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中环保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建设中环保问题分析

许俊国河北唐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介绍了公路建设各个阶段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归纳总结了公路设计、施工以及营运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路环境影响环保措施

前言:

公路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养护,整个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都将对所经地域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原有自然植被遭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失衡、水土流失,以及公路建设、运营期产生的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范畴广、时间长、因素多及难于弥补性和难于预测性等特点。因此,公路建设应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营管理中,全面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用生态防护理念来减少对林地、农田、水源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的影响和破坏,并采用土地复垦、恢复植被等一切必要的措施恢复自然,保护环境。

一、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1.1 工程前期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工程前期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和评估、勘测设计等。长期以来,公路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等为目的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而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公路规划和设计在环保方面的缺陷常常表现为:不合理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破坏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质污染,影响沿线动植物生长;穿越风景名胜区且未很好地结合自然,破坏景区景观;穿越或靠近居民稠密区,造成大气、噪声污染,危及居民身体健康;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等等。

1.2 工程前期预防性环保措施

1.2.1 可行性研究阶段

应充分认识到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建设方案对环境保护的控制性,应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尽量不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等。(2)、尽量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尽量不破坏湿地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侵占自然保护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尽量不穿越或接近居民稠密区,以免造成大气、噪声及水污染,影响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体健康。

(4)、不应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

1.2.2 初步设计阶段

在此阶段从适应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路线方案比选应充分考虑环境治理和保护费用,并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列为主要比

选条件。

(2)、以敏感点为主、点线结合、以保护沿线环境为目标,确定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原则。(3)、以运行速度为指导,灵活、合理地运用路线平、纵线形指标。尽量减少高填、深挖,努力将对自然的扰动、破坏控制在最小程度。线形设计应基本顺应原地形、地貌走向,尽可能拟合等高线,避免横切等高线。

(4)、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质量。技术方案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a、互通立体交叉设计,应在满足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合理的确定互通规模。

b、综合考虑布设交叉工程的位置、净空高度、交叉方式,以降低路基填土高度。

c、桥隧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应贴近自然,充分与环境相协调,与周围山川、沟谷等自然景观搭配。隧道的进出口应力求简捷,尽量做到洞口零开挖。

d、工程防护应尽可能考虑生态防护,绿化方案应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e、合理选择取土、弃土场的位置,对取土、弃土场进行生态恢复处理,使其与原地形、地貌融为一体。

1.2.3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此阶段从适应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优化平、纵面线形,降低边坡高度。特别是山区公路,应利用地形数据模型和采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对平纵横线形进行精细调整,此项工作是保护环境、降低造价的重要过程。

(2)、充分重视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是施工图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方面的最重要环节。应尽一切力量使路基横断面的形式和几何形状与地形、地质、地貌相适应,将公路与环境联系起来,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2.1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可能对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加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恶化。同时,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的较大

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2施工期环保管理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保控制应引起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在施工阶段,建设单位要组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与监理工程师配合,根据环境保护设计的要求,指导、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活动,确保环保投资使用、环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防止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具体环保工作措施如下:

(1)、减少自然植被破坏,加快路域生态恢复。在施工期,最重要的是保持公路沿线的自然风貌,公路施工应提倡文明施工,尽量减少公路占地以外的植被损坏。对已破坏路段,采

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 加快生态恢复。林地补偿方式应由经济补偿转变为林地面积补偿,公路绿化中,改公路树木移栽和养护管理为边坡生物防护。

(2)、防治水土流失。施工应禁止沿线分散取土、弃土,应选择合适地点集中取土或弃土,并设计水土保持措施,使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降至最小。筑路工程所开挖、回填的山体,沟壑的土层裸露面要及时加固;路基土石方工程结束后应立即栽植深根性植被护坡;同时对公路沿线水土流失地段加强综合治理措施,加强路边植树绿化,特别是有村庄、学校的地带应采取乔灌结合方式进行绿化,建造水土防护林带。

(3)、防治水体污染。在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不得设置沥青混合料及混凝土搅拌站,不得堆放或倾倒含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渣、建筑材料或废弃物等;不得在地表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取土、弃土,不得破坏水源林、护岸林及与保护水源相关的土壤植被。

(4)、防治大气污染。对运输车辆和施工路段定时洒水,减少起尘量;运输车辆特别是运输粉性材料的车辆和施工现场堆积的筑路材料,必须加盖篷布,以免风吹起尘。沥青混凝土拌和站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

(5)、防治噪声污染。为保证沿线居民夜间休息,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注意机械设备保养,使其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三、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3.1、营运期对环境影响

营运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对沿线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休息等都将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3.2、营运期环保管理措施

项目建成营运后,必须常年进行环境质量监测。监测频率按照国家环保局有关环境监测要求执行,按年度编制频率质量监测报告,并分析交通运输汽车尾气污染和行驶噪声在公路两侧的变化趋势,对污染超标路段提出防治措施。具体环保工作措施如下:

3.2.1 交通噪声方面

噪声的防治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交通管理,上路前进行车辆噪声监测;二是改进路面结构类型,改善面层混合料成分,以求降低交通噪声;三是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设置隔音屏障、在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栽植隔音防护林带等。

3.2.2 大气污染方面

依据当地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选择抗污染树种,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和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同时,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结语: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公路建设期间我们必须兼顾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环保生态措施,从而将由于公路建设造成的环境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让公路真正成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的“绿色走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