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圣彼得大教堂内景,INTERIOR VIEWS OF ST. PETER' S BASILI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选修课“罗马天主教文明鉴赏”讲义之五
AN APPRECIATION OF ROMAN CATHOLIC CIVILIZATION, UNIT 5
圣彼得大教堂内景
INTERIOR VIEWS OF ST. PETER’ S BASILICA
1. 圣彼得大教堂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2. 从圣彼得大教堂前门入口放眼展望主堂的情景。
扩建以后的拉丁十字形大教堂,主堂(Nave/navata)长187米,宽58米;主堂内可容纳25000人(全堂可容纳60000人)。
大堂内共有11个小堂,50个祭台,约450尊雕像,500根石柱。
3. 圣彼得大教堂共有5个门,第一门叫圣门(Cape of Holy Doors / Porta Santa),平时是关着的,只有每隔25年的“圣年”(The Holy Year / L’Anno Santo)或其他庆典(Jubilee/Giubileo)才由教皇亲自打开。
因为门上雕有16幅圣经故事画面,使第一门极富工艺价值。
门面分为16格,每格一幅画一个故事,由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为:(1)天神持剑守地堂(2)亚当、夏娃被逐(3)圣母默祷(4)天神来报(5)耶稣受洗(6)迷途知返(7)浪子回头(8)跛者痊愈(9)圣女玛客达泪洗耶稣足(10)耶稣教导门徒宽恕他人(11)耶稣回头注视三次否认他的彼得。
(12)耶稣被钉十字架(13)巡训万民,(14)圣神降临(15)耶稣显现给保罗(16)教皇开圣门仪式。
每逢圣年就把有幸开门的那位教皇的徽章刻在门上的浮雕下方,现在门上已有27枚徽章,说明已有27位教皇开门27次。
4. 圣彼得大教堂之第三门,中门,它原是旧彼得教堂的大门,由Antonio Averulino Filarete(1400-1465)在1433年所铸,因此也叫费拉来特(Filarete)门,是本堂最古老的门。
这是它的外景。
中门外面共有6幅画像,由左而右,自上而下,依次为:(1)正襟危坐的基督,(2)双手胸前的圣母,(3)执剑肃立的保罗,(4)圣彼得给筹划铸造这扇铜门的教皇欧杰尼四世(Eugenio IV)交付钥匙,(5)视斩如归的圣保罗在等待判决。
(6)圣彼得要求倒立钉十宁架而死,以免和耶稣的殉道方式雷同。
以上(5)(6)两幅画面上都有尼禄皇帝在刑场监视。
5. 第三门左下角方框图局部,视斩如归的圣保罗在等待判决(Giudizio di san Paolo)。
6. 第三门右下角方框图局部,圣彼得要求倒立钉十字架而死,以免和耶稣的殉道方式雷同(Crocifissione di san Pietro)。
7. 上图“圣彼得要求倒立钉十字架而死”的局部。
8. 圣彼得大教堂前廊的两端,屹立着一对高大的骑马石像。
这是右面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 Constantino,c.274-337)骑马石像,坐落在通往教皇宫的楼梯口附近,由贝尔尼尼于1670年塑造。
9. 这是前廊左面的查理大帝(Charlemagne / Carlo Magno, 742-814)骑马石像,为了与右面的君士坦丁大帝骑马石像对称,由雕塑家高纳齐尼(A. Cornacchini)1725年塑造。
两位皇帝在教会早期发展过程中,都曾起过极其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梵蒂冈要在教堂前特别表彰。
10. 从前廊向里(向西)走不多远,有一直经约2米的绛色大圆盘,稍稍突起。
这是旧堂遗物,原在教皇大祭台前面。
过去君主时代,欧洲各国的君主们到罗马加冕时,照例在此圆盘之上跪拜,经一位枢机为其颂经祈祷后,方能由教皇亲自举行加冕大典。
从公元799年圣诞夜教皇列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到1450年教皇尼古拉五世给德皇腓德烈三世加冕,前后650年间共有30位帝王在此下跪。
