有益菌控制法。
此法适合于平时预防蓝藻发生,当有少量蓝藻时,用此法可以有效控制。
但当大量暴发以后,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
蓝藻的生物防控
![蓝藻的生物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1c01e9b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e.png)
蓝藻的生物防控蓝藻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不断加剧,蓝藻在养殖池塘中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整个渔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一、蓝藻的产生1、水体中的溶解性营养盐类大量存在且比例失衡。
磷元素容易被底泥吸附,故磷是养殖水体中所有藻类的限制因素,蓝藻也不例外。
相比其它藻类,蓝藻在磷源充足的水体中具有“疯长”的绝对优势。
这是因为蓝藻属于一种原始的真核生物,它像大豆固氮菌一样,天生就有固定氮源的功能,也就是说蓝藻在繁殖的过程中不需要氮源,只要有磷源就能快速的繁殖;再者蓝藻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产生了一种能使自己漂浮的特殊器官——伪空泡。
这种器官能使蓝藻漂浮在水体表层,从而使蓝藻较其它藻类具有优先利用光能的优势,而蓝藻一旦在养殖水体中形成优势,会大量漂浮在水体表层,遮光并优先利用阳光,使其它藻类无法利用光能,无法繁殖,最后整个养殖水体中只有蓝藻。
2、蓝藻喜高温、静水、强光的环境。
在华北地区蓝藻是一种季节性的藻类,春天的时候水温低,光线不强,经常刮风,养殖水体表面是运动,蓝藻在这种条件下无法繁殖,所以在春天的时候蓝藻不会出现。
进入夏季,天气晴朗、无风、光线强,此时如果养殖池塘中有蓝藻藻种,就会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
例如黄河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但水体是流动的,所以黄河里几乎没有蓝藻出现,当然在其它流动的河道里,几乎看不到蓝藻,即使有也不会形成优势种。
3、养殖水体里蓝藻大量繁殖,与养殖户的日常管理有很大关系。
正常情况下,水源可能会存在蓝藻藻种,如果养殖户采取不进水或者进水后马上肥水(可以用氨基肽肥等生物肥,切记不能用磷肥)培植其它藻类,一段时间后再肥一次直至绿藻、硅藻等繁殖起来,蓝藻消失为止,这样蓝藻就不会大量繁殖,更不会大量暴发。
有时养殖户进水,水源里的藻相结构是还可以的,绿藻、硅藻、隐藻等都有且占有优势,蓝藻很少。
但进水过程中,池塘内形成水流,池塘底部的一些虫卵被水流冲起而到水体表层,这些虫卵在阳光照射下会很快孵化,纤毛虫、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孵化以后,在池塘里大量摄食小型藻类,如绿藻、硅藻、隐藻等,蓝藻个体比较大,这些虫体不能摄食。
蓝藻应急治理方案
![蓝藻应急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67fd2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2.png)
蓝藻应急治理方案蓝藻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藻类,又称为蓝藻菌。
在一些湖泊、水库等淡水水域中,蓝藻会大量滋生,甚至形成蓝藻水华,对水质产生影响,影响周边生态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蓝藻应急治理方案,帮助居民了解如何应对蓝藻水华的出现。
蓝藻水华的危害蓝藻水华对水体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味蓝藻水华消耗水中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机物质,会产生难闻的臭味,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困扰。
水质在蓝藻水华的生长过程中,蓝藻会吸收水中的大量养分,包括氮、磷等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水体中会使得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缺氧和酸化,危及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
毒性蓝藻水华中还含有一些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如腐酸等,这些有毒物质会对水生生物和周边居民产生危害。
蓝藻应急治理方案针对蓝藻水华的出现,需要采取积极的应急治理措施,以尽快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应急治理方案:机械清除法机械清除法是指在蓝藻水华发生后,通过人工清除蓝藻的方式,来控制水华的扩散。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人工割草、引水、吸水等手段来实现,可以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
但机械清除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且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
生态修复法生态修复法是指通过调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来达到控制蓝藻水华的目的。
