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韵》所收录之碑刻「隶古定」文字析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ttp 《 》 「 」

: 103 5 31 ( )

K207

: 、 、

《隸韻》所收錄之碑刻「隸古定」文字析論

李綉玲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摘要

隸古定(又稱隸定古文)據孔安國《尚書.序》所載,始於漢代用隸書寫定的孔壁先秦古文典籍,後人亦將用楷書筆法寫古文字的字形稱為隸定古文。《隸韻》是宋代劉球編輯的一部漢隸文字編,全書十卷,以楷體為字頭,計三千二百七十五個,按平、上、去、入四聲編排。楷體字頭下,輯錄了兩漢廟碑、墓碣、遺經殘石等文獻的隸書字形,所引諸碑凡二百六十一種,雖今已大多不存,卻保存了一些隸古定的字形。有鑒於傳世的隸定古文有其複雜的來源,本文首先將釐清《隸韻》所錄碑刻隸古定字的形體來源,進而探討其隸定方式和特點,期能具體呈現《隸韻》所錄隸古定字的正常演變和隸古訛變的軌跡。

關鍵字︰隸韻、碑刻、隸古定

一、前言

蔣善國提出了「古隸」這一概念,指出「古隸也叫秦隸,是古今文字的中間或過渡形式,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1裘錫圭《文字學概要》一書云︰

從書體上看,在武帝晚期也已經出現了古隸即將演變成為八分的形勢。

所以,早期隸書和古隸,成熟的隸書和八分,其範圍大體上是重合的。

也許我們可以把武帝中晚期看作隸書發展的前後兩個階段之間的過渡時

期。前一階段的隸書既可以稱為早期隸書,也可以稱為古隸。後一階段

的隸書既可以稱為成熟的隸書,也可以稱為八分(昭帝時代的隸書,有

些還帶有比較濃厚的古隸意味,也許可以把昭帝時代也包括在過度時期

裡)。2

由上可知,裘錫圭先生以西漢武帝中晚期為界,將隸書的發展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隸書可稱為早期隸書,亦可稱為「古隸」;後一階段的隸書可稱為成熟的隸書,亦

1蔣善國︰《漢字形體學》(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9),頁166。

2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2再版),頁100。

2第十六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

可稱為「八分」。陳淑梅《東漢碑隸構形系統》一書云︰

漢字經過隸變,解散了篆體,經過秦隸階段的演變過程,最終形成了一種

新的書體︰漢隸,後人稱之為「八分書」。這個名稱,除了揭示漢隸在結

構上與小篆的傳承關係之外,還是為了與秦隸在名稱上進行區分。秦隸、

漢隸雖然都稱之為「隸」,但從書法的角度來看,秦隸是篆書漢隸書之間

的一種過渡性字體,它並不是一種成熟的書體。經過秦隸階段的過渡,到

了漢隸階段,書法意義上「隸」的書體才真正成熟;同時,在結構系統上,

使漢字邁入今文字階段。但是,從書體上看,東漢碑隸中的少數構件還保

留著古文字的痕跡。……隸變完成的標誌是︰篆體解散;筆畫已經形成。3

據上所述,可知隸書書體是經由一個演變歷程而形成的,到了「八分書」標誌著隸書的成熟。「隸古定字」是以隸書的筆法來寫古文的字形,4由於歷時的因素,其中必涉及隸變程度的課題;要探究隷古定字的隸變程度,亦必須立基於構形來源。《隸韻》是宋代劉球編輯的一部漢隸文字編,全書十卷,楷體字頭下,輯錄了兩漢廟碑、墓碣、遺經殘石等文獻的隸書字形,所引諸碑凡二百六十一種,雖今已大多不存,卻保存了一些隸古定的字形。本文擬以《隸韻》所收錄之碑刻隷古定字為範疇,首先將釐清其隸古定字的形體來源;進而探討其隸古定字的構形特點,期能具體呈現《隸韻》所錄隸古定字的正常演變和隸古訛變的軌跡,並從中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