11. 再向大堂内走去,正门入口的地面上,镶嵌着一排排全球各地大教堂的长、宽、高规模体积数据;比较可知,圣彼得大教堂(1989年以前)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教堂。
12. 主堂两侧各有6根石柱,将主堂分为三条通道。
中间一条最宽25米。
金碧辉煌的堂顶,都是由金黄耀眼的玛赛克镶嵌而成,其豪华壮丽笔墨实难形容。
在东西方向每两根巨柱之间,有穹窿相连,它也是走向
两旁的过道;过道通向靠墙的小经堂;巨柱的外部和相邻的两个小经堂交结的墙垣之间,又形成一个小穹窿。
由此可以想象,大堂和两侧的小堂之间,巨柱的前后左右,十几个穹窿,水平相连、高低相错、大小相间,宛如十几个倒垂的莲花花瓣飘浮在大堂之上,愈显得圣彼得大教堂高大宽阔、四通八达、精巧非凡。
13. 圣彼得大教堂内景。
14. 圣彼得大教堂内景
15. 巨柱向内的一面,上下各有一龛,里面陈列的是历代修会会祖的石像;巨柱向穹窿的另一面,各刻有三框圆像, 上下两框为历代教皇的肖像,中间一框是教皇的三层皇冠和两把钥匙,由两个小天使捧着。
教皇大祭台四周的墙上,各有一个10米高的壁龛,内有5米高的石像。
上图右下角壁龛里那一个巨大的雕像是圣彼得的胞弟圣安德烈(S. Andrea),1629年由杜凯诺(F.Dunquesnoy)所雕。
他为了避免殉道方式与师付耶稣和胞兄彼得雷同,以体现对前贤的尊重,他选择了交叉钉死的殉道方式(圣彼得是倒立着被钉死的)。
16. 在圣彼得古铜像附近的第一壁龛里,手持长矛的是圣郎吉诺(S.Longino), 是贝尔尼尼1639年的作品。
耶稣被钉十字架时,郎吉诺是罗马总督派去的行刑兵,他曾用长矛刺透耶稣的肋;以后他悔过自新,皈依
了基督教。
雕像反映了他的懊悔表情。
这尊雕像是支撑大圆顶的四根壁柱之一。
17. 第3壁龛里是圣女维洛尼卡(S. Veronica),1646年为莫奇(F. mocchi)所雕。
相传耶稣背十字架登赴加尔瓦略山时,途中曾有维洛尼卡用面纱为耶稣擦拭血汗交加的面容,相传那圣容就永远印在她的面纱上。
据说此面纱至今保存在石像上的小房内,每年圣周五向游客展示一次。
这尊雕像也是支撑大圆顶的四根壁柱之一。
18. 至圣圣体堂(Cappella del SS. Sacramento),因长年供有圣体,故名。
值得注意的是,祭台上的圣体龛,是贝尔尼尼的设计的。
它的大小式样,全部依照旧约圣经《出埃及记》(亦译《出谷记》)中的“立约之柜”的模式用青铜铸造,镀以黄金。
其上环立着耶稣十二门徒的铜像,耶稣像在柜的顶端。
面向圣体龛两旁,各有一个高大的铜铸天使。
两位天使合掌伏地,虔诚之情,洋溢容表。
祭台后有一幅油画“天主圣三”:众天使簇拥着显现于云端的圣父和圣子。
最上边是象征圣神的一只飞翔的鸽子。
此画由高道那的彼得(Pietro da Cortona)于1669年画成,是大堂内现在挂的唯一的真正油画(其余油画都改为玛赛克画)。
19. 教皇巴办里尼的徽章(Stemma Barberini),它镶嵌在教皇大祭台的底座;教皇Maffeo Barberini以乌尔班八世(Urbano VIII)的称号1623-1644年在位,徽章上圣彼得的装饰可以追溯到圣彼得当主教的时代。
20. 在圣彼得大教堂大圆顶的内部环廊( ballatoio della cupola)上参观的人群。
顶内环廊至地面的高度(即大堂主体的高度)为45.5米。
这个环廊是大圆顶与拉丁十字型教堂中央的顶部交接处,环廊2.5米宽,是专供游人仰望大圆顶内景,或俯瞰大教堂内部全景而设计的。
因为环廊至大圆顶内部最高处77.9米,而地面距离顶内最高处123.4米,因此,您如果想观赏大圆顶内部的建筑结构和装饰画,站在环廊看比站在地面仰望既可以看得更接近更清楚,也可以环绕周游看得更仔细更全面。
此环廊还有类似北京天坛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如果你对着环廊的某处墙壁窃窃私语,在相距42米以外对面环廊的人就会及时听到这个“无线电话”。
可惜知道并尝试这件趣事的人不多。
21. 大堂中部巨大的圣水缸(Aquasantiera),18世纪雕塑。
22. 教皇约翰二十三世(John / Giovanni XXIII, 1881-1963)的纪念龛。
23. 这是位于第五门入口处附近的玛利亚·索比埃斯基(Maria Sobieski)纪念龛,建造于18世纪。
她是英国国王James Stuart的妻子。
24. 教皇列奥十一世(Leo / Leone XI)白色大理石墓龛,位于大教堂中南边,由亚历山大·阿加迪(Alessandro Algardi)1650年雕塑。
这位教皇在1605年在位仅有27天.
