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食盐制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古代称自然盐为“卤”,把经人力加 工过的盐,才称之为“盐”。中国古代最 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 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饮一样,是出自生 理本能。中国古代流传下的“白鹿饮泉”、 “牛舐地出盐”、“群猴舔地”、“羝羊 舐土”的记载,以及北美的弗吉尼亚有康 纳瓦舐盐地,都说明了这一点。
考考你
食盐知识知多少?
请你思考
1、人为什么要“吃”盐? 2、食盐和盐是一回事吗? 3、除调味外,你还能说出食盐的其他用 途吗? 4、在自然界中,氯化钠如何分布? 5、海水如何制精盐?
钠离子 (Na+)
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 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氯离子 (Cl-)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促生盐 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融雪机洒盐融雪
食盐的用途
有关的 食品与 药品
氯
化
钠
的
海盐
岩盐
分
布
湖盐
井盐
海 蒸发 粗 溶解、过滤、蒸发 精
水
盐
盐
• 普通食盐,又称“咸盐”,化学成份是氯 化钠,属高钠低钾盐。盐出现在我国的历 史十分悠久,据史籍记载,传说中的蚩尤 曾与黄帝激战于涿鹿之野,被黄帝追而斩 之,血流满地,变而为盐,因蚩尤罪孽深 重,故百姓食其血,这就是我国古代曾把 “盐”说成是“蚩尤之血”的由来。
• 岩盐系由开采的盐矿经炼制而成,多集中在 中国西北和西南高地势山脉区域,如新疆、 西茂、云南境内。岩盐的制作,始于何代, 史籍无载。岩盐制作方法,据《水经注•江 水》载:“朐忍县(今四川省云阳县)入汤 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 小者如拳,者之,水竭成盐。”由此可知岩 盐是通过煮制获取的。
• 井盐出现较晚,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巴蜀地区(今四 川省)。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在治水的同时,勘察 地下盐卤分布状况,始凿盐井。史载:李冰“又识齐 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 这是有关中国古代开凿盐井的最早记载。
四川云安,这里 煮盐的历史很长
• 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 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井盐的生产工艺 经历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早在战国末年,秦 蜀郡太守李冰(生卒年不详)就已在成都平原开 凿盐井,汲卤煎盐。当时的盐井口径较大,井壁 易崩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加之深度较浅,只 能汲取浅层盐卤。北宋中期后,川南地区出现了 卓筒井。卓筒井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 “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 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卓筒井 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古人还将大 楠竹去节,首尾套接,外缠麻绳,涂以油灰,下 至井内作为套管,防止井壁塌陷和淡水浸入。取 卤时,以细竹作汲卤筒,插入套管内,筒底以熟 皮作启闭阀门,一筒可汲卤数斗,井上竖大木架, 用辘轳、车盘提取卤水。
食盐制作
• 中国制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几乎与史籍上的华夏文明史同步。 根据盐 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 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种盐都有不同 的生产工艺。
• 中国关于食盐制作的最早的记载是关于海盐制作 的记载。古籍记载,炎帝(一说即神农氏)时的 诸侯宿沙氏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即所谓“宿沙 作煮盐”。历史上是否真有宿沙氏其人,尚不可 断定。实际上,用海水煮盐,也不可能是宿沙氏 一人之所为,而是生活在海边的古代先民经过长 期摸索和实践创造了海盐制作工艺。在当前尚无 更新的考古发现和典籍可资证明的情况下,“宿 沙作煮盐”可视为中国海盐业的开端,宿沙氏是 中国海盐的创始人。
• 湖盐多来自盐湖地区,除青藏高原外,中国古代 最著名的盐湖当属今山西运城的盐池。湖盐的生 产工艺与海盐基本相同,大多采用晒制的方法。
湖盐生产
• 岩盐又称为盐矿,实际上是地下深处的固 体含盐岩层。古代岩盐的开采主要有两种 方式。一是开凿巷道,将含盐岩石采出。 然后将岩石粉碎和溶解后提取盐分。二是 开凿深井至含盐岩层,注水溶解盐分,形 成卤水,然后汲取卤水。这种方式与井盐 的生产工艺相同。
颜色。盐的主要用途,在古代主要是食用,《周 官·盐人》,“形盐”用以供宾客。又说:“王之 膳羞,供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这里所说的
