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社会救助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 ) 新 制 度 的 实 际 覆 盖 范 围 仍 然 有 限 , 仅 为 10%—20%。
–(二) 传统救济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三)各级财政分担比例极为不合理。 –(四)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生活仍有困难。
• 五:农村教育:
• 《礼记》:“以保息养万民,一 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
• 源自文库、21世纪扶贫之路的思考: • 1、通过扶贫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2、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强化效果评估
和政绩考核
• 3、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防止返贫发生 • 4、贫困地区要与市场经济对接
• 三、改革探索:
– (一)主体模式:劳动福利型模式
• 含义: •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 残疾人社会物质帮助 » 残疾人社会安全保障 » 残疾人社会发展保障
– (二)辅助模式:单纯福利型模式 • 福利院 • 家庭 • 残疾人之家
10.3
农村扶贫
• 一、农村扶贫的含义:
•
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
• 2、社会救助制度出现在16世纪的欧洲: 国家济贫制度,即由国家通过立法,直接 出面接管或兴办慈善事业,救济贫民。
•3、20世纪初“公共援助”代替济贫
1909英:济贫法与济贫事业皇家 委员会的报告“废除以惩戒穷人为 主要目的的《济贫法》,代之以合 乎人道主义精神的公共援助”
• 4、救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补 充出现。特别是“滞胀”时期,社 会救助的作用更加突出
公共政策的伤残对公民的影响 权利法案
•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
– (一)传统观点:遇风险时,给予基本物质帮助。 – (二)发展观点:独立的人格与社会价值。
• 三、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
– (一)机会均等原则: – (二) 特别扶助原则
•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意义
– 残疾人保障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 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的贫困户,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资、
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
生产经营活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 目。
• 二、农村扶贫的对象
10.3.2 农村扶贫的战略 选择
• 一、贫困致因的分析:
• 1、扶贫战略的含义: • 指一定时期对一定地区和人群实行扶贫计
划所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主要途径或手段。 • 2、致贫因素: • a、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1915:民国四年:《游民习艺所章程》 – 1929:《监督慈善团体法》 – 1930:全国推行救灾准备金制度 – 1943:《社会救济法》 – 1944《社会救济法实行细则》
• 2、发展:(建国后)
– (1)建国初:救灾救助 – (2)50年代后期:
» 与计划体制(单位化)相配套的传 统社会救济制度框架基本确定。
• 六、环境保障
– 含义: – 做法: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社会
• 七、法制建设与组织建设
– 1990《残疾人保障法》 – 1988 残联 残疾人联合基金
10.2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
• 一、发展历程:
– (一)初创:
• 1949-1965:游离失所→收养、救助+基本权利
• 1951《劳保条例》1960中国聋哑人协会
– (二)改革具体情况: • 1、 改革的项目 – (1)传统的城市社会救济制度无法解 决贫困问题。
– (2)习惯性的“群体运动”,临时补 救,收效甚微;“社会帮困活动”; “送温暖活动”成本不菲,收效甚微。
• 2、改革过程:
– 1993.6—1995.5 试点(自发), 1993.6.1上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94年民政部肯定,1995年全国扩大 试点。
第十章:社会救助制度
10.1:社会救助制度概述
•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框架
– (一)社会救助的界定 • 1、社会救助的界定: – 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中得到立法保证的基 本公民权利之一,在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
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
向其提供保证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
社会保障制度
• 2、实践操作:
– (二)停顿1966-1976
– (三)再创阶段1977-今
•
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
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二、存在的问题:
– 残疾人社会保障低,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 平。
– 救济色彩浓(传统残疾人观)。 – 不能满足残疾人高层次的发展需求。 – 统筹渠道单一,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用较反混乱。 – 随机性强,尚未规范化与法制化。
– 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 除满足残疾人基本的物质要求外,还给他们以安全
感和尊重感,有利于实现残疾人的自身价值
– 有利于保证残疾人生活与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
§15.2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 内容
• 一、康复保障:
– 含义: – 主要服务: – 意义:能力、人格尊严↑+痛苦↓+参与能力
↑+社会家庭负担↓
– (3)改革开放后:
• 三、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 (一)改革背景: • 1、90年代以来的城市贫困问题: – 下岗与失业: – 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贫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数,0.45, • 2 、 城 市 贫 困 群 体 的 规 模 : 1500 万 —
3100万之间。
• 二、教育保障:(普通教育优先+特殊教 育)
– 含义: – 做法 :
• 三、就业保障:
– 含义: – 做法:
• 税收减免:集中(38℅)+分散 • 优惠扶持(定制、定购) •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 四、文化生活保障:
– 含义: – 做法:
• 五、优惠待遇:
– (一)救济补助金制度: – (二)供给辅助工具: – (三)给与特殊照顾: – (四)优先与辅助性服务:
– 1995.5—1997.8推广,民政部组织推 广(206个城市)。
– 1997.8—1999年底,普及。2000: 301万人,1999.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条例》。
• 3、最低生活保障模式: – (1)实施原则“最后安全网”: – (2)最低生活标准: – (3)资金来源: – (4)管理体制:
§10.3.4 农村扶贫资金
•
扶贫目标的实现和扶贫项目的实施,
首要条件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我国扶贫
资金来源主要有:
• 一、国家扶贫基金
• 二、地方配套资金
• 三、国际组织扶贫资金
§10.3.5 我国农村扶贫的 成就、问题与前景
• 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成就: •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经验:
• 1、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 2、坚持扶贫到户的原则 • 3、综合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 4、全社会参与扶贫 • 5、坚持开放式扶贫 • 6、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的标准设立一条 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一个公民,与其收入水平 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而生活发生苦难时,都有 权利得到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 的现金和实物救助 。
• 3、理解:
– (二)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 • 1、社会救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保障 制度,它起源于在原始社会长期出现的出 于人类恻隐之心或宗教信仰而对贫困者实 施以援助的慈善事业。
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 富”。
第十五章:残疾人社会保 障
§15.1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 一、什么是残疾人
研究模式 生物医学
经济
社会政治
残障的定义 核心概念
生理上的伤 害或限制
伤残
结业能力上的限 制与缺乏
残障
个人身心缺陷与环境互动的结 果
障碍
分析焦点 解决方案
临床医学 医疗建议
生活利益 职业训练
• 二、中国传统的社会救助制度:
– (一)古代的济贫思想与实践: • 1、思想源远流长: – (1)儒家:民本、仁政、大同思想。 –(2)墨家:兼爱思想。 • 2、实践:以儒家倡导的政府介入为主。 – (1)仓储制度: –(2)慈善事业:
– (二)中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1、形成:(近代)
等); • b、人的因素(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
人口出生率和不健康心理); • c、政策因素;
• 二、农村扶贫战略选择: • 1、体制改革推动扶贫的策略; • 2、经济增长带动扶贫的战略 • 3、项目开发扶贫战略 • 4、综合性扶贫开发战略
10.3.3 农村扶贫的方式 和方法
• 一、劳务输出 • 二、小额信贷 • 三、以工代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