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评价评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供应链绩效评价关键指标 主要文献 财务 非财务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8,29] 标杆法 、
[18,30] [32]
关键指标 供应链响应性 柔性 可靠性
评价内容
从组织间绩效的角度提出供应链评价系统模型 , 其 主要 是 将 供 应 链 组 织 成 员 间 的 评 价 系 统 进 行 纵 向 整合 。 同一年 ,Roger 教授 从整个供应链顾客服务
[2]
的质量的角度对供应链绩效评价进行了相关研究 , 他从十个方面来评价供应链绩效 , 这十个指标大都 直接指向顾客服务的能力 。 尽管他们建立的评价体 系存在局限 ,但开辟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方向 。 随后 ,Beamon
Gunasekaran 、 周叶 、 黄崇珍 、Jian Cai 、Lie-Chien 等学
者 [12,15-21] 对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又 进 行 了 进 一 步 探 索 , 供应链绩效评价进入 “ 百家争鸣 ” 的创新阶段 。 而另 一方面 , 李明芳 、 王宏 、 孙鹏 、 张士昌 、 马丽娟 [22~26] 等 学者对供应链竞争力评价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研 究探索 , 形 成 了 各 自 的 评 价 模 型 和 系 统 , 发 展 了 供 应链竞争力评价体系 。 二 、 供应链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资源 、 产出和柔性三个方面第一次从整体上较为 系统的对供应链绩效进行了评价 。 其后一段时间 ,学 者们不约而同地将焦点聚集到了 BSC 方法的应用 ,
Brewer、宋伟 、马士华 、Kleijnenn 等学者
评价体系和模型 。 与此同时 , 邵晓峰 、
修改日期 :2011-10-30
[5-9]
· 企业管理 ·
供应链评价研究评述
张宝龙 ,曾佑新 ,吴书芳
(江南大学 商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
摘 要 :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 , 综述了供应链评价的发展历程及供应
链评价的内容 ; 对供应链评价的主要方法和关键评价指标进行了整理分析 ;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供 应链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并对Baidu Nhomakorabea应链评价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关键词 : 供应链评价 ; 绩效评价 ; 竞争力评价 ; 中图分类号 :F270.3 文献标识码 :A
江苏商论 2011.11
● 123
· 企业管理 ·
相反的结果 。 准确合理的确定权重往往需要综合考 虑 SCM 专家和具体行业相关领域的实践者的观点 , 因此通常将专家 评 分 法 ( 或 德 尔 菲 技 术 ) 和 问 卷 调 查法结合起来使用 。 从掌握的文献来看 , 对供应链 整体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不少 , 但多是将已有的各 种评 价 方 法 试 探 性 的 运 用 在 供 应 链 评 价 中 或 仅 仅 论证运用的可能性 。 供应链评价基本上覆盖了当前 主流和前沿的评价方法 。 其中比 较典型的主要有平衡计分卡法、
将 BSC 评
[11]
价思路应用到供应链绩效评价中 , 形成一个系统的
[10]
王勇
等学
作者简介 : 曾佑新 (1962- ), 男 , 广东兴宁人 , 教授 , 硕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 研 究 方 向 : 物 流 工 程 与 供 应 链 管 理 。 张 宝 龙 (1986- ), 男 , 江苏徐州人 , 研究方向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3,4]
于 1998 年和 1999 年分别发表文章
1 、供应链评价的主要方法 。 不论供应链评价还
是企业评价亦或是其他系统评价 , 各指标间相对重 要性 , 即权重的确定是关键问题之一 。 供应链评价 中常用的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 、 专家 评分法 、 德 尔 菲 技 术 、 层 次 分 析 法 以 及 问 卷 调 查 法 等 。 权重的确定主观成分比较大 , 而且其确定的合 适与否将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的准确性 , 甚至得到
[1]
者另辟一支 , 开始尝试对供应链竞争力进行评价研 究 , 弥补了供应链竞争力构建过程研究的盲点 。
Gough [13]于 2003 提出基于可靠性 、 供应链的响
应性 、 供应 链 的 灵 活 性 、 成 本 和 资 产 管 理 效 率 五 个 维度的评价模型 。 同年 , 权威机构 PRTM [29]和中国电 子 商 务 协 会 供 应 链 管 理 委 员 会 [14] 分 别 提 出 供 应 链 绩效评价的 SCOR 模型和 SCPR 模型 , 构建了更加 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 , 供应链绩效评价达到成熟阶 段 。 Beamon 教授的 ROF 模型 、 供应链评价的 BSC 法 、SCOR 模 型 以 及 SCPR 模 型 等 后 来 成 为 学 者 研 究参考和实践的影响比较大的经典模型 。 随后 ,A.
[5,7]
户服务 、 产出水平 、 产 能 利 用 情 况 、 交 付 情 况 、 成 本 等方面列出相应评价指标 。 文献 [18]从成本 、创新 、流 程 、 资产管 理 效 率 、 合 作 密 切 性 和 客 户 满 意 度 六 个 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 文献 [35]使用交货的可靠 性 、 供应链的响应性 、 柔性 、 成本以及资产管理效率 五个关键评价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等 。 尽管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链绩效评
随着传统的的企业竞争模式对市场的反应越 来越迟缓和被动 , 其 不 足 和 缺 陷 日 益 暴 漏 , 上 下 游 企业以往的 “ 零和博弈 ” 关 系 , 逐 渐 演 变 为 以 协 同 、 信任和共赢为中心的的战略伙伴关系 , 供应链竞争 已经成为更有力的竞争武器 。 供应链的重要性逐渐 得到学术界和实践者们的认可 , 特别是进入 21 世 纪以来 , 供应链 的 概 念 被 广 泛 接 受 后 , 供 应 链 绩 效 和竞 争 力 评 价 的 重 要 性 也 逐 渐 得 到 认 可 且 出 现 了 众多相关研究 。 一 、 供应链评价的历史演进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 , 较早的供应链评价可 以追溯到 1997 年前后 , 较有影响力的是 Holmber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