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园艺实验报告(3篇)
![植物学实验园艺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01658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c.png)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生长发育与园艺栽培技术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掌握园艺栽培的基本技术。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对园艺植物的养护与管理能力。
实验时间: 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校园园艺实践基地实验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姓名]实验小组: [小组名称及成员姓名]一、实验原理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园艺栽培技术则是通过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控,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 花卉种子(如月季、菊花、牡丹等)- 蔬菜种子(如黄瓜、番茄、菠菜等)- 园艺基质(如泥炭土、珍珠岩等)- 营养液- 肥料- 浇水工具- 栽培容器- 标签2. 实验工具:- 电子天平- 烧杯- 量筒- 温度计- 湿度计- 显微镜三、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 将花卉和蔬菜种子分别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 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种子,并记录数据。
2. 基质准备:- 将园艺基质进行消毒处理,以消除土壤中的病原体和杂草种子。
- 将消毒后的基质装入栽培容器中,并压实。
3. 种子播种:- 在消毒后的基质上,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播种。
- 用标签标注种子种类、播种日期等信息。
4. 栽培管理:-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 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适时施用肥料。
-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5. 数据记录:- 定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花蕾数等。
- 记录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发芽率:- 通过对花卉和蔬菜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种子种类的发芽率差异。
2. 植物生长状况:- 通过对植物株高、叶片数、花蕾数等指标的观察,分析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病虫害发生情况:-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分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植物学实验报告2
![植物学实验报告2](https://img.taocdn.com/s3/m/6e7b485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b.png)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和要求:初步掌握花形态的常用术语;认识花、花序、和果实的形态类型,为分类识别植物打基础。
2、实验条件和设施:[1]解剖扩大镜或或放大镜、刀片、培养皿、玻璃在片、镊子、解剖针、;[2]各种类型的植物的话的新鲜材料或标本。
3、实验方案与步棸:根据提供的新鲜植物花、花序、和果实材料或标本,认识花的形态和各部分的形态特征,花序的形态特征以及果实的形态类型。
在试验时,取一朵花,如大红花进行形态解剖观察。
用刀片从花柄处开始作一纵剖面,放在解剖扩大镜下观察花托、花萼、雄蕊、雌蕊等组成部分,完成一下表格。
[1]花萼。
花萼通常为绿色,是花的最外一轮或最下一轮。
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
完成分离的萼片,成为离萼,有些植物的萼片多少连合,成为合萼,其连合部分称为萼筒,分离部分称为花萼裂片。
在萼的下面有的植物还有一轮花萼,称为副萼。
应重点观察离萼或合萼、颜色、形态、对称情况、大小形态特征。
[2]花冠。
有若干花瓣组成,花瓣完全分离的称为离瓣花,多少合生的称为合瓣花。
合瓣花连合部分称为花冠筒,分离部分称为花冠裂片。
花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十字花形、唇形、钟形、坛形、漏斗形、管形、舌状、轮状等。
一般根据对称性分为两类:整齐花或辐射对称花,具有数个通过花心的对称面,不整齐花没有或只有一个对称面。
应注意观察花瓣的数目、颜色、大小、对称情况、有无附属物等特征。
[3]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
常见的雄蕊类型有离生雄蕊、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应注意观察雄蕊数目、着生位置、离生合生、雄蕊的类型及花药形态等。
[4]雌蕊:位于花的中央。
完整的雌蕊由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组成。
子房是雌蕊主要的部分。
由单一心皮构成的雌蕊,称为单雌蕊。
一个雌蕊由两个或更多心皮合生时,称为复子房或复雌蕊。
应该注意雌蕊、花柱和柱头分叉的数目,子房在花托上着生位置的类型等。
[5]花托:花柄顶端膨大部分,花被和雄蕊、雌蕊群着生的地方称为花托。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https://img.taocdn.com/s3/m/ba14960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9.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章节:第一章植物形态学课时:2课时年级:生物学专业大一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植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功能教学难点:植物形态学实验操作技巧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植物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植物形态学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并记录实验现象。
4. 结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植物形态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 总结: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强调植物形态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质量,包括实验现象的描述、结果分析和结论。
3.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显微镜、放大镜等。
2. 参考教材:植物学实验教材、植物形态学相关论文等。
3. 网络资源:植物学相关网站、视频教程等。
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采集和标本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组织学生参加植物学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第六章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的渗透调节实验2. 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3. 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ea63d02a8114431b90dd8c6.png)
实验一:植物营养器官1.茎的形态术语根据茎的性质和寿命可分为:(1)木本茎,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多,质地坚硬,具有木本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又可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
乔木:植株高大、主干显著直立,上部繁盛的分枝形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
