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E SYSTEM IN CHINA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与框架 (2)

(一)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 (2)

(二)普惠金融体系的框架 (2)

二、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发展的基本概况 (3)

三、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难点 (4)

(一)降低交易成本 (4)

(二)坚持明确有效的贷款投向 (4)

(三)构建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 (5)

(四)构建良好的监管机制 (5)

四、我国普惠进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 (6)

(一)降低交易成本的对策 (6)

(二)合理把握贷款的重点投向 (7)

(三)构建良好风险防控机制的对策 (7)

(四)构建有效监管机制的对策 (8)

五、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实际上是新一轮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全国普惠金融体系。本文对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和框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深刻研究了我国目前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针对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利于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额信贷;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体系;风险防范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e

System in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e system in China is actually a new round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China's finance system goal is to build inclusive finance systems nationwide. This paper analyzes simply the theory and framework of inclusive finance system, sdudies profoundly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of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e system in China.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puts forward many countermeasures,conduciv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e system.

Key words: Inclusive financial;Microfinance;Rural banks;Rural financial system;Risk prevention

“普惠金融体系”的新理念在于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来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要为那些金融体系现在还没有覆盖到的穷人,或者是社会低收入阶层提供服务,让所有有需要的人都享受到并且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由于我国的弱势群体占绝大多数,建设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普惠体系十分必要。普惠金融体系体现的是统筹兼顾,兼顾各方的利益,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富人还是穷人。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与国情使得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与框架

(一)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

“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是从2005年被世界银行确定为小额信贷年以后,逐渐提出来的,它的含义是指一个惠及所有人包括为最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包容性金融体系”,满足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人,包括所有地区,穷人、富人等,所有需求的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包括过去难以到达的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1]。它的新理念在于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来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尤其是要为那些金融体系现在还没有覆盖到的穷人,或者是社会低收入阶层提供服务,让所有有需要的人都享受到并且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

(二)普惠金融体系的框架

1、金融服务对象层面

包括一切有金融需求的地区和群体,包括穷富人、中低收入者、大小企业者,包括偏远农村地区、发达城镇地区,其中最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是贫困者和偏远农村地区,因为他们的金融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表明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成功。

2、服务提供层面

这一层面涉及了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包括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合作兴金融机构在内的正规金融体系和包括各种民间金融机构和组织的非正规金融体系。他们直接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这一层面的建设是否完善也直接影响了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进程。

3、市场建设层面

这一层面包括了一切有利于普惠金融服务展开的相关活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和开发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其他金融活动等,如金融信息技术的提供、咨询与

培训服务的开展、专业业务网络建设和信用评级机构完善等。

4、宏观监督层面

这一方面主要是指政府的宏观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中国人民银行、银监部门、财政部门等机构是宏观调控和监督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这一方面在整体上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起到了整体调整的作用。

总而言之,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主要是涉及到以上四个大的层面的建设和完善,但是,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还应满足弱势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除了一般性的存贷款业务,还包括保险、理财等,给弱势群体提供与其他客户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权利。

二、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发展的基本概况

近年来,普惠金融体系在我国逐步受到重视,政府部门倡导加快金融改革,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普惠金融体系,因为这对我国日后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的试点已经显示出小额信贷在中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市场。

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先将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引入了中国,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2]。 1999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中国农民的信贷需求状况和信贷供给的特点,发布了一系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和政策指导文件,在农村信用社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04年,小额信贷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明确提出,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小额信贷理论和实践的论证。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倡导商业性小额信贷的试点。2008年7月日江苏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丹阳市天工惠农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开业。截至2009年3月未,全国已开业 583家小额贷款公司,筹建573家[3]。

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挂牌开业的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落户,这标志着一类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随即,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西部地区“扎根发芽”,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先后设立了6家村镇银行,开启了外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先例。2009年3月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突破百家,增加到107家,其中村镇银行91家。全部实收资本42亿元,存款65亿元,贷款34亿元[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