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观及基本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历史观及基本问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基本问题
(一)教学重点
第一节重点讲授社会历史观与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重要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的学习把握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必须把唯物史观的确立的意义与唯心史观的理论表现做首要的分析和论证,并以此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内容的出发点。第二节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过渡中劳动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根本区别的根源;第三节通过讲授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把握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的问题上要联系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难点
第一节通过对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内涵与划分的标准的讲授,重点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以前的历史观都是唯心史观,从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展开分析。第二节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结中起决定作用。第三节重点放在联系实际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的把握上,最后的逻辑归结为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前面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辩证法和认识论,这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如果在历史观上不能坚持彻底的唯物论立场,就只能叫半截唯物论。因此,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着重要意义。
在自然观上,一般的自然科学家都能坚持自发的唯物论立场,因为他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必须承认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研究对象的规律也是客观存在;既不是虚构的,又是可以认识的。但在历史观上,情况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唯心论。可以这么说,在自然观、辩证法和认识论上,马克思之前都有或朴素的或机械的唯物主义的看法,但在历史观上,都是清一色的唯心史观。
我们先看看伟大的科学家和渺小的哲学家的牛顿,在自然科学上,牛顿是作出了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但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影响了他的进一步的科学发现,他晚年用了整整二十年去注释《约翰启示录》,在历史观上做了宗教神学的俘虏。
包括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日本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板田昌一,在自然观上基本能用唯物辨证的观点看问题,但在历史观上,也有唯心史观的色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更为普遍的情况是,有不少人在青年时期都是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但到了晚年往往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连“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也认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布衣小人,似乎在晚年都难逃天命论的束缚。
究其根源,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庞大的动力系统,既有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发挥作用,又离不开人的历史主动精神。人们在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时,总是从历史事件开始的,历史事件的记载中,只有个别历史人物的意志痕迹,不见人民群众的作用;我们探讨某一事物
为什么发生,一般只找到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找不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比如对我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很多人都归结为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没有从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上去探讨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结果出现了许多回忆录都在大谈自己如何在文革中与四人帮作斗争,如果真的只是毛泽东错信了四人帮,就那么几个人竟可以横行数十年?其实,大跃进与文革都有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基础,如果看不到这点,就是唯心史观。
也许有同学会说,并非马克思才看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我国古代的孟子就说过“民贵君轻,社稷次之”,唐太宗李世民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不是都很重视民的作用吗?其实不然,无论孟子还是李世民,都把民当作统治的对象,而不是国家的主人,更不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虽然他们的看法有进步性,但仍然是唯心史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能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从彻底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科学统一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与唯心史观划清理论界限。
第一节社会历史观及社会的本质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在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首先必须准确地理解这个问题。
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结构,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作为与社会意识相对立的社会存在,也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社会存在是有了人类社会才有这个概念的,社会存在离开人类社会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我们必须明确,社会存在是社会的物质现象,社会物质关系,是第一性的东西,但又不等同物质范畴,社会存在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具有客观实在性。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的意识结构,即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社会意识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是第二性的社会现象。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的扩展。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划分了唯物论与唯
心论两大阵营,在历史观上,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也是划分两大阵营的标准。
(1)考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无非是两大类:社会物质现象与社会精神现象。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史学家都不能回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社会现象的关系问题,是我们研究、解决一切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处理社会矛盾、评价历史人物、认识经济规律、认识社会规律……)(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中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中劳动者是人的能动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个别英雄人物或客体精神的意志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英雄或上帝创造历史。
因此,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两种历史观的分歧、斗争的焦点。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首先碰到和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我们认识和处理一切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都必须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否则,就会犯左倾或右倾的错误。
2 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
奴隶社会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在社会意识上奴隶对奴隶主绝对的隶属关系,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迫害(带上手铐脚镣强迫劳动、用活奴隶陪葬等)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封建制的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上封建伦理纲常的等级森严,达官贵人与布衣小人不能逾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