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欣赏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京剧

京剧

音乐鉴赏(一轮复习)——戏曲与曲艺“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复习内容:】 京剧:戏曲地方戏曲艺【考题例析】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下列关于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①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历经“徽秦”“徽汉”两次河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②京剧通过常用板眼结构来代表拍子,例如京剧中的一眼板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四分之一拍③京剧四大行当中,旦行是表现单一的女性角色,丑行是表现单一的男性角色④京剧唱腔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另外,南棒子是属于西皮类唱腔,四平调是属于二黄声调2、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下面关于曲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曲艺音乐只唱不说,以唱为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述故事情节B曲艺表演时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C 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地D骆玉笙是苏州弹词著名演员,形成独特的“骆派风格”【复习过程】:一、戏曲——京剧(一)京剧形成:京剧形成于清代 年间,大约有 多年的历史,始于 四大徽班进京( 、 、 、 、)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

(二)京剧行当: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生行分为 、 、 、旦: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 、 、 、 、京剧四大名旦: 、 、 、 、、创立了著名的 艺术,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

2、首先把 吸收到京剧场面中。

3、代表作品: 、 、 、净:俗称“花脸”。

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红色: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黑色:示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黄色:表示凶狠残暴,如典韦。

白色: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蓝色或绿色: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丑:小花脸,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不一定全是反面人物。

分、 .(三)京剧的表演形式(四)京剧的唱腔:京剧唱腔分为西皮、二黄两大类。

京剧复习材料

京剧复习材料

京剧复习材料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表演和化妆等元素而闻名。

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京剧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本文将提供一些京剧的基础知识和复习材料。

一、京剧的起源和发展京剧起源于北京,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

它融合了元曲、昆曲、秦腔和话剧等多种戏曲表演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剧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

二、京剧的表演特点1. 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元素。

其中,唱主要指的是唱腔,念是念白,做是指身体动作和表情,打是指京剧中的武打动作表演。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京剧的独特表现形式。

2. 音乐特色:京剧采用的音乐有特定的曲调和唱腔,通常由京剧乐队演奏。

京剧音乐以它独特的曲调和节奏感为人称道,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情感。

3. 咬字和唱腔:京剧的咬字和唱腔非常独特,要求演员清晰地发音,并掌握特定的声调和韵律。

这种独特的咬字和唱腔是京剧的重要特色,也是京剧表演的关键之一。

4. 化妆和服装:京剧的化妆和服装也是其独特之处。

演员们通常需要化浓妆,以突显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服装方面,京剧的服装多样,设计精美,展示出不同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三、京剧经典剧目1. 《白蛇传》:该剧是京剧中的爱情传说剧目之一,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2. 《红楼梦》:这是京剧中根据《红楼梦》改编的一部剧目,展示了古代宫廷生活和人情世故。

该剧以其宏大的场面和精湛的表演而成为京剧中的经典之作。

3. 《窦娥冤》:该剧是京剧中的悲剧之作,讲述了妇女窦娥冤死后为争取清白的故事。

该剧以其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演绎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四、京剧的后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京剧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京剧演员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舞台技术和表演方式,使得京剧更加具有现代性和观赏性。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课文预习和知识点复习总结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课文预习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23课《京剧趣谈》目录知识点 (1)01多音字 (1)02近义词 (2)03反义词 (2)04词语解释 (2)05句子解析 (2)06问题归纳 (3)07课文主题 (4)马鞭原文 (4)亮相原文 (5)《京剧趣谈》为我们介绍了京剧中最有代表性的道具马鞭和表演动作亮相,让我们感受到了京剧文化的独特与有趣,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的自豪感。

知识点01多音字鲜:xiān (新鲜)xiǎn (鲜为人知)传:chuán(传神)zhuàn(传记)省:shěng(节省)xǐng(反省)02近义词驰骋——奔驰战胜——打败彻底——完全显现——显示奇特——奇异激烈——猛烈尴尬——难堪高妙——精妙符合——适合姿态——姿势凸显——彰显03反义词尴尬——自然虚拟——现实高扬——低垂符合——违背紧张——放松整齐——杂乱04词语解释驰骋:(骑马)奔驰。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虚拟:虚构,凭想象造出来。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绱:把鞋帮鞋底缝在一起。

风雨不透:风吹不进,雨淋不透。

形容包围或封闭得十分严密。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后面的补语)。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凸显:清楚地显现。

