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51毕业论文网
学籍批次200909
学习中心陕西咸阳奥鹏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李翔
内容摘要
国债市场是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政府一种临时性的筹资手段,国债为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国债市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国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因而对国债问题的研究自然成为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首先对国债的涵义作出界定,在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现状,并进一步从我国国债市场的法律基础、国债发行市场、国债流通市场以及国债市场的监管机制四个方面,分析目前我国国债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债发行市场流通市场监管
目录
一、引言 (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国债市场运行的基础理论 (3)
(一)国债的涵义 (3)
(二)国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三、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 (4)
(一)国债发行市场存在的问题 (4)
(二)国债流通市场存在的问题 (6)
(三)国债期货市场发展及经验教训 (7)
四、促进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9)
(一)完善国债市场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9)
(二)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国债发行市场 (9)
(三)建立高流动性、高安全性的国债流通市场 (10)
(四)构建国债市场监管机制 (10)
附录 (11)
参考文献 (12)
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自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和1988年开放国债二级市场以来,国债的发行量逐步增大,交易额也不断增多,国债市场已成为整个市场体系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点以及社会资金循环的一个重要渠道,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债市场已初具规模。国债的投资价值已被广大投资者所认可。国债已经从一种单一的筹资工具发展成为集融资储蓄投资宏观调控为一体的多面手,真正成为信誉高、变现能力强的“金边债券”。
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带来了一个“国债时代”。但是,从发达国家国债市场发展的实践来看,在任何国家,大量国债的发行都必须以一个发育完善、运行正常、流通顺畅的国债市场为依托。如果没有相当发达的国债市场,特别是发达的国债二级市场,国债的大量发行也是不可能的。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国债市场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的国债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作的要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国债市场化改革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因而国债问题的研究自然成为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2.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国债市场理论是国债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债理论尤其是国值市场理论比较欠缺。本文对国债市场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可以发展国债市场理论,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国债理论。另外,国债市场又属于金触市场的范畴,发达国家的国债市场既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资本市场的重心,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所以对国债市场的研究在丰富国债理论的同时也将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理论的发展,丰富金融市场理论。
(2)实践意义
①、国债市场研究可以支持我国财政政策,减轻财政负担
健全的国债市场不仅有助于拓宽财政融资渠道,缓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而且能促进财政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加大基础产业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回升。
②、国债市场研究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功能实现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通过在国债市场上进行买卖和回购交易吞吐货币量,调节市场信用规模,并影响利率水平。它是央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否达到理想效果则取决于国债市场的深化程度。
③、国债市场的研究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和深化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各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管理意识增强,他们越来越需要像国债这样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高度统一的金融工具来进行资产管理。只有健全的国债市场才能为国债工具提供高度流动性,实现国债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真正统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可以说,国债从一诞生,经济学家便围绕它展开了讨论,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以下三个:
(1) 正统公债理论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的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公债是有害的,它和私人负债一样会造成负担在时间上的转移;主张只有在公共支出需求是临时性时才能求助于举债。在50年代及60年代初,重新出现了以弗兰科·莫迪利亚尼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对“古典”分析的支持。他们认为,公债使消费需求扩张,储蓄减少,利率上升,从而排挤私人投资,减少生产性资本存量,造成负担在代际之间转移。[1]
(2) 凯恩斯学派的公债理论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政府发行公债可以增加私人财富,扩大总需求,从而提高产出和就业,并不会引起负担转移,因此发行公债是经济萧条时增加需求的有效途径。后凯恩斯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还认为,公债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回旋余地。
(3) 李嘉图等价定理
著名的李嘉图等价定理是这样表述的:无论政府是以纳税方式还是以举借方式弥补公共支出,其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是无差别的,即公债是中性的。这一观点最初由李嘉图作为一种猜测推出。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利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发展了的理性人假说,支持并发展了李嘉图的观点,认为征税和举债等价,这一观点得到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极力坚持。不管理论如何,国债作为一种财政信用工具,在世界各国己得到普遍运用,并在实践中确立了金边债券在证券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
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围绕国债市场发展展开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适度国债规模问题
自1990年以来,我国国债规模呈跳跃式前行,扩张速度之快是其他宏观经济指标所远不及的。关于规模界限与适度的探讨随之产生,主要有三种观点:(l)一种观点认为从国债承购者应债能力和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来看,我国的国债规模还属于较低水平,国债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张的潜力[3]。(2)另一种观点认为,从举债主体的承受能力看,我国国债规模己达到很大规模,形势比较严峻,应给予控制[4]。衡量的指标是财政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3)第三种观点认为,就我国目前国债规模而言,如果以动态的观点来考察,近期国债发行量不宜再急剧扩大,而远期则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2) 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