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1 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1 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寄生虫疫苗为何不理想的分析和研究进展

(基础医学院08级临床八年制罗璨2008302180040)

目前还是主要用驱虫药物来治疗寄生虫病,它非常有效、廉价并且易于使用。然而由于出现抗药性的寄生虫,还有关于化学药品对环境不良影响的担忧,所以长期使用化学药物治疗寄生虫感染是不行的。随着停止使用化学驱虫剂的呼声越来越高,寄生虫疫苗研制变得紧迫。另一方面,疫苗是安全的,没有化学残留,不会污染环境,并且许多细菌病毒疫苗已被人接受,所以寄生虫疫苗是治疗寄生虫疾病的新方法。经过近十年研究,目前仅有非常少的驱虫疫苗作为商品销售,其疗效仍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是寄生虫有很完善的免疫逃逸机制。

寄生虫之所以能在宿主体内长期生存并繁殖,其机理十分复杂。首先,寄生虫寄生在机体的特定部位即免疫特惠区,如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还有许多寄生于肠腔,免疫系统很难对其进行攻击和完全清除。其次,寄生虫的虫体结构复杂、抗原组分繁多,有代谢抗原,表面抗原、虫体抗原等。并且有科、属、种乃至期特异性。第三,有些寄生虫的抗原性很弱或被宿主抗原隐蔽,如岗地弓形虫的包囊就表现为弱抗原,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此外,寄生虫还可以通过改变抗原性,如抗原变异、抗原伪装、表面抗原脱落与更新等逃避宿主免疫攻击。所以如何研制出有效安全的寄生虫疫苗将会是以后十年的公关难题。目前在以下几种寄生虫疫苗的研究中获得了成绩但都有不足之处。

死疫苗

死的虫体或裂解物,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使其毒力丧失,但仍保留免疫原性。如利什曼原虫的死虫作为皮试抗原已广泛应用于利什曼原虫病的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是死疫苗对大部分寄生虫病而言,其抗感染能力弱、维持时间短、需多次接种,而且副作用较大,对人和动物的实用意义不佳。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将不同阶段的虫体经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毒力降低,而接种后又能保持一定的活力,可激发较强的免疫应答。此疫苗的特点是:免疫力强、作用时间长。因其可能在人体内恢复毒力,故安全是一个问题,对免疫缺陷的人十分危险。

虫体特异组分疫苗

此疫苗是用免疫化学方法从虫体裂解物或排泄和分泌抗原(ESA) 中,提取特定组分作为疫苗。由于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都能分泌和排泄大ESA,这些抗原成分直接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统,激发宿主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某些ESA对寄生虫本身的生存也起十

分重要的作用。机体对其产生的免疫反应往往能有效地阻碍寄生虫的寄生。科学家们正试图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从ESA中筛选有效的保护成分并在体外大量表达制成基因重组疫苗。

亚单位疫苗

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希望利用虫体蛋白的一些具有保护性表位的抗原研制有效疫苗,亚单位疫苗应运而生。亚单位疫苗是由人工分离病原有效免疫原性的一个或几个抗原决定簇表位而制成的蛋白质疫苗。国内外学者应用单克隆方法制备高纯度的抗体和抗原,利用PCR技术建立了cDNA文库。目前已经建立起的寄生虫基因文库有:日本血吸虫、肝片吸虫、带状带绦虫、旋毛虫、犬钩虫、弓形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布氏锥虫、恶性疟原虫等。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是一种将某种保护性抗原的编码基因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调控序列的质粒中,制成DNA重组质粒,直接给动物注射后,质粒DNA在组织内扩散,被宿主细胞摄取,再通过宿主细胞的转承翻译表达保护性抗原蛋白。同时,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叫做基因疫苗。有学者将其称为继减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后的第三代疫苗。

核酸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备以下优点:①直接DNA接种,无需重组抗原的表达和纯化,也不需要佐剂;②在宿主细胞合成的抗原可直接结合MHCⅠ和MHCⅡ类分子,激发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抗体和CTL的产生及CD +4 T细胞的激活;;③免疫具有持续性; ④在宿主的真核细胞中表达,使寄生虫的有关蛋白更接近天然构象;⑤可与其他疫苗联合使用构成多价或多联疫苗;⑥易于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且在常温下易于储存和运输。尽管核酸疫苗与其他疫苗相比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但也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主要是:①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能否导致突变或激活癌基因;②抗原在体内长期表达是否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是否会导致宿主的免疫耐受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疫苗

细胞疫苗是应用细胞蛋白质,也包括细胞全基因组的免疫原性,从而对寄生虫病进行免疫控制的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相比,细胞疫苗具有更高的免疫保护率。