这种方法需要先找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如农作物灌溉等,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生态修复法需要时间比较长,但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比较小。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品的方式,来控制蓝藻水华的扩散。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添加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铜等化学药品来杀灭蓝藻,但需要注意控制药品的用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结语蓝藻水华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现象,对周边生态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
针对蓝藻水华的出现,需要通过机械清除法、生态修复法、化学处理法等方式来进行应急治理。
但无论采取哪种应急治理措施,都需要注意不要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以达到尽快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养殖水体蓝藻暴发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养殖水体蓝藻暴发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06559f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b.png)
养殖水体蓝藻暴发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唐 强(江苏如皋市搬经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江苏如皋 226561)摘 要 蓝藻种类繁多,螺旋藻、发菜等均属于蓝藻的一种,其繁殖速度快、生命力强、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易暴发成水害。
水体蓝藻暴发受多种因素综合导致,仅靠单一方法很难控制蓝藻的滋长。
在实践生产中,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手段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基于此,讨论了蓝藻概况、发生危害、产生原因以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 养殖水体;蓝藻暴发;危害;综合防治水体养殖过程中,蓝藻暴发是高温天气中常见的一种情况,若处理不当常常会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关于处理蓝藻导致的水产养殖动物死亡,引发的经济纠纷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养殖者缺乏科学认识和合理防治,出现蓝藻时盲目消杀,操作不当,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蓝藻防治过程中,要分析原因,科学施策,防治结合,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蓝藻带来的危害。
1 蓝藻概述蓝藻也称为蓝绿藻、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的一种[1]。
蓝藻种类中多数都有固氮作用,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氮肥。
蓝藻生长茂盛时,可使水体变蓝。
养殖中比较常见的蓝藻种类一般有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微囊藻、颤藻、鱼腥藻及项圈藻等,具体判断是哪一种类需通过显微镜进行镜检确定。
夏日高温时期,养殖水体中蓝藻大量滋长后会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大规模繁殖后,水体表层会形成一层较厚的由藻类聚集形成近似于油漆状的油膜,造成水体流动交换减弱,并产生大量藻毒素,进而引起水质恶化,对渔业养殖对象危害极大。
蓝藻具有较强趋光性,受光照影响蓝藻一般常集中在水体表层,多数蓝藻适合生长在弱碱性条件下。
蓝藻具有一般藻类的生长特点,整个生命周期大约为30 d,可分为3个阶段:生长期(水体发浑、水中有机质丰富)、高峰期(水面会呈鲜亮的绿色,下风口有油漆状膜,水体透明度极低)、老化期(水体表面发暗,下风口处也是有绿色油漆状油膜)[2]。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b52cb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3.png)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一、背景介绍以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以太湖蓝藻问题日益突出。
