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中医诊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出血的中医诊治
鼻衄即鼻出血,是内、外(伤)、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的常见症候之一。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全身性因素者,凡可引起动脉压和静脉压增高、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以及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内分泌失调等等,均可诱发鼻出血。局部因素者,如鼻和鼻窦的外伤、异物、急慢性炎症、鼻中隔病变、鼻腔或鼻窦肿瘤等。临床上,严重的鼻腔出血往往由内科转诊而来,尤其多见于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以及血液病等。
鼻衄之名出自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而以《内经》最早论述鼻衄。《灵枢·百病始生》认为衄的病理基础为“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对鼻衄病因病理的论述甚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1、太阳病衄血:如汉·张仲景《伤寒论》说:“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清·唐容川《血证论》说:“太阳之气外主皮毛,内合于肺,鼻又为肺之窍,欲治太阳之衄者,必以治肺为主......治肺即治太阳矣。法宜清肺火,疏利肺气。”
2、肝火:《素问·气厥论》说:“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清·费伯雄《医醇賸义》卷二说:“鼻衄之证,其平时肺气未伤,只因一时肝火蕴结,骤犯肺穴,火性炎上,逼血妄行,故血从鼻出。”
3、肺热:《素问·示从容论》说:“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藏坏决,经脉傍绝,五藏漏泄,不衄则呕。”历代对肺经受热致衄论述频多。
4、心火:《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心脉微涩为血溢。《金匮要略》有“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的论述,对后世影响颇深。
5、阳明胃热:《素问·厥论》说:“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伤寒论》说:“阳明病,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汉·华佗《华氏中藏经》说:“胃中热,则鼻衄不止。”《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说:“衄者,阳热怫郁,干于阳明,而上热甚则血妄行为鼻衄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三十说:“衄血之由内热者,多在阳明经,治当以清降为主。”清·唐容川《血证论》卷二亦说:“鼻衄总是阳明燥气合邪所致。”
6、气虚:宋·杨士瀛《仁斋直指》说:“然亦有气虚夹寒,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是尔。”故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方》“止衄散”中重用黄芪,元·罗天益《卫生宝鉴》麦门冬饮子中,以麦门冬、当归、生地黄养阴血,以人参、黄芪益气摄血。
7、阴虚: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四说:“劳伤之人,血虚气逆,故衄。”元·朱震亨《局方发挥》说:“夫口鼻出血,皆是阳盛阴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明·王伦《明医杂著》说:“色欲过度,损伤精血,必生阴虚火动之病......吐血衄血。”
8、阳虚: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卷二说:“衄症多火迫血溢,亦有因阳虚致衄者。火亢则治宜清降,生地黄饮子、茜根散;阳虚则治宜温摄,理中汤、黑神散。”
辨证论治
临床上,鼻衄的基本病因病理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因外感热病所引起的鼻衄,其病机多属肺热、胃热、心经热盛;二是因饮食、情志失调,脏腑郁热所致,脏腑病位主要
在肺、胃、肝胆、心经等;三是因脏腑虚,以致阴虚火旺,血热妄行,或阳虚气弱,阴血失于固摄而鼻衄。当然,亦有病机相杂或其他病因病机者,如脾虚肺燥、外伤等等。
1、外感热病
外感热病所致的鼻衄,多见于热病中期,往往突然鼻中出血,量多如注,伴发热或高热,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数。属肺热者,可伴咳嗽痰黄,咽喉肿痛,鼻塞涕黄浊等症;属胃热者,可伴大便秘结,口渴引饮;属心热者,可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甚则神昏。外感热病所致鼻衄的治法,当以清热凉血止血为要。
证属肺热者,用《医宗金鉴》黄芩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芩、栀子、桑白皮、侧柏叶、连翘各10g,牡丹皮、麦门冬、赤芍药各15g,桔梗10g,白茅根30g,薄荷、荆芥、甘草各6 g。
证属胃热者,方用调胃承气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物,水牛角屑6g,生地黄30g,牡丹皮15g,赤芍药12g,栀子10g,麦门冬20g,白茅根30g,生大黄6g(泡服),芒硝6g(后下),生甘草6g。《汤液本草》说:“朱(肱)氏云,瘀血入里,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黄汤,乃阳明经圣药也。”方中牛角凉血解毒;生地黄、麦门冬清热凉血,生津止渴;牡丹皮、赤芍药凉血化瘀以止血;栀子泄火热之壅盛;白茅根既凉血止血,又能利小便以泄热;大黄、芒硝、甘草通俯泄;合用共奏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之效。
证属心火炽盛者,方用泻心汤合犀角地黄汤,常用药物,水牛角屑6g,生地黄30g,牡丹皮15g,赤芍药12g,黄芩、栀子10g,黄连4g,生大黄6g(泡服),小蓟10,白茅根3 0g,紫草20g。心烦不寐加栀子、莲心之类助清心安神,咽干舌燥加玄参、麦门冬、玉竹之类生津润燥,伴神昏谵语者配合紫雪丹、安宫牛黄丸之类开窍醒神。
2、脏腑郁热
脏腑郁热所致的鼻衄,多表现为无任何先兆的突然鼻出血,伴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属肺经郁热者,可无明显全身其他症状可辨;属胃经郁热者,多伴大便干结,或有口臭;属肝胆郁热者,多伴口苦,急躁易怒,脉弦数。脏腑郁热所致鼻衄,内治之法,仍以清热凉血止血为要。
证属肺经郁热或胃经郁热者,主方参照上述外感热病所致鼻衄;或用自拟桑白皮饮,常用药物,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各10g,麦门冬20g,白茅根30g,赤芍药15g,牡丹皮12g,通6g,甘草6g。口渴欲饮加花粉、玉竹养胃生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泻火通便。
证属肝胆郁热者,方用龙胆泻肝汤,常用药物,黄芩、赤芍药、牡丹皮、栀子各10g,生地黄20g,紫草15g,白茅根30g,当归、柴胡各10g,甘草、木通各6g。方中紫草、白茅根、木通均能凉血止血,又能通利二便(紫草甘寒而通大便,白茅根、木通清热以利小便)以导热下行。肝火盛者,烦躁易怒,酌加羚羊角、代赭石之类清肝降逆;大便秘结,酌加大黄泻火通便;肝火灼阴或肝火灼肺,见咽喉或鼻腔干燥,舌质红少津,苔干,酌加青黛、玄参、白芍药、沙参之类以助育阴清热。
肝火鼻衄者,亦或用《医醇賸义》豢龙汤加减。
3、脏腑虚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