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4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 圈层
组成 分布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互动探究 02
探究点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探究导引
材料一 2017年6月12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南部海域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 度约10千米。 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附近陆地上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 答案 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到达地面的先是纵波,然后才是横波)。 2.结合材料,印度尼西亚地震的震源处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 答案 震源在地壳这一圈层。 3.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因为此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 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 沉积到岩石圈。
123456
播
➢ 地震时,地震波在地面和湖中的传播状态是怎 样的?
➢ 地面上的人是先感受到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
/km
速度/km•S-1
36 0 33
地 壳
9 12 15
1000 2000
横波
地
纵波 幔
深23090000 度
外
4000
核
55010500
内 核
66030701
地 心
பைடு நூலகம்
地 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固态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解析 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处时就消失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 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界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23456
2.岩石圈是指 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 C.①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解析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 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 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 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 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 物圈。
地球外部各个圈层具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 系。
答案
知识归纳
地壳
地幔
地核
横波 纵波
内部 圈层
地震波
地球的圈 岩石圈 层结构
跟踪训练
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
35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解析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震源深度35千米超过了地壳的厚度,位于上地幔, 故选B。
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地幔:熔融状态 外核:液态 内核:固态
深度/km 0 80 400
900 下 地 幔
290 0 外 核
515 内 0核
637 0
岩石圈 地壳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由坚硬岩石组成
软流层 上地幔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
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层组成。地核 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分别是上地幔顶部和软流层;地 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核心归 纳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地球内 部圈层 结构
不连续 界面 (圈层 界线)
平均 深度 /km
地壳
上地 莫霍界面 17 地幔 幔 下地
幔
地震波的 速度变化
纵波和横 波的传播 速度明显 加快
纵波的传
主要组成 各圈层的主要
物质
特点
厚度不均,大
岩石 洋部分薄,大
陆部分厚
含铁、镁 的硅酸盐 类
上地幔上部存 在一个软流层, 可能是岩浆的 主要发源地
圣何塞,位于圣何塞的胡安·圣玛利亚国际机场运行受到影响,六家航空公司的数
百架进出港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误,大批旅客滞留。回答4~5题。
4.组成图里亚瓦尔火山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
解析 组成火山山体岩石的矿物为岩浆冷凝形成,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
123456
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123456
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 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解析 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123456
2017年1月12日,哥斯达黎加图里亚瓦尔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飘至50公里外的首都
x 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
然后左右摇晃。( )
4.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
) )
答案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 构
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自然环境。
地壳加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岩石圈
生物圈 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 互影响的结果
大气圈
水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主要成分为氮和氧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 层
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 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
解析 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当纵波传导到地面时,居民感觉到上 下颠簸,当横波又传来时,居民又感觉到左右摇晃。故选D。
达标检测 03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莫__霍__界__面______, 乙_古__登__堡__界__面___。
123456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 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_0____级。对B、E两点所测到 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纵__波__在__地__幔__中__的__传__播_。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 间没有经过地幔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 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 构
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
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
况呢?
地震波
➢ 速度较 慢
➢ 固体传 播
➢ 速度较快 ➢ 固、液、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