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与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西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与对策探讨

王亮,杨增武,陶金鼎(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甘肃酒泉736100)

摘要: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省西北部,其荒漠生态系统在整个古地中海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保护区建区二十多年来,在建设与发展中还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经费不足、超载放牧、矿产资源开发严重、移民工程无序、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等主要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今后保护对策。

关键词:保护现状;对策;安西自然保护区

The status of protection and discuss measures of Anx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ANG Liang,YANG Zeng-wu,TAO Jin-ding(Administration Divisio of Anxi Extra-arid Desert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Gansu,Zhangye736100,China)

Abstract:The Anxi Desert National Reserve locates northwest of Gansu province.Its desert ecosystem is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in the entire ancient Mediterranean region.Since more than20years,there have been many problems of the reserve established,such as distempered administration,imperfect system,weak technology force,lack of funds,out-of-order resettlement project,excessive exploitative groundwater,over-grazing,over exploitative mineral resources,etc.For the above,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future.

Key words:statu for protection;strategy;Anx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0.8×106ha,是全国第十大自然保护区(1991),错综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当地掠夺式的开发,加之生态大环境的自然演替和荒漠化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得许多动植物尤其是国家级保护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因此,摸清保护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保护对策,如何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研究区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境内,保护区南片南高北低,海拔高度均在1300米以上,该区主体是走廊平原,疏勒河出口构成大型三角洲,地势平坦,为地下水溢水带,沼泽广布。保护区北片总地形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海拔高度均在1800米以上。星星峡东山和红石山西部石低山丘陵和剥蚀准平原地型,低山丘陵地型和山前冲积平原三种地貌单原组成。1.2生物资源概况

保护区内地形、气候、水、土壤等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性比较高。有砾石荒漠植被、低湿地盐生草甸植被、沼泽植被、盐土植被、沙质荒漠植被、森林植被等。区内草场资源有两大类,一是荒漠植物草场,一类是湿生性植物草场[1]。

动物群属湿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其基本特征是两栖类种类与数量均少,爬行类,尤其是适应荒漠、半荒漠环境的蜥蜴类种类多,种群繁盛。鸟的种类相对较少,一些种类个体数量较丰富。兽类以啮齿类为昌盛,种类和种群数量均多。有山地动物群、砾石戈壁动物群、沙漠动物群、草甸草原动物群、集水区湿地动物群、村庄-农田动物群等[2]。

1.3管理现状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6月,1992年10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环保系统自然保护区。一九九三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接纳为首批网络成员,一九九四年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确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荒漠生态系统重要保护点。其荒漠生态系统在整个古地中海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目前我国唯一以保护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区二十多年来,经过严格有效且科学合理的管理,区内各种自然资源得到明显的保护和恢复,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一些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得以增加,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2存在的问题

2.1保护区自身建设缺乏科学性

2.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瓜州县草原工作站、草原监理站还挂靠在保护区管理处,实际上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行政、业务归属不统一。保护区虽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不够具体,系统性不强,有些规定不能具体执行或执行不彻底,如缺乏激励机制,无明确的奖惩制度,缺乏监督评估机制等。

2.1.2人员力量薄弱,缺乏科研和管理人才

保护区面积之大,人员编制仅18人,基层管护人员偏少,人均管护面积120万亩,工作难度加大。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偏向老年化,又缺乏各层次及专业知识培训。除自身引进人才机制不力外,由于保护区地处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待遇又低,很难留住相关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2.2人为活动致使保护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2.1草原严重超载

保护区所处的瓜州县是半农半牧县,牧业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近几年来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当地大力提倡发展畜牧业。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目前有大小牲畜1.2万头(只),其中缓冲区内有0.4万头(只),草原严重超载[3]。且由于近年的连续干旱,草原面积减少,草原三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No.5TERRITORY&NATURAL RESOURCES STUDY·61·

文章编号:1003-7853(2010)05-0061-02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支撑项目(2007BAC03A02-06-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