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stephenliu198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分析(上)
http://www.chinairn.com 发稿日期:2007-11-13 【打印文章】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窗口】 【搜索关键词】 :研究报告 投资分析 市场调研 石油 化工 中研网讯:2008-2009 年中国肥料行业研究咨询报告 【出版日期】 2009 年 1 月 【报告页码】 325 页 【图表数量】 176 个 2009-2012 年中国碳酸二甲酯行业预测与投资前景分 碳酸二甲酯(DMC)作为 PO 的重要的下游衍生物,产品毒性小,并可替代光气。目前在 聚碳酸酯、生 2009-2010 年中国芳纶行业市场预测与投资咨询研究 芳纶纤维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英文为 Aramid fiber,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 2009-2010 年聚乙烯纤维市场运行及投资分析报告 【出版日期】 2008 年 12 月 【报告页码】 350 页 【图表数量】 150 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2007 年 11 月 9-1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 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在深圳召开。 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 以下为中国石油和化 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演讲。 借助全球经济化 打造石油和化工行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副秘书长 冯世良 值此商务部、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隆重举行 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大家知道,石油和化学工业作为为人类提供能源、物质和文化消费的一个传统产业,为 世界文明、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近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形成了 基于全球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流通大市场。同时,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的加快, 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全球范围的投资、贸易和生产要素配制,使全球日益形成相互依存、彼此 互补的完整产业链,构造出利益互补和生产者与消费者共赢的世界石油化工大格局。 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经济建设、 国防事业和 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 50 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中国石油
和化学工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 品种大体配套、 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 目前, 全行业有不同规模和所有制企业 10 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2 万多家,20 余种主要产品 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石油是世界第 2 大消费国、 3 大进口国、 5 大生产国。 第 第 硫酸、 合成氨、化肥、电石、染料、磷矿、磷肥、胶鞋等产量以及合成纤维生产能力、聚丙烯和合 成橡胶消费量居世界第 1 位。农药、烧碱、轮胎、涂料等产量以及炼油能力居世界第 2 位。 乙烯、涂料生产能力居世界第 3 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居世界第 4 位。 2006 年完成工业产值(现价)4.2 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 26.7%; 完成工业增加值 1.2 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 23.6%;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2 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 27.4%; 实现利润 4377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8.3%。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自 主创新有所突破,资源节约初见成效,安全环保力度加大,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 开局良好。 回顾 2006 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几个特点: 一是能源生产快速发展,炼油化工取得大的突破。2006 年我国原油生产 1.8 亿吨,比上 年增长 1.7%;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 13 位。原油加工量 3.1 亿吨,增长 6.3%。原 油加工能力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 2 位。 2006 年我国炼油施工项目 788 个, 比上年增长 23.9%, 实际完成投资 62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44.2%;新开工项目 469 个,比上年增长 27.8%;竣 工项目 376 个,比上年增长 14.3%。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乙烯项目取得大的突破,独山 子、镇海、抚顺、天津等四个百万吨级的乙烯项目开工建设,去年我国乙烯产量达到 941 万吨,比上年增长 22%;能源代替产品项目也取得大的突破,我国第一套煤制油项目 100 万吨生产装置、第一套甲醇制烯烃项目 60 万吨生产装置在神华集团投入建设。 同时,天然气产量、储量大幅度增加。2006 年我国天然气产量 585.5 亿立方米,比上年 增长 19.2%;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达到 2.3 万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50.3%,天然气剩 余探明可采储量从上年的世界第 21 位跃居世界第 15 位。 2006 年我国第一个 LNG 项目——
广东 LNG 接收站试点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 370 万吨/年,项目总投资 约 291 亿元,2003 年底开工建设,将于 2010 年达产。广东 LNG 来自澳大利亚,广东 LNG 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极大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局面,并对该地区调整能源结构、改 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006 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四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 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经国土资源部 2007 年 2 月审定,2006 年底累计探明地质储 量达 3560.7 亿立方米,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气田之一。普光气田的发现将对缓解我国天 然气供应紧张形势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农用化工产品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2006 年, 我国化肥生产 5304.8 万吨(折纯, 下同), 比上年增长 14.2%,其中:氮肥 3869 万吨,比上年增长 13.3%;磷肥 1226.4 万吨,比上年 增长 16.5%;钾肥 208.9 万吨,比上年增长 18.5%。化肥不仅满足了国内农业生产的需要, 而且由进口转为出口,2006 年我国化肥出口 211.6 万吨,比上年增长 18%,出口创汇 11.7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15%。 2006 年, 我国农药生产 129.6 万吨(折纯, 下同), 比上年增长 20.2%, 其中:杀虫剂 50.5 万吨,比上年增长 10%;杀菌剂 11.2 万吨,比上年增长 11.7%;除草剂 30 万吨,比上年增长 29%。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农药出口到美国、法国、德国、日本、
英国、俄罗斯等 150 多个国家,农药出口总量达到 39.8 万吨(实物量),出口创汇 10.4 亿美 元,农药不仅满足了国内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成为了世界主要出口国。
三是调整产品结构取得新的进展。2006 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按照市场的需求,积 极调整产品结构,新产品、新技术投入生产并取得好成绩。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 1859.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9.3%,其中:基础化学原料新产品产值 285 亿元,比上年增长 43.1%; 合成材料新产品产值 284 亿元,比上年增长 50.8%;专用化学品新产品产值 245 亿元,比上 年增长 42.1%。 ;橡胶制品新产品产值 30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7%。
在组织生产中,按照市场需求,企业积极调整产品比重。在炼油生产中,不断提高柴汽 比,满足柴油市场的供应,2006 年柴汽比达到 2.08,比上年提高 0.04 个百分点。化肥生产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不断提高尿素、磷肥、钾肥的比重,2006 年尿素在氮肥中的比 重达到 57.7%,与上年持平;磷肥在化肥中比重达到 23.1%,比上年提高 0.46 个百分点;钾 肥在化肥中的比重为 3.94%,比上年提高 0.14 个百分点。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杀虫剂的 比重进一步下降、 除草剂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2006 年杀虫剂的比重为 39%, 比上年下降 3.62 个百分点;除草剂为 29.9%,比上年提高 2.04 个百分点。为满足汽车生产的需要,子午线 轮胎比重进一步提高,2006 年子午线轮胎比重为 41.2%,比上年提高 3.8 个百分点。为了满 足轻工市场的需要,离子膜法烧碱比重进一步提高,2006 年达到 30.6%,比上年提高 2.8 个 百分点。这些数字说明,为满足市场需求,2006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积极开发新产品、采 用新技术,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取得了好的成绩。
四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取得新的进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了贯彻国家中 长期科技规划纲要,2006 年我们正式发布了《 “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纲要》 ,提出了 我国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的整体规划,引导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方向。
2006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了突破。其中, “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 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大气田的发现”项目获 2006 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 “创 制高效杀菌剂啶菌噁唑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 2006 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甲醇制低碳 烯烃(DMTO)技术获得新突破。
二、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对于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而言, 摆在面前的已不在是简单的国内企业间竞争, 生存面 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国际贸易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最直接的形式, 国外跨国公司已经将 产业重点调整到石油和化工产业链重要的位置。
为适应新的形势,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集中力量在国民经济的
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形成若干“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