灌木:植株矮小,无显著主干,常于近地处分枝的木本植物。
半灌木:外似灌木,但地上部分为一年生,越冬时枯萎死亡的木本植物。
(2)草本茎: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
具有草本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根据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在一个生长季完成全部生长史的植物。
二年生草本: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史,在第一年生长,第二年开花结实直至枯萎死亡。
多年生草本:生存期超过2年以上的草本植物。
植株地下部分生活多年,每年进行发芽生长,而地上部分每年生长季节末死亡。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1)直立茎: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
(2)缠绕茎:茎柔软,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于他物上。
(3)攀缘茎:茎柔软,不能直立,借助攀缘器官攀附他物上生。
(4)平卧茎:茎细长柔软,平卧地面生长。
(5)匍匐茎:茎平卧地面生长,节间极长,节上有不定根2.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单叶:在一个叶柄上只长一片叶。
复叶:在一个叶柄上有两片以上的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总叶柄上着生的叶称为小叶,着生小叶的轴状部分称为叶轴。
3.描述10种植物的叶,并给出图片○1天竺桂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直贯叶端,在叶片上部有少数支脉,基生侧脉自叶基1-1.5厘米处斜向生出,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有时自叶基处生出一对稍为明显隆起的附加支脉,中脉及侧脉两面隆起,细脉在上面密集而呈明显的网结状但在下面呈细小的网孔;叶柄粗壮,腹凹背凸,红褐色,无毛。
胡萝卜的植物学实验报告
![胡萝卜的植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a26d28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b.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胡萝卜的植物学特征,包括根、茎、叶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掌握胡萝卜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增殖和细胞悬浮培养方法。
3. 了解胡萝卜细胞悬浮培养的遗传转化和抗性筛选技术。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胡萝卜种子、MS培养基、植物激素、抗生素等。
2.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器、培养箱、移液器、剪刀、镊子等。
三、实验方法1. 胡萝卜种子萌发实验(1)将胡萝卜种子用70%乙醇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清洗3次。
(2)将消毒后的种子播种于含有1/2MS培养基的发芽盒中,置于培养箱中,保持25℃、光照/黑暗各12小时。
(3)观察胡萝卜种子发芽过程,记录发芽率、发芽时间等数据。
2. 胡萝卜根、茎、叶结构观察实验(1)取胡萝卜根、茎、叶样本,用FAA固定液固定。
(2)制作切片,进行染色。
(3)观察显微镜下的胡萝卜根、茎、叶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3. 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实验(1)将胡萝卜根切成小块,用70%乙醇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清洗3次。
(2)将消毒后的胡萝卜根块接种于含有植物激素(如NAA、IBA)的MS培养基中。
(3)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保持25℃、光照/黑暗各12小时。
(4)观察愈伤组织形成过程,记录愈伤组织形成时间、愈伤组织颜色等数据。
4. 胡萝卜细胞悬浮培养实验(1)将愈伤组织剪碎,接种于含有植物激素(如NAA、IBA)的MS培养基中。
(2)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保持25℃、光照/黑暗各12小时。
(3)观察细胞悬浮培养过程,记录细胞悬浮培养时间、细胞悬浮培养密度等数据。
5. 胡萝卜遗传转化实验(1)将细胞悬浮培养物接种于含有遗传转化质粒的培养基中。
(2)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保持25℃、光照/黑暗各12小时。
(3)观察转化细胞生长情况,记录转化率。
6. 胡萝卜抗性筛选实验(1)将转化细胞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
(2)观察转化细胞在抗生素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筛选出抗性细胞。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b5813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c.png)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结构、生理、分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本篇报告将介绍其中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盆小型植物、土壤、肥料、水和光源。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作为实验对象。
然后,将土壤填充到盆中,并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肥料。
接下来,将植物种子或幼苗放入土壤中,并轻轻压实。
最后,给植物浇水,并确保植物能够接收到足够的阳光。
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首先,我们发现植物的种子在接受充足的水分和阳光的情况下开始发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逐渐长高,并展开了新的叶片。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植物的根系也在不断生长,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在实验的第二周,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新的叶片不断出现,而老叶片则逐渐枯萎。
同时,幼苗的茎也变得更加粗壮,以支撑植物的生长。
在第三周,我们观察到植物开始开花,并结出了果实。
这标志着植物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成熟需要经历多个阶段。
2. 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它们为植物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3. 植物的根系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起着重要作用。
4. 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实验意义和启示:本次实验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并观察到植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同时,实验还启示我们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包括充足的水分、阳光和适宜的土壤。
植物学实验报告叶
![植物学实验报告叶](https://img.taocdn.com/s3/m/0500b0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1.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片的基本形态结构;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通过观察叶片的显微结构,了解叶片的生理功能。
二、实验材料1. 叶片:选取不同植物的叶片,如柳树叶、银杏叶、玉米叶等;2. 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4. 物镜、目镜、光源;5. 刮刀、吸水纸、镊子、剪刀、酒精、碘液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叶片用刮刀轻轻刮去表面的蜡质,以利于观察;(2)用剪刀将叶片剪成适合观察的大小;(3)用碘液将叶片染色,以便于观察。