至今,兽用寄生虫疫苗已取得阶段性成功,并已较为广泛的使用。而人的寄生虫疫苗因为安全要求性高,疗效要求性高还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寄生虫病免疫及其免疫诊断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环境寄生虫学:寄生虫与环境能以不同的方式互相影响,该学科就是利用寄生虫来监测环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2.免疫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现象和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免疫学方面的科学。 3.免疫流行病学:是以流行病学的形式与方法研究免疫力的群体效应,即研究宿主个体的免疫差别是如何影响致病因素的群体生物学表现,研究通常还包括运用数学模型及血清流行病学等方法。 4.非消除性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这仅仅是一种不完全的保护性免疫力,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不能被彻底清除,而是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状态,与宿主的特异保护性免疫力同在;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残余寄生虫后,宿主已获得的这种免疫力即逐渐消失。包括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 5.消除性免疫:未经治疗,宿主即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保护性免疫力。如:硕大利什曼原虫的东方疖。 6.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宿主受到与抗寄生虫效应的靶抗原无关的病原体的提取物或某些合成产物的刺激所产生的保护力,它并不针对某特定的靶病原体,而是可抵抗多种感染因子(包括单细胞的原虫和细菌,多细胞的蠕虫,甚至肿瘤等)的攻击。 7.带虫免疫:某些血内寄生原虫感染后,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原有的原虫,使其数量明显下降,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临床症状消失,呈带虫状态,但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虫体,可抵抗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体内无此虫时此免疫力即消失,这种免疫状态就是~。 8.伴随免疫:人感染某些蠕虫(如: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患者门静脉内仍有成虫寄生和产卵,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当体内成虫消失后此免疫力也消失,这种免疫称为~。 9、流行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受感染的人,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10、感染度:是指一个个体的虫荷或一组个体的平均虫荷,在人群中只能通过定量的虫卵计数表示,但也有少量尸检的研究测定虫荷数。流行率和感染度有着内在的联系,一般,人群流行率越高,感染者的平均感染度就越高。 11、(新)感染的发生率:是指原先未感染的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受感染,以年百分率表示,通常在儿童中计算。 问答题 1.何谓超敏反应?分别可见于哪些寄生虫病? 超敏反应是处于免疫状态的机体,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或变应原时出现的异常反应,常导致宿主组织损伤和免疫病理变化。 按照Gell和Coombs关于超敏反应的分类,寄生虫感染的超敏反应也可分为Ⅰ、Ⅱ、Ⅲ、Ⅳ4型;它们分别称为速发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迟发型或细胞免疫型。 在寄生虫感染中,有的寄生虫病可同时存在几型超敏反应,甚为复杂多变。例如,血吸虫病就可有速发型、免疫复合物型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或先后存在。 【寄生虫所致的超敏反应见下页】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考试大纲---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病因:空气传播结核分枝杆菌、生型分枝杆菌或非洲分枝杆菌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和增生 本质:结核性肉芽肿 1.变质——干酪样坏死。 状似奶酪;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2.渗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3.增生——结核结节。 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

干巨累(类) (二)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儿童。 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 1.病变特点——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2.发展和结局 绝大多数可自然痊愈。少数病情恶化,可播散。 (1)淋巴道播散 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 (2)血道播散 1)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形成结核性败血症,播散到全身各脏器,形成密集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界限清楚的小结节。

2)肺粟粒性结核病。 (三)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成年人。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 1.病变特点——注意跟原发性对比。 (1)多从肺尖开始。 (2)局限在肺内(机体对结核菌有免疫力和变态反应)。 (3)主要沿支气管在肺内播散。肺门淋巴结不受累,血道播散也很少。 (4)周围常有增生性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5)病程长,新旧病变交错存在。 2.病理类型及结局 (1)局灶型:增生为主,中央干酪样坏死。 (2)浸润型:最常见。特点:在肺尖或锁骨下区,病灶周围发生渗出、坏死。如未及时治疗或患者抵抗力下降,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急性空洞。 空洞不断向外排出含菌的坏死物——慢性纤维空洞型(第3型); 或经支气管播散——干酪性肺炎(第4型)。 (3)慢性纤维空洞型。 (4)干酪性肺炎:浸润型或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导致。 (5)结核球: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相对较稳定,可手术切除。 (6)结核性胸膜炎。