05句子解析1.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演员运用马鞭的表演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

2.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这是神态描写,这里描写观众的紧张神态,是对舞台上演员表演的激烈打斗场面的烘托,衬托出表演的精彩,引人入胜,为下文的“静”作铺垫。

3.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1. 京剧的“四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唱B. 念C. 做D. 画答案:D。

京剧的“四功”指唱、念、做、打。

2. 京剧的“五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手B. 眼C. 身D. 心答案:D。

京剧的“五法”指手、眼、身、法、步。

3. 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的()。

A. 榜首B. 第二C. 第三D. 第四答案:A。

4. 京剧的主要腔调是()。

A. 西皮、二黄B. 昆腔、高腔C. 梆子腔、皮黄腔D. 南腔、北调答案:A。

5.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陆续进入北京的四大徽班不包括()。

A. 三庆班B. 四喜班C. 启秀班D. 春台班答案:C。

四大徽班是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6. “生”行不包括以下哪种分类?()A. 老生B. 武生C. 彩生D. 小生答案:C。

“生”行包括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等。

7. 以下不属于老生分类的是()。

A. 安工老生B. 衰派老生C. 武老生D. 文老生答案:D。

老生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

8. 以武功见长的“生”行角色是()。

A. 老生B. 小生C. 武生D. 红生答案:C。

9. “旦”行中扮演性格活泼的女子通常是()。

A. 青衣B. 花旦C. 刀马旦D. 老旦答案:B。

10. 以下属于刀马旦的代表角色是()。

A. 红娘B. 秦香莲C. 穆桂英D. 青蛇答案:C。

穆桂英是刀马旦的典型角色,红娘是花旦,秦香莲是青衣,青蛇是武旦。

11. “净”行通常被称为()。

A. 花脸B. 白面C. 红脸D. 黑脸答案:A。

12. “净”行中以唱功为主的是()。

A. 正净B. 副净C. 武净D. 油花答案:A。

正净重唱功,称铜锤花脸、黑头。

13. 架子花脸主要侧重于()。

A. 唱功B. 念白C. 做功D. 打功答案:C。

架子花脸重工架表演。

14. “丑”行一般扮演的是()的角色。

A. 正面B. 反面C. 滑稽D. 严肃答案:C。

京剧艺术欣赏复习资料之word版

京剧艺术欣赏复习资料之word版

京剧的三大美学特征是京剧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

京剧不仅具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又把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融汇在一起,是"逢动必舞,有声必歌"的综合艺术。

京剧的表演程式在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形象中都是取之不尽的,运用程式的方式方法,按京剧艺术表演的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就会创造出更多鲜活的艺术形象。

京剧的虚拟性表演体现着东方艺术在美学上的独到见解,表现景物和环境时几乎不用布景,不用道具京剧的行当戏曲划分行当以后,对于演员来说,可以按照行当特点的要求,在一定的范围以内,集中地学习、掌握演唱和表演的特点;对于观众来说,熟悉这些行当以后就能够区别这些行当的特点征。

武生是擅长武艺的角色。

武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

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

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

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

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还有一个名称叫正生,表示严肃端庄的意思。

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是本嗓。

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

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

唱工老生也叫做安工老生,以唱为主。

做工老生又叫做衰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

武老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

小生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

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

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

假声一般说比较尖、比较细、比较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区别。

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旦角所用的假声并不一样。

听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

青衣青衣还有一个名称叫正旦。

青衣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第四课京腔京韵

第四课京腔京韵

第4课京腔京韵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1、《京剧唱腔联奏》《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

分别是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青衣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淮河营》,花旦唱段《叫张生》。

2、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传统京剧《铡美案》中包拯的一个唱段。

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

唱段开头的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的刚正不阿。

3、京剧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选段。

是沙奶奶与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充满雨水之情的对唱。

4、歌曲《校园小戏迷》这是一首京韵味浓韵的戏曲。

短小精练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

男女生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唱词通俗简洁,含义深刻,朗朗上口。

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具有京剧的鲜明特点。

学情分析京剧进课堂是让孩子们通过接触经典作品、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有欣赏戏曲的兴趣,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

使孩子们不能只知道周杰伦,也应该知道梅兰芳,知道京剧四大名旦。

教学目标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说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声腔特点与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认识京剧的行当;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教学难点:体验京剧的声腔特点与京韵。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视频教学方法:听唱法、讨论法、欣赏法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了解学生资料搜集的情况。

