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件--南大傅献彩等第五版ppt_11-1[1]
合集下载
南京大学第五版物理化学教材课件 傅献彩 沈文霞主编
W. Ostwald (1853-1932)
J. H. van’t Hoff (1852-1911)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20世纪前期迅速发展 胶 体 化 学 物理化学 形成了许多 新的分支领域, 如:
新测试手段和
新数据处理方法不
断涌现。
溶 液 化 学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20世纪中叶后发展趋势和特点:
(1) 从宏观到微观
(2) 从体相到表相
(3) 从静态到动态
(4) 从定性到定量 (5) 从单一学科到边缘学科 (6) 从平衡态的研究到非平衡态的研究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1) 从宏观到微观 只有深入到微观,研究分子、原子层次的运动规 律,才能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结构与物性的关系。 宏观 (看得见的物体) 介观 (纳米材料) 粒子 膜 丝 管 微观 (原子、分子)
实际意义。自1960年以来,逐渐形成了非平衡
态热力学这个学科分支。 Prigogine对非平衡态热力学有突出贡献,这个 学科分支成为当前理论化学的研究前沿之一。
§0.2 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什么是物理化学?
研究所有物质系统的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 和方法的学科。 涵盖从宏观到微观与性质的关系、规律、化 学过程机理及其控制的研究。 物理化学是化学以及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18世纪开始萌芽: 从燃素说到能量守 恒与转化定律。
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
夫(М. В. Ломоносов
1711-1765)最早使用 “物
理化学”这一术语。
М. В. Ломоносов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1887年德国科学家W.Ostwald和荷兰科学家J.H. van’t Hoff 合办的《物理化学杂志》建立与发展
傅献彩第五版物理化学课件全解共111页
谢谢!
111
傅献彩第五版物理化学课件全解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傅献彩物理化学电子教桉-第五版物理化学总复习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QP
r
H
m
(773K
)
61.2kJ.mol 1
rU
m
(773K
)
r
H
m
(773K
)
B (g)RT
61.2 (111) 8.314 773103 kJ.mol 1
67.6kJ.mol 1
W
rU
m
(773K
)
Q
(67.6 61.2)kJ.mol 1 6.4kJ.mol 1
或者
均活度系数、离子强度旳计算; 3、电池电动势、电极电势及电池反应旳
rGm , r H m , r Sm , Qr,Ka 旳计算;
4、会将简朴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等。
1. 298K时电池: Zn(s)|ZnCl2 -1 ) | AgCl(s)|Ag(s) 电动势为 E=1.156V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第三定律熵:
ST
T Qr
0K T
偏摩尔量、化学势及化学势判据:
Z nB
T ,P,nc
Z B,m
Z U , H ,V , A,G, S
B
G nB
T ,P,nc
GB,m
有可能发生过程
BB 0
可逆过程
3. 基本过程、基本公式
W、Q、U、H、S 、A及G旳计算: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W Q U H 0
,298K
)
反应旳恒压热效应与恒容热效应旳关系:
r
H
m
(298K
)
rU
m
(298K
)
B (g)RT
如反应 H2 (g) 0.5O2 (g) H2O(l)
B (g)RT (0 0.5 1)RT 1.5RT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件
的化学势相等。
相平衡状态
当单组分系统满足相平衡条件时 ,系统将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各
相之间不会发生相互转化。
二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定义
二组分系统是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系统,其相平衡是指这两种 物质在气、液、固三相之间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
相平衡条件
二组分系统的相平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各相的 化学势以及两种物质的摩尔分数相等。
平衡常数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 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幂的 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幂
的乘积之比。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式不 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也不同。
