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要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对革命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在北伐战争中,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在哪里?
答案: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因此,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
(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所以,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③全国各地人民、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这是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3)意义: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背景:1925年,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利益一致,是反动的阶级。
2.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胜利的原因及东征的影响
原因:①国共合作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前提。②黄埔学生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是两次东征胜利的保障。③两次东征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的反动军阀陈炯明,因此,战争的正义性是两次东征胜利的根源。④工人和农民的大力支持,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基础。
(2)表现
①1927年初,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派军舰到上海,扬言要干涉北伐。
(5)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把大革命推向了最高峰。
3.对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领导作用的认识
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和国民党的联合领导、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领导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
(1)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共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概况
①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在省港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进行两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②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
③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广西。
(3)意义: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重点阐释】
1.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题
一、背景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军阀混战,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3.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1)原因:冯玉祥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倾向革命。
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将挖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墙角;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不断高涨,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遭受沉重的打击。为维护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权益,帝国主义采取上述态度。
2.蒋介石是怎样篡夺革命领导权的?如何评价蒋介石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答案: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后,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正式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革命政权。
(4)在军事上,在中共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部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1.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采取了怎样的态度?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态度: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制造惨案,威胁国民政府;在国民党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积极扶植蒋介石篡夺革命果实。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国民革命运动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答案:(1)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得到了中共和中国人民的支持,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2)1Biblioteka Baidu26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2)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人民的反帝斗志,他们纷纷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
2.突出成就:汉口、九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
【重点阐释】
1.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的背景及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背景:①1925年,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奉两派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并开始向革命势力发动进攻,歼灭封建军阀的任务迫在眉睫,革命处于危急关头。②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东国民政府的日臻完善,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使北伐的政治和组织条件成熟。③工农运动的发展,全国反帝运动大风暴的到来,冯玉祥的国民军遥相呼应,使北伐的群众条件成熟。
1.背景
(1)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2)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3)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过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政变后,把部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不久,北京政权又落到段祺瑞手中。
(3)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二、兴起
1.国民会议运动的开展
4.经过
(1)击溃吴佩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占领湖南,连克湖北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2)歼灭孙传芳:北伐军转攻江西,南北夹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南昌。
(3)迁都武汉: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4)重创张作霖: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郑州,奉军被迫撤退;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占领徐州。
②5月,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2)概况
①五卅惨案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立了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②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继续镇压罢工工人,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帝国主义以停止供电和贷款等手段,迫使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3.广东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巩固的?它的巩固有什么意义?
答案:巩固: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在省港罢工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全歼陈炯明叛军。不久,国民政府又统一了广东、广西。
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有力地保卫和推动了革命运动,增强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信心,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5.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2)工农支持: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北伐军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将士奋勇:北伐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模范先锋作用,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工人运动
(1)湘赣两省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战争;
在大革命前期,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巩固了广东根据地,并领导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这一切都符合中国革命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是进步的。但大革命后期,他阴谋篡权,发动政变,破坏大革命,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
3.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各是什么?大革命的失败有何教训?
(3)由于革命运动的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统一。
2.五卅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些阶层响应、参与了运动?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日英帝国主义镇压罢工工人是五卅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参与的阶层有工人、学生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2)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我党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大革命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2)促进了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并且为党争取革命领导权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革命干部,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黄埔军校为创建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为日后北伐准备了基本的军事力量,从而摆脱了孙中山依靠军阀打军阀总是不能成功的困难局面。
(4)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五卅运动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农民运动已逐步发展起来,以湖南农民运动最为典型。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3.在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答案:(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2)中国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自学导引】
一、北伐战争
(1)为和平统一全国,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北上宣言。
(3)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1)原因
①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日英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
(2)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周恩来的亲自指挥下取得胜利。
(2)农民运动:湘鄂赣三省成立了省农民协会,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歌颂农民运动。
三、人民反帝斗争取得新成果
1、原因
(1)随着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军民的事件。
答案:成功之处: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失败之处: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一、原因
1.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1)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影响:①有利于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②消灭了广东的军阀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③锻炼了军队,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北伐战争能够进行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北伐战争是必要的?
答案:条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迫切的要求;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
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的空前团结。②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有力支援。③北伐作战的目标明确和方针正确。④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广大北伐官兵,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英勇作战。⑤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和分化。⑥战争的正义性。
2.大革命的特点
(1)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作为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并正式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时,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国民党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国民党成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2.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在北伐战争中,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在哪里?
