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联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的联合》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徐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Ⅱ)·专题八即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因此,学习本课实际上是学习整个单元的一把钥匙。本课教材侧重从经济角度讲述欧洲一体化的出现及其发展历程,鉴于在历史(Ⅰ)《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已经从政治角度学习过欧洲一体化的部分内容,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多角度探讨欧洲一体化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学习后,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大大增强,也逐渐适应了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课堂探究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欧洲联盟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分析欧洲联盟成立的原因和影响,了解欧元的诞生。
二、过程与方法:
1、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史论结合等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鼓励学生尝试用已获得的历史经验分析评判现实问题。
2、通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体会当今社会国家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本课难点: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教学方法
1、紧扣教学目标,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出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同时将活动引入课堂,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培养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教学准备
1、教师整理课堂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阅读有关欧洲一体化历程、欧盟现状的资料。
3、课前按教室座位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人,每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播放欧盟盟歌《欢乐颂》序曲,演示反映欧盟主要国家景观、风情的典型图片。
(叙述)刚才那首优美动听乐曲是什么乐曲?——《欢乐颂》,这原本是由德国著名诗人弗雷德里希·席勒在1785年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希望全世界人民亲如一家的美好愿望。音乐家贝多芬被这首诗歌深深触动,于是他在1823年为这首诗词谱了曲,并把它作为第九交响曲结尾的合唱曲。现在这首曲子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被定为“欧洲之歌”成为欧盟的盟歌。欧盟是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建立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主题。
(多媒体演示版书)欧洲的联合
(叙述)联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统一。
在欧洲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在谋求欧洲的统一,罗马帝国的皇帝,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无一不想以武力统一整个欧洲,这是一种侵略、一种吞并、一种征服,给欧洲各民族带来的却是巨大的灾难,最后有没有成功呢?没有。今天我们讲的联合,但“联合”两个字,从字面就告诉我们,这次是大家自愿、主动地走到一起,采用的是经济的、政治的手段,一句话,是一种和平的方式,与历史上的统一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那么,二战后的欧洲为什么会走向联合?
(板书)一、欧洲联合的原因
问题:欧洲联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探讨欧洲一体化的原因,该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凡事都想刨根究底的思维习惯,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课堂学习的深入,同时训练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可以给与适当的提示并提供有关资料,如请学生分析
书中的漫画《“马歇尔计划”成为扶助欧洲成长的夹板》。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概括:
1、经济基础——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
2、历史的教训——缓和民族仇恨,消除法德矛盾,实现不再战;
3、现实的需要(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配合马歇尔计划;抵御来自苏联的影响,重新树立西欧的形象)
4、客观条件——欧洲国家共同历史文化、共同的价值观、宗教信仰以及经济结构、体制和发展水平接近,经济和贸易关系历来密切,而地域又相连;
5、共同的愿望。
(叙述)欧洲的联合有其必要性,又有其可能性,有内在的需求,又有外力的推动,有历史的教训,也有现实的要求。所有的因素在这里交叉、汇聚、发酵,这就使共同历史文化、共同的价值观、宗教信仰以及经济结构、体制和发展水平接近,经济和贸易关系历来密切,而地域又相连的欧洲人,有了一种建立一个超国家的一体化组织,实现欧洲的联合的共同愿望。
欧洲联合的原因是很充分的,看上去,欧洲走向联合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联合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说明:教材中“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是阅读科目,比较好理解,可以请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总结其经济恢复发展的共同点。)
(板书)二、欧洲一体化的过程
(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完成关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表格,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演示地图,从地图演示中看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历程。
(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的国家都想参加欧盟呢?
结合欧盟对中国经济的反倾销案说明区域经济的特点
从“英国一开始不愿加入,到后来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申请,一直到1973年它第三次提出申请最终加入”,来分析加入欧盟的优势。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学习内容的重点。教师整合教材,通过两个不同的角度看欧盟发展的历程,并在解答问题中得出了欧盟——也反映了区域经济组织的特点;学习中既要求学生联系时政,又为学习以后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叙述)欧盟不断的扩大,但是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内部各成员国在诸多问题上还是有分歧与矛盾(如在欧盟发展的速度、在推行统一货币欧元问题上、现在在伊拉克问题上,英、法、德的矛盾冲突还是比较明显),有时候分歧不一定是坏事,出现分歧后,大家会坐下来,再对一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考虑,协商,最终形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从而推动欧洲联合不断地向前进。
(创设情景:在欧洲,人们常常形象地把欧洲一体化比喻为一辆汽车。把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的四国英、法、德、意喻为汽车中的零部件。根据这一比喻,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辆卡通汽车,请学生分析这四国分别是汽车中的哪一部件?说明理由。)
学生们可以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回答,可能会有争论,但只要言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