25. 教皇比奥八世(Pius / Pio VIII, 1761-1830, 1929年追认为教皇)的墓龛。
墓龛上面的雕像是耶稣基督,下面是教皇比奥八世;左右是圣彼得和保罗。
由19世纪的艺术家Pietro Tenerani雕塑。
26. 教皇英诺森八世(Innocent / Innocenzo VIII, 1484-1492)纪念墓龛。
27. 教皇乌尔班八世(Urban / Urbano VIII, 1623-1644)纪念墓龛。
28. 教皇亚历山大七世(Alexander / Alessandro VII, 1655-1667)纪念龛局部。
29. 教皇比奥七世(Pius / Pio VII,1800 -1823)纪念龛局部。
30. 公元6世纪中叶,皇帝君石迪诺二世(Bisanzio Gistino II)赠送给老圣彼得大教堂的十字架(La Crux Vaticana)。
31. 传说中8-9世纪查理大帝兼主教时穿的祭衣,考古表明是14世纪拜占廷时期的杰作;这是圣彼得大教堂圣器库的珍藏品之一。
32. 公元8-17世纪时按放在大教堂钟楼上的公鸡雕像,现在是圣彼得大教堂圣器库的珍藏品之一。
33. 圣彼得大教堂内部雕刻装饰
34. 圣彼得大教堂内部雕刻装饰
35. 圣彼得大教堂内部雕刻装饰
36. 圣彼得大教堂内部雕刻装饰
37. 圣母怜子像堂(Cappella della Pieta)圣母怜子像(The Pity / La Pieta)是一尊纯白大理石像,高2.15米,底座宽1.68米,重3050公斤。
米开朗琪罗雕刻与磨光此像花了两年时间,1498年塑成于罗马;
38. 虽然当时米氏未满廿五岁,圣母怜子像立即成为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作,也是他许多作品中唯一署名的一件。
按惯例,米氏本不愿意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当圣母怜子像在圣彼得大教堂首次展览时,有人说它不是米氏的作品,米开朗琪罗不胜愤慨,当晚携凿潜入大堂,在圣母像上衣的挎带上,用拉丁文刻了一行字:Michael Angelus Bonarotus Fiorentinus Faciebat ,意思是“佛罗伦萨人米开朗琪罗作”。
米氏性格倔强、孤独,但他的宗教信仰却很深。
他坚信圣母玛利亚是童贞女,所以他把圣母的面容塑造得似乎比她怀中抱的儿子耶稣还年轻。
就这个问题米开朗琪罗的答复是“依我看,圣母是永不老的,因为她的贞洁无瑕使她永葆青春。
”
因为耶稣是为救赎人类而死,他死后的神态理应安祥。
圣母当然也十分怜子,但一想到儿子是为救人而死,所以悲恸有节,伤而不乱。
根据当代意大利文艺评论家巴比尼(G. Papini)的评论:“圣母没用左手抚摸儿子,却向下伸开手掌朝外,似乎在请求他人的同情和怜悯。
”
39. 米开朗琪罗的雕刻原作“圣母怜子像”无背景特写照片。
40. “圣母怜子像”近景。
41. “圣母怜子像”的圣母头像特写。
42. 圣母怜子像圣子耶稣的头、右手、右脚特写。
1964年圣母怜子像曾被运往美国纽约展览过19个月。
这是它至今唯一的一次离开梵蒂冈。
1972年,一个匈牙利精神病人用铁锤击伤丁圣母像的面容和左臂,世
界为之震惊。
专家们花了三年时间才将它修复。
现已置于防弹玻璃罩之内。
43. 1933年麦卡大力(F. Mercatali)复制的米开朗琪罗的“圣母怜子像”,现藏于圣彼得大教堂的宝库(Il tesoro)第三室之内。
44. 圣座中的圣彼得古铜像(La Statua Bronzea di San Pietro in Trono)。