二、蓝藻的危害蓝藻是一种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蓝藻水华不仅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还会产生致病毒素,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
三、治理措施1.减少污染源以太湖周边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等都是蓝藻滋生的重要源头。
因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推广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等,是减少污染源的关键。
2.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恢复以太湖水质的重要手段。
引入湿地植物、浮岛等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质、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同时,适当调整湖泊水位,恢复湖泊的自净能力。
3.科学施肥农业面源污染是蓝藻滋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施肥是减少农业污染的关键。
科学制定农业施肥方案,合理选用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渗漏,是预防蓝藻滋生的有效手段。
4.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以太湖水质监测和蓝藻水华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及时掌握湖泊水质状况和蓝藻水华的发生情况,做出及时响应和治理措施,避免蓝藻水华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意识,形成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治理以太湖蓝藻的合力。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四、成效与展望通过多年的努力,以太湖蓝藻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水质状况得到改善,蓝藻水华发生频率和范围有所减少。
然而,治理工作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大力度,保持长期持续的治理效果。
总结:以太湖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蓝藻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减少污染源、生态修复、科学施肥、加强监测与预警以及宣传与教育等综合措施,以太湖蓝藻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仍需要持续努力,进一步加强治理工作,保护好以太湖的生态环境。
蓝藻的危害性及治理
![蓝藻的危害性及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12d0a7c70508763231121275.png)
一、认识蓝藻1、蓝藻的危害●其一,水华(水华的主要成份是蓝藻)不宜作为饵料。
国内外都有资料报道,认为蓝藻体内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的物质,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摄食后不仅难以消化,还产生毒副作用,蓝藻的饵料价值不高;●其二,蓝藻对鱼类和水产养殖生物有毒害作用。
近年来有些资料报导,蓝藻在生长过程中分泌一种藻毒素,对鱼类生理代谢产生有害影响,严重时引发鱼病,甚至引起死鱼;●其三,对水质危害较大。
很多资料报道,蓝藻死亡后其尸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不仅引起大量死鱼,当牛、羊饮了此水后,也会中毒死亡。
●其四、蓝藻毒素内分为很多种,通过其危害方式可分为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它们是已知的会侵袭肝脏和神经的毒素,另一类毒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当蓝藻细胞破裂或死亡时,毒素就会被释放到水中。
当暴露在含有蓝藻毒素的湖水中,虽然一部分人会生病,但是饮用含有受污染藻类的水却未必会导致死亡。
长期地暴露在含有蓝藻肝毒素的水中,即使含量较低,也有可能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或慢性的不利影响。
如果你不断的摄入含有蓝藻的水,鱼或者其他水产品,就可能会产生头痛,发烧,腹泻,腹痛,反胃或者呕吐。
如果你在受污染的水中游泳,也有可能会产生皮肤发痒或者眼睛、皮肤受到刺激,如果你怀疑直接接触到了污染水源并且身体发生了不良反应,用干净水冲洗身体并立即联系医生。
煮沸的水不会去除蓝藻中的毒素,因为你不可能凭借水的外表,气味或者味道去检测毒素的存在,只有化学测试才可以。
如果条件允许,不要使用受污染水洗衣服和餐具,如果实在没有其他水源,做家务要用水时必须戴上橡胶手套,使用受污染水洗澡应该避免,因为皮肤直接接触水会造成皮肤刺激和皮疹。
2、蓝藻的特征用纯净水瓶在水体30公分下取出水样观察,如发现大小不同的蓝色颗粒物,用手搓碎后会看到蓝色素这就是蓝藻。
3、蓝藻分解后水体的特征现象从水下30公分取出水样,如水体透明无细小颗粒物,就证明蓝藻已被分解彻底。
蓝藻被分解后水面出现的绿色漂浮物,那是绿藻和其它有益微生物,是很优质的生物养料,无毒供水生动物食用。
蓝藻的成因及防治方法,史上最强!