答案: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因此,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
(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所以,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③全国各地人民、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这是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3)意义: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背景:1925年,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利益一致,是反动的阶级。
2.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胜利的原因及东征的影响
原因:①国共合作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前提。②黄埔学生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是两次东征胜利的保障。③两次东征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的反动军阀陈炯明,因此,战争的正义性是两次东征胜利的根源。④工人和农民的大力支持,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基础。
(2)表现
①1927年初,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派军舰到上海,扬言要干涉北伐。
(5)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把大革命推向了最高峰。
3.对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领导作用的认识
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和国民党的联合领导、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领导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
(1)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共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概况
①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在省港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进行两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②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
③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广西。
(3)意义: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重点阐释】
1.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题
一、背景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军阀混战,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3.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1)原因:冯玉祥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倾向革命。
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将挖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墙角;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不断高涨,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遭受沉重的打击。为维护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权益,帝国主义采取上述态度。
2.蒋介石是怎样篡夺革命领导权的?如何评价蒋介石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答案: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后,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正式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革命政权。
(4)在军事上,在中共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部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1.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采取了怎样的态度?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态度: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制造惨案,威胁国民政府;在国民党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积极扶植蒋介石篡夺革命果实。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国民革命运动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答案:(1)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得到了中共和中国人民的支持,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2)1Biblioteka Baidu26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2)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人民的反帝斗志,他们纷纷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
2.突出成就:汉口、九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
【重点阐释】
1.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的背景及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背景:①1925年,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奉两派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并开始向革命势力发动进攻,歼灭封建军阀的任务迫在眉睫,革命处于危急关头。②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东国民政府的日臻完善,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使北伐的政治和组织条件成熟。③工农运动的发展,全国反帝运动大风暴的到来,冯玉祥的国民军遥相呼应,使北伐的群众条件成熟。
1.背景
(1)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2)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3)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过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政变后,把部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不久,北京政权又落到段祺瑞手中。
(3)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二、兴起
1.国民会议运动的开展
4.经过
(1)击溃吴佩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占领湖南,连克湖北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2)歼灭孙传芳:北伐军转攻江西,南北夹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南昌。
(3)迁都武汉: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4)重创张作霖: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郑州,奉军被迫撤退;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占领徐州。
②5月,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2)概况
①五卅惨案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立了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②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继续镇压罢工工人,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帝国主义以停止供电和贷款等手段,迫使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3.广东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巩固的?它的巩固有什么意义?
答案:巩固: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在省港罢工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全歼陈炯明叛军。不久,国民政府又统一了广东、广西。
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有力地保卫和推动了革命运动,增强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信心,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5.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2)工农支持: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北伐军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将士奋勇:北伐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模范先锋作用,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工人运动
(1)湘赣两省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战争;
在大革命前期,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巩固了广东根据地,并领导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这一切都符合中国革命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是进步的。但大革命后期,他阴谋篡权,发动政变,破坏大革命,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
3.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各是什么?大革命的失败有何教训?
(3)由于革命运动的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统一。
2.五卅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些阶层响应、参与了运动?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日英帝国主义镇压罢工工人是五卅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参与的阶层有工人、学生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2)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我党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大革命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2)促进了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并且为党争取革命领导权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革命干部,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黄埔军校为创建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为日后北伐准备了基本的军事力量,从而摆脱了孙中山依靠军阀打军阀总是不能成功的困难局面。
(4)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五卅运动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农民运动已逐步发展起来,以湖南农民运动最为典型。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3.在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答案:(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2)中国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自学导引】
一、北伐战争
(1)为和平统一全国,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北上宣言。
(3)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1)原因
①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日英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
(2)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周恩来的亲自指挥下取得胜利。
(2)农民运动:湘鄂赣三省成立了省农民协会,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歌颂农民运动。
三、人民反帝斗争取得新成果
1、原因
(1)随着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军民的事件。
答案:成功之处: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失败之处: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一、原因
1.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1)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影响:①有利于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②消灭了广东的军阀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③锻炼了军队,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北伐战争能够进行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北伐战争是必要的?
答案:条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迫切的要求;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
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的空前团结。②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有力支援。③北伐作战的目标明确和方针正确。④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广大北伐官兵,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英勇作战。⑤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和分化。⑥战争的正义性。
2.大革命的特点
(1)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作为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并正式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时,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国民党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国民党成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