平衡常数的意义
表示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平衡常 数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等温方程式的定义
电化学
05
电导和电导率
电导
表示物质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定 义为当施加电场时,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面积的电流。
电导率
表示物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定义 为电导与物质厚度的比值。
电极电势和电池反应
电极电势
表示电极上发生的氧化或还原反应的 难易程度,与电极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有关。
电池反应
由两个电极反应组成的可逆反应,其 总反应为两电极反应的相反数之和。
了解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组成,为 实际生产和科学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平衡组成的计算方法
通过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平衡常数 表达式,解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分 压。
相平衡
04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定义
单组分系统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系统,其相平衡是指该物质在气 、液、固三相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的过程。
相平衡状态
当单组分系统满足相平衡条件时 ,系统将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各
相之间不会发生相互转化。
二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定义
二组分系统是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系统,其相平衡是指这两种 物质在气、液、固三相之间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
相平衡条件
二组分系统的相平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各相的 化学势以及两种物质的摩尔分数相等。
平衡常数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 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幂的 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幂
的乘积之比。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式不 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也不同。
平衡常数的意义
表示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平衡常 数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等温方程式的定义
电化学
05
电导和电导率
电导
表示物质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定 义为当施加电场时,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面积的电流。
电导率
表示物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定义 为电导与物质厚度的比值。
电极电势和电池反应
电极电势
表示电极上发生的氧化或还原反应的 难易程度,与电极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有关。
电池反应
由两个电极反应组成的可逆反应,其 总反应为两电极反应的相反数之和。
了解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组成,为 实际生产和科学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平衡组成的计算方法
通过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平衡常数 表达式,解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分 压。
相平衡
04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定义
单组分系统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系统,其相平衡是指该物质在气 、液、固三相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的过程。
《物理化学课件》课件
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表面活性剂
能够显著降低表面张力,增加溶液润 湿性的物质。
应用
洗涤剂、化妆品、农药、石油工业等 。
胶体的性质与制备方法
性质
胶体具有介稳性、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和胶体聚沉等特性。
制备方法
分散法、凝聚法、蒸气法等。
2023
PART 07