抗寄生虫药教材

第三章抗寄生虫药 第1节概述 一、概念:凡能驱除或杀灭畜禽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称为抗寄生虫药。 二、病原性寄生虫分类: 蠕虫: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 原虫:焦虫、鞭毛(锥虫、毛滴虫、黑色组织滴虫等)、孢子虫(球虫、弓形体等)。 蜘蛛昆虫:螨、虻、蛆、蝇等。 三、抗寄生虫药的合理使用(注意事项) 抗寄生虫药不仅有驱去、杀死寄生虫的作用,还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1)准确选药。尽量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便于投药、价格便宜、无残留或低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 (2)准确掌握剂量和给药时间。有时要间隔用药或轮换使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3)混饮投药前,应禁水,混饲投药前,应禁食,药浴前应多饮水等; (4)大规模用药时应作安全试验; (5)停药后要经过一定的休药期,产品才能上市; (6)必要时可用联合用药; (7)严格执行休药期,控制药物在动物组织中的最高残留。 第2节抗蠕虫药 主要分为:抗线虫、吸虫和绦虫药。 抗虫机理:1、影响虫体内的酶。使虫体的神经肌肉痉挛麻痹,或能量缺乏。 2、作用虫体内的受体。如噻嘧啶。 3、干扰虫体的代谢。如三氮脒。 4、影响虫体内离子平衡或转运。如聚醚类抗球虫药与K、Na、Ca 离子结合形成亲脂性复合物,能自由穿过细胞膜,破坏细胞内离子平衡。 一、驱线虫药 驱肠道线虫药:敌百虫、左咪唑、丙硫苯咪唑、哌嗪、伊维菌素等 驱肺线虫药:氰乙酰肼、左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 (一)有机磷酸酯类 -敌百虫 性状:精制的敌百虫为白色结晶粉末,有氯醛气味,水溶液呈酸性,在碱性溶液中可水解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为有机磷中的低毒,本品广谱、高效、价廉、易得、给药方便。 体内过程:各种方法易吸收,由尿排出,残留少。 作用:抑制虫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使虫体内Ach蓄积,虫体兴奋痉挛麻痹死亡。 应用: 1、驱肠道线虫:内服,肌注可驱去大多数线虫、蛔虫、鞭虫、钩虫、毛道线虫、线虫等。 2、某些吸虫:少数吸虫,姜片吸虫等。对血吸虫,有一定疗效。 3、杀虫药:外用可驱去螨、蝇和吸血昆虫(蜱、虻、蚊、蚤等)。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研究进展 一、抗寄生虫感染免疫概述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 immunity)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以维持生理稳定的功能。抗感染能力的强弱,除与遗传因素、年龄、机体的营养状态等有关外,还决定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抗感染免疫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两大类。按感染对象来分,抗感染免疫包括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等。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表现为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识别和视图清除寄生虫的反应,和免疫的基本范畴一样,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宿主对寄生虫的非特异性免疫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遗传和种的特征。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特意向抗原的识别,是免疫活性细胞与寄生虫的抗原相互作用的全过程,其结果导致宿主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记忆反应。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常常是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下起作用的。 二、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宿主感染寄生虫以后,大多可以产生获得性免疫。由于宿主种类、寄生虫虫种以及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相互关系的不同,获得性免疫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消除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少见的一种免疫类型。动物感染某种寄生虫并获得对该寄生虫的免疫力以后,临床症状消失,虫体完全被消除,病对再感染有长期的特异性抵抗力。如大鼠感染路氏锥虫后,只出现短时间的虫血症。接着虫体完全被消灭,出现持久的特异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non- sterilizing immunity) 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一种免疫类型。寄生虫感染常常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产生获得性免疫,此时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消除,而是维持在低水平。如用药物消除宿主体内残留的虫体,免疫力随即消失。通常称这种免疫状态为带虫免疫。例如,患双芽巴贝斯的牛痊愈以后,通常仍有少量红细胞内含有虫体,此时对重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如虫体全被消除,免疫力亦随之消失。 3、缺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这一点在蠕虫感染中比较常见,一般宿主对消化道内的蠕虫的免疫反应很有限,

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一、毛滴虫病 毛滴虫病是由寄生在公牛和母牛生殖器官内的牛胎毛滴虫引起的生殖道疾病,通过配种而传染,可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不孕,给生产带来一定危害。 牛胎毛滴虫主要寄生在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内,公牛的包皮、阴茎黏膜及输精管内。母牛怀孕后,在胎儿体内、胎盘和胎液中都有大量的虫体。人工授精器械消毒不严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症状】公牛常为带虫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严重时公牛包皮有肿胀,流出脓性分泌物,阴茎黏膜上出现虫性结节,不愿交配。母牛阴道红肿,黏膜上有红色结节,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屡配不孕,从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怀孕母牛可发生早期流产或死胎,泌乳量下降。 【治疗】 (1)0.2 %~ 0.3 %碘溶液(碘2 ~ 3 克、碘化钾4 ~ 6 克、蒸馏水1 000 毫升),冲洗子宫或公牛包皮腔,也可用0 . 1 %利凡诺或0 . 1 %黄色素冲洗。隔日1 次。 (2)灭滴灵每千克体重60 毫克,每日1 次口服,连服3 次。或按每千克体重10 毫克配成5 %的溶液静脉注射,每日1 次,连用3 次。 【预防】①对引进牛要进行毛滴虫病检查。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有效的防制措施,但要严格消毒授精器械。③定期进行毛滴虫检查。 【检查方法】 (1)用生理盐水冲洗牛阴道或包皮囊内,收集冲洗液,离心沉淀,沉淀物用显微镜检查。 (2)将阴道或包皮内分泌物、流产胎儿液或胎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到活动的虫体。 (3)毛滴虫体为梨形、圆形或纺锤形等多种形状,有 4 根鞭毛,其中3 根在虫体前部,另1 根与体侧波动膜相连,叫后鞭毛,身体中央有一纵轴,纵轴末端伸出体外 二、新陈代谢疾病幼畜白肌病

