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广州市绿道建设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往幸福的路
——广州市绿道的调研与思考
绿道,一年前对广州的普通市民来说,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词。而如今,绿道已经成为一个实实在在、广为人知、喜闻乐见的新事物。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新市区,都让人耳目一新,很多景点似曾相识,但又完全变了模样。今年的春节假期,我试着从绿道走进广州,感受家乡,体会变化。
一、绿道给广州带来新变化
短短一年时间,广州绿道从无到有,总长度达1060公里,覆盖全市12个区(县级市),串联起234个景点、98个镇街、42个亚运场馆,是珠三角各市中建成绿道线路最长、覆盖面积最大、串联景点最多、服务人口最多、综合配套最齐、在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网。调研中我发现,绿道给广州主要带来了四方面的新变化:一是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建设绿道,打通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态廊道,有效缓解了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遏制了城市的无序蔓延,通过大量培“绿”,点缀开花植物,使广州不再是“只长楼、不长树”的“水泥森林”,“花园城市”的称号更加名符其实。同时,广州绿道建设充分利用太阳能、光能、
风能等生态能源,游径铺装尽量使用环保透水材料,贯彻低碳节能理念,确保生态环保,为“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绿道为广州的生态环境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促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强了广州国际竞争力。
二是明显提升了人居生活品质。广州围绕绿道建设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绿道植树、水上绿道游、绿道自行车马拉松、绿道一日游等,使绿道逐渐成为广州市民户外活动的主要空间,以及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便捷途径。通过广泛的宣传和体验活动的开展,绿道传播了低碳理念,倡导了全新的绿色生活方式,在绿道上慢行、休闲、骑车上下班成为一种时尚,“慢生活”引领新的时代潮流,居民生活品质、休闲方式正潜移默化地发生转变。
三是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广州绿道依托羊城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把多年形成的旅游资源串联整合起来,形成“景观相连、景随步移”的饱满格局。绿道游成为时下市民休闲游和外地人来广州游的热点。我从旅行社了解到,为了配合去年的亚运会,广州已经推出了三种绿道精品旅游线路:一是低碳出行都市游。例如,串联花城广场、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临江大道、海心沙、广州塔等广州新标志的新中轴线游,串联荔湾涌、西关大
屋保护区、陈家祠、上下九骑楼街、沙面欧陆风情区等老广州特色的传统风情游;二是休闲健身郊野游。例如,串联增江画廊、莲塘春色、何仙姑景区、小楼人家、白水寨风景区的增城农家绿道游,串联天麓湖森林公园、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广州国际网球中心等的人文竞技绿道游;三是亲近自然生态游。例如,串联从化温泉度假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森林公园的从化森林氧吧游,串联南沙湿地,百万葵园、滨海公园、天后宫的南沙湿地风光游等等。
四是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绿道建设直接带动旅游、运动、休闲、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促进了周边经济发展。特别是绿道建设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吸引大量的城市人到乡村休闲健身、旅游消费,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创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增城绿道建成后,每月大约有3万名左右游客到绿道周边的“农家乐”旅游消费,带动增城旅游同比增长128%,沿线的村集体经济增长比非沿线村集体经济增长快53.6%。增城绿道为沿线居民带来绿道维护、卫生管理及治安联防等直接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来农家乐、自行车租赁、商业小摊等间接就业岗位3000多个。
二、存在的问题
绿道为广州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提升了广州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形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配套设施不完善
例如,南沙的蕉门河驿站,宣传栏上标明驿站提供“临时救护站”服务(见图1),但我寻遍了所有驿站都找不到;“手机充电站”也只是徒有其表,有“壳”没电(见图2)。二沙岛的发展公园绿道,供行人休憩的亭子里居然没有一张椅子(见图3)。此外,各驿站的雨具、医疗等设备设施缺乏,公共交通接驳系统依然不完善。
(图1)(图2)
(图3)
2.设计欠科学
一些绿道的设计缺乏规划统筹,导致道路之间彼此割裂,无法发挥骑行通道的功能。例如,广州大道上的一段绿道,道路的尽头便是人行天桥和景观植物带,行人骑车
经过时只好下车绕过“障碍物”方能继续前行(见图4)。
(图4) (图5)
一些绿道为串联成网而进行公路改建,把慢行道划到
机动车道上,形成人车抢道的局面,接驳处也没有任何警
示标志,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见图5)。
(图6) (图7) (图6) (图7) 3.管理不到位
一是自行车管理问题。有的自行车租赁点大门敞
开,却不见管理人员(见图8)。自行车的租借时间也
过于死板,基本都是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
即使是珠江新城等有着美好夜景的地段也不能适当延
长,十分不便。而且未能实现全市自行车的通借通还,
绝大多数驿站并没有设置残疾人洗手间。即使有,也没有可供其使用的无障碍通道(见图6-7)。
限制了人们在绿道上的活动范围。
(图8)(图9)(图10)
二是日常管理问题。有些地方的“绿”因无人修剪而过于茂盛,挤占了道路;有些地方的“道”因无人维护而成为一段坑坑洼洼的路面,甚至是“地下垃圾桶”(见图9-10)。
三是治安管理问题。景色较好的绿道往往处于地域偏远、人烟稀少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又大多没有保安值勤和安装摄像头,各个驿站也没有编排号码,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连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都很难描述。
4.功能未完全开发
目前广州绿道功能还比较单一,多数绿道还仅仅只是慢行道,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功能还未被完全开发,落后于珠三角其他一些城市。以东莞松山湖绿道为例,其建设之初就已经规划好了42公里的环湖带,恰好是国际标准马拉松赛程的长度,这就意味着这个区段建成绿道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