二、新课学习1、说一说。

分别播放每个唱腔片段,并由每组分别介绍相应的京剧行当。

2、辨一辨。

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个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编出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PPT优秀教学说课复习电子课件说课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PPT优秀教学说课复习电子课件说课

太像杂技了
突显人物的 英雄气概
学习了《京剧趣谈》这篇文章后,你 对京剧之美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吗?
道具
虚实相生
亮相
动静结合
京剧的历史、道具、服饰、唱腔等美 还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究和发掘……
结构梳理
京剧趣谈
喜爱
马鞭 道具
亮相 表演方式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 马鞭 ”和“ 亮相 ” 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 者对于京剧的 喜爱 之情和对 祖国传统文化 的强 烈自豪感。
“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马没办法在 舞台上表现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美感。
课后作业
寻找并欣赏你喜欢的京剧片段,和 同学分享你的收获。
默读《马鞭》第2、3自然段,思考: 这部分内容写了哪些道具?
实在道具
虚拟道具
可实可虚
思考:京剧里的道具运用有什么特 点?这样运用道具有什么作用?
实在道具 马鞭、鞋底、酒杯、酒壶 虚拟道具 马、针线、饭菜
可实可虚 饭碗 虚实相生
以小代大 以简代繁 以虚代实
既节省了空间和人力物力,又能充分表达 出要表达的意思,还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
心所欲地变化:可以__伸__长__,可以__缩__短__,可以 _一__变__就__成__了__顶_天__的__大__柱__子__,可以_一__变__就__成__了__塞__进_ _耳__朵__里__的__绣__花__针__。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 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3 *京剧趣谈
资料链接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 中国国粹。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 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 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 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 时期空前繁荣。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艺术欣赏复习资料

京剧艺术欣赏复习资料

1、京剧是中国戏曲大家庭(三百多个剧种,遍布全国各地,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形成有八百多年历史,)共同哺育的最有代表性剧种,是中国戏曲的名片。

观众面最广,影响最大,内容最丰富。

2、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英文的翻译(BEIJING OPERA)是不准确的。

京剧是中国国都的,代表中华大一统主流文化特征的戏剧艺术。

3、京剧是清代中晚期,由宫庭和社会共同完成的一项社会性的文化工程。

是历代中国主流社会尊崇和喜爱的艺术形式。

4、由于京剧浓缩的保存了中华的历史文化,因此是中华文明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是连接全球华人情感的《国际歌》。

5、京剧作为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是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从诞生后一直不曾中断,一直以活的形态在舞台上传承和发展的戏剧。

6、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京剧表演体系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

二、京剧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1、立体的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特征从“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到“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元明清,以及近代史,革命史,现代生活。

2、形象的宣传了中国主流社会提倡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岳飞、文天祥的精忠报国;包拯、海瑞的刚正不阿;关公、秦琼的义薄云天;程婴、徐策的舍己为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红娘的热情助人,花木兰的孝亲爱国,穆桂英、佘太君的委曲求全、胸怀大局等等。

也揭露鞭鞑了一切丑恶的社会现象。

3、千百年来起到了普及中华文化的教科书的作用.在不能普及教育的中国社会中,戏曲艺术以浅显通俗,形象机趣,寓教于乐,深入人心的形式发挥普及历史文化的作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臣义士,满汉夷狄,强盗侠客,贩夫走卒,舞台上的众生相形象的传播着希冀社会和谐与平等的追求和理想。

艺术的典型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发挥了巨大的教化作用。

儒、释、道各家思想哲学在京剧中融为一体,宣教着完整的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

4、以人为本,为了娱人和社会教化,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西方戏剧产生于祭祀,是为了娱神。

古代京剧知识点总结

古代京剧知识点总结

古代京剧知识点总结一、京剧的特点1、音调京剧的音乐以宣传凸显的曲调为基础,集汉、蕃、西多种音乐要素于一体,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2、唱腔京剧的唱腔有大小唱、二黄、三黄、唢呐、龙袍、宣鼓等多种唱腔,各具特色。

其中,大小生、花旦、老生、丑角四大行当各自有着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3、表演形式京剧注重形体和动作的协调配合,强调形神兼备,要求演员的动作端庄大方,姿态优美。

4、化装服饰京剧的化装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既要突出角色特点,又要符合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造型美观又不失真实感。

