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竹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的竹笋
蔡民权

谷雨,细雨霏霏,故乡竹林间的新笋陆续萌出,拔节有声。

竹林中那松松软软的土壤表层,便串珠似的往上“鼓”起来。

竹笋是一种美食,属全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

采竹笋,更让乡下人体验劳动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苍茫的大地悄然褪去枯黄色的外衣,换上了绿意盈盈的春装。

采摘春笋的最佳时期,是在它萌出地面二三十公分,而且只能在谷雨的第一、二场雨后。

谷雨十天以后的竹笋竞相勃发,妖妖娆娆,联袂成片,挥洒着意犹不尽的盈盈绿意!
故乡人一到春天:就会想起万家坪的笋!娄底洪家山下,一边是双江,一边是宁乡与湘潭。

双江有两条小河合在一起,顺着合并处右边的小河上去,经洪山,过新庄。

追到源头,就到了万家坪。

东面是巍巍的观音山,看牛山。

四面环山。

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每次提到万家坪。

总会让人想起四个字:世外桃园。

那儿除了出美女,竹笋也很出名。

最让我难忘的是十岁那年,与小伙伴们在山上采过一次竹笋。

清明前后,躲在地下的竹笋几乎都钻出了土。

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中淋浴。

居家依山傍竹,采食不乏山珍,竹笋就是村人最爱吃的一道家常小菜。

农历三四月,山里山外,山顶山涧,处处都能碰上采竹笋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

山上小水竹蓊蓊郁郁,密密层层。

一阵新雨过后,竹叶上挂着玲珑剔透的小水珠,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我们一到山脚就四散开来,像战士打仗一样,各自占领有利地形,然后猫着腰钻进竹林,像老鹰寻猎物一样在竹篷窠里四下寻觅。

我挽一个竹篮,踩着有些湿滑的山路,爬上雾气弥漫的山脊,走进一片葱茏碧绿的竹林。

不一会儿,发现这里一枝,那里一根。

我的头发被竹枝扯得蓬乱,衣服被荆棘挂破,手脚被划出一道道血痕,渗着血。

这些全然不顾,仍然去寻觅,去采摘。

山上,漫山遍野都是翠绿的竹子,清秀挺拔、蓊蓊郁郁,最吸引我的还是山上东一棵西一棵冒出的笋宝宝,尖尖的、细细的,穿着棕色的外衣,乖乖地立在竹妈妈的身旁。

我看到竹笋了!密密匝匝的竹林中,竹笋层出不穷。

这儿一簇,那儿一堆,大小不同,高矮不一,顶着露水,呵着雾气,潇潇洒洒地挺立在竹子周围。

好高兴啊,每看到成堆、成片的竹笋时,免不了兴奋大叫。

环顾四周,那一根根竹笋,星罗棋布,令人目不暇接。

它们,怯生生地从地里钻出来,带着新鲜的雨露,夹着泥土的芳香气息。

那笋儿,有的长在空荡荡的林间地上,有的从荆棘刺丛中冒出一截,有的刚从
地里伸出一个带着几个叶片的头来,有的正拼命从弯曲的石缝中往外挤,整个身儿都七弯八拐……
望着鲜嫩的竹笋,那种欣喜之情,恰如猎人见到了猎物。

欣喜之余,便急不可耐地弯下腰伸出手,拼命地采,一根、两根、三根……无数根竹笋齐刷刷地被折断,竹林里不时发出“咔嚓、咔嚓”的竹笋断裂之声。

长满竹笋的竹林,会被竹枝竹叶和一些不知名的植物覆盖,遮天蔽日。

我在竹篷窠里拔着、拔着,忽然回过神来发现四周静悄悄,大呼小叫也没听到小伙伴的应答,真有点害怕,心“扑通、扑通”地跳,但看看脚边这么多笋,又壮着胆子麻利地拔起来。

我们在山上偶尔碰到蛇,吓得魂飞魄散,等镇静下来用手拍怕胸口,自己安慰自己“别怕,别怕”!又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水竹笋有时东长一根、西长一枝,有时五六根、七八根甚至十几根长在一起,像一捆一捆崭新的毛笔,大人们称这种笋叫做“鸡母笋”。