“形盐”是指白色岩盐,因形体大可以“镂之写
物”。“饴盐”是岩盐中最好的一种,其味咸美 “如水精”、“似虎珀”,又称“君王盐”。
古代盐的食用
• 盐在中国远古时代就被当作调味品。《尚书•说命》就有: “苦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记载,说明在商代人们就已经 知道用盐做调味品,用来配制美味的羹汤。再联系到《尚 书•禹贡》有青州“厥贡盐希”的记载,即商代以前的夏 代就有“贡”给奴隶主国家的盐。这种盐是做调味品用的, 并且极为珍贵,当作贡物上交。因而中国关于食用盐的最 早记载时间,可以溯推至夏代。及至周代,人们已经把咸 味作为“五味”(酸、苦、辛、咸、甘)之一,并用于医 治疾病。《周礼•天官宰》中就有“以咸养脉”记载,这 是周代人对盐的的医疗功用的新认识。战国末秦相品不韦 集合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有“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 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咸而不减” 的论述,这就更具体地谈到了咸味的调理方法。其后,盐 的调味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汉代王莽称盐为“食 肴之将”,可加突出了盐在饮食烹饪中的地位。
• 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有池盐。其 产地在晋、陕、甘等广大西北地区,最著 名的是山西运城的盐池(即解池、河东盐 池)历史悠久,在《史记》中有记载,黄 帝曾战炎帝于阪泉,败蚩尢于涿鹿,后又 “邑于涿鹿之阿”。据专家考证:“阪泉 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 尤村及浊泽,一名涿鹿”。而“炎黄血战, 实为食盐而起”。
井盐·井火百度文库盐
井盐·汲卤运卤
• 土盐即“碱盐”,为盐碱地所产,味苦质劣,在 盐家族中处于末位,只是作为食用盐的替代品。 土盐制作始于何时,亦不可考。其制作方法据 《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汶山地有咸土,煮以 为盐,麋羊牛马食之皆肥。”可见土盐亦经煮制 获取。
• 随着盐业的发展,“盐人”、“盐官”、“盐车”、“盐 钞”等与盐相关的词汇频频出现在《周礼》、《国策》、 《史记》等古代典籍中。汉武帝时设“盐务官署”,专司 盐政,并立有盐法,禁止食盐私营。唐代则设“盐铁使”, 管理食盐专卖。到元代,设“盐运使”,明清直至北洋政 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都设有类似的官职。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里,曾发 生过许多和盐有关的故事。1946年5月,晋察冀边区正式 成立长芦盐务管理局,规定“此后所有属于长芦范围内之 盐政等项,统归该局管理”。在晋冀鲁豫边区营业税暂行 办法中,规定“盐业”免税。新中国成立仅3个月,就在 北京召开了全国盐务会议,确定全国盐务工作的方针任务。
• 唐宋以前,海盐生产还比较原始。早期直接刮取 海边咸土,后来用草木灰等吸取海水,作为制盐 原料。制盐时,先用水冲淋上述原料,溶解盐分 形成卤水。然后将卤水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蒸 发水分,取得盐粒。这种方法称为淋卤煎盐。值 得一提的是,煎盐前,卤水需晾晒以提高盐分浓 度。人们通常往卤水中投入莲子,根据莲子的形 态和沉浮位置确定卤水浓度,其原理与今天的密 度计完全相同。宋元以后,在很多沿海地区,煎 盐逐渐被晒盐取代,节省了很多燃料费用。有些 地方,还利用地势,在海边修筑一系列盐池,将 海水导引其中,从而将淋卤的过程也省去了。
运城位于山西省南 部,是中国历史上 的盐务专城,其建 城和发展,与运城 盐池(即解池、河 东盐池)的生产、 运销、管理息息相 关,紧密相连。
• 另一种自然盐是岩盐,因产于“盐山”故称岩盐。 产地在今天甘肃环县南曲子附近和甘肃泉市。所
谓“盐山”实际是指大粒矿盐,除了主要化学成 份NaCI,因各地质、地层的不同所含的微量元素 也各异,从而出现赤、紫、青、黑、白等不同的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 以盐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 “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 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 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 运城盐池,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是我国第一部地理学专著 《山海经》。在《山海经·北山经》中记有:“又南三百里, 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盐贩之泽”,据晋河东人郭璞 解释,即为运城盐池。运城盐池的池盐生产始于何时,尚无 法确定,但完全可以肯定,至迟在西周时就有了。《周 礼·盐人》称:“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 散盐;王之膳馐,共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据唐陆德明 解释,“苦盐”,或即盬盐,就运城盐池出产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