寄生虫病常免疫学诊断

寄生虫病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刘凡 @ 2006-04-26 12:53 寄生虫病目前还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据近年的全国调查报告,共发现我国有人体寄生虫56种,主要为肠道寄生虫。其中半数以上为不常见虫种,尚不包括疟疾、黑热病、血吸虫、丝虫以及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巴贝西虫和锥虫等重要寄生虫。人均寄生虫感染率高达62.6%。估计全国有7亿多人感染寄生虫,最多的1人同时感染9种寄生虫,特别在农村人口中。因此对寄生虫的检验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基本的技术。对寄生虫的检验不仅要能熟悉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它们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而且要求掌握对各种标本的处理技术(如取材、制片、染色、镜检)及必要的免疫学等检验方法。 目前,寄生虫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原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三个方面。实际应用中免疫学检查比较高效和准确,几乎所有的免疫学方法均可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但是各有各的优缺点,各有各的应有条件,主要而且常用的免疫检验方法有: 1.环卵沉淀试验(COPT):这是国内外公认的用以诊断血吸虫病的有效血清学方法之一。现在该法已趋向完善,不但提高了它的诊断效果,而且使该法更适合于现场推广应用。虫卵的处理有甲醛处理冰冻干卵抗原;热处理超声干卵抗原等。方法有双面胶纸条法、蜡封片法、塑料管、薄膜抗原片COPT,聚乙烯醇缩甲醛氯仿COPT(PVF-COPT)等,均有实用价值,已经作为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地区首先考虑应用的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 2.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已用于多种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可分为间接血凝(IHA),反向间接血凝(RIHA),间接血凝抑制试验(IHAI),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IHAI),可以检测抗原或抗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提高。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目前国外ELISA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免疫学诊断中。许多商品试剂盒已被引入国内,但是价格较高。国内也研制了多种试剂盒,推广应用于各种寄生虫病诊断中。例如:血吸虫病、肺吸虫病、黑热病、包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卡氏肺孢子虫病、囊虫病、阿米巴病等。除传统的ELISA 外,又发展了K-ELISA、ABC-ELISA、DOT-ELISA、薄膜ELISA等,应用于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肝吸虫病等。可测抗体,也可测循环抗原及粪便样品、脓液及其它体液中的抗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抗原制备和试验方法尚需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 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在国外已广泛应用IFAT作为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国内主要应用该法诊断疟疾、丝虫病、弓形虫病。在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包虫病、阿米巴病等也有应用。IFAT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现性。但试验结果需要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反应,限制了该法的广泛应用。结果判定需要有经验的人员,有一定的主观性。该法可检测血清中的抗体,也可检测组织内的寄生虫,如利什曼原虫、阿米巴、疟原虫、弓形虫等。

人体常见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人体常见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19-12-25T11:42:20.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4期作者:于玲 [导读] 切断传播媒介等多个渠道,多管齐下,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即可有效提升寄生虫病的防控效果,保障大众健康安全。 (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寄生虫病防治科吉林 132001) 【摘要】寄生虫病即寄生虫侵入人体导致的相关疾病,其具有发病迅速的特点,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较大;多因饮食感染所致,常见寄生虫包括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同时存在因皮肤感染致病的情况,包括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病情严重的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深入探讨其病症机理,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寄生虫病防治现状,分析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内容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深入了解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明确其对人体的危害,并采用相应的预控措施,通过驱虫、治疗性驱虫、预防性驱虫、清除外界环境虫源、切断传播媒介等多个渠道,多管齐下,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即可有效提升寄生虫病的防控效果,保障大众健康。 【关键词】寄生虫病;饮食感染;皮肤感染;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4-0040-02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common parasitic diseases in human body Yu Ling Department of Disinfection and Parasitic Diseases,Jilin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ilin 132001,China 【Abstract】Parasitic diseases,which are related diseases caused by parasites invading the human body,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onset and cause great harm to human health; mostly due to dietary infections,common parasites include tsutsugamushi and tsutsugamushi.Ascariasis,hookworm disease,etc.There are also cases of skin infection due to skin infections,including schistosomiasis, malaria,filariasis,and kala-azar.In severe cases,the patient's life health and safety can be directly threatened.Therefore,in-depth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disease,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arasitic diseases in China,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tent of parasitic diseases has very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parasitic diseases,clear its harm to the human body,and use appropriate pre-control measures,through deworming,therapeutic deworming,preventive deworming,clearing external environmental insect sources,cutting off the media,etc.Channels,multi-pronged,adhere to the "prevention first,anti-heavy governance" principl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arasitic diseases,to protect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 【Key words】Parasitic diseases; Dietary infections; Skin infection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寄生虫病为常见慢性疾病,因虫种和寄生部位不同,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各异;寄生虫病在临床上具有复杂多样的病理表现,同时其疾病分布广泛,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可见,寄生虫病是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体寄生虫为一类真核生物[1]。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寄生虫病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其复杂的生活史及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既不同于普通的经济动物,又不归属于微生物,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效果长期以来并不理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传染性疾病研究及热带病研究中的内容显示,2018年公布要求重点防治的 10 种热带疾病中,有7种为寄生虫病,虽然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医疗环境的改善,在生活环境好转的情况下寄生虫病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我国仍然有多种寄生虫病流行[2]。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人体常见寄生虫病的病症机理,探究寄生虫病的防治方向,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寄生虫的类型 人体常见的寄生虫类型繁多,致病后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且根据不同条件,其分类标准也并不一致,常见类型包括螨虫、吸血虫、绦虫、钩虫、疥虫、蛲虫、弓形虫、蓝氏贾第虫等。 1.1 寄生时间分类 根据寄生时间因素,可将其分为暂时性寄生虫与永久性寄生虫,顾名思义,暂时性寄生虫的治疗难度相对较低,多源于寄生虫在摄食过程中,短时间逗留于宿主体内的情况,通常此类症状,当寄生虫达到某种寄生目的后即会离开,常见类型包括昆虫类的雌蚊等,值得注意的是,暂时性寄生虫疾病存在定期寄生的概念,常见类型如马胃蝇幼虫,因其会定期寄生于马胃部而得名[3]。另一方面,永久性寄生虫即寄生虫整个生活史都将寄生于宿主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日本吸血虫、猪旋毛虫等,此类症状通常较为严重,且治疗难度较高,也是目前最主流的疾病类型之一。 1.2 寄生部位分类 根据寄生时间分类的理论,临床上常根据寄生部位的差异对寄生虫病进行区分,即体内寄生与体外寄生,顾名思义,体内寄生即完全寄生于宿主体内寄生虫疾病,主要部位包括肾脏、肺、肝、肠道等,此类疾病也是导致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病因,常见日本吸血虫、姜片吸虫等类型。同理,体位寄生即寄生于宿主体外的疾病类型,于人体而言,多寄生于皮肤表面、表皮内、头发内等部位,多见于虱、疥螨等。 2.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 不同的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差异巨大,通常寄生虫分布于人体小肠里,如血吸虫,多源于饮食不洁,其幼虫囊虫多分布于肺部,阴道毛滴虫多分布于阴部,此类寄生虫病将直接导致其器官损伤,同时,寄生虫均有一定程度的营养掠夺能力,很容易导致炎症、血管阻塞等疾病。蛔虫多源于摄食传播,孵化后刺穿人体内脏壁,随后进入血液,经血流进入肺部,若经咳出、吞咽,将再次回到内脏,很容易引发发烧、疲劳、过敏、皮疹、呕吐、腹泻及神经问题。血吸虫将直接损害患者器官,成虫能寄生在人类宿主身上数十年,可能数年不显示任何症状,常见症状包括热、疼痛、咳嗽、腹泻、肿胀、昏睡。绦虫多通过污染食品渠道传播,作用于人体容易造成恶心、呕吐、内脏发炎、腹泻等症状。蛲虫可直接导致蛲虫病,其虽然不会进入血液,但可在体外产卵,因其肛周搔痒,引发炎症[4]。 3.寄生虫感染的防控措施 3.1 驱虫 驱虫是抑制寄生虫疾病最直接的防控措施之一,其主要通过消灭传染源切断感染风险,可强化流动人口监测,控制流行区传染源的输