五、发展历程1、清代京剧起源于清代的北京,继承了明代的弹词、说唱和评剧的表演元素,融合了水浒、西湖、青松、昭君等各类戏曲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剧种形式。

2、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京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在各地流传开来,形成了以京、派、豫三家为代表的三大流派。

3、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京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注重对外交流和继承发展,形成了以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演员。

六、表演内容1、主题内容京剧的主题内容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名著传说、古今题材、官场故事、军事传奇、民间传说等,展现了各种社会生活和人物命运。

2、脸谱京剧的脸谱十分鲜明,主要有红脸、黑脸、白脸、花脸等,寓意不同,形象栩栩如生。

3、表演技艺京剧的表演技艺包括唱腔、念白、动作、化装、道具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技术要领和表演要求。

七、技艺要领1、唱腔京剧的唱腔要求演员音准精确,力度适宜,音调圆润,音色悦耳动听,声音穿透力强。

2、念白京剧的念白要求演员语言清晰,抑扬顿挫分明,行文匀速,节奏感强,语气自然。

3、表演动作京剧的表演动作以划拳、打盹、扭身、扑打、拐子为基本功底,动作要求端庄大方,姿态优美。

4、化装京剧的化装要求演员妆面精致,色彩搭配协调,突出角色特点又不失真实感。

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京剧的特点、发展历程、表演内容和技艺要领。

京剧考试题及答案

京剧考试题及答案

京剧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京剧的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其中“净”是指什么角色?A. 男性角色B. 女性角色C. 正面角色D. 反面角色答案:D2. 下列哪位不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A. 梅兰芳B. 程砚秋C. 尚小云D. 周信芳答案:D3. 京剧中,扮演皇帝的角色被称为什么?A. 生B. 旦C. 净D. 末答案:A4. 京剧中的“唱、念、做、打”分别对应什么?A. 唱腔、念白、表演、武打B. 念白、唱腔、武打、表演C. 表演、念白、唱腔、武打D. 武打、表演、念白、唱腔答案:A5. 京剧脸谱中,红色通常代表什么性格?A. 忠诚正直B. 阴险狡诈C. 胆小怕事D. 暴躁易怒答案:A6.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京剧传统剧目?A. 《贵妃醉酒》B. 《空城计》C. 《梁山伯与祝英台》D. 《赵氏孤儿》答案:C7. 京剧中的“水袖”是指什么?A. 演员的袖子B. 一种表演技巧C. 一种道具D. 一种服装答案:B8. 京剧中的“花脸”通常指什么角色?A. 年轻女性角色B. 年轻男性角色C. 老年男性角色D. 反面角色答案:D9. 京剧中的“二黄”是指什么?A. 一种唱腔B. 一种乐器C. 一种表演形式D. 一种角色答案:A10. 下列哪位不是京剧表演艺术家?A. 谭鑫培B. 杨小楼C. 马连良D. 黄梅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包括以下哪些人物?A. 梅兰芳B. 程砚秋C. 尚小云D. 荀慧生E. 周信芳答案:ABCD12. 京剧中的“四大须生”包括以下哪些人物?A. 马连良B. 谭鑫培C. 杨宝森D. 奚啸伯E. 周信芳答案:ABCD13. 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各自擅长的流派是?A. 梅派B. 程派C. 尚派D. 荀派E. 黄派答案:ABCD14. 京剧中的“四大名净”包括以下哪些人物?A. 金少山B. 郝寿臣C. 侯喜瑞D. 袁世海E. 周信芳答案:ABCD15. 京剧中的“四大名丑”包括以下哪些人物?A. 萧长华B. 马富禄C. 刘斌昆D. 李多奎E. 周信芳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徽班进京。

京剧知识与赏析复习提纲(单佑安整理)

京剧知识与赏析复习提纲(单佑安整理)

天津理工大学《京剧知识与欣赏》选修课考试试卷一、1790年,徽班进京,当时历史背景是什么?请说出四大徽班的名称。

答:1790年是清朝乾隆皇帝80圣寿,当时浙江盐务官员奉命率安徽“三庆班”晋京入宫祝寿献戏。

四大徽班是: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二、京剧的诞生是由哪两个剧种融合产生?京剧的诞生地是哪个城市?京剧是北京的地方戏吗?答:京剧是由徽剧和汉剧两个剧种融合而成的,并吸收了昆曲、弋腔、梆子等剧种产生的,京剧的诞生地是北京,不是北京的地方戏。

