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状况及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状况及其分析
铜山区马坡镇中心中学付金芝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一、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状况
1、学生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的改观。
特别是他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认真倾听、欣赏同学们的发言,学会了大胆质疑,学会了评价,课堂气氛活跃了。
新课程,使学生卸下了沉重的书包,卸下来自教师和父母的压力,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学习自由和乐趣。
2、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
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变革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尽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或者是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是合乎教学方式或者是学习方式的要求,但在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
这种表面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只是具有它们的表面特征,其内在的东西涉及的很少。
在教学中,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相当活跃,但是当一堂课结束以后,我们在评估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给了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时,确实很含糊,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往往教师也不知道。
有的教师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讨论,讨论时间过短,往往属于课堂教学中的点缀。
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者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而是强调“过于接受”,这就表明我们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但是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理解上的偏差,一些教师认为传统的学习方式应该完全废除,课程改革中理应都是现代的学习方式。
而从实质上看,接受学习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有重要的价值,任何学习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
因此,任何人的学习也就不可能脱离接受学习,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接受学习的优点,使之与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
再次,课堂过于吵闹,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往往一宣布讨论或者探究开始,学生便开始大声讨论。
在课堂上,你根本听不到学生在说什么,说的内容与学习有关还是无关。
讨论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算是结束。
有的教师往往一节课都在讨论,学生都在说,课堂上闹哄哄的,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诚然,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相应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教学方式反映在课堂上,课堂气氛确实比以前活跃,课堂也就活起来。
但是,这种活跃绝不是学生无目的地讨论或者是整节课地讨论、活动,而是体现出活而不乱。
课堂秩序的混乱往往反映出教师缺乏相应的课堂调控技巧。
最后,教师不明确自己学习方式转变中的角色意识。
新课程实施后,现代的学习方式几乎都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后,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困惑。
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有些教师往往在讲台上一站,似乎学生的讨论或者合作学习与他无关,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1、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深入
教师对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理解是课程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往往是教师对课堂改革学习方式的变革理解不深入所致。
学习方式的变革绝对不是表面上的,在运用学习方式中,我们更多地是理解学习方式发生的条件、基本内涵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而不是只追求表面上的程序。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应用范围,不顾教育的现实状况,学习内容的需要而盲目地追求时尚,不仅不可能发挥学习方式的作用,有时还会起相反的作用。
2、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主要是以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要完成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过程也就结束了,教师调控课堂的技能和技巧要求相应地较低。
而现在,由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教师的课堂调控技能、技巧的要求更高。
这样,教师自身课堂调控技巧偏低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
3、教师对自己在学习方式上角色定位困惑
以往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对课堂教学拥有绝对的权利。
而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原来的权威转向引导者和参与者。
一些教师往往不适应这种转换,因此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中无所适从。
4、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目前,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效果评价尚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一些教师往往从表面上看待教学方式或者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有讨论、探究、合作就一定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深入地研究学习方式的实质,只追求一些表面的东西。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应集中在以下方面:提高教师对学习方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
2、制定有效的学习方式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