![蓝藻的成因及防治方法,史上最强!](https://img.taocdn.com/s3/m/94adb9b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2.png)
蓝藻的成因及防治方法,史上最强!一、蓝藻的成因1.温度。
蓝藻一般需要高温条件下才会大规模暴发,当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故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2.养殖水体中富营养化,蓝藻比较容易生长,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
3.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蓝藻的治理过程大多需要除去有机磷。
二、蓝藻的危害1.杀死浮游生物。
蓝藻会聚集在水体表层吸收大部分阳光,大量繁殖并抑制其它藻类生长。
同时,在繁殖过程中,蓝藻会不断地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繁殖周期,还会引起一些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
2.消耗水体氧气。
蓝藻颗粒很难被鱼、虾类消化。
蓝藻通过种间竞争大量繁殖,逐渐成为绝对优势种群,但随后而来的种内斗争又会使其自身大面积死亡,导致水体生产力锐减,溶氧供应严重不足。
同时,蓝藻死亡分解也会消耗大量的溶氧,释放大量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在严重缺氧和有毒物质存在的条件下,鱼虾生存困难,大量死亡。
三、蓝藻的防治方法1.物理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由于蓝藻比其它藻类更具竞争力,因此控制措施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彻底清塘消毒可有效杀灭蓝藻,降低藻种数量,避免大规模爆发。
(2)定期更换新鲜水对于含有较多蓝藻的池塘,经常、大量地换新鲜水,可稀释蓝藻的浓度,同时也可稀释蓝藻分泌的藻蓝素等有毒物质的浓度,促进其它藻类的生长,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3)人工捞除对于面积不大的养殖池塘,人工捞除是个有效的处理措施。
具体措施是:用一根竹竿或者塑料管将蓝藻围到一个小角落,然后用密网将蓝藻捞除,降低蓝藻老化后对水体带来的危害。
2.化学方法(1)铜制剂蓝藻比其它藻类对铜离子更敏感,因此铜制剂常用作抑藻、杀藻剂。
但高浓度的铜离子会引发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使水体严重缺氧。
过多过量铜制剂的使用还会引起对虾蓄积性中毒,造成其肝、肾组织损害,影响生长;同时,过多过量铜制剂的使用还会腐蚀虾的鳃丝,形成黑鳃等疾病。
远离蓝藻烦恼的五大措施
![远离蓝藻烦恼的五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b5a7203c281e53a5802ff2f.png)
远离蓝藻烦恼的五大措施一、蓝藻的危害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养生物,有不少种类可以直接利用空气进行生物固氮,但也有不少种类活体带毒,死后产生蓝藻毒素。
蓝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所以随着温度升高,养殖水体投饵增多,生物代谢有机质残留多,蓝藻大量生长,遮蔽阳光,容易被鱼虾误食,引起肠胃不适,增加患病概率;当蓝藻大量死亡后,会造成难闻气味,并且产生大量藻毒素。
二、爆发蓝藻原因1.缺少有益藻类种群:养殖水体中缺少其它抑制蓝藻生长的优势种群,受其他藻种的生长制约少,所以蓝藻一遇到合适的生长条件就容易爆发。
2.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
到高温季节,温度升高,导致蓝藻快速繁殖,导致PH升高,继而导致蓝藻进一步大量繁殖,恶性循环导致蓝藻爆发。
3.水体富营养化:进入养殖高峰期后,投饵料增多,生物代谢加快,鱼虾的排泄物增多,残饵也不能及时消除,养殖水体中富营养化,蓝藻大量繁殖有足够的营养,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中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
三、防控措施1.预防添加其它优势菌群、水草:养殖前期可以投入“活力藻种”来培养小球藻,形成优势菌群,与蓝藻竞争营养元素抑制蓝藻爆发的概率。
可以在池塘投放一些浮萍等漂浮在水体上的水草,在高温季节可以遮挡阳光,一定程度上降低蓝藻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水中多余营养。
2.降低水中有机质含量:采用生物方法,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以达到间接抑制蓝藻的繁殖,通常每10天左右,全池泼洒“精品益水宝”、“超能菌”等活菌制剂,消耗水中过多的有机质,抑制蓝藻繁殖,活菌制剂使用时要注意水体增氧;同时杜绝生活污水进入池塘,以消除有机磷对水体的影响。
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体氮磷比例严重失调,一般鱼塘里都是缺少无机磷,通过泼洒无机磷改变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快速生长成为优势藻种,从而有效抑制蓝藻的生长。
3.投加化学药剂:当已经发生富营养化蓝藻暴发引起水体变臭时,可以使用本公司“太湖蓝藻光”,可以分解蓝藻毒素,对水体进行消毒及改良,水质严重恶化时可以增量使用,在使用药物时须开动增氧机或者配合“中意底加氧”使用。
池塘蓝藻爆发如何处理,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池塘蓝藻爆发如何处理,爆发的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7c4bdd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6.png)