三、京剧的诞生是在什么时期?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并成为戏曲的代表?答:京剧诞生应该是1840年即道光二十一年。

因为京剧一诞生就受到了清王朝宫廷的重视,所以迅速发展成为戏曲的代表。

四、清宫廷“升平署”是什么组织?什么叫内廷供奉?答:清宫廷“升平署”是主管宫廷演出庆典的机构,原名“南府”后改名“升平署”,每逢朔望日“初一、十五”节令、喜庆大典及某些日常演出都由“升平署”去操办组织。

由“升平署”主管的一些在宫中演出的戏曲艺人,并享受一定供奉、发放银饷的演员为内廷供奉。

五、对京剧的诞生作出杰出贡献的第一代三位杰出演员是哪三位?史称为什么?答:对京剧的诞生作出杰出贡献的第一代三位杰出演员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史称为京剧三杰,又称京剧三鼎甲。

六、京剧有小三鼎甲,也称后三杰,或称新三鼎甲,请问是哪三位?答: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七、京剧名伶十三绝画像产生于哪个年代,作者是?答:产生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

作者沈圃蓉。

八、京剧鼎盛时期三位杰出的代表是谁?答:余叔岩、梅兰芳、杨小楼九、新中国成立后50年召开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有四位戏曲界代表参加,请问是哪四位?答: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袁雪芬十、1952年10月文化部举办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毛主席为其题词是什么内容?周总理题词是什么内容?答:毛主席题词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周总理题词是“重视与改进,团结与教育二者均不可缺一”。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2.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课文介绍了中国京剧在两个方面独有的艺术特色,一是道具:有实在道具如马鞭,还有一些虚拟道具;二是动作:亮相。

3.读马鞭这一部分,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用马鞭代替真马,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

(2)京剧中运用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

舞台表演中,举出几个事例,揭示京剧中道具的独到之处。

4.读亮相部分,思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静态亮相,这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2)动态亮相,突显人物英雄气概。

2、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假虎威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假虎威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1.为什么要假老虎的威风?因为被老虎逮住了,怕老虎吃它。

2.是怎样假老虎的威风的?让老虎跟着它到百兽面前走一趟。

3.百兽看到和老虎有什么反应?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4.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里的百兽的事。

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本事。

5.我们知道了是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走百兽的,你想对老虎说什么?老虎,你上当了,狡猾的是借着你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的。

3、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1.说说敌人用了哪些手段对付刘胡兰?敌人用了收买、威胁、毒打、杀害的手段对付刘胡兰。

2.从哪几个地方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面对敌人的收买,刘胡兰大声地回答说:我不知道;面对敌人的威胁,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面对敌人的毒打,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

面对敌人的杀害,刘胡兰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前英勇就义了。

3.你如何理解生的伟大、死得光荣?刘胡兰为革命奋斗的一生是伟大的,为党和人民而死是光荣的。

公务员行测复习京剧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复习京剧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复习京剧知识点京剧是一种艺术情势,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京剧知识点,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公务员行测复习京剧知识点1、中国的三大国粹------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2、京剧哪一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0年11月16日3、京剧角色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近代以来,由于很多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现在我们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4、生角: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旦角:是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净角:俗称花脸,“净”主要分为哪两大类------文净、武净。

文净又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花脸、黑头)、副净(重工架表演,称架子花脸)武净分:重把子工架的武花、重跌扑摔打的武花(也被称为摔打花脸)、油花(一称毛净)。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5、中国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6、20年代时称“四大须生”的是------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7、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的是------杨小楼,京剧演员杨月楼和杨小楼父子是著名的武生演员,杨小楼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巅峰故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8、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行京剧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以及荀惠生分别以哪部作品荣获“四大名旦”------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图画引》9、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分别为------唱、念、做、打。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10、京剧的唱腔主要分为------ 西皮与二黄两大类。