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
REPORTING
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及其危害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也可以通过热力学 数据计算得出。
平衡移动原理与勒夏特列原理
平衡移动原理
01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改变温度、压力或浓度等
条件,平衡状态将发生改变,以减弱这种改变的趋势。
勒夏特列原理
02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平
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机理对温度的敏感性也不同。
2023
PART 04
化学平衡
REPORTING
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
1 2 3
平衡常数定义
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 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当K大于1时,反应自发向正方向进行;当K小于 1时,反应自发向逆方向进行。
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通过了解晶体的内部结构,可以预测其性能,从而为材料 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指导。
2023
PART 06
表面化学与胶体
REPORTING
表面张力的概念与测定方法
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使得液体 表面尽可能收缩。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件
在常温下,只有在15000 atm以上,石墨转变为金刚石 在常温下,只有在 以上, 以上 的反应才是自发的。 的反应才是自发的。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速率和机理的问题 二、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的问题
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究竟有多大? 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究竟有多大?反应是经过什么样的机 理(或历程)进行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 或历程)进行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 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有什么影响? 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 化学反应,抑制副反应的发生, 化学反应,抑制副反应的发生,使之按我们所需要的方向 和适当的速率进行等等。 和适当的速率进行等等。 研究这一类的问题构成物理化学中的另一部分叫做化学 研究这一类的问题构成物理化学中的另一部分叫做化学 动力学。它主要解决反应的速率和历程的问题。 速率和历程的问题 动力学。它主要解决反应的速率和历程的问题。它的任 务就是把热力学上可能发生的反应变为现实。 务就是把热力学上可能发生的反应变为现实。
绪
论
§0.1 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具有密切联系 a.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物理变化。(体积、压力、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物理变化。(体积、压力、 。(体积 热效应、 热效应、电效应和光效应等 )
CH 4 + 2O2 = CO2 + 2 H 2 O 放热
Zn + CuSO4 = ZnSO4 + Cu 放电
3. 热力学平衡态
热力学平衡态:在一定的条件下, 热力学平衡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一个系统所有的状 态函数(宏观性质)有确定值,且不随时间而改变, 态函数(宏观性质)有确定值,且不随时间而改变,则称 这个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 这个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
物理化学1.1 绪论85页PPT
15
状态函数的两个重要特征
(1) 状态函数的数值随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如始态Z1, 终态Z2,则改变量
ZZ2Z1
只与系统的始、终态有关,与历史无关
y
y=f (x)
Z
Z=f (x, y) y
y2 Z2
y1
x1 x2 x
Z1
y2 y1
x1 x2
x 16
(2) 状态函数具有全微分的性质:
d
XX xy
d
xXyx
d
y
例如,理想气体的封闭体系 Vf(T,p)
则有 dVV TpdTVpTdp
全微分的积分与积分途径无关
X X2dXX X
X1
2
1
17
1.1.4 过程和途径
• 等温过程 • 等压过程 • 等容过程 • 绝热过程
T1= T2= Tex p1 = p2 = pex V1 = V2 Q=0
• 循环过程 X = 0
• 符号:系统得到功为正,对环境做 功为负
• 功不是状态函数,与过程有关 • 功分为体积功(W)和非体积功(W’)
22
• 体积功:
当系统的体积变化
pex
时,系统反抗环境
压力所作的功。
V2
V
WpexV
对于微小过程
