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 过渡时期的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中国现代代史
第一节过渡时期(二)
使用时间:年月日姓名:
必修二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
【综述】
1949---1956年,我国的经济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它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的含义:国家资本主义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它实际上就是国有或企业或者是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部分,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
【知识梳理】
一、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
(1)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①继续解放全国领土。1951年和平解放标志着大陆的全部解放,中国基本上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进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开展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羸得了和平环境。
④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⑤合理调整工商业。发挥了私营工商业有得于国计民生的作用。
⑥加强对农业和矿业的领导。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2)结果: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
活显著提高。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和奠定
了基础。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1、制订时间:1953年
2、内容:党在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内(预计用三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特点:社会主义与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即发展生产力
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二)“一五”计划(1953—1957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背景: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经济基本好转;政权得到巩固;工业体系落后与世界水平;国际苏联的
帮助及经验;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封锁、遏制、敌视新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基本结束,国际
环境相对稳定。
2、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总路线是一五计划的依据,一五计划是实现总路线的步骤。必修三过渡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一、“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和意义:“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二、扫盲教育
1、我国进行扫盲教育工作的原因:
(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
2、扫盲教育的过程与成效:
(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2)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4)成效:新中国成立50年来,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1
2
三、义务教育
1.目的: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
2.措施:①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以来, 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 3.成就:2001年1月1日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抛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四、高等教育 1、曲折发展历程
(1)建国初,中国的高校改造和调整参照苏联,忽视中国实际情况;
(2)1958年起,实施“教育大革命”,初步建立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 (3)1961年,根据八字方针,到1963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4)“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文革”后,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学校教育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6)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2.我国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1)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建立学位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大;中外大学加强交流 (2)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3)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3、思考教育和科技、经济间的关系: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4、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①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其中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②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毛泽东思想 1、形成与发展:
①发端(国民革命时期):针对陈独秀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②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后):相继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成熟(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1940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时间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继续发展
1)背景:中国仍然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落后的农业国;中国人口多,经济文化落后
3)主要思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表现在:政治上: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经济上: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中共八大上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矛盾;1957年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
2、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深远影响:
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③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高考练兵】
1、(2017全国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2、(2017全国2)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3、(2017全国3)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 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第3题图) (第4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