京剧基础知识100题

京剧基础知识100题

京剧基础知识100题1. 京剧的起源可追溯到哪个朝代。

2. 京剧最初被称为什么。

3. 京剧的主要演出形式包括哪几种。

4. 京剧的“四大名旦”指的是哪四位演员。

5. 京剧中常见的角色类型有哪些。

6. 京剧的主要乐器有哪些。

7. 京剧的唱腔分为哪几种。

8. 京剧的“旦”角主要负责表现什么。

9. 京剧的“生”角一般代表什么样的人物。

10. 京剧中“丑”角的特点是什么。

11. 京剧的“武生”角色通常会使用什么技能。

12. 京剧的“老生”与“小生”有什么区别。

13. 京剧的“花脸”角色一般描绘什么样的人物。

14. 京剧的行当系统分为哪几类。

15. 京剧的音乐包括哪些部分。

16. 京剧的“念白”指的是什么。

17. 京剧的“打击乐”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

18. 京剧的“曲牌”有哪些常见的类型。

19. 京剧中常用的化妆技巧有哪些。

20. 京剧的服装特点是什么。

21. 京剧的“脸谱”有什么文化含义。

22. 京剧中“京韵大鼓”与“京剧”有什么关系。

23. 京剧的表演风格通常有什么特点。

24. 京剧的舞台道具一般有哪些。

25. 京剧的“身段”指的是什么。

26. 京剧的“唱腔”与“念白”有什么区别。

27. 京剧的角色中,谁是主要的对手角色。

28. 京剧中的“插曲”是什么。

29. 京剧的“打斗”场面通常使用哪些技巧。

30. 京剧的“舞蹈”元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1. 京剧的演出场所通常是什么。

32. 京剧的“演出服饰”有哪些主要特点。

33. 京剧的“四功”是哪些。

34. 京剧的“行当”是如何分类的。

35. 京剧中常见的故事题材有哪些。

36. 京剧的主要演出形式有哪几种。

37. 京剧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哪些元素实现。

38. 京剧中“提琴”的作用是什么。

39. 京剧的“水袖”在表演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40. 京剧的“江湖”与“宫廷”故事有什么区别。

41. 京剧的“打击乐器”在演出中起到什么作用。

42. 京剧的“丑角”通常负责什么样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文化普及浅谈一、什么是京剧1、京剧是中国戏曲大家庭(三百多个剧种,遍布全国各地,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形成有八百多年历史,)共同哺育的最有代表性剧种,是中国戏曲的名片。

观众面最广,影响最大,内容最丰富。

2、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英文的翻译(BEIJING OPERA)是不准确的。

京剧是中国国都的,代表中华大一统主流文化特征的戏剧艺术。

3、京剧是清代中晚期,由宫庭和社会共同完成的一项社会性的文化工程。

是历代中国主流社会尊崇和喜爱的艺术形式。

4、京剧浓缩地保存了中华的历史文化,因此是中华文明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是连接全球华人情感的“国际歌”。

5、京剧作为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是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从诞生后一直不曾中断,一直以活的形态在舞台上传承和发展的戏剧。

6、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京剧表演体系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

二、京剧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1、立体的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特征从“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到“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元明清,以及近代史,革命史,现代生活。

2、形象的宣传了中国主流社会提倡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岳飞、文天祥的精忠报国;包拯、海瑞的刚正不阿;关公、秦琼的义薄云天;程婴、徐策的舍己为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红娘的热情助人,花木兰的孝亲爱国,穆桂英、佘太君的委曲求全、胸怀大局等等。

也揭露鞭鞑了一切丑恶的社会现象。

3、千百年来起到了普及中华文化的教科书的作用在不能普及教育的中国社会中,戏曲艺术以浅显通俗,形象机趣,寓教于乐,深入人心的形式发挥普及历史文化的作用。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臣义士,满汉夷狄,强盗侠客,贩夫走卒,舞台上的众生相形象的传播着希冀社会和谐与平等的追求和理想。

艺术的典型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发挥了巨大的教化作用。

“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妻,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搬演,漫道逢场作戏;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悲欢离合,细细看来管叫拍惊奇”。

儒、释、道各家思想哲学在京剧中融为一体,宣教着完整的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

4、以人为本,为了娱人和社会教化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西方戏剧产生于祭祀,是为了娱神。

中国的戏曲是为了娱人。

以表现美和善为主。

用“以歌舞演故事”的方式表现社会,反映生活。

通过“兴、观、群、怨”和“形于美,动于情,达于礼,至于和”来“泄导人情”,达到平衡各种人心理与疏导情绪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起到稳定社会功能。

三、以自信和包容的王者心胸广泛综合吸取各种文化艺术的营养,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京剧继承了中国文化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善取人之长来丰富发展自己。

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停止,在保持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历代文学艺术的多种营养。

