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而罗贯中把曹操塑造成为一个典型的封建统治者形象。只要一提到曹操首先想到的是他是一个奸雄、阴险、奸诈、多疑的人,他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自私残忍的思想被刻画的入木三分。其实,曹操的人物形象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既有雄才大略和才智,又有无穷的贪欲和权势欲、收罗人才等方面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曹操、阴险奸诈、有胆有识、才华横溢、远大抱负
《三国演义》是中国章回体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作者罗贯中把历史上的曹操描绘成一个权谋机诈、无比凶残的人物,使他成为典型的封建统治者形象。对于曹操的人物性格,要从多方面进行评判,不能只选取某一点,下面从三个方面试析曹操的人物性格特点。
千百年来,世人评论曹操,或曰:“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或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我以为曹操性格的特征,可用“奸雄”二字概括之。“奸”者,虚伪、疑忌、狡诈、残暴;“雄”者,志大、才高、多谋、善断。“奸雄”的确是曹操的主体性格,但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他的全部性格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他不仅是一个绝代奸雄,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和诗人;他既有“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一面,又有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气度恢宏的英雄一面。他经常表现出多疑诡诈,但有时也能坦诚待人;他生性残忍嗜杀,却又那么重才爱才;他一向心高气傲,却又能礼贤下士;他经常表现出智谋过人,有时又显得固执愚蠢;他善于听言纳谏,从善如流,有时却又刚愎自用,拒绝良策……曹操是这样由多种才能和多种情致构成的一个矛盾的有机体,一个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形象。
罗贯中把曹操这一人物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和群雄逐鹿的战争环境中,不仅
表现了“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的历史真实, 而且在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始终着力表现其“奸雄”的主体性格;同时又不失时机地从各个侧面表现由主体性格派生出来的其他次要性格。在曹操的主体性格中,“奸”“雄”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对于曹操来说,“成雄”是其目的,“施奸”是其手段;不“奸”则难以成“雄”,不“雄”只“奸”,只能是个浅薄的坏蛋。大约罗贯中也意识到这一点,尽管他有明显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却并没有只写曹操的“奸”,更写了他的“雄”。从曹操第一次出场,就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设计和构思的匠心。作者不仅交待了时代背景,介绍了曹操的身世,描写了他的形象,还特别写了他性格的基本特征:“有权谋,多机变”,并用许劭等人的话,暗示了他的未来命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曹操性格的“基因”,他的整个性格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也是作者为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打上的底色,定下的基调,此后通过各种情节,运用各种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曹操“奸雄”的性格特征。
一、生性多疑、阴险奸诈多变的曹操。
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每个人物被作者塑造的面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无比。当读者读书的时候就可以见到每一个人物的立场分明,爱憎清楚。曹操是众多人物中性格最具典型性和鲜明性的特点,而且反差巨大。在作品一开始,作者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给这一人物定了“主导情感”:“乱世之奸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对人物进行虚幻、概念化的抽象描述,而是用大量生动的具体描写,使曹操这一人物赋予丰满可感的血肉。作品第十七回的叙述可以看出他的奸诈:
曹操攻打袁术时,军粮短缺,操命管粮官王垕:“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士兵皆言丞相欺众。操欲借垕人头示众。垕大惊
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
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已呼刀斧
手杀之,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
军法。”
于是众怨始解。为了稳定军心,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曹操违背良心下狠手杀死一个没有任何过失的人,他的奸诈狠毒让人不寒而栗。
凶残而又狡诈,以狡诈施其凶残,这确是曹操的性格特点,这是智慧与恶德的交融。他的奸邪诈伪,有时表现为刹那间即改变主意,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而且“转”得不着痕迹:
却说武士拥张辽至。操曰:“这人好生面善。”辽曰:“濮阳城中曾相遇, 如何忘却?”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
惜!”操曰:“可惜甚的?”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
贼!”操大怒曰:“败将安敢辱我!”拔剑在手,欲杀张辽。……玄德
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
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曰:“吾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
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座。辽感其意,遂降。
这段精彩的叙写,非常传神地反映了曹操当时的内心活动和刹那间的思想转变:他欲杀张辽,是其真情;亲释其缚而敬之,也是实意。欲杀之,因其辱己,怒不可遏;亲释其缚而敬之,是爱其才欲为己用,理智战胜了感情;“故戏之耳”,则是欺人之语,这正是曹操的狡诈处。
然而,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曹操,为什么竟会有那么多的智能之士和勇猛之将纷纷聚于他的麾下,并且心甘情愿为他竭智效死、忠心不贰?为什么他能成为三国中最强的一雄?可见,奸邪诈伪阴险凶残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虽然是很本质的一个方面),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他的性格中还有更重要更主导的一面:绝世英雄的品格。
曹操还是一个十分多疑的人,面对同窗好友亦是如此。最典型的事例是官渡大战时许攸前来投奔。“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然后他说了一些话“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可支一年”,“有半年耳”,直到许攸一下子拆穿粮食已尽,曹操这才愕然不已。许攸是一个真诚的人,他以诚相投,曹操却满口假话,不以真心对人,这就是奸雄之奸。
二、重视人才、善于用人、有胆有识的曹操。
《三国演义》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就是带给读者许多的想象空间和各种各样的思索及精神粮食。作者创作《三国演义》,并没有一味地拘泥于陈寿的《三国志》,而是通过自己所想所感,重新诠释了三国历史人物。作者在书中花了很大的笔墨去描写魏、蜀、吴三国的斗争。就争取人才的斗争方面,可以说曹操、孙权、刘备他们在争取人才这一点上,都是不遗余力的。曹操是一个懂得赏识人才且重视人才的卓越政治家,对于人才他极力搜罗,胸襟开阔,豁达开朗,作者充分表现了曹操所具有的这方面的性格优点。他作为政治家,是具有极大的政治野心,他的理想是结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的战乱场面,实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的愿望,他就要实现这样的伟大理想。所以一开始他就实施了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他起兵创业阶段,他就曾说过“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他所说的“智”就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就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由此可见,曹操初露头角就十分重视人才,并把人才视为歼灭群雄的保证,就好比现代企业通过人力资源部门搜罗人才一样。例如,曹操在以袁绍为盟主的讨伐董卓的大会上,他很早就已看出了刘备与关羽等人非等闲之辈,而刘备早就被曹操认定成了心腹之患,但曹操并没有杀掉刘备,当刘备二次投靠曹操且都受到厚待便可见其重视人才,以诚待人。曹操的谋士也看出刘备之患,力主翦除刘备以绝后患时,曹操劝以“当今正用英雄之际,不可杀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