V1 (gas)
δWpexdV
☺小贴士:体积功中“反抗环境压力”的类比理解:将质量为m的
成正比,有加和性,例如:V、m等;
两种容量性质相除后就变为强度性质,例如: m/V
12
• 系统的状态是系统所有性质的综合 表现
• 所有性质确定,则状态确定;
• 状态确定,则系统所有性质亦确定
• 确定状态下,各种性质之间是有关 系的:
状态函数的两个重要特征
(1) 状态函数的数值随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如始态Z1, 终态Z2,则改变量
ZZ2Z1
只与系统的始、终态有关,与历史无关
y
y=f (x)
Z
Z=f (x, y) y
y2 Z2
y1
x1 x2 x
Z1
y2 y1
x1 x2
x 16
(2) 状态函数具有全微分的性质:
d
XX xy
d
xXyx
d
y
例如,理想气体的封闭体系 Vf(T,p)
则有 dVV TpdTVpTdp
全微分的积分与积分途径无关
X X2dXX X
X1
2
1
17
1.1.4 过程和途径
• 等温过程 • 等压过程 • 等容过程 • 绝热过程
T1= T2= Tex p1 = p2 = pex V1 = V2 Q=0
• 循环过程 X = 0
• 符号:系统得到功为正,对环境做 功为负
• 功不是状态函数,与过程有关 • 功分为体积功(W)和非体积功(W’)
22
• 体积功:
当系统的体积变化
pex
时,系统反抗环境
压力所作的功。
V2
V
WpexV
对于微小过程
V1 (gas)
δWpexdV
☺小贴士:体积功中“反抗环境压力”的类比理解:将质量为m的
成正比,有加和性,例如:V、m等;
两种容量性质相除后就变为强度性质,例如: m/V
12
• 系统的状态是系统所有性质的综合 表现
• 所有性质确定,则状态确定;
• 状态确定,则系统所有性质亦确定
• 确定状态下,各种性质之间是有关 系的:
大学物理化学经典傅献彩ppt课件
(1)
(2)
( 1 )Z n ( s ) │ Z n S O 4 ( a q ) │ C u S O 4 ( a q ) │ C u ( s )
( 2 )Z n ( s ) │ Z n S O 4 ( a q ) ‖ C u S O 4 ( a q ) │ C u ( s )
完整最新ppt
25
P t│ H 2 ( p ) │ H C l ( a ) │ A g C l ( s ) │ A g ( s )
( 2 )H 2 ( p 1 ) C l 2 ( p 2 ) 2 H + ( a H ) 2 C l ( a C l )
E1E1 RFTlnaa1 H2 2aaC 1l22
E2 E2
RTln a2a2 2F aH2 aCl2
E 1E 2
E 1E 2
r G m ( 1 ) E 1 F r G m ( 2 ) 2 E 2 F
Sn4(a1),Sn2(a2)|Pt S n4 (a 1)2 e S n2 (a 2)
Cu2(a1), Cu(a2)|Pt
C u2(a 1)e C u(a2)
完整最新ppt
13
§9.2 电动势的测定
对消法测电动势 标准电池
完整最新ppt
14
对消法测定电动势的原理图
Ew
A
H
E
s .c
K D
R
E(RoRi)I
CB
U RO I
G
U RO
E RO Ri
Ex
Ex
Es.c
AC AH
RO
E U
完整最新ppt
15
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实验装置
标准电池 待测电池
工作电源
傅献彩《物理化学》第五版课件及习题答案电解与极化作用
用搅拌和升温的方法可以减少浓差极化
也可以利用滴汞电极上的浓差极化进行极谱分析。
精品文档
§10.2 极化(jí huà)作用
例如电解(diànjiě)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
阴极反应
Ag+ (mAg+ ) e Ag(s)
电解时
可逆
Ag |Ag
RT F
ln
1 aAg+
不可逆
Ag |Ag
RT F
电解池中两电极(diànjí)的极化曲线
精品文档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2) 原电池中两电极(diànjí)的极化 曲线 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yángjí),正极是阴极。
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阳极析出电势变大,阴极 析出电势变小。
由于极化,使原电池的作功能力下降。
利用这种极化降低金属的电化腐蚀速度。
逐渐增加外加电压,
由安培计G和伏特计V分别 测定线路中的电流强度I 和电压E,画出I-E曲线。
电源
V
阳极 Pt
G
阴极
分解电压的测定
精品文档
分解电压的测定
外加电压很小时,几乎
(jīhū)无电流通过,阴、阳 电 极上无H2 (g) 和Cl2(g)放出。流I
随着E的增大,电极表面产生 少量(shǎoliàng)氢气和氯气,但 压力低于大气压,无法逸出。
溶液中生成 Fe(OH)3 沉淀, Fe(OH)3 又可能部分失水生
成
Fe2O3
所以铁锈是一个由 Fe2+ , Fe3+ , Fe(OH)3, Fe2O3 等 化合物组成的疏松的混杂物质。
精品文档
腐蚀时阴极(yīnjí)上的反应
(1)析氢腐蚀 酸性介质中 H+在阴极上还原成氢气析出。
也可以利用滴汞电极上的浓差极化进行极谱分析。
精品文档
§10.2 极化(jí huà)作用
例如电解(diànjiě)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
阴极反应
Ag+ (mAg+ ) e Ag(s)
电解时
可逆
Ag |Ag
RT F
ln
1 aAg+
不可逆
Ag |Ag
RT F
电解池中两电极(diànjí)的极化曲线
精品文档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2) 原电池中两电极(diànjí)的极化 曲线 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yángjí),正极是阴极。
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阳极析出电势变大,阴极 析出电势变小。