关于此像的铸造时间,说法不一。
有考证认为是13世纪阿诺福(Arnolf di Cambio, 1240-1302)所铸,有的人则坚持认为它是公元4-5世纪的遗物。
正襟危坐的圣彼得高举右手,表示“祝福”,左手握着两把象征神权的钥匙。
信徒经过此处时,常在此默祷片刻,然后亲吻一下像的右足;久而久之,铜五趾已被磨得一片光明。
每年6月29圣彼得纪念日
时,铜象要穿上华丽的祭服,再罩上精致的华盖;华盖顶上是教皇比奥九世的肖像,因为他在位时间最长(31年多),因而名重教会史。
45. 18世纪时教皇用过的三重皇冠(tiara),现在是圣彼得大教堂圣器库的珍藏品之一。
三重冠的形制源于古代波斯王冠和早期主教冠冕的结合。
“三重”含义的解释古今不同,有的说代表教皇统治着地狱、人间和天堂三个世界,比较新的解释是教皇兼有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权能。
现代教皇已经废弃这种冠冕。
46. 1995年8月,成南炎教授和米辰峰在圣彼得大教堂的一个告解亭(The Confessional, or Confessionary,亦译神工阁)左右两侧。
告解亭是神父和信徒个别交谈的神秘所在,大堂内设有许多为各国不同语言服务的告解亭;告解亭小如“斗室”,内部却又隔成两个只能容纳一人的小阁,坐在其中一阁的神父和在另一阁的信徒,虽然近在咫尺却不能“面谈”;信徒只有通过两阁之间的窗孔或帷幕,向代天立言的神父忏悔“告解”或接受神秘的劝导。
47. 再向前远眺,金辉闪耀的堂顶尽头,露出明亮的半圆形大穹窿,那就是著名的米开朗琪罗大圆顶。
这是圣彼得大教堂十字中心地面仰望米开朗琪罗大圆顶的内景。
48. 从教皇大祭台地面仰望米开朗琪罗大圆顶内景
49. 这是在圣彼得大教堂十字中心地面仰望米开朗琪罗大圆顶的中心。
50. 再向前远眺,下面地坪上隐约可见烛光闪耀的地方,便是圣彼得墓地。
那漆黑的亭台式华盖下,便是教皇大祭台(Papal Altar/ Altare Maggiore)及其华盖(Canopy / Baldacchino)。
因为圣彼得的墓穴是大堂的
中心,教皇大祭台就盖在圣彼得墓穴的的正上方。
教皇大祭台及其华盖是1624-33年间由天才贝尔尼尼设计建造的。
它是大堂内陈设中最重要的部分。
祭台高29米,由四根20米高的异常华丽的螺旋绞链形铜柱围拢。
51. 这是华盖顶端。
四铜柱上面支撑着一个巨形铜铸华盖。
华盖正中有一白鸽,象征天主圣神在指导教皇。
华盖四角各雕刻着一位站立着的守护天使。
在守护天使之间又分别雕刻着一对小天使:有的高举彼得的三层皇冠和两把钥匙,有的在戏弄保罗的经卷和宝剑。
在四铜柱顶上,又有四根凤尾状的铜柱四脚扎在下面
的四根大绞链铜柱顶上;四根凤尾状的铜柱头合扰,上面共同支撑着一个铜球,球上又竖立一个十字架。
52. 20米高的四根螺旋绞链形铜柱;每根铜柱分为三节:下节由绛色的螺旋形线条雕刻而成,中节和上节全部雕饰着葡萄枝和桂枝;枝叶间雕刻着许多小天使在攀登,还有无数小蜜蜂在枝叶间飞舞穿梭。
53. 这是教皇大祭台近景,前后左右都有望弥撒的人群。
右面大壁龛里的雕像是圣海伦(S. Elena)。
她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1639年为鲍尔济(A. Bolgi)所雕。
石像反映的是海伦皇后在公元4世纪初,到耶路撒冷朝圣时,历尽艰辛找到了钉死耶稣的那个十字架,最后把它带到罗马献给教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