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墓前石雕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骠骑大将军
12级08班制作人: 陈思蓓 审阅:胡 战巍
简介
• 西汉名将,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 东平阳(今霍去病简介山西临汾西南)人。
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18岁领 兵作战,曾先后6次出兵塞外,获得大捷, 打通了河西走廊。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 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 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在陕西 省兴平市东北约15公里处。封土上堆放着 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1961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并在其墓冢前修建茂陵博物馆。
刻,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感。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完全是一种意象的神情流露,同时,这批石刻 的达到了石刻作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艺术效果。它将汉代的社会环境, 以及霍去病本人戎马一生的赫赫战功做出了一个全面的烘托。
艺 术 评 价
谢谢
“伏
虎”
这件石刻高1.5米,长2.4米. 跃马表现了闻惊而动,将要奔腾
பைடு நூலகம்
而尚未完全跃起的霎时间瞬息动
作姿态。 由静而动,如箭在弦上发则 风驰电掣,势不可挡的冲劲这正 是骏马雄烈气概的最佳艺术表现。
“跃
马”
“卧
猪”
“卧
像”
这组石刻艺术形成了重意不重形的简约艺术 风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 刻画形象以恰倒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顺其自然、不做作而过多雕
霍去病墓冢
• 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
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墓前石刻 现存16件,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象生实物资 料。可辨识的石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 总共有生物17体;不同物象12类。计有怪人、怪 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 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 、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石刻依石拟形, 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是 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 艺术珍品。
霍去病墓石雕,存于陕西兴平县,系汉武帝元 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这是一组纪念碑性质的大型石刻群,总共14 件,另有题铭刻石两件,代表作品为“马踏匈 奴”、“伏虎”、“跃马”等。
(这组石刻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
霍去病墓前石雕
这件石刻高1.68米,长1.90米. 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最引人注目的 汉代大型雕刻艺术杰作。 作品表现了被制降者倒而未宁的 帖服前之一刹间状态,特别具有耐人 寻味的艺术含畜力。
“马踏匈奴”
雕刻家利用一块不规则的石料,把凶猛桀骜的“虎性”表 现得淋漓尽致。虎头、颈与胸连在一起。似为积蓄力量,一蹴 而发。虎尾倒卷于背上,虎 身斑纹不雕而现,异常生动。
12级08班制作人: 陈思蓓 审阅:胡 战巍
简介
• 西汉名将,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 东平阳(今霍去病简介山西临汾西南)人。
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18岁领 兵作战,曾先后6次出兵塞外,获得大捷, 打通了河西走廊。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 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 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在陕西 省兴平市东北约15公里处。封土上堆放着 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1961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并在其墓冢前修建茂陵博物馆。
刻,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感。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完全是一种意象的神情流露,同时,这批石刻 的达到了石刻作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艺术效果。它将汉代的社会环境, 以及霍去病本人戎马一生的赫赫战功做出了一个全面的烘托。
艺 术 评 价
谢谢
“伏
虎”
这件石刻高1.5米,长2.4米. 跃马表现了闻惊而动,将要奔腾
பைடு நூலகம்
而尚未完全跃起的霎时间瞬息动
作姿态。 由静而动,如箭在弦上发则 风驰电掣,势不可挡的冲劲这正 是骏马雄烈气概的最佳艺术表现。
“跃
马”
“卧
猪”
“卧
像”
这组石刻艺术形成了重意不重形的简约艺术 风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 刻画形象以恰倒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顺其自然、不做作而过多雕
霍去病墓冢
• 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
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墓前石刻 现存16件,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象生实物资 料。可辨识的石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 总共有生物17体;不同物象12类。计有怪人、怪 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 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 、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石刻依石拟形, 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是 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 艺术珍品。
霍去病墓石雕,存于陕西兴平县,系汉武帝元 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这是一组纪念碑性质的大型石刻群,总共14 件,另有题铭刻石两件,代表作品为“马踏匈 奴”、“伏虎”、“跃马”等。
(这组石刻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
霍去病墓前石雕
这件石刻高1.68米,长1.90米. 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最引人注目的 汉代大型雕刻艺术杰作。 作品表现了被制降者倒而未宁的 帖服前之一刹间状态,特别具有耐人 寻味的艺术含畜力。
“马踏匈奴”
雕刻家利用一块不规则的石料,把凶猛桀骜的“虎性”表 现得淋漓尽致。虎头、颈与胸连在一起。似为积蓄力量,一蹴 而发。虎尾倒卷于背上,虎 身斑纹不雕而现,异常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