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悼亡诗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蒲松龄的悼亡诗突破了中国古代悼亡诗侧重描写悼妻题材的局限,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悼亡诗的题材内容;在艺术上各体兼备、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蒲松龄悼亡诗题材内容艺术特色
悼亡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悼亡诗,如《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随着西晋文人潘岳《悼亡诗》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悼亡诗的发展,其后悼亡诗不断涌现。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悼挽对象主要集中于亡妻,当今学术界对古代悼亡诗的研究也似乎只关注悼妻诗,甚至有学者明确指出:“悼亡诗特指悼念亡妻之诗。”①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悼亡诗的悼挽对象不应该只有亡妻,有关悼亡诗的研究不应该只关注悼妻诗。在中国古代悼亡诗歌史上,突破悼妻题材局限的诗人并不少见,清代诗人蒲松龄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只要我们认真研读蒲松龄的诗作,便会发现在他现存的二千余首诗歌中共有八十七首悼亡诗,不但篇数众多、内容丰富,而且颇有艺术独创性,堪称古代悼亡诗的集大成者。
一
蒲松龄的悼亡诗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悼挽对象既有妻子、母亲、兄弟、侄子、孙子等亲人,也有朋友、学生及其亲属在内的众多交往对象。这对于研究蒲松龄的家庭情况和人际交往关系尤其他的思想、性格和感情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蒲松龄的悼亡诗中,悼挽亲人的诗共有二十六首,其中悼挽妻子的诗有十二首,悼挽亲兄的诗有六首,悼挽亲孙的诗有三首,悼挽堂兄的诗有两首,悼挽母亲、侄儿和外甥的诗各有一首。而在非亲属的悼挽对象中,蒲松龄与毕公权、毕际有交往最为密切,为他俩所作挽诗最多,各有八首;其次为门人浣,共有六首;再次为王渔洋、高念东、张历友妻子孙氏,各有四首。蒲松龄为张万春、宋开斯、刘孔集、钟性朴、孙嗣服、毕盛统、毕子荆、沈燕及等人所作挽诗也都在两首以上。蒲松龄在悼亡诗中为了更好地悼念亡逝者,表达自己的深切悼挽之情,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通过描写自己得知亡逝者噩耗时的剧烈反应来表达悼挽之情,如在《挽淮扬道》中,蒲松龄在得知自己敬仰的淮扬道员张万春去世的消息后惊讶不已,“哲人去矣跨长鲸,子夜闻之惊坐起!”在《挽宋开斯》其二中,蒲松龄因为挚友宋开斯的突然辞世而泪流满面,“方向红楼拟纵酒,谁知白骨委榛荒!魂随窗外梅花冷,泪滴阑干竹雨凉。”在《降辰哭母》中,蒲松龄因为想念去世的母亲董氏而肝肠寸断,“犹疑我母在,不信我母亡。翘首白云下,灵帏正高张。转身一相忆,哽痛摧肝肠!”在《伤刘孔集》中,蒲松龄得知好友刘孔集突然病亡的消息后涕泪交流,“忽闻讣音至,惊坐涕涟洳!”“但觉宇宙间,君去遂无光。”(《忆刘孔集》)在《哭兄》其一中,蒲松龄因为仲兄蒲兆专的病逝而哽咽痛苦,“除夕殷殷话语长,谁知回首变沧桑!謦不闻真似梦,酸辛频咽已沾裳。”在《挽毕公权》中,蒲松龄因为好友毕公权的去世而悲伤不已,“文字论交如一日,溪山回首已千秋。魂能填海终遗恨,土到成花亦含愁。未至东皋先涕泪,于今不敢过西州!”在《梦王如水》中,蒲松龄得知好友王如水去世的消息后极为悲痛,“登门拟宴会,到舍已河山!