李玉林主编的《病理学》章节题库(寄生虫病)【圣才出品】

第17章寄生虫病 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在血吸虫病中,给病人造成最大危害的因素是()。 A.虫卵 B.童虫 C.成虫 D.尾蚴 【答案】A 【解析】尾蚴、童虫、成虫以及虫卵等均可对宿主造成损害,但以虫卵引起的病变最严重,对机体的危害也最大。血吸虫虫卵对人体造成主要病损,基本病理变化为虫卵结节,表现为虫卵在肝、肠、肺组织内的沉集,后期导致组织弥漫性纤维化。 2.血吸虫病的急性虫卵结节中浸润的细胞主要为()。 A.嗜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上皮样细胞 【答案】D 【解析】急性虫卵结节表面有时可见附有放射状嗜酸性的棒状体,是虫卵内毛蚴释放的

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B淋巴细胞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物。其周围是一片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物质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状似脓肿,故又称嗜酸性脓肿。 3.诊断假结核结节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上皮样细胞 B.郎罕氏巨细胞 C.干酪样坏死 D.结核结节加干酪样坏死。 E.虫卵 【答案】E 4.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为()。 A.胆汁性肝硬化 B.门脉性肝硬化 C.坏死后性肝硬化 D.干线型肝硬化 E.淤血性肝硬化 【答案】D 5.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下列何者所致?() A.虫卵