由于极化,使原电池的作功能力下降。
利用这种极化降低金属的电化腐蚀速度。
逐渐增加外加电压,
由安培计G和伏特计V分别 测定线路中的电流强度I 和电压E,画出I-E曲线。
电源
V
阳极 Pt
G
阴极
分解电压的测定
精品文档
分解电压的测定
外加电压很小时,几乎
(jīhū)无电流通过,阴、阳 电 极上无H2 (g) 和Cl2(g)放出。流I
随着E的增大,电极表面产生 少量(shǎoliàng)氢气和氯气,但 压力低于大气压,无法逸出。
溶液中生成 Fe(OH)3 沉淀, Fe(OH)3 又可能部分失水生
成
Fe2O3
所以铁锈是一个由 Fe2+ , Fe3+ , Fe(OH)3, Fe2O3 等 化合物组成的疏松的混杂物质。
精品文档
腐蚀时阴极(yīnjí)上的反应
(1)析氢腐蚀 酸性介质中 H+在阴极上还原成氢气析出。
物理化学-傅献彩-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1
基元反应简称元反应。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反
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在一次化学行为中就
能转化为生成物分子,这种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例如上述反应历程中,(4)-(14)的反应都是 基元反应。 如果一个化学计量式代表了若干个基元反应
的总结果,那这种反应称为总包反应或总反应,
是非基元反应。
反应机理(reaction mechanism)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局限性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 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 的可能性,但无法预料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速率 如何?反应的机理如何?例如: 1 rG m / kJ m ol
1 N 2 H
2 2
1 2
=
当反应为:
r 1 dcR
R P
1 dcP β dt
dt
r
1 d R
1 d P β dt
dt
对任何反应: e E f F g G h H
r
1 d[ E ] e dt
1 d[ F ] f dt
1 d[ G ] g dt
§11.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何谓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又称动力学方程。它表明了反应速
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浓度等参数与时间
的关系。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微分式或积分式。 速率方程必须由实验来确定
例如:
r dx / dt
r k[A ]
ln a a x k 1t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化学反应的计量式,只反映了参与反应的物质 之间量的关系,如:
基元反应
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在一次化学行为中就
能转化为生成物分子,这种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例如上述反应历程中,(4)-(14)的反应都是 基元反应。 如果一个化学计量式代表了若干个基元反应
的总结果,那这种反应称为总包反应或总反应,
是非基元反应。
反应机理(reaction mechanism)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局限性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 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 的可能性,但无法预料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速率 如何?反应的机理如何?例如: 1 rG m / kJ m ol
1 N 2 H
2 2
1 2
=
当反应为:
r 1 dcR
R P
1 dcP β dt
dt
r
1 d R
1 d P β dt
dt
对任何反应: e E f F g G h H
r
1 d[ E ] e dt
1 d[ F ] f dt
1 d[ G ] g dt
§11.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何谓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又称动力学方程。它表明了反应速
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浓度等参数与时间
的关系。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微分式或积分式。 速率方程必须由实验来确定
例如:
r dx / dt
r k[A ]
ln a a x k 1t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化学反应的计量式,只反映了参与反应的物质 之间量的关系,如:
基元反应
物理化学第五版南京大学傅献彩相平衡ppt课件
在相同温度下,过 冷水的蒸气压大于冰的 蒸气压,所以OD线在 OB线之上
p / Pa
C
水f
E
超 临
A
界 水
F
冰
P
610.62 D O
q
B
水蒸气
273.16
TC T / K
过冷水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有凝聚中心出现, 就立即全部变成冰。
两相平衡线上的任 何一点都可能有三种情 况。如OA线上的P点:
d ln p sub Hm
dT
RT 2
sub Hm 0 斜率为正。
OC线 dp H fus m
dT T V fus
E超
p / Pa
C
水f
A
临 界
F
水
fus H 0, fusV 0
斜率为负。
冰
P
O
6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D
q
B
水蒸气
273.16
TC T / K
OD 是AO的延长线 是过冷水和水蒸气
的介稳平衡线。
Φ(S 1) 2
根据化学势相等导出联系浓度变量的方程式数为
S(Φ 1)
§5.3 相 律
根据自由度的定义
f (S 1) 2S( 1)
f S2
这是相律的一种表示形式
(1)若化学反应中有R个独立的化学平衡
(2)系统的强度性质还要满足R‘ 附加条件,例 如浓度限制条件
§5.3 相 律
则相律表示式为
水的相 图是根 据实验 绘制的
水的相图
水的相图
p / Pa
C
水
A
f
610.62
冰
D B
P O
q
水蒸气
p / Pa
C
水f
E
超 临
A
界 水
F
冰
P
610.62 D O
q
B
水蒸气
273.16
TC T / K
过冷水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有凝聚中心出现, 就立即全部变成冰。
两相平衡线上的任 何一点都可能有三种情 况。如OA线上的P点:
d ln p sub Hm
dT
RT 2
sub Hm 0 斜率为正。
OC线 dp H fus m
dT T V fus
E超
p / Pa
C
水f
A
临 界
F
水
fus H 0, fusV 0
斜率为负。
冰
P
O
6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D
q
B
水蒸气
273.16
TC T / K
OD 是AO的延长线 是过冷水和水蒸气
的介稳平衡线。
Φ(S 1) 2
根据化学势相等导出联系浓度变量的方程式数为
S(Φ 1)
§5.3 相 律
根据自由度的定义
f (S 1) 2S( 1)
f S2
这是相律的一种表示形式
(1)若化学反应中有R个独立的化学平衡
(2)系统的强度性质还要满足R‘ 附加条件,例 如浓度限制条件
§5.3 相 律
则相律表示式为
水的相 图是根 据实验 绘制的
水的相图
水的相图
p / Pa
C
水
A
f
610.62
冰
D B
P O
q
水蒸气
傅献彩《物理化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圣才出品】
Ea
k Ae RT
或 若 A 与 T 无关,
ln k ln A Ea RT
d ln k Ea dT RT 2
五、链反应 1.链反应的三个基本步骤 (1)链引发。 (2)链传递。 (3)链终止。
2.直链反应(H2 和 Cl2 反应的历程)-稳态近似法
6 / 5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该反应为二级反应,则有 y/(1-y)=k2ta。
当 y=1/3 时,t1/3=2min,则反应速率常数为
1
k2
1 at1/3
y 1 y
a
1 2 min
3 1 1
1 4a
min 1
3
k2=1/at1/3·y/(1-y)=1/(a·2min)·(1/3)/(1-1/3)=1/4amin-1
当 y=2/3 时,所需的时间为
边积分,有
[A] d[A]
[A ]0 [A]1/ 2
t
kdt
0
解得[A]01/2-[A]1/2=1/2kt。
8 / 5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当 t=t1/2 时,有 A A0 [A]=[A]0/2。
2
因为[A]01/2-[A]1/2=1/2kt,所以 t=2/k·([A]01/2-[A]1/2)。 故 t1/2=2/k{[A]01/2-([A]0/2)1/2}=√2/k(√2-1)[A]01/2。
5 / 5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当 k1<<k2, z a 1 ek1t 。
四、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van’t Hoff 近似规则 温度每升高 10K,反应速率 k 近似增加 2~4 倍。
物理化学 第五版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工学院
目前化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催化基础的研究; 原子簇化学的研究; 分子动态学的研究; 生物大分子和药物大分子的研究。
§0什.2 么物是理物化理学化的学目?的和内容
研究所有物质系统的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 和方法的学科。
涵盖从宏观到微观与性质的关系、规律、化 学过程机理及其控制的研究。
物理化学是化学以及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 变化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基础。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3) 从静态到动态 热力学研究方法是从静态利用热力学函数判断 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但无法给出变化的细节。
激光技术和分子束技术的出现,可以真正地研 究化学反应的动态问题。
分子反应动力学已成为非常活跃的学科。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4) 从定性到定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数 据处理的时间,并可进行自动记录和人工拟合。 使许多以前只能做定性研究的课题现在可进 行定量监测,做原位反应,如:
范德华参数a, b
a/ Pa·m6·mol-2
b×103/ m3·mol-1
0.0247 0.00346
