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圈环流 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不自转
G
D
三圈环流 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
地表均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
极地高压带 热力因素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动力因素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
动力因素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因素
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绘出南半球气压带、 风带分布示意图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夏威夷 高压
大西洋
太平洋
冰岛低压
阿留申低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概念 2、分布和成因
地区 冬季风 夏季风 东亚 季风 西北风 成因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 日本和朝鲜 半岛等地
海陆热力性 东南风 质差异
南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南部、 西南风 东北风 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 东南部、中 国西南地区 的季节移动
温湿
副热带少雨带
干热
赤道多雨带
湿热
少雨 多雨
干冷
温湿
低压带和西 风带控制多 阴雨
少雨
干热
多雨
干热
少雨
温湿
多雨 少雨
干冷
高压带和信 风带控制一 般晴朗天气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B、乙点位于30°N D、②盛行西南风
地球上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盛
南 行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假设地表性质均匀
66.5°N
23.5°N
0° 23.5°S
气压带风带移动与直射点移动规律一致
66.5°S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 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 道 低 压 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画出气压带与风带
G
D G
气压带: 四高三低 相间分布 风带: 南左北右 南北对称 (风带)
D G
D
G
极地少雨带 干冷 副极地多雨带
60 30
。 。
30 60
。 。
0
。 。
30
15 。 0 。 15

A
B
图例:
气压带
C
风带
D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课本P52活动1中的第2 题:画出夏至日时的气压带、风带在地球上的纬 度分布情况。
地表性质 不均匀
夏季
海陆性质热力性 质差异
冬季
气温 气压 气温
陆地 海洋 高 低 低 高 低 高
气压
高 低
原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七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60N
大 西
亚速尔 高压

亚欧大陆
平 洋
夏威夷 30°N 高压

副 热 带 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压 带 亚洲(印度)低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60N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西
亚欧大陆



30°N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副热带高压(七月)
大西洋 亚欧大陆 太平洋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副极地低压(1月) 亚欧大陆 亚洲高压
夏:暖热多雨 冬:寒冷干燥 夏:炎热干燥 冬:暖湿多雨 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 40° -60° 大陆西岸 候
温带大陆性气 温 带 大 陆 终 年 受 大 干旱少雨,夏 内部 陆 气 团 控 炎热 冬严寒 候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北半球)
60°
60°
40°
30° 大陆西岸
30° 大陆东岸
类型
分布
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 25° -35° 海 陆 热 力 夏:炎热多雨 大陆东岸 性质差异 冬:低温少雨 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35° -60° 大陆西岸 30° -40° 大陆西岸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 带交替控 制 终年受西 风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