B.毛蚴 C.尾蚴 D.童虫 E.成虫 【答案】A 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 阿米巴病的肠道病变特点有()。 A.主要累及回肠末端 B.形成烧瓶状溃疡 C.大量纤维素渗出 D.溃疡周围可见滋养体 【答案】BD 【解析】A项,肠阿米巴病变主要位于盲肠、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直肠,严重病例整个结肠和小肠下段均可受累。B项,阿米巴病基本病变为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变质性炎,以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为特点。C项,阿米巴病的基本病变为变质性炎,无大量纤维素渗出,大量纤维素渗出为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的特点。D项,阿米巴病病变组织镜下在溃疡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及肠壁的小静脉腔内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三、名词解释 1.异嗜症 答:异嗜症是指有些钩虫患者喜食非食品,如煤渣、泥土、纸片等的一种病症,其发生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有些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这种现象称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寄生虫能在有免疫力的宿主体内增殖,长期存活,有多种复杂的机制,包括寄生虫表面抗原性的改变如抗原变异、抗原伪装,也可通过多种破坏机制改变宿主的免疫应答等。但是,任何一种寄生虫的存活机制均未能完全搞清楚。 1.抗原性的改变寄生虫表面抗原性的改变是逃避免疫效应的基本机制。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寄生虫时,其表面抗原性发生变异,直接影响免疫识别,例如非洲锥虫在宿主血液内能有顺序地更换其表被糖蛋白,产生新的变异体,而宿主体内每次产生的抗体,对下一次出现的新变异体无作用,因此寄生虫可以逃避特异性抗体的作用。这种抗原变异(antigenie variation)现象也见于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表面。抗原伪装(antigenic disguise)是寄生虫体表结合有宿主的抗原,或者被宿主的抗原包被,妨碍了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例如曼氏血吸虫肺期童虫表面结合有宿主的血型抗原(A、B和H)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这类抗原来自宿主组织而不是由寄生虫合成的,因此宿主抗体不能与这种童虫结合,为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创造了条件。 2.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释放出可溶性抗原,大量存在下可以干扰宿主的免疫反应,有利于寄生虫存活下来。表现为: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体复合物,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如曼氏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存在循环抗原,可在宿主体内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实验证明,这种复合物可能改变宿主免疫反应,如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对童虫的杀伤,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等。也可表现为直接破坏特异的免疫效应分子,例如,枯氏锥虫的锥鞭毛体的蛋白酶能分解附着于虫体上的抗体,使虫体上仅有Fab部分,而无Fc部分,因而不能激活补体以导致虫体的溶解。另外,有几种寄生虫感染中发现有免疫抑制因子。这种因子来自寄生虫本身,或存在于宿血液中。例如感染枯氏锥虫的小鼠血清中就有一种物质能在体内或体外经激活抑制细胞而抑制抗体反应。这种物质是分子量为200000的蛋白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寄生虫感染中或在感染的某些阶段,寄生虫可引起宿主的全身性或局部免疫抑制。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十单元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本单元复习思路 本章复习重点:两个基本病变+两组不同 1.肺结核、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 2.菌痢和伤寒的不同 3.流脑和乙脑的不同 第一节结核病 对人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造成肺部感染。 一、基本病理变化 结核病是一种特殊性炎症,其病变特点是形成结核性肉芽肿,但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一)渗出为主的病变 见于结核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二)增生为主的病变 当细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 镜下典型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数量最多)、Langhans巨细胞以及外周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记忆口诀:干累多领先!) (三)变质为主的变化 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渗出及增生的病变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 坏死呈黄色、均匀、细腻,状似奶酪。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二、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结局 (一)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 病变特点: 首先在肺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肺膜处,形成肺内原发灶。 开始为渗出性,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 很快侵入淋巴管,到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干酪样坏死。 重要知识点: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灶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三种合为原发综合征 (二)原发性肺结核发展和结局 1.淋巴道播散:浅表淋巴结结核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2.血道播散: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 ①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寄生虫的防治原则

寄生虫的防治原则 大多数寄生虫患者都是儿童。寄生虫寄生在人体的肠胃中,可能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等。蛔虫还可以侵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病,可导致儿童严重缺锌,使患儿智力发育迟缓,所以寄生虫的防治刻不容缓。接下来,妈网百科介绍寄生虫的防治原则。 寄生虫的生活史因种不同,有的比较复杂,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要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须在了解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因素,采取下列几项措施,阻止寄生虫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 在开展寄生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根据各地区,以及各种寄生虫的具体情况,制订防治方案。对土源性蠕虫及经口感染的寄生虫的控制与消灭,首先是注意管好粪便、水源,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华支睾吸虫和肺吸虫病的感染分别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和溪蟹、蝲蛄引起的;猪、牛带绦虫病以及旋毛虫病系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牛肉所致,这些蠕虫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也称食物源性蠕虫病,其防治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教育群众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加强粪管和肉品检查、以减少传播机会。包虫病的防治则屠宰卫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药物驱虫为主,结合我国疫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对病犬“无污染性驱虫”将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只有动员广大群众乃至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搞好。所以必须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耳闻目睹寄生虫病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危害、认识到“区区小虫”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及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意义,使各级领导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寄生虫生活史的宣传,增加群众预防寄生虫病的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这样才能开展群防群治,并巩固和提高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病理学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课程复习

第十六章寄生虫病 知识框架 重点内容 第一节 血吸虫病 掌握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的基本病理变化;肝吸血虫病及肠吸血虫病。 熟悉 尾蚴、童虫和成虫引起的病变;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了解 病因及感染途径;血吸虫卵异位寄生引起的病变。 1.病因及感染途径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常见的血吸虫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在我国只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流行。 2.病理变化