找到这种笋时,双眼发亮,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不已。

黄泥笋最有趣,一根五六寸长的笋,拔起来“刷”地有一尺多长,这种笋最脆嫩,味道也最鲜美!
站在密密匝匝的竹林中,有着融入大自然的舒心和惬意。

其间,常能听到栖息于树枝上的画眉鸟发出的叫声。

走到竹林深处:那可真是竹的世界。

竹的海洋!竹林四周弥漫着舒爽的清凉。

我俯下身子,仔细地扒开竹丛中的枯草,认真拔起毛耸耸的竹笋。

你看,这根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全身包裹着黄褐色的笋箨,笋尖上顶着几颗晶莹的露珠,嫩黄的笋衣上还沾着几粒新鲜的黄泥,挺着胖乎乎的身子,一副憨厚壮实的模样,活像一个清新玲珑的小胖墩。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一根品质极佳的“白玉笋”,堪称春令时节的上等食材。

在竹林中,我们可以听到虫儿的轻歌,也可以听到鸟儿的欢叫。

和大自然是这样的亲近。

感觉爽极了。

渐渐地,初升的太阳越升越高了。

“我们下山啰!”远处传来了伙伴们的欢呼声。

我带着一脸的疲惫和满身的汗渍,嘴角上浮起得意的微笑,吃力地提着满满一大篮的竹笋,趄趔着身子跟随伙伴们走下山去。

我虽很累,却很有成就感。


水竹笋拔回家,剥笋又是另外一件有趣的事。

如果竹笋的外壳一层一层去剥,一大篮竹笋不知要剥到猴年马月。

母亲教我用手指把笋尖轻轻揉散,然后将笋壳一分为二往下撕,越往下笋壳越积越厚,这时用食指缠住笋壳将它绕下来,先绕一边再绕另一边,一根小竹笋就剥得干干净净。

在笋肉刚刚显露出来时,宛如清水中长出的芙蓉,清新明丽。

我们将
这些竹笋的笋壳剥掉,将粗硬的笋头除去,留下雪白柔嫩的可食用部分,烩炒烹煮,呼朋唤友,享受难得的山珍美味。

母亲把笋洗净,切碎或切成寸段,把锅烧热,再放入腊肉与小米椒爆炒。

顿时,一股诱人的馨香弥漫开来,惹得我使劲地吸着鼻子。

一大盆腊肉炒笋很快就被人吃掉了。

唉,那腊肉与竹笋啊,越嚼越香。

而那笋片,借了腊肉的香劲和猪油的醇厚,吃起来更是鲜爽无比,并且不失竹笋那股清新的回味,真正的人间美味!故乡的竹笋炒腊肉真是美味非凡,令人三月不知它味!村人有时也会把洗净的笋放在开水里焯一下,取出放点盐、腌菜水、辣椒煮着吃,乡下人称这种笋为“熬笋”,是喝粥的好菜。

一般竹笋还埋没在土里时为“冬笋”,难挖;而露出头后是“春笋”,易得。

在故乡,一般以立春为界,前为冬笋,后为春笋。

两者个头相差很大,味道也迥然不同。

在故乡,村人创造了许多食用竹笋的方法。

如做笋菹.制笋脯,做踏鲈,晒笛干,更能配以其他原料做出花样繁多的菜肴来,如著名的“卤笋干”。

它的制发比较特殊,是将嫩笋煮熟后再用盐、醋庵一下。

然后上锅烘干即成,味道异常鲜美。

村人将竹笋用盐脯制后晒干,再打成结,所以叫怍"结笋干",味道也很鲜美。

大块的笋,加上故乡特有的腊肉或农家放养的小柴鸡一起炖得酥烂,外有冷的凉拌笋、加了笋的汤菜等。

故乡的民风淳朴,当地的笋菜没有特别的花哨与修饰,常常整盆地端上来,与当地大杯吃黄酒的个性搭配起来,还真有三分豪侠气质。

竹笋,是民间推崇已久的传统佳肴。

因其清香酥脆、鲜嫩可口、味质清甜、营养丰富而闻名天下,深得民众的青睐,自古被人们称作“菜中珍品”。

据说,《诗经》里即有“其籁伊何?惟笋及蒲”之类的吟哦,可见竹笋在民间食用的历史极为悠久。

在我们的家乡,因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势连绵,土层深厚,适宜各种毛竹、楠竹等生长。