2. 显微镜观察(1)将染色后的叶片放在载物台上,用镊子轻轻压平;(2)调整显微镜光源,使视野明亮;(3)使用低倍镜观察叶片的整体形态,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4)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片的显微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等。
3. 观察内容(1)叶片的形态: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等;(2)叶片的结构:观察叶片的表皮、叶肉、叶脉等;(3)叶片的生理功能:观察叶片的气孔、叶绿体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片形态实验中观察到的叶片形态各异,如柳树叶为长椭圆形,银杏叶为扇形,玉米叶为狭长形。
叶片的形态与植物的生态环境、生长习性等因素有关。
2. 叶片结构(1)表皮:叶片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上表皮较厚,下表皮较薄;(2)叶肉:叶肉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排列紧密,海绵组织排列疏松;(3)叶脉:叶脉分为主脉、侧脉和细脉,主脉较粗,侧脉和细脉较细。
3. 叶片生理功能(1)气孔:气孔是叶片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位于叶片的下表皮;(2)叶绿体:叶绿体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分布在叶肉细胞中。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叶片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观察到叶片的生理功能。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重要器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点:1. 选取合适的叶片,以便于观察;2. 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技巧,确保观察效果;3. 观察时要细心,注意叶片的细微结构;4. 分析实验结果时,要结合理论知识,加深对叶片形态与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理解。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b7ec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b.png)
实验名称:植物叶片的结构观察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显微结构。
2. 理解叶片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材料:1. 植物叶片(如桑叶、玉米叶等)2. 显微镜3. 刮刀4. 玻片5. 染色剂(如苏木精、碘液等)6. 清洁水7. 滴管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取新鲜植物叶片,用刮刀轻轻刮取叶片表面的一层细胞。
2. 制片:将刮取的细胞层均匀涂抹在玻片上,滴加适量的染色剂,用另一玻片轻轻压平,制成临时玻片。
3. 观察:将临时玻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焦距,观察叶片细胞的结构。
4. 记录:详细记录观察到的叶片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等部分的特征。
实验结果:1. 表皮:叶片表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表皮细胞,细胞壁较厚,具有保护作用。
2. 气孔:在表皮细胞之间分布着气孔,气孔由两个相对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调节水分和气体的交换。
3. 叶肉:叶肉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4. 叶脉:叶脉呈网状分布,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显微结构,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 叶片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表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气孔的调节作用、叶肉的代谢作用以及叶脉的运输作用都是叶片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玻片制作不均匀、染色剂使用不当等,这些问题提示我们在以后的操作中需要更加细心和谨慎。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观察了植物叶片的显微结构,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植物生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反思:在本次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植物学(3篇)
![实验报告植物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dffbe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生理和生态特点。
2. 学习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3. 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标本: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等。
2. 显微镜、切片、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器材。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植物标本:通过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叶片、茎、根等结构。
2. 显微镜观察:制作植物切片,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分类实验: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生殖器官和细胞结构等特点,对植物进行分类。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植物标本(1)观察被子植物:观察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了解其形态特征。
(2)观察裸子植物:观察植物的花、球果、种子等生殖器官,了解其形态特征。
(3)观察蕨类植物:观察植物的叶、茎、根等结构,了解其形态特征。
(4)观察苔藓植物:观察植物的叶、茎、根等结构,了解其形态特征。
2. 显微镜观察(1)制作切片:取植物样本,进行切片处理,制作植物切片。
(2)观察细胞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等。
(3)分析细胞功能:根据细胞结构,分析植物细胞的功能。
3. 分类实验(1)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进行初步分类。
(2)根据生殖器官进行详细分类。
(3)根据细胞结构进行辅助分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被子植物:具有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细胞结构较为复杂。
(2)裸子植物:具有球果、种子等生殖器官,细胞结构较为简单。
(3)蕨类植物:具有叶、茎、根等结构,细胞结构较为简单。
(4)苔藓植物:具有叶、茎、根等结构,细胞结构较为简单。
2. 分析结果(1)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但被子植物具有花、果实等复杂生殖器官,而裸子植物则没有。
(2)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但蕨类植物具有较为复杂的生殖器官,而苔藓植物则没有。
六、实验结论1. 植物具有丰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可以根据外部形态、生殖器官和细胞结构等特点进行分类。
植物学上实验报告