2.1虫卵引起的损害为本病最主要病变。 2.1.1虫卵沉着部位主要沉积于乙状结肠壁、直肠壁、肝。异位沉积于脑、肺等处。 2.1.3病变特点 (1)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中央为1~2个成熟虫卵,表面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体(Hoppli现象),周围为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粒细胞聚集,可见Charcot-Leyden结晶。 肉眼:灰黄色、粟粒至绿豆大的小结节。 (2)晚期急性虫卵结节:在嗜酸性脓肿的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层,其间以嗜酸粒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3)慢性虫卵结节——假结核结节:急性虫卵结节形成10天后,虫卵内毛蚴死亡,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虫卵崩解,破裂;单核巨噬细胞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与结核肉芽肿类似的病变。 (4)纤维化结节:假结核结节纤维化,玻璃样变,死亡虫卵钙化。 2.2尾蚴引起的损害 尾蚴性皮炎。 2.3童虫引起的损害 一过性肺炎;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 2.4成虫引起的损害 血栓性静脉炎伴血栓形成,血管周围炎、晚期纤维组织增生,死亡成虫周围可形成嗜酸性脓肿。 3.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 3.1肝脏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常见人体寄生虫病及防治

常见人体寄生虫病及防治 蛲虫学名Enterobius vermicularis 是寄生于人的盲肠、小肠下段的一种小型线虫,又名蠕形住肠线虫,雌性成虫体长8—13mm,雄虫2—5mm。雌、雄头端均有角质膨大形成的翼。成虫在寄生部位交配,交配后雄虫死去,雌虫子宫内充满卵粒后向下移行。夜间寄主入睡后,雌虫到寄主肛门处产卵,产卵后雌虫多数死亡。偶有雌虫仍爬回直肠。虫卵在外界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经数小时后即变成具感染能力的卵。当患者由于雌虫及卵的刺激用手搔抓肛门时,虫卵可经污染的手指进行自体感染,亦可经衣被、患者用具,甚至空气进行传播,也偶有虫卵在肛门外孵化,然后幼虫再爬回直肠。具感染力的虫卵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孵化为幼虫,幼虫沿小肠下行时脱皮两层,至结肠再脱皮一次发育为成虫。自感染到雌虫产卵约需一个半月左右,成虫寿命2—4周。蛲虫患者多为儿童,特别是在儿童集体生活的条件下易于传播流行。蛲虫也是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患者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会影响睡眠、食欲不振、烦躁、消瘦等症状出现。治疗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家庭及托儿机构的卫生是控制其流行的手段。 疟原虫: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

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 其中一个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蛔虫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意,易发生于儿童。蛔虫成虫寄生在肠道,会妨碍小孩的营养吸收,甚至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个别情况还会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蛔虫性阑尾炎等急症。当然蛔虫的蚴虫还可以移行到肺、肝、脑、眼等重要器官引起这些部

预防寄生虫病(精)

