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论(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以探讨宇宙本体为其主要哲学内容 本体论,是哲学中研究世界之本源或本性 的一门学问。玄学本体论,以无为本。这种 以无为本的玄学本体论,大凡由以下四个关 系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一是本末关系,认为事物有本质与现象两个 方面,本质为“本”,现象为“末”。

二是动静关系,认为事物有动静之变,静是 本,动是末,变化(即动)只是不变(静) 的本体的表现。 三是一多关系,认为“万物万形,其归一 也”。“一”之所以统归万物,是因为“一” 是本体,是万物之源。 四是自然无为,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本体, 是“道”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 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是产生巨子巨著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变革的时 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滥觞于先秦,演进于 汉代,而成熟于魏晋南北朝。其主要标志是: 产生了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 论〃论文》,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 《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和第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的 《文心雕龙》。
Leabharlann Baidu

汉魏之际,严重的社会动荡造成时人 生死无常、得失聚变。时代的痛苦酿造出 心灵的痛苦。心理焦虑需要消释,人格冲 突需要化解,个体期盼着从社会与心灵的 双重苦难中解脱出来。正是在这种思想文 化背景下,老庄道家思想满足了魏晋文人 士大夫的心理需求,满足了魏晋士人重新 选择生存方式的理论需求。
(三)以道释儒、儒道兼综

汤一介先生给魏晋玄学这样定义: 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 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 “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所 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问题,即用 思辨的方法来讨论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 根本问题。(《郭象与魏晋玄学》)

“玄学”这个名称始见于《晋书〃陆云
传》: (陆云)至一家,便寄宿,又见一年少, 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 晓辞去,行十许里,至故人家,云:此 数十里中无人居。云竟始悟,却寻昨宿 处,乃王弼冢。云本无玄学,自此谈 《老》殊进。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始传播于 尼泊尔、印度一带。公元前三世纪孔崔王 朝阿育王时期,佛教逐渐南扩至了斯里兰 卡等中亚国家。两汉之际,中国与西域诸 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于是通过闻 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佛教进入了中国 西北,随之深入到内地,这就是佛学东渐。 在中国佛学史上,汉代佛教被称之为 “佛学方术化”时期,于此相衔接的则是 魏晋佛教的“佛学玄学化”时期。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曹丕的《典论· 论文》 陆机的《文赋》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钟嵘的《诗品》
第一节

概 述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 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 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 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 时代。 ——宗白华《美学散步》
魏晋玄学的兴起即推动了古代文学理论的 发展,又给文艺思想带来大转折、大解放的 契机。魏晋玄学那种重自然、重主体、重才 性、重审美,以及重个体人格、重精神自由 等思想,对人的个性自由发展起着推动的作 用,进而促进了文学创作和思想的活跃,这 就是人们所称道的“魏晋风度”或“魏晋精 神”。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总体特征
站在“文学的自觉”的高度,去审视魏 晋六朝的文学理论,其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与先秦两汉文学文学理论批评重“诗言 志”相比,魏晋六朝文学理论以“诗缘情” 为旗帜。从此,“诗言志”说与“诗缘情” 说,成为中国诗歌理论与诗歌批评的两大重 要学说,奠定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优 秀传统。

3、文学理论与学术文化的关系,不再是先 秦两汉时代文学理论依附于哲学、史学、经 学,而是独立于学术文化之外的一门新学科。 而又与同时代的学术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 响。例如文学理论与魏晋玄学,与佛教、道 教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推动了魏晋六 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发展。
4、重视对文学创作本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鲁迅先生说当时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 时代。当时的一些理论家对文学的审美特征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总体特征上来看,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学 思想,是由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例如, 这一时期的许多文论家都极力推崇自然清新 之美,都倾心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都注 重研究探讨文学的审美特征等,这很明显是 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的文艺观。

道家宇宙本体论以其对汉儒神学论的挑 战而受到魏晋士人的重视。老庄的社会政治 思想是顺其自然而清静无为,对儒家纲常伦 理持否定态度,这对于见惯了儒学“名教” 之虚伪的魏晋士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 引力 。 庄子极度鄙视尘世间的沽名逐利、尔虞我 诈,主张心斋、坐忘、游人于虚,在清静无 为的精神世界作无待之游。道家的这种人生 哲学,对于乱世中的魏晋士人真可谓是久旱 之雨。
汉魏之际,儒家经学向魏晋玄学转化的 另一个特征是,以道释儒、儒道兼综。 正始年间,道家思想复兴,玄学思潮兴起, 形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本,以儒家思想为末的 思潮。 由正始玄学所开创的这种以道释儒、儒道 兼综的哲学风习,一直延续到东晋乃至南朝。

(四)佛学的传入与“三教合流”
魏晋玄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道学 复兴”到“儒道兼综”的阶段;而东晋以 后,由于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儒道兼综” 又发展为“三教合流”。 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 在东汉明帝永乐年间。

第二节 曹丕的《典论· 论文》

鲁迅曾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 代’。‛ 《典论· 论文》提出了反映当时文 学风气转变的新观念和新思想,可以看作是 这一时期我国文学走向自觉的理论标志。
典论· 论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 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 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 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 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 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 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 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 而作论文。

