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你的手,我们一起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住你的手,我们一起走

——浅谈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关注

小学数学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后进生掉队就显得更为重要。学困生的转化应从课堂教学着手,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对待学困生。牵住他们的手,陪着他们一起走,让学困生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一、课堂上要让学困生“听得进去”。

古人云:“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上课听讲是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尤其是学困生显得更为重要,学而不听,听而不思,是无法打开智慧之门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困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交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他们学会听课,倾听同学的发言,关注别人的不同见解,使课堂活动更有效地进行。

1、创设合理的数学情境,提高学困生“听”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好奇心。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新课程的教材引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利用谜语、故事等引入,诱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直接刺激他们感观,培养学困生听的兴趣。

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0-9这几个数学娃娃做“排队”游戏,9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流着眼泪悄悄走掉了,1也随之走掉了,不一会儿,1“牵着”0的手走回来对9说:“队长,我和0站在一起就比你还要大!”9听了非常吃惊,小朋友,你知道1和0站在一起是什么吗?10比9大吗?

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将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学困生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产生了倾听的强烈愿望,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探索有效的方法,培养学困生“听”的能力。

学困生往往在课堂上缺少倾听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重培养学困生“听”的能力。

首先,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教师可以在课上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不足,应该作哪些补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等。也以采取一些语言的引导,例如:“注意听他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你能换一个说法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或者:“你听懂他说的了吗?你还有什么要问?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其次,上课时老师要随时观察学困生的动作行为、眼神,一发现学生走神等问题,就应及时采取措施,使不良习惯及时得到纠正。如可以请他重复刚才发言的同学所说的话;请他说说发言同学讲的主要意思。这些手段可以把走神的学生拉回到认真倾听的轨道上来。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而且使重要的知识环节得到了强调。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以身作则,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的认真“倾听”,一方面可以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支持和尊重,其他学生看到老师倾听的眼神和动作,也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倾听状态,认真接收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这样一来,既达到了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

二、课堂上要让学困生“说得出口”。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困生仅仅会“听”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会“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数学思维的发展虽然主要受推理能力的制约,但数学语言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常性地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完整表述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这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困生”说起来呢?

创造机会,要让学困生有机会说。在课堂上,发言积极的往往思维比较活跃的优等生,学困生即使心里有话想说,也往往没有机会。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能为学困生着想,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把发言的优先权让给学困生。那怕他们说得不够完整,也给予鼓励,然后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补充完善。老师在课堂上也多观察学困生,关注他们的神情,如果那个学生在老师提问后,眼睛正视老师,眼神里流露出渴望,这时候他的回答也许正是老师所希望

的答案!给他们机会也是他们的权利,他们也是课堂的主人啊。

单单给了学困生机会,让他们说,还远远不够。作为老师要努力提高他们说的能力,只有他们能说,才能利用好这些的机会。在做计算题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学困生的答案也是正确的,但一问为什么?就无法说清楚。如计算“20的5分之3”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20÷5=4,4×3=12”,但要他说出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时,却说不出来。我便引导学生按分数意义去想:五分之三表示把20平均分成五份,取其中的三份。所以“20÷5”就表示平均分成5份后,每一份是4。“4×3”就表示其中的三份是12。经过这样多次练习,学生会用语言口述思维过程,说清每一步表示的意义。同时也要发挥同学之间的互助作用,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要让学生讨论面积的实际含义,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各自都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又让小组同学选派代表发言,优等生们抢着发言,我又强调,通过发言,必须让你们组的同学全部理解,说不完整的,小组同学可以帮助。否则,就要扣你们组的分。通过教师的启发,各小组都选派本小组的学困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帮助他纠正错误,讲完整话。经过尝试,我发现学困生为了小组的荣誉,乐于接受同学们的指点,初步学会完整的表达。这样就多给学困生提供了说的机会,使学困生的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课堂上要让学困生“做得出手”。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动手操作方面技能虽然不够,但学生的兴趣浓厚,好动,根据这一特点,就便于教师的启发和带动,如:让学生学画线段图,折做纸模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布置回家做一件让家长满意的手工制作或画一幅水彩画,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学生在做事或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懒于动手或不愿动手,缺少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给学生相应的任务量,如:在教学圆锥、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时,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学具,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学习中用自己的作品通过试验操作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整个过程的亲自经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再比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后每人剪或画,设计一幅轴对称图形,在课堂上相互比一比、评一评,提供给大家一起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对美的认识。

教师要让学困生在课堂上有多动手、多实践的机会。有的学困生他们的思维水平停在依靠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上,而且多具有好动的习惯,他们的手在做什么,眼睛就看什么,头脑也在想什么。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重视让“学困生”生多动手、多操作,多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