1、文学上融诗词史赋、小说,散文、散曲、俗讲、话本,变文、评书等各类文学样式于一炉2、艺术表现上集歌舞、说唱、朗诵、曲艺、杂技、武术以及声、光、电现代舞台科技于一身。

3、音乐上化徽、汉、昆、梆、及胡汉夷狄音乐,各地区村歌欲曲为一体4、在舞台表演上既吸取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哑剧的表现手段,又保持民族风格、气派和美学特征。

可以说,京剧艺术能表现现实意义,浪漫主义,包括意识流等各种风格的戏剧风格又不失民族的特点。

四、京剧不求形式的真实,而求神韵的逼真,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合,有无相生的虚拟性是京剧的艺术特质和美学原则1、京剧是通过“美”来表现“善”,传达伦理道德的。

这就要求京剧的美,追求能通过有限的舞台表现无限大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追求有限的和具体的真实。

这和中国画所追求的“写意”性是一致的。

这种追求能表现,客观+主观+艺术的再现真实的美学理想。

用虚拟空灵方法来开掘事物内涵的神韵和外延的意境。

(“眼中之山水,心中之山水,笔下之山水”)不追求快的直接反映和强列的刺激,而追求联想发酵后的深思回味和美感愉悦后渗透的理性功效。

因此京剧艺术是反复欣赏的艺术,是可以长久品味的艺术。

(“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形”)2、天马行空,出入六合京剧在故事叙述上和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评书有共同特点。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一人一事到”,“立主脑”,“减枝蔓”)既可表现人物外在的动作,又可表现人物心里的活动。

时间、空间完全可以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自由处理。

布景带在演员身上。

借助观众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舞台场景,在观众的想象参预下形成合成的艺术效果,在演员和观众的互动中实现“出入六合”的舞台表现力。

3、以一当十,有无相生的向征形式,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形成京剧舞台无所不能表现的神奇特征。

如: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千军万马。

京剧的舞台是最经济又最丰富的舞台。

五、程式是对生活升华了的艺术美程式性的特征是由京剧“以歌舞演故事”的美学本质决定的。

程式,就是把生活中带有规律性的因素提炼出来,通过分门归类进行艺术的加工提高,形成相对稳定的,在观赏中约定俗成的表演定式。

1.人分行当(生、旦、净、丑)反其意而用之。

2. 美有规则唱、念、做、打,“四功”既是有严格的程式标准的,又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升华为艺术规范的。

手、眼、身、法、步,“五法”是各行当“做”即表演的要素,有共同听规律,各行当又各有不同。

“唱”:唱是京剧的主要艺术表演方式。

京剧的音乐声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也就是在徽剧和汉剧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