![植物学上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7f9c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e.png)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观察与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植物实验室实验目的:1.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2. 学习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 熟悉植物细胞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材料:1. 植物样本:小麦叶片、洋葱鳞片叶、马铃薯块茎。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酒精灯、酒精、蒸馏水、稀盐酸、苏丹Ⅲ染液、碘液。
实验步骤:一、观察小麦叶片细胞1. 将小麦叶片剪成小块,放入稀盐酸中煮沸约5分钟,使细胞壁软化。
2. 将煮沸后的叶片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3. 将叶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染色约5分钟。
4. 用蒸馏水冲洗染液,滴加碘液,染色约1分钟。
5.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二、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1. 将洋葱鳞片叶剪成小块,放入稀盐酸中煮沸约5分钟,使细胞壁软化。
2. 将煮沸后的洋葱鳞片叶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3. 将洋葱鳞片叶放在载玻片上,滴加碘液,染色约1分钟。
4.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三、观察马铃薯块茎细胞1. 将马铃薯块茎切成薄片,放入苏丹Ⅲ染液中,染色约5分钟。
2. 将染色后的马铃薯块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染液。
3. 将马铃薯块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碘液,染色约1分钟。
4.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一、小麦叶片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小麦叶片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质内有淀粉粒和叶绿体。
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叶绿体呈绿色,分布在细胞质中。
二、洋葱鳞片叶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较薄,细胞质内有淀粉粒。
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在细胞质中。
三、马铃薯块茎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马铃薯块茎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质内有淀粉粒。
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讨论:1. 通过观察小麦叶片细胞,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中心。
植物学基础实验报告
![植物学基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af3f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1.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植物学的实验基本操作和观察方法。
2.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
3. 学习植物组织的观察和识别方法,了解植物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洋葱鳞片叶、马铃薯块茎、胡萝卜根、杨树叶、菊花花瓣等。
2. 仪器与试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碘液、蒸馏水、酒精、盐酸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实验步骤:①取洋葱鳞片叶、马铃薯块茎、胡萝卜根等植物材料,用刀片切取薄片。
②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蒸馏水,使切片展开。
③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覆盖在切片上,确保盖玻片与切片接触良好。
④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润切片。
⑤将制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观察项目:①细胞核:观察细胞核的大小、形状、位置、染色情况。
②细胞质:观察细胞质的颜色、透明度、流动情况。
③细胞壁:观察细胞壁的厚度、颜色、结构。
2. 植物组织的观察与识别(1)实验步骤:①取杨树叶、菊花花瓣等植物材料,用刀片切取薄片。
②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蒸馏水,使切片展开。
③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覆盖在切片上,确保盖玻片与切片接触良好。
④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润切片。
⑤将制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植物组织的特征。
(2)观察项目:①叶组织:观察叶片的结构,包括上表皮、下表皮、叶肉等部分。
②花组织:观察花瓣的结构,包括花瓣形态、颜色、质地等。
③根组织:观察根的结构,包括根尖、根毛、导管等部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洋葱鳞片叶细胞:细胞核较大,呈圆形,染色较深;细胞质透明,流动较快;细胞壁较厚,呈白色。
(2)马铃薯块茎细胞:细胞核较小,呈椭圆形,染色较浅;细胞质较透明,流动较慢;细胞壁较薄,呈淡黄色。
(3)胡萝卜根细胞:细胞核较小,呈圆形,染色较浅;细胞质较透明,流动较慢;细胞壁较薄,呈淡黄色。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https://img.taocdn.com/s3/m/bcb74cb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f.png)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第一章:植物学实验基本技能1.1 实验工具的使用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学习如何使用剪刀、镊子等工具进行植物样本的整理和观察。
1.2 植物样本的采集与保存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样本进行采集。
学习如何正确地保存植物样本,以保持其观察质量。
第二章:植物细胞的观察与分析2.1 植物细胞的显微观察学习如何制作植物细胞切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学习如何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2 植物细胞的染色与分析学习如何对植物细胞进行染色,以增强细胞结构的可见性。
学习如何分析染色后的细胞结构,并进行相关记录和报告。
第三章:植物组织的观察与分析3.1 植物组织的显微观察学习如何制作植物组织切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
学习如何识别植物组织的不同类型,如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基本组织等。
3.2 植物组织的分析与记录学习如何分析植物组织的结构特征。
学习如何进行观察记录和报告,包括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描述。
第四章:植物器官的观察与分析4.1 植物根的观察与分析学习如何观察植物根的结构,并识别不同类型的根。
学习如何分析根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4.2 植物茎的观察与分析学习如何观察植物茎的结构,并识别不同类型的茎。
学习如何分析茎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植物分类学基础5.1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学习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如何使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5.2 植物分类学实验学习如何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整理。