哀情从中来,俯仰摧肺肝!”在《挽朱子青》中,蒲松龄惊讶于好友朱子青的突然离世,“如何一炊黍,遂已变晨昏!……未能束刍吊,雪涕赋招魂!”在《五月晦日,夜梦渔阳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宾客数日矣》其二中,蒲松龄对于名士王渔洋的去世深感震惊,“讣乍闻时惊欲绝,怀无倾处恨难消!”蒲松龄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在平时生活中并不轻易流泪,但当自己的亲人、朋友离世时,他总是伤心至极、泪流不止,充分展现出他性格中重情重义的一面。
其二,通过回忆亡逝者生前的生活场景与自己的亲密关系来表达悼挽之情,如他在《降辰哭母》中写道:“老母呼我坐,大小绕身旁。开颜顾儿女,时复惠余觞。团聚饮啖,絮语
悉家常。因言‘庚辰岁,岁事似饥荒。儿年于此日,诞汝在此房。洗儿抱榻上,月斜过南厢。逡巡复尔许,晓鸡始鸣窗。念儿曾几时,儿女已成行?’言竟顾我笑,耿耿犹未忘。”蒲松龄深情回忆了母亲生前为自己庆贺生日时的音容笑貌,悼挽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在《伤刘孔集》中,蒲松龄回忆了老友刘孔集生前与自己饮酒畅谈时的情景:“髯翁吾老友,义气凌太虚。千里莲花幕,连床经岁余。相将共杯酌,豪饮能十壶。”在《哭兄》其三中,蒲松龄回忆了仲兄蒲兆专生前与自己除夕夜话时的情景:“昔日我归家,解装见兄来;……除夕话绵绵,灯昏剪为煤。”在《忆侄螽斯》中,蒲松龄回忆了与侄儿蒲螽斯从小到老密切交往的情景:“阿咸坦白人,稚齿同戏谑。表里无榛梗,至老尚如昨。岁时登我堂,开襟慰间阔。倦鸟期飞还,拟为香山约。杖履偕游钓,酒茗共杯酌。”在《悼内》其七中,蒲松龄回忆了妻子刘氏生前强挣病体来料理家务时的情景:“昨夕濒澌灭,呻吟卧床第。事作不如程,开眸尚纪理。”在《哭赵晋石》中,蒲松龄回忆了赵晋石生前与自己密切交往的情景:“晋石我良友,于情属渭阳。西道每过从,欢喜罗酒浆。谈心或促膝,论文时连床。君时进直言,逆耳摘短长。非是故刻责,期待原非常。”虽然逝者已矣,但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始终萦绕在蒲松龄的心头,成为永久不灭的珍贵记忆。
其三,通过赞美亡逝者的品行、才华及声望来表达自己的悼挽之情,如在《挽淮扬道》中,蒲松龄叙述了淮扬道员张万春生前造福当地、至今受到百姓赞美的事迹,“波及淮扬百万户,讴讼犹存在行路”,并把他称为“善人”、“哲人”。在《伤刘孔集》中,蒲松龄称赞刘孔集生前见识不凡、富有智谋,“识见一何卓!帷幄赞高谋。”在《钟圣舆以〈宪副公传〉见示,即索诗,因赋此》中,蒲松龄称赞曾任山东提学副使的钟性朴生前学识、官声俱佳,在社会上享有极高声望,“山斗文章宦绩高,齐门万古仰清操。”“才名直与日争光,六郡弦歌旧泽长。”在《挽毕公权》中,蒲松龄称赞毕公权“才人声望压何刘”、“谪仙已自压尘寰”、“议论风标都不群”。在《哭毕刺史》中,蒲松龄称赞毕际有生前办事认真、勤奋好读,“物必求工真似癖,书如欲买不论金。”“量可消除天下事,志将读尽世间书。”在《挽念东高先生》中,蒲松龄称赞高念东生前文思敏捷、为人率真、声望极高,“文章口泽满乾坤,老卧东山誉望尊。”“文无易稿从容就,口不择言表里真。”在《梦王如水》中,蒲松龄称赞王如水生前胸怀旷达、淡泊名利,“百年道义深,胸次何寥廓!倘来等浮云,黄金置一哂。”在《哀梓岩》中,蒲松龄称赞不幸早殁的外甥高梓岩生前勤奋好学、才思敏捷,人品学识俱佳,
“文品清贵人品端……吟呻且读犹能挥长篇。”在《袁太君苦节诗》中,蒲松龄称赞了袁氏妇生前在战乱期间含辛茹苦地照料年迈婆母、年幼孤儿和孤居邻居老妇的美德,“更竭甘脆养衰姑,搔抑浣濯无色努。……日甘冰蘖抚孤儿,犹析糠糟膳邻姥。”在《六月初三日闻沈燕及讣音》其一中,蒲松龄称赞沈燕及生前“义气文章事事佳”。虽然蒲松龄对这些亡逝者的赞美之词中难免有一些夸大谀颂的成分,但并非全是凭空捏造,而是有着很强的现实基础,从中体现出的他对亡逝者的深切悼挽之情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