3、以“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为主要哲学目的 所谓“名教”,乃是魏晋时代的政治制度 和伦理道德等上层建筑的总称。“自然”是 魏晋玄学所提倡的“道”及总的规律法则, 包括自然观和人生观。 关于“名教”与“自然”之关系,魏晋的 玄学家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嵇康、阮籍提 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王弼提出“名教 出于自然”,郭象则认为“名教即然”,他 们提出的观点虽然侧重点不一样,但主体还 是王弼提倡的“名教”与“自然”合一论。

二、乱世政治与文人命运
政治风云多变,社会动荡,宫廷在文学 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常常以宫廷为中心形 成文学集团。 政治追求的幻灭→强烈的艺术追求

文学创作或理论批评成为精神所寄以及人 生价值的实现方式
文学批评异常繁荣

三、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
从东汉末年开始,儒学逐渐衰落,玄学应 运而生。魏晋玄学,是魏晋之际盛行的一种 新的哲学形态与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新的哲 学形态,它以其《老子》、《庄子》、《周 易》三部玄学经典称之为“三玄”而得名。 据《颜氏家训〃勉学》云:“《庄》、 《老》、《周易》,总为三玄”。

5、文学批评家的崛起和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的 产生。 先秦、两汉的文学理论批评,多为诸子百 家的片言只语,散见于经、史、子集之中, 不成系统,不成专论。而魏晋南北朝时代, 出现了一大批文学理论批评家,和成体系的 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如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 嵘的《诗品》等。 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从此有了自己独特 的理论武器和批评样式,实现了一个新的质 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典论· 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 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 之《玄猿》、《漏卮》、《圆扇》、《桔赋》,虽 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 表书记,今之俊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 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 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


魏晋玄学是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前不同于 汉代经学,后又不拘异于隋唐佛学。受其影 响,不仅在哲学思想上实现了中国古典哲学 由宇宙构成论向宇宙本体论的转变,而且在 文学及其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别开生面,有力 地推动了巍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发 展,对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体系的构成起了极 大的促进作用。


(一)儒学的衰微
汉末儒学的衰颓已是不可避免。一方 面,当时经学日益繁琐僵化;另一方面, 社会政治动乱阻断了士人以明经获取利禄 的途径,动乱时期的统治者更需要的是思 想活跃,具有实际才干的人士。
(二)老庄道学的复兴
老庄道家的自然无为原则和抽象思辩 风格,是魏晋之际思想家反对汉儒天人感 应目的伦和谶讳神学的思想武器,因而成 为魏晋玄学的思想渊源。 身处乱世的魏晋士人,从老庄哲学中发 现了新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支撑。老庄哲学 的最高概念不是天帝亦非鬼神,而是作为 “天地之始”、“众妙之门”的“道”或 “自然”。

佛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化,其基本 特征就是佛教徒在盛极一时的玄学思想影响 下,用玄学思想来解释和宣扬佛教的般若空 学,从而使得佛教大乘空宗的思想得到了极 大的发展。 魏晋玄学始于何宴、王弼,而何、王又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贵无哲学,认为世界的 本体是“无”,现象世界(“有”)只是本 体世界(“无”)的外部表现。而这种崇无 的哲学,正好与佛教的大乘般若空学所主张 的“一切皆空”的空宗思想相类似。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总体表现为从 玄学的兴盛到三教合流。 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各种社 会政治力量和学术思潮不断分化组合,但也 都有各自的主线。由魏晋“九品中正制”逐 渐形成的特权门阀士族阶层,一直是社会的 主要统治力量。而学术思想上则表现为随着 佛学东渐,玄学兴衰,儒、道、释三家相互 交融,尔后,三教合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一、魏晋南北朝文论繁荣的思想文化背景

就文学理论与文化的关系而言,魏晋南 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与老庄道学的复兴、 魏晋玄学兴起以及儒道释三教合流有着直接 的关系。才性之本、言意之辩,以及心物、 形神之论,动静虚实之说,即使玄学清谈的 话题,也是文学理论的命题。可以说,玄学 文化,以及玄佛合流、儒道兼综的文化走向, 成为魏晋南北朝文论发展和繁荣的思想文化 动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魏晋六朝是文学自觉的时 代。从文学史的角度来审视,这种文学的自觉性, 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学观念的变化,作家创作意识 的增强,即文学抒情言志的自觉性的增强。二是文 学创作题材的开拓,许多新的审美对象被发现被使 用,使文学创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三是作家的 主题意识加强,使文学创作更自觉地追求各自独特 的艺术个性与艺术风格。四是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 标志着魏晋六朝人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这种文学意识的独立与成熟,乃是魏晋六朝文学处 于自觉时代的主要表现。
魏晋玄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融合儒道,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 “玄”,老子谓为“众妙之门”,王弼谓之 “深”,杨雄谓之“幽摘万类,不见形者 也”。 简言之即“幽深玄远” 实际上玄学就是以儒家基本观念为核心, 吸收了汉代以来名家、法家的学说,以老庄 思想为标志的哲学思想。


2、文学理论批评与文学创作具有更密切的 关系。文学理论是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是 文学创作实践的理论升华。如果说先秦、两 汉的文学理论批评多侧重对文学作品的阐释 解说,特别是两汉的文学批评可以说是“六 艺之附庸”,两汉文学批评实质是“经学的 批评”,那么,魏晋六朝的文学批评已经具 备了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意义了。从此,文 学理论批评与文学创作并行不悖 ,成为文学 之两翼,共同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