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探析47

第29卷第10期

外国经济与管理

V ol 29N o 102007年10月Fo reign Eco no mics &M anagement Oct 2007

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探析

吕鸿江1,2,刘 洪1,陶厚永1

(1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收稿日期:2007 07 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变革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研究》(编号:7057204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

转型和发展研究中心子课题《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研究》项目,江苏省农机局基金项目《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观的组织适应性模型研究》(编号:GXS06010),南京农业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观的组织适应力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编号:RC QD06-05)

作者简介:吕鸿江(1975-),女,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教师;

刘 洪(1962-),男,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陶厚永(1977-),男,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组织适应性是组织调整自身战略及管理系统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学习与变革能力。本文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适应观、战略适应观和系统动力观三方面;然后对这三种观点进行了评介,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最后指出了这些理论观点的融合趋势。

关键词:组织适应性;环境适应;战略选择;系统动力学;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950(2007)10 0047 07

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在不断与内外环境相互适应、共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相应要做出适应性的学习与变革。组织适应性正是组织调整自身的战略及管理系统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学习与变革能力,[1~3]而缺乏适应性的组织就没有能力适应新的环境,因此也就无法生存。那么,组织怎样才能具备这种适应性学习与变革能力呢?组织的适应性又是受哪些因素驱动而形成的呢?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组织适应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关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的不同假设,形成了既竞争又互补的理论观点。笔者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发现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研究主要基于环境适应观、战略适应观和系统动力观三个视角。下面先对这三种观点进行评介和比较分析,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然后梳理组织适应性研究的发展脉络,并揭示基于不同观点的研究的融合趋势。

一、环境适应观

环境适应观强调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就是适应环境,[1,4]把组织内外的各种因素都作为环境变量,强调环境的变化驱动组织适应性的形成,环境的不同内容和特征决定组织适应性的不同性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围绕影响组织适应性的环境内容、环境特征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适应过程三个方面来展开研究。

环境适应观对环境内容的讨论,导致了对组织适应性的不同认识。任何组织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与特定环境相联系,不同的环境对组织有不同的要求,组织内的子单位对其外部环境同样具有不同的要求。[5]由此,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至少发生在两个层面:一是组织每个子单位的结构特性都应当与其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相适应;二是组织的分化和整合模式应当与其所处的整体环境相适应(Scott,1995)。

组织环境应包括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外部环境,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目标、产品或服务、组织沟通和组织成员等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而组织外部环境是指顾客、竞争对手、政府和行业等组织外部的全部因素。[1]因此,组织必须完成两个互相关联的任务才能生存下来:一是协调组织成员的活动和维持内部系统的运转,另一是适应外部环境。第一个任务要求组织通过某种复杂的社会过程促使其成员适应组织的目标,而组织也必须适应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这一过程也被称为 互相适应 、 内适应 或 协调 。第二个任务要求组织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或交往,即所谓的 外适应 或 适应 。Bennis主张以有机适应型组织取代科层制体系,以实现组织的内适应和外适应。[6]

持环境适应观的学者对影响组织适应性的环境特征进行了探索。他们大多认为,环境不确定性是决定组织与环境间适应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1,4]Duncan把环境的不确定性按简单 复杂维度(即组织在决策时必须考虑的环境影响因素数量的多少)和静态 动态维度(即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基本保持不变还是在持续发生变化)进行划分。[1]他(1973)又将环境不确定性的概念定义为:缺乏决策所需的环境信息,无法确定决策能否成功,不能确定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决策的实施结果。也有学者把环境不确定性看作组织环境中存在的机会或问题复杂性及变化率的不确定性,并借助实证分析考察了它们与组织的关系(Tung,1979);此外,环境的状态(state)、结果(effect)和反应(response)也存在不确定性(M illiken,

1987)。Anderson和T ushman(2001)在对美国水泥(1888~1980年)及微机(1958~1982年)行业纵向数据进行了分析以后,指出环境不确定性是影响组织适应性乃至组织存亡的关键因素,而大量无法预知的需求变化和主导技术及设计的不连续跃迁这两类环境不确定性会使组织环境存在较大风险。[4]后续研究又分别对环境不确定性通过影响组织适应性行为[7]、组织结构[7]、组织形式(Forte,2000)、新产品开发(Souder等,1998)、组织绩效[7,8]、组织设计[9]、战略实施(H arrington等,2007)等来影响组织适应性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另有学者把其他一些因素作为影响组织适应性的环境特征。例如,环境异质性被认为是影响组织适应性的另一环境特征(Carter,1990),即不同的组织局部环境具有不同的性质,环境的异质性可以使环境产生无法预测的快速变化(Tushman等,1985),也可使市场、供应商、顾客等发生迅速变化(H ambrick等,1987),还能影响企业为实现成长而愿意承受风险的程度,并决定企业能否成功地选择产品或服务的实施策略(Miller,1982);环境的竞争性,特别是组织外部环境的竞争性(Birn-

baum,1984),也被认为是影响组织适应性的一个环境特征(H ambrick,1987)。但是,实证研究表明,就对组织适应性和组织存亡的影响而言,环境不确定性比行业复杂性和行业规模更加重要,组织必须投入更多的力量,才能对付环境不确定性,进而适应环境。[4]

那么,组织如何才能适应环境呢?有学者强调组织必须通过适应外部环境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变革能力,[1]并分别研究了企业对国际市场、社会环境及技术革新[10]等外部环境变量的适应过程。另有学者对这类被动适应提出了质疑。Miles(1978)等指出,组织能够预测周围因素的影响并做出反应,从而调整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他强调这种反应性适应是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和反应,有赖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为,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也包括管理者解释企业目前面临的环境变化并制定决策以采取行动的能力。此外,组织也具有 环境设定 能力,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可以进行管理抉择和创新(Weick,1979)。因此,组织适应性是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产生的权变能力。[11]还有部分学者整合了这两者观点,认为面对稀缺的环境资源,组织会产生两种反应,即改变组织自身的适应性反应和改变环境的修正性反应(Babcock,1981),这两种反应使得组织变革受组织的主动适应与环境选择的共同影响[12]。当前,有关随着环境的演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是被动探索式还

48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29卷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