学习如何使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并进行分类报告。
第六章: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与分析6.1 植物花的观察与分析学习如何观察植物花的结构,并识别不同类型的花。
学习如何分析花的结构与生殖功能之间的关系。
6.2 植物果实的观察与分析学习如何观察植物果实的结构,并识别不同类型的果实。
学习如何分析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之间的关系。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583016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b.png)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是一门涉及生物复杂性的学科,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植物的系统学、结构学、功能学和生态学以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迄今为止,植物学实验来自三个方面,它们分别是植物形态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和植物生态学实验。
首先,植物学实验中植物形态学实验,主要研究不同种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观察一个植物的形态、质地及其结构等,通过观察气孔、植物结构、芽叶和非结构的关系,以及叶片的形状、大小、布局和色泽,以便于鉴别物种和定量性状。
其实验原理是:用生物学镜观察、量化计算和分析小植物组成部分,并用比较方法确定每种物种的详细描述,以及特征和类型。
其次是植物学实验中的植物生理学实验,主要是研究不同植物的生理特征,包括植物的叶片光合作用、因分配而引起的营养物质生理过程异常、植物发芽和繁殖机制中的关键步骤、植物呼吸、神经生理过程等。
实验原理是:采用生理实验手段,研究植物细胞、细胞团组、植物发芽和分化、植物器官、光合作用及其他生理活动对环境因素和外界刺激的反应机理。
最后是植物学实验中的植物生态学实验,主要是研究不同种类植物生态系统中的种间、种内关系,并与物种资源及环境健康水平有关,诸如调查土壤及植物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和相互作用、植物资源利用等。
实验原理是:通过检测植物生态指标,研究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关系的变化、复杂的物种间相互作用机制,对植物群落的过渡时期、病虫害反应、土壤养分和水分状况以及植物适应环境的演变适应作用等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利于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
总而言之,植物学实验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科学实验,通过植物学实验,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植物物种,对植物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开植物学基础实验报告
![国开植物学基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90a4f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6.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掌握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对植物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植物形态观察(1)观察植物叶片、茎、根的形态特征,记录并分析其特点。
(2)观察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记录并分析其特点。
2. 植物结构观察(1)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观察植物组织的结构,包括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3. 植物生理实验(1)测定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测定植物根系的有氧呼吸速率,分析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
三、实验步骤1. 植物形态观察(1)采集植物叶片、茎、根等部位,用放大镜观察其形态特征。
(2)观察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记录其特点。
2. 植物结构观察(1)取植物叶片、茎、根等部位,制成切片。
(2)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细胞、组织结构特点。
3. 植物生理实验(1)测定光合速率:将植物叶片置于暗适应条件下,用光合仪测定光合速率。
(2)测定有氧呼吸速率:将植物根系置于有氧条件下,用氧电极测定有氧呼吸速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形态观察通过观察植物叶片、茎、根等部位,发现叶片具有表皮、叶肉、叶脉等结构,茎具有节、节间、节间皮等结构,根具有根尖、根毛等结构。
观察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发现其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
2. 植物结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发现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植物组织具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结构。
3. 植物生理实验(1)光合速率测定结果显示,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
(2)有氧呼吸速率测定结果显示,氧气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有氧呼吸有显著影响。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掌握了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知识。
植物学实习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b9be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e.png)
植物学实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植物学实习实验,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分类特征等方面的理解,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种子和植株。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刀片、解剖盘、培养皿、滴管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植物种子结构(1)取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种子,分别观察其外形特征。
(2)用刀片将种子切开,观察内部结构,如种皮、胚乳、胚轴等。
(3)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表面特征,如纹理、颜色等。
2. 观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1)选取小麦、玉米等植物种子,进行播种、浇水、施肥等栽培管理。
(2)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生长速度、叶色、株高等指标。
(3)观察植物的开花、结果过程,记录花期、果期等。
3. 植物分类特征观察(1)观察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的植株高度、叶形、叶脉、花序等特征。
(2)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植物的分类地位,如禾本科、豆科、双子叶植物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种子结构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种子结构存在差异。
小麦和玉米种子具有种皮和胚乳,花生和大豆种子具有种皮和胚轴。
种子的表面特征也有所不同,如小麦种子表面有细纹,玉米种子表面有光泽等。
2.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小麦