0.228 0.423 0.553 0.151 0.141 0.138 0.235 0.364 0.965 1.824
0.0266 0.0237 0.0428 0.0371 0.0305 0.0399 0.0391 0.0318 0.0398 0.0427 0.0670 0.1154
若两种气体的温度相同,则两种气体的平均平动 能也相同,所以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温度也具有统计平均的概念。
气体分子运动公式对几个经验定律的说明 (1)三个经验定律
①R.Boyle定律: 恒温时,一定量的气体的体积与 压力成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x A = k A (1 − xA )(cB,0 − xA cA,0 ) dt
dx A = k A dt (1 − xA )(cB,0 − xA cA,0 )
∫
xA
0
t dxA = ∫ k A dt (1 − xA )(cB,0 − xA cA,0 ) 0
cB,0 − xA cA,0 1 ln = kAt cB,0 − cA,0 cB,0 (1 − xA )
dc A vA = − dt
dcY vY = dt
dc B vB = − dt
dcZ vZ = dt
生成物Y、Z的增长速率(increase rate):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A、B的消耗速率和生成物 Y、Z的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
vA vB vY v Z v= = = = a b y z
在气相反应中 对于理想混合气体,pB=cBRT
(3)反应分子数
在基元反应中,实际参与反应的反应 物的分子数目称为反应分子数(molecularity reaction)。 •单分子反应(unimolecular reaction) •双分子反应(bimolecular reaction) •三分子反应(termolecular reaction)
δ
v = kcA cB cY cZ
反应级数(order of reaction) n=α+β+γ+δ 反应级数n的量纲为一,其SI单位为1
α
β γ
δ
在一般情况下
α≠a,β≠b,γ≠y,δ≠z
n可以是正数或负数,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零 在大多数情况下,γ=0,δ=0
v = kcA cB
α
β
有的反应速率方程没有简单的反应级数 H2(g)+Br2(g)→HBr(g)
11.2.3 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动力学方程) (1)一级反应(first order reaction) 常见的一级反应有放射 -νA A→νY Y 性元素的蜕变、分子重排、 dcA − = k A cA 五氧化二氮的分解等。 dt ①一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dcA − = k A dt cA cA t dcA ∫cA,0 − cA = ∫0 kA dt cA,0 ln = kAt cA
当vA=vB,cA,0≠cB,0时的二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反应速率(rate of reaction): & 1 dc def ξ B v ══ = V ν B dt 反应速率v的单位:[c]⋅[t]-1 aA+bB→yY+zZ
1 dc A 1 dc B 1 dc Y 1 dc Z v=− =− = = a dt b dt y dt z dt
反应物A、B的消耗速率(dissipate rate):
kc(H 2 ) c(Br2 ) v= k ' c(HBr ) 1+ c(Br2 )
准级数反应(pseudo order reaction) v =k cAcB 当反应物B大大过量时,该反应为准一级反应 v =k’ cA (2)反应速率系数 反应速率系数(rate coefficient of reaction) k 反应比速率(specific rate of reaction) k是一个与浓度无关的比例系数,它和温度、反 应介质、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反应速率系数k的单位:[k]=[c]1-n⋅[t]-1
Lewis提出简单碰撞理论 Eyring等提出过渡态理论
Gilbert Newton Lewis 路易斯 1875-1946年
Henry Eyring 1901-1981
李远哲 (1936年11月------ )
1967-1968年间,李远哲自己 设计了一台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 建立了起来。他的导师赫希巴哈 (1957年与李远哲同获诺贝尔 奖)看后称赞李远哲是“化学中的 莫扎特”。 1960年 交叉分子束反应, 李远哲等人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 奖
B分子束源
图
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示意图 (整个装置处于真空室内)
速度选择器 准直孔 A分子束源 散射分子 C 速度选择器 分子束 作用区τ 移动检测器
11.0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1.0.1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浓度、温度、催化剂、溶剂、离子 强度、光照等对化学反应速率(chemical reaction rate)影响的规律; 研究化学反应经历的具体步骤,即反应 机理(反应历程)(mechanism of reaction)。
-16.63 -237.19