因而,竹笋的品种也自然十分丰富,一年四季皆有出产,特色各异,风味俱佳,人们争相品尝,无不倾心赞誉。

当然,在诸多竹笋的品种当中,毛竹笋应当是最好的食材,无论是冬笋还是春笋,都是值得称道的菜肴佳品。

竹笋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它以味道清新, 爽口、煮不变色、吃不腻等特色得宠于人 ,被清代戏剧家李渔称为"蔬食中第一品”"。

竹笋不仅是佐膳佳肴 ,我国古代的医学家还发现了它的保健价值。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竹笋性味甘寒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

明代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说,竹笋有“化热、消痰、爽胃”的作用。

此外,用鲜竹笋的根煮水代茶,常饮可降低血中胆同醇,起到减肥,治疗血脂症和高血压病的作用。

作为食材的毛竹笋,无论是作为主料或者作为配料,无论是鲜竹笋或者制作成笋干,都可以做成无数清甜爽口、鲜美无比的菜品。

诸如冬笋烧肉、春笋鸭汤、油焖春笋、冬笋
火锅、排骨炖春笋、炒三鲜等等,都是风味上佳的美食,属于菜品中的珍馐美味。

尤其是冬笋,更是适合大众口味的食料,在煮菜或者煲汤的时候,只要加上几片鲜冬笋,便增加了菜肴的清甜和醇香,平添了许多的风味在其中。

因而,诸多有毛竹笋加入的风味大餐,让天下食客趋之若鹜,大快朵颐,尽享口福之乐。

竹笋作为天然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等生物特性,还具有清热消痰、利隔爽胃、消渴益气等药用功效,对于治疗高血压、高脂肪、高血糖等疾病,改善身体机能都有明显的作用。

所以,作为传统的健康食品,自然得到公众普遍的青睐和喜爱,被称为“长寿食品”。

它从山野里大大方方走向御膳殿堂,走向酒楼宾馆,成为城乡人餐桌上的美味。

当一碟炒鲜笋摆在人们面前时 ,那雪白,那鲜嫩,那滑脆、那清香,那热乎……细细品来 ,似乎还有山光岚影,绿涛滚滚荡漾心头;仿佛还听到枝叶沙沙,竹笋哔卟拔节的声音,令人情不自禁地回味。


万家坪的村庄被群山环抱,满山遍野到处是毛竹,密密匝匝。

每当山风劲吹时,竹林摇曳起伏、沙沙作响,闻之如涛声、观之似竹海,气势磅礴、动人心魄。

素来毛竹生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树木,尤其一场淋漓尽致的春雨过后,如果你独自一人静立林中,甚至可以聆听到春笋破土而发出的细微声响、目睹春笋挺拔向上的微微颤动。

竹生笋、笋成竹;竹多笋多、笋多竹多,循环往复、亘古不变。

它们一根根、一丛丛拔地而起,不断充实和扩张着竹林,以致连绵的竹林仿佛浩瀚的大海无边无垠、生生不息。

当地人很热爱竹子,除了其对精神信念的鼓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可以充饥果腹。

雨后的春笋争先恐后破土而出,真可谓俯拾皆是。

在粮食匮乏的年代,它们是当地人最重要的食物,甚至可以养活一家人。

清晨,村人荷锄上山挖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装满一筐,带回家储备好,平时就能当饭菜吃。

挖的春笋多了就挑到山外的集市上去卖。

或者,村人将其加工成笋干,既好保存也好卖。

笋干分三种:明笋、笋片和笋丝,加工方法是天晴时太阳晒、阴雨天摊在炉灶上烤。

其中明笋的制作工序最为复杂,技术含量最高,也最好吃,价格自然最贵。

在故乡这片生养我的热土上,祖祖辈辈与竹笋渊源颇深、情有独钟,竹笋是他们的赖以生存的恩人;是竹笋给他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宝贵财富,是竹笋使他们度过了最艰苦的年月;是竹笋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快乐。