第二单元预防寄生虫病 一种动物依靠夺取另一种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以及获得经常的或暂时的居留场所,这种过寄生生活的动物叫做寄生虫。中小学生处于寄生虫病感染最多的年龄段,而且感染的寄生虫种类也可能是最多的。 (一)、寄生虫的分类 按照感染寄生虫的途径,中小学生可能患的寄生虫病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土源性寄生虫病:通过泥土或寄生虫污染食物、水等,从而使人感染,这些寄生虫的传播过程简单,对外界的要求不高,因而传播广泛,容易感染。这类寄生虫主要包括蛔虫、钩虫、蛲虫等,此类肠道蠕虫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食源性寄生虫病:这类寄生虫往往在某些动物体内生长或发育成感染期的寄生虫,人通过食用这些动物而感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往往局限于部分地区而流行。它们包括肝吸虫、肺吸虫、弓形虫等。这类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引起的临床症状较严重,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水源性寄生虫病:这类寄生虫是通过水传播的,人接触了有寄生虫污染的水,寄生虫会钻入人体或被动地被吞入人体而使人染病,如血吸虫等。 虫媒性寄生虫:这类寄生虫以昆虫为媒介,并在昆虫体内完成一段生长发育过程,然后通过昆虫的叮咬将寄生虫传播给人。如通过蚊子传播的疟疾等。 (二)、寄生虫病传播 寄生虫病传播的三个要素: 1. 传染源 包括带虫(囊)者、贮存寄主和转续寄主。如阿米巴带囊者、黑热病患者均可作为疾病的传染来源;家犬可作为黑热病的贮存寄主;野猪则可作为肺并殖吸虫的转续寄主而传播疾病。 2.传播途径 可分为:①经口感染。如食入被感染性蛔虫卵或阿米巴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可感染蛔虫病或阿米巴病。②通过吸血的媒介昆虫传播。如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③经皮肤感染。如钩虫的丝状蚴可直接钻入寄主皮肤而使之感染。④经胎盘感染。如先天性疟疾、先天性弓形虫病等。⑤经呼吸道感染。如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系经鼻腔粘膜感染的。 ⑥其他方式。如输血可感染疟原虫等。此外,寄生虫病的传播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流行,如:①媒介昆虫或中间寄主的存在。如疟原虫、丝虫等需要在特定的昆虫(按蚊、库蚊)体内发育繁殖后才能传播。有的寄生虫需在2个或2个以上中间寄主体内发育后才能感染人,如中华分支睾吸虫需在淡水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后才能感染某些淡水鱼,在鱼体内发育为囊蚴才能感染人;因此这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区受媒介昆虫及中间寄主分布范围的影响。②适宜的发育环境。如蛔虫卵需在土壤中,经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有氧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虫卵。③不良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有些地区有生食(如食鱼生粥、醉蟹)的习惯而感染中华分支睾吸虫病和。 3.易感人群 无免疫力的人群或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均易感染当地流行的寄生虫病,例如大量移民自非流行区迁入疟疾流行区时,往往会出现疟疾的暴发流行。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生活条件、风俗习惯等均可影响某一流行环节而影响流行。因此当存在以上3个环节时,即可发生寄生虫病的流行,反之如切断某一环节,就可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 (三)、寄生虫病的发病特点 病主要取决于侵入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和毒力以及寄主的免疫力。侵入的虫体数量愈多、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逃避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逃避 寄生虫可以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有些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发育、繁殖、生存,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其机理如下: 1.组织学隔离 寄生虫一般都具有较固定的寄生部位。有些寄生在组织中,细胞中和腔道中,特殊的生理屏障使之与免疫系统隔离,如寄生在眼部或脑部的囊尾蚴。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形成保护层如囊壁或包囊,如棘球蚴。虽然其囊液具有很强的抗原性,但由于其厚厚的囊壁使之在宿主体内存活。有些细胞内的寄生虫,宿主的抗体难以对其发挥中和作用和调理作用。寄生在吞噬细胞中的利什曼原虫和弓形虫,虫体在细胞内形成纳虫空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可以逃避宿主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杀伤作用。腔道内寄生虫,由于分泌型IgA的杀伤能力有限,又难以与其它免疫效应细胞接触,致使感染维持时间较长。 2.表面抗原的改变 ⑴抗原变异 寄生虫的不同发育阶段,一般都具有期特异抗原。即使在同一发育阶段,有些虫种抗原亦可产生变化。如布氏锥虫虫体表面的糖蛋白膜抗原不断更新,新变异体(variant)不断产生,总是与宿主特异抗体合成形成时间差。 ⑵分子模拟与伪装 有些寄生虫体表能表达与宿主组织抗原相似的成分,称为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ry)。有些寄生虫能将宿主的抗原分子镶嵌在虫体体表,或用宿主抗原包被,称为抗原伪装(antigen disguise)。如曼氏血吸虫童虫,在皮肤内的早期童虫表面不含有宿主抗原,但肺期童虫表面被宿主血型抗原(A、B和H)和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包被,抗体不能与之结合。 ⑶表膜脱落与更新 蠕虫虫体表膜不断脱落与更新,与表膜结合的抗体随之脱落。 3.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寄生虫抗原有些可直接诱导宿主的免疫抑制。表现为: ⑴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 一些寄生虫感染往往诱发宿主产生高Ig血症,提示多克隆B细胞激活,大量抗体产生,但却无明显的保护作用。至感染晚期,虽有抗原刺激,B细胞亦不能分泌抗体,说明多克隆B 细胞的激活导致了能与抗原反应的特异性B细胞的耗竭,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甚至出现继发性免疫缺陷。 ⑵抑制性T细胞(Ts)的激活 Ts细胞激活可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动物实验证实,感染利什曼原虫、锥虫和血吸虫小鼠有特异性Ts的激活,产生免疫抑制。 ⑶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 有些寄生虫的分泌排泄物中某种成分具有直接的淋巴细胞毒性作用,或可抑制淋巴细胞激活,如感染旋毛虫幼虫小鼠血清,肝片吸虫的排泄分泌物(ES)均可使淋巴细胞凝集被杀伤。枯氏锥虫ES中分离出30KD和100KD蛋白质可抑制宿主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表达,曼氏血吸虫存在0.1~0.5KD热稳定糖蛋白,不需通过Ts激活,直接抑制ADCC 杀虫效应。克氏锥虫分泌的蛋白酶可直接分解附着于虫体表面的抗体,使Fc端脱落无法激活补体。寄生虫释放的这些淋巴细胞毒性因子也是产生免疫逃避的重要机制。 ⑷封闭抗体的产生

第三章病理学: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测考试题.doc

第三章病理学: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测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在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哪种细胞( )A.朗格汉斯巨细胞和淋巴细胞 B.朗格汉斯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C.异物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D.上皮样细 胞和异物巨细胞 E.朗格汉斯巨细胞和巨细胞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关于浸润型肺结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B.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 C.肺门淋巴结结核 D.病人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E.痰中结核菌常为阴性 本题答案:A 本题解lC.液化性坏死 D.纤维样坏死 E.凝固性坏死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单项选择题 人体消灭结核杆菌主要依靠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浆细胞 D.B淋巴细胞 E.巨噬细胞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单项选择题 关于淋病的特点,错误的叙述是()A.易侵袭黏膜 B.以性传播为主 C.病原体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D.感染最早期表现为阴道炎 E.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患儿4岁,头痛、发热,神志不清,抽搐不止,体检:颈软,四肢及躯干见大片淤斑。尸检:脾肿大,刀刮有脾泥,肾上腺大片出血,脑膜充血、混浊,在脑膜血管周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应诊断为()A.结核性脑膜炎 B.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出血热 D.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化脓性脑膜脑炎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单项选择题 成为重要传染源的肺结核病是()A.结核球 B.局灶型肺结核 C.支气管内结核 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