热力学只能判断这两个反应都能发生,但如何使它发 生,热力学无法回答。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的机理以及 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光照等外界因素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把热力学的反应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例如: 动力学认为: 1 3 N 2 + H 2 → NH 3 (g) 需一定的T,p和催化剂 2 2 1 H 2 + O 2 → H 2 O(l) 点火,加温或催化剂 2
dc A − = k A cA cB = k A cA,0 (1 + ν A x)(cB,0 + ν B xcA,0 ) dt
这时又有三种情况: (i)当νA=νB,cA,0=cB,0时,必然有cA=cB, vA=kAcAcB=kAcA2 (ii)当νA=νB,而cA,0≠cB,0时, -νAx=xA=-νB x cA=cA,0(1-xA) cB=cB,0-xA cA,0 dcA=-cA,0d xA
t dc A 2 ∫cA,0 − cA = ∫0 kA dt cA
1 1 − = kAt cA cA,0
或者,
dxA = k A cA,0 (1 − xA ) 2 dt
dx A = k A dt 2 cA,0 (1 − xA )
∫
xA
0
t dxA = ∫ k A dt 2 0 cA,0 (1 − xA )
1 1 − = kAt cA,0 (1 − xA ) cA,0
xA = kAt cA,0 (1 − xA )
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1 1 − = kAt cA cA,0
xA = kAt cA,0 (1 − xA )
{cA-1}
{t} 图11-2 二级反应的1/{cA}~{t}关系
(ii)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
从体系的复杂程度来看,化学反应动力学 有三个层次:
1. 仅就化学反应本身而言,从反应物到产物要经历 许多步骤,这些化学反应在一起构成总包反应; 2. 总包反应可以分解成一系列不同时刻发生的分子 间相互作用事件,称为基元反应; 3. 基元反应是许多不同微观状态的分子运动、变 化,即态-态反应的统计平均结果。
11.0.2 化学动力学与化学热力学的关系
化学热力学 — 研究物质变化 过程的能量效应及过程的方 向与限度,即有关平衡的规 律; 解决 物质变化过程的可能性
化学动力学 — 研究完成该过 程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实现这 一过程的具体步骤,即有关 速率的规律;
解决 如何把这种可能性变为 现实性。
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局限性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chemical kinetics
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1891年 Arrhenius
Ea k = A exp(− ) RT
Svante August Arrhenius阿累尼乌斯 瑞典化学家(1859--1927) 1903年因他提出了电离理论而获Nobel 化学奖
•1921年 •1935年
t1 2
1 = k A cA,0
(iii)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 二级反应的kA的单位:[c]-1⋅[t]-1。 • 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t1/2与反 应物A的初始浓度cA,0和kA成反比。 • 以1/{cA}~{t}作图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 kA。
②反应物有两种的情况 -νA A-νB B→νY Y cA=cA,0+νAx cA,0=cA,0(1+νAx) cB=cB,0+νB x cA,0
11.1 化学反应速率
11.1.1 化学反应转化速率的定义
0=ΣBνBB 反应的转化速率(rate of conversion)定义为:
def dξ & ξ ══ dt
dξ =d nB/νB
& ξ
的SI制单位:mol⋅s-1
& = dξ = 1 dnB ξ dt ν B dt
11.1.2 定容反应的反应速率 & = 1 dnB = V dcB ξ ν B dt ν B dt
11.0.3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 宏观反应动力学(macroscopic reaction kenitics) • 微观反应动力学(microscopic reaction kenitics) 分子反应动态学(molecular reaction dynamics)
11.0.4 反应机理与基元反应
vB,( p )
dpB dcB =± = ± RT dt dt
11.2 反应速率的积分方程
11.2.1 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经验方程 aA+bB→yY+zZ
v = kcA cB cY cZ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rate equation of chemical reaction) (1)反应级数
α
β γ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 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 的可能性,但无法预料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速率 如何?反应的机理如何?例如: ∆ r Gm kJ ⋅ mol −1
1 3 → N 2 + H 2 ⎯ ⎯ N H 3 (g ) 2 2 1 H 2 + O 2 ⎯ ⎯ H 2 O (l) → 2
dc A n vA = − = k A cA 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