由于声腔的内容过于专业,在此就不过多介绍了。

京剧的唱可以分为“叙事性”的,“介绍性”的,“抒情性”的和“对话性”的多种样式。

根据剧情和人物塑造的需要又分为不同节奏的唱,如:快板(四分之一拍),原板(四分之二拍),慢板(四分之四拍)和二六板,流水板,散板,摇板等多种。

京剧的演唱首先要求不可“荒腔走板”,也就是首先必须音要准,节奏要稳。

这是演唱的最基本的要求。

然后是要求“字正”“腔圆”。

所谓“字正”就是吐字发声,要合于汉字的声、韵、调。

字头,字腹,字尾是声韵的要求,唇、齿、舌、喉发音要准确。

要做到“以字行腔”。

“平上去入”四声是字调的要求。

京剧还讲究尖字、团字、上口字。

在演唱中这些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和规范的。

“唱就是说”。

作为京剧演员“会唱”和“唱的好”,是有很大区别的。

声、字、气、韵、味、劲,能否准确、到位?能否做到“发于衷,动于情,形于音,至于乐”?实现与角色的表现浑然一体。

“念”:也是京剧艺术表演的重要手段。

通常我们有“千斤话白四两唱”的说法。

京剧的“念”称作“白”。

分为介绍性的“引子”、“开场白”,对话性的“对白”,人物表述心里的“读白”和唱念之间的插话“插白”和各种不同情况下念诗词的“颂白”,以及丑角行当的“数板白”。

京剧念白又分为两大种类:“韵白”和“京白”。

“韵白”是京剧舞台上主要使用的念白方式,是有一定身份和修养的人物使用的“雅语”,采用湖广(湖北)话为其主要腔韵。

生、旦、净、丑各行当的韵白都有其规范。

韵白念出来,抑扬顿挫,尖团(字)分明,铿锵悦耳,朗朗上口,宛如歌唱一般。

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京剧的唱就是念,念也是唱”的道理。

“京白”在京剧舞台上使用的也十分广泛,是社会地位较低和比较粗俗的角色使用的“俗语”。

通常由丑角、花旦(小姑娘)、架子花脸和舞台上扮演少数民族的各行当角色与宦官使用。

“京白”念起来清晰、平易、幽默、贴近生活,不仅使舞台上的雅俗、胡汉人物易于区别,而且令舞台充满生动活泼的机趣。

另外还有一种念白在京剧舞台上也偶尔用之,即“方言白”,我们也称为“倒口”。

常用的方言是山西、山东、苏州、河南等地方的语言。

常使用于特殊人物。

“做”指京剧舞台上的舞蹈和表演,我们称为“五法”。

主要包括各行当的“手”、“眼”、“身”、“法”、“步”的规范和联系,以及整体有机的协调美的原则。

“手”包括各行当的手式,(含腕、臂、膀部分)如:“掌”、“指”、“拳”、“拈”、“缓”、“抖”、“弹”等。

“手”是“五法”的“启”。

在舞台表演中,手不动,“做”即不启。

手要“领神”,“动腰”,“发气”,“率步”。

“眼”就是指“眉眼”的运用。

眉如:“舒眉”“凝眉”“愁眉”“扬眉”“竖眉”等。

眼如:“正眼”(神佛与圣雅者)、“俊眼”(贵者)、“青眼”(羡慕者)、“白眼”(轻蔑者)、“笑眼”(富者)、“媚眼”(取宠者)、“醉眼”(蒙胧)、“苦眼”(愁眉)、“吊眼”(痴者)、“直眼”(贫病者)、“泪眼”(悲者)“邪眼”(奸者贱者)等。

“眼”在表演中的运用在于传神。

神随形动,使形有神,开光,不似泥人土马毫无生气。

“身”者,在表演者来讲是指腰部的运用。

腰为全身中枢,又是“法”的总指挥,无论是身段的发力,还是手、眼、步的外在协调,都依赖于腰的统帅。

“身”在表演程序上,随于手、眼,又制步于后。

“法”在业内有多种解释。

我认为:“法”是指京剧表演的气息运用,或曰“内力总程”,是“手”、“眼”、“身”、“步”的灵魂,使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能够,整体协调,气韵生动,神形兼备的总指挥。

不是“发”,也不是“要领(法儿)”。

“步”就是指各行当在表演中的步伐(含腿)。

包括:各行当的脚步、园场、(跑步)、丁字步、八字步、踏步、蹉步、驱步、跨步、云步等,和踢腿、搬腿、抬腿、控腿、跨腿等。

步既是区别人物性别、性格、身份和情感的明显标志,又是舞台表演时的“根”。

“步”稳,“步准”决定“形不乱”,“神不散”,“气息通”,舞蹈协调。

“手眼身法步”“五法”各司其部,各有功能,互相依赖,互为表里,形成京剧表演的整体美。

“打”是京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是指在舞台上表现战争和战斗。

京剧舞台上的“打”,脱胎于中国武术,在发展演进过程中以“美”为原则,又融入中国杂技和舞蹈的因素,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戏曲的武打特点。

京剧的“打”,不是要打出单纯的“真实”感,而是要打出情感,打出景物,打出环境,打出趣味。

如:反映战争场面的分为:水战、船战、马战、阵战、夜战、步战、攻城战、空战(神仙之间的战斗)等。

反映战斗方式的有:器械对打,徒手对打、与自然搏斗等。

总之京剧的武打不是打真实的过程,是打人物的心里情感和故事情节。

是以美的舞蹈和技巧完成以歌舞演故事,以歌舞塑造人物的目的。

3.说必唱,动必舞(夸张的美,协调的美)4.情节性技术组合(起霸,走边,趟马)5.程式的变通和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起霸分人物,走边分情境,程式是为内容服务的)6.节奏统一的整体美和表演风格各异的流派六、京剧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绿色娱乐方式京剧讲究“形于美,用于情,达于礼,至于和”。

它的社会功能是通过美和情的作用而实现的。

1.回归自然,寻根识本,放松精神,澄怀观照都市水泥的森林,紧张机械的劳作,激烈竞争的疲惫,多元压力的窒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