池塘蓝藻爆发如何处理,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人工打捞收获藻类,并经常大量更换新水;于天气晴朗时排去30-40厘米的表层水体;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以延缓蓝藻的生长;培育优良的藻类,如小球藻,或者培育大量的有益菌,如芽孢杆菌等,以抑制其生长。
一、池塘蓝藻爆发如何处理
1、蓝藻的危害
(1)蓝藻是一种在夏季容易大量繁殖的原核生物,蓝藻繁殖后会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伴有腥臭味油膜样的物体,塘中蓝藻数量比较多的话会引起水质恶化,消耗掉水中的氧气,造成池塘中鱼类死亡。
2、池塘蓝藻爆发如何处理
(1)人工打捞收获藻类,经常大量的换新鲜水。
(2)蓝藻喜欢强光,可以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排去30-40厘米的表层水体。
(3)用药物杀藻,用药物水体容易缺氧,需要在夜间抛洒氧源
和注意换水。
(4)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有助于延缓蓝藻的生长。
(5)培育优良的藻类,比如小球藻,或者培育大量的有益菌,比如芽孢杆菌等,以便让它们形成竞争关系,这样即可抑制蓝藻的生长
二、池塘蓝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外源水中含有大量蓝藻,在换水的时候把蓝藻带入池塘。
2、不合理的施肥,当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磷肥施用过多容易爆发蓝藻。
3、池塘水质污染造成其它藻类无法生存,蓝藻成为优势种群爆发。
4、池塘水位太浅导致池塘光照强度大,水温升高快,蓝藻在强光下生长速度会比其它藻类快。
污水处理中的蓝藻治理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蓝藻治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4d3ee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9.png)
保护水资源
蓝藻过度繁殖会导致 水体恶化,影响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蓝藻大量繁殖会导致 水体缺氧,影响水生 生物的生存。
蓝藻产生毒素,对水 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 成威胁。
维护生态平衡
蓝藻的大量繁殖会破坏水生生 态平衡,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 生存。
蓝藻治理有助于恢复水体的自 然净化能力,提高水体的自净 能力。
环境因素
考虑当地环境条件和资源状 况,如土地、能源等,选择 适宜的治理技术以降低能耗 和资源消耗。
经济性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评估各 种治理技术的经济成本和长 期效益,选择性价比最优的 方案。
05
蓝藻治理的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与研发
生物技术
01
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研发能够高效降解蓝藻的微生
物菌株,提高蓝藻治理效率。
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杀灭蓝 藻,但需要注意使用浓度和控制 使用时间,以免对水体造成二次
污染。
臭氧法
通过向水中投加臭氧,氧化分解 蓝藻细胞壁,破坏其细胞结构,
从而达到治理目的。
生物法
微生物治理法
利用对蓝藻具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将蓝藻分解为无害物质,常 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生态修复法
物理治理技术
组合治理技术
通过过滤、沉淀、气浮等方式去除蓝藻, 操作简便,但可能产生大量污泥,且对大 型水体处理效果有限。
结合多种方法优势,提高处理效率,但设 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选择依据与建议
处理规模
根据污水水量和水质情况选 择适宜的治理技术,对于大 型水体建议采用组合治理技 术。
处理要求
若对出水质量要求较高,可 选择生物治理技术;若对处 理速度要求较高,可选择化 学治理技术。
鱼塘蓝藻治理
![鱼塘蓝藻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cb387dbed5b9f3f80f1c4b.png)
01蓝藻爆发的危害
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已经成为近年水产养殖过程中普遍发生的池塘问题,鱼塘常见蓝藻有微囊藻、颤藻、鱼腥藻等。
蓝藻爆发的危害:
1、池塘溶氧变化大,白天产氧高,夜晚过量消耗溶氧导致溶氧过低,鱼类易“浮头”;
2、pH值过高;
3、藻毒素影响鱼体健康;
4、影响花白鲢生长;
02常见解决方法
目前市面上针对蓝藻问题的处理常见几类方法如下:
1、使用杀藻药物直接杀灭处理再重新培藻,缺点是风险高,操作不当易引起“翻塘”;
2、定向培藻处理,通过人为补藻和合理用肥定向培养有益藻类与蓝藻“竞争”进而处理蓝藻问题,缺点是效果因塘而异,每个池塘各项水质、底质数据指标是不一样的,人为补藻也可能导致人为倒藻,施肥不当易引起蓝藻加重;
3、补充有益菌如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或复合菌等调节水质,配合占位原理减轻蓝藻问题,缺点是对于蓝藻爆发严重且藻类单一的池塘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03案例分享
针对蓝藻的处理,应结合池塘具体情况综合全面控藻、抑藻、改善藻相,最终让蓝藻“消失”。
请看来自盐城斗龙港杨老板200亩鱼虾混养池塘蓝藻处理前后的效果案例:
地址:盐城大丰区斗龙港
养殖:200亩鱼虾混养池塘
处理前蓝藻爆发,微囊藻占了大半个池塘,
池塘本身水色发暗、发黑。
综合处理后蓝藻逐渐减少,截至7月初,蓝藻几乎不见,水质明显改善,鱼虾吃料增加。
蓝藻防控及处理方案
![蓝藻防控及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3052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a.png)
蓝藻防控及处理方案引言蓝藻,又称为蓝藻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水体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蓝藻能够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针对蓝藻的防控和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蓝藻防控及处理方案。
蓝藻的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破坏大量蓝藻的繁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蓝藻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中其他生物缺氧甚至死亡。
同时,蓝藻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进一步削弱水体的生态系统。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蓝藻所分泌的毒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人们通过饮用受蓝藻水华污染的水源或直接接触蓝藻水体,可能引发中毒反应,如呕吐、腹泻、过敏等。
严重的中毒情况还可能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蓝藻防控方案为了有效防止和减少蓝藻水华的发生,以下是一些蓝藻防控方案的探讨。
水环境管理水环境管理是蓝藻防控的基础。
通过加强水体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可以及早发现蓝藻的异常增长情况。
一旦发现蓝藻水华的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蓝藻生态控制蓝藻的繁殖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
因此,通过调整水体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
1.营养盐控制:蓝藻的繁殖需要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
通过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
可以采取生物除磷、植物修复等手段来降低水体的营养盐含量。
2.增加水体流动性:蓝藻更适宜在静止水体中生长,并且能够形成水层。
通过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可以破坏蓝藻的生长环境,减少其繁殖。
化学控制对于已经形成的蓝藻水华,可以通过化学控制来处理。
1.高效氧化剂:高效氧化剂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蓝藻细胞破裂,释放出毒素,并进一步破坏蓝藻细胞的结构。
常用的高效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盐等。
2.杀藻剂:杀藻剂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减少其数量。
常用的杀藻剂包括硫酸铜、杀藻灵等。
生物控制利用天敌来控制蓝藻的繁殖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鱼类:某些鱼类对蓝藻有天然的捕食作用,可以通过放养适量的鱼类来减少蓝藻的数量。
蓝藻应急治理方案
![蓝藻应急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f083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8.png)
蓝藻应急治理方案背景蓝藻是一种常见的湖泊、河流和水库的藻类,也称为蓝藻菌。
虽然大多数蓝藻是无害的,但是某些蓝藻可以释放毒素,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危害。
蓝藻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会导致急性中毒、皮肤刺激、眼睛刺激和呼吸道刺激。
当蓝藻毒素超过安全浓度时,会对水源的供应、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威胁。
因此,针对蓝藻的应急治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应急治理方案针对蓝藻的应急治理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第一步是对蓝藻进行监测。
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场地调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
在发现蓝藻出现的迹象后,应尽快采取行动,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2. 整治第二步是进行整治。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来清除蓝藻。