二、《隸韻》隸古定字的構形來源

自西漢以降,古文字材料迭出,如景武之際魯恭王壞孔宅得《尚書》、《禮記》、《春秋》、《論語》、《孝經》等壁中書、北平侯張蒼所獻《春秋左氏傳》、杜林所得《古文尚書》漆書一卷、河間獻王劉德提倡儒學,從民所得之《書》、《周官》、《禮》、《孟子》、《老子》等先秦舊書。5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考古事業的蓬勃發展,古文字的出土如雨後春筍般,此為隷古定字的構形研究提供了來源基礎。

(一)隸古定字

考量古文字是線條構形的文字,隸書是以筆畫構形的不同特點,本文此所謂的「隷古定字」是指其用隸書轉寫古文字形體的方式有二︰一是「筆畫對應」的轉寫,即按古文字的線條輪廓轉寫為隸書中相應的筆畫;二是「偏旁對應」的轉寫,即按古文字形體中的各個偏旁在隸書中的相應形體轉寫為隸書。

1.與出土古文字相合

例如

3見王寧主編、陳淑梅著︰《東漢碑隸構形系統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頁70。

4徐在國云︰「隷定古文是相對於篆體古文而言,指用隸書或楷書的筆法來寫古文的字形。」見徐在國︰《隷定古文疏證》(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6),頁1。

5《漢書.景十三王傳》(台北:鼎文書局,1976.10),頁2410。

《隸韻》所收錄之碑刻「隸古定」文字析論3

窮張表碑楊震碑(卷一.8a)

楚簡「窮」字文義明確者有四種構形:一可隸定作「」,如《郭店.成之聞之》簡11:「(窮)(源)反(本)者之貴。」6二可隸定作「」,如《郭店.成之

聞之》簡14:「(窮)(源)反(本)者之貴。」7三可隸定作「」,如《郭店.

老子乙》簡14:「大若中(盅),其甬(用)不(窮)。」8四可隸定作「」,如《郭店.唐虞之道》簡2、簡3:「古(故)昔(賢)(仁)聖者女(如)此。身(窮)不(均),而弗利,(躬)(仁)(矣)。」9《隸韻》此二形分別與上述、

結構相合,按古文字形體中的各個偏旁在隸書中的相應形體轉寫為隸書。《說文》「穴」部:「,極也。从穴、聲。」(卷七下.244頁),10《隸韻》形亦與《說文》篆文結構相合。

羅孔耽神祠碑(卷三.24a)

古「羅」字作(商.乙4502《甲》),孫海波認為象网中有隹,「羅」之初文。11戰國楚簡「羅」字加「糸」旁作(上四.柬1《上博(四)》)、(楚.包2.83《楚》),《隸韻》此形與戰國楚簡結構相合。值得注意的是,古「隹」字作(商.林1.2.14《甲》)、

(西周.克鐘《金》),《隸韻》此形的「隹」旁未分解成「人」形和「」形,尚未解散古文字的形體,仍然用方折的筆畫將象形的鳥頭之形進行客觀的轉寫,尚未完全隸變,可視為一種隸古定的偏旁。此亦見其他例證,如「雖」字引〈唐公妨碑〉作(卷一.18a)、「誰」字引〈鄭固碑〉作(卷一.17b)。

曹校官碑(卷三.20b)

《隸韻》此形與西周金文「曹」字從二東作(曹鼎《金》),戰國文字作(上五.弟4.9《上博五》)結構相合,按古文字的線條輪廓轉寫為隸書中相應的筆畫。《說文》「曰」部:「,獄之兩曹也。」(卷五上.149頁)。《隸韻》此形亦與《說文》篆文結

6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5),頁49、167。

7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頁50、167。

8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頁8、118。

9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頁39、157。涂宗流、劉祖信釋為「賢仁聖者,身處困境不求與人均等,路至幾盡而堅持正人之貪心,躬自仁厚始終不渝。」見涂宗流、劉祖信:《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

書校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2),頁42。

10本文所採大徐本《說文》版本為〔漢〕許慎記、〔南唐〕徐鉉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85,《叢書集成初編》影印《平津館叢書本》)。由於本文多次徵引大徐本《說文》,其後直接在引文之

後用括號標示卷數、頁碼,不另在註釋中一一敘明。

11孫海波:《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1),頁3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