他们与竹笋结下了深情厚谊。

当布谷鸟儿开始满山里吟唱的时候,故乡的竹笋便开始萌发了。

只要有竹林的地方,就能看见泥土里小牛角尖一样的竹笋,一排排一个个探出头来,向着天空一个劲儿地蹿。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这时春意正盎,人们忙着在田地里播种,翻地,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儿,看见了自家竹林里的笋子尖出土了,都会高兴地说:“竹笋破土而出了,好季节到了啊。


清明三月的时候,村妇随便往竹林里一钻,弯几下腰:一把笋就到手了,剥了壳,清炒,或黄中带绿,或翠里透红,拿来拌腊肉煮,再或者加几个土鸡蛋,那就是笋饼。

那可真是美味佳肴!最美的野味!营养也是很丰富的。

吃不完的用开水烫了凉干,想吃的时候:从坛子里抓一把出来泡好,或煮或炒。

还是脆脆的。

别有一番风味。

我是吃着故乡竹笋长大的,一年四季,家里都会存放着竹笋。

常被采来弄上桌子的是深山里的野竹笋:绿中透紫,紫中带绿,它那尖尖的脑袋上还顶着一撮刚翻过的泥土!自家竹林里的竹笋一般是不会采的。

俗话说,今年的笋子,来年的竹子。

一根竹笋一片林,到了第二年,这一根竹笋又会发出很多新的竹笋,家里的竹林,全靠这些笋子了。

春笋在头年秋天便开始萌芽,直至第二年谷雨前。

所以,乡下有种说法,“砍竹需等七月半,采笋要到立夏边”。

春笋可食且鲜美,但惜竹者却惜春笋如金,不忍食之。

有人家的地方,就定会有竹林。

只要在门前栽上一根竹子,到了春天,竹笋便挨着个儿在竹子周围蹿将起来,一直从屋前蹿到屋后,到墙根蹿到檐前,没几年,屋前屋后全翠绿一片。

我对小竹笋的钟情,应该是初中时开始。

那时候,读书离学校远,基本上一个学期有一半是没有吃肉的。

一般就是用罐头瓶装上自己家里过年时炒笋干装在坛子里的豆豉,放好盐,那就是一个星期的菜了!万家坪的孩子,每到春天这个时候,就有了他们的特产,小笋或者小笋炒蛋!
童年往事渐渐远去,但那拔水竹笋、剥水竹笋、吃水竹笋的梦境一直伴随着我。

如今,我已离开了故乡多年,唯有在梦中才能回味着故乡竹笋的美味,在梦里遇见那牛角尖一样的竹笋。

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一缕浓浓的乡愁,如同晨雾般时常荡漾在我的内心深处。

如今,毛竹作为速生快长的可再生资源,在广大林区得到大面积种植,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竹笋的加工销售作为其重要的辅助产业,早已声名鹊起,遍地开花,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当到了清明节前的一段时间,菜市场上的毛竹笋成堆售卖,品质新鲜,价格便宜,让人们随意挑选,成为最受欢迎的农产品之一,购销两旺,趋者如潮。

好竹连山觉笋香。

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即便它已预料到自己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佳肴,必须随时准备着奉献自己,但它仍然无怨无悔地、顽强地向着天空,生长、生长;在谷雨尾至立夏出生的“夏笋”的生命虽只有短暂的几天,它也会自觉地让出空间给先出土的春笋,不充当“滥竽充数”的角色;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

山里的竹笋如同故乡的村人:坚韧、朴实、无私。

是啊,破
土而出的笋与直面命运的故乡人有相通之处,它既耐干旱又耐贫瘠,既坚韧不拔又刚正不阿,通过顽强奋进、冲破艰难险阻,风雨兼程,迎来一个新天地,焕发出美丽的青春。

习总书记访俄取得巨大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勇气。

啊,故乡的人们追逐习总书记领航的“中国梦”前行!老百姓的日子如“雨后春笋”般越过越红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