物理方法包括拖网、机械收集和压滤等方法,而化学方法则包括使用杀藻剂和氧化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理蓝藻不仅仅需要对现有的蓝藻进行处理,还需要对其生长环境进行改善,以防止蓝藻再次生长。
3. 防护和疾病控制第三步是针对可能受到蓝藻污染的食品、饮水和游泳区域进行防护和疾病控制。
对于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和饮水,应当禁止食用或使用,并要及时通知公众。
对于可能受到污染的游泳区域,则应禁止人们进行游泳或接触水体。
4. 监测和评估最后一步是进行监测和评估。
在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不断地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治理效果不佳或者再次发生蓝藻污染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注意事项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治理标准。
•采取物理和化学方法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工具和材料,以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在处理蓝藻时,必须采用合理的安全措施,以保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监测和评估过程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监测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针对蓝藻的应急治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治理标准,采取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保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要对治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治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藻的危害及解决办法
——李昱梅
1.蓝藻的生物习性:
蓝藻的体内没有叶绿体,体内含有特殊的色素,一般呈蓝绿色,因而又称作蓝绿藻。
因为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因而属于原核生物又被称为“蓝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
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喜欢高温、强光,多数的蓝藻有固氮作用,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
2.蓝藻产生的原因:
(1)水体的PH值过高,是有利于蓝藻的生长和繁殖。
(2)水体中的含氮量过高,因为蓝藻利用其固氮的作用,将水体中多余的氮合成其自身可利用的淡肥从而快速生长。
(3)当水温高达25-35℃、光线过强时即达到了蓝藻生长的最佳环境,所以一般在夏季的7、8月份是蓝藻暴发的季节。
(4)水体长时间处于氮磷比例失调的状态,由于缺乏有利于有益藻类繁殖生长的磷肥,从而促进了蓝藻的生长。
(5)养殖品种搭配比例不合理,浮鱼的数量过少,因为池塘中套养的花、白鲢于是可以摄食水体中的蓝藻等浮游生物的。
3.蓝藻的危害:
(1)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
常见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螺旋藻、鱼腥藻、颤藻等,其中微囊藻的危害性最大,微囊藻在夏季高温的季节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蓝藻一旦形成优势种群,就会严重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其他藻类很少很难繁殖生长,水体很瘦。
(2)蓝藻高峰时能够引起碱中毒。
由于光合作用强烈,容易引起水
体的PH值急剧升高有时会达到9.5以上,会使水生动物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输氧能力,PH值过高时能直接腐蚀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而窒息。
并且PH值的升高又进一步促进了蓝藻的繁殖,因而形成蓝藻的恶性循环。
(3)蓝藻的过度繁殖加强氨氮的毒性。
蓝藻的恶性繁殖,使水体的PH值升高,如此时遇到水体的氨氮值也偏高,则氨氮的毒性会增强。
(4)蓝藻毒素会引起水生动物中毒。
当蓝藻大量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睲臭味,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分解产生大量的毒素,主要产毒的蓝藻是鱼腥藻、束丝藻和微囊藻。
蓝藻毒素主要有肝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接触性毒素。
会引起水生动物肝脏出血、呼吸衰竭、肠炎等症状。
4.解决办法:
(1)蓝藻的大量繁殖时会在水的表层形成“水华”,可将表层水排出,同时也可以用一些药物进行局部杀灭蓝藻,每次泼洒面积不得超过池塘水面的25-30%,此时要注意池塘的增氧。
因为过多的蓝藻死亡会大量消耗氧气,水质严重恶化,容易造成转水。
(2)施用磷肥,调节水体的氮磷比例,使之达到蓝藻不适宜生长的环境。
(3)经常使用“有机酸类解毒剂”降低水体PH值稳定水质补充碳源降解藻类毒素。
(4)经常使用超浓缩的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调水改水,因为这类细菌同蓝藻的营养源大体相同,通过有益菌类大量繁殖和蓝藻同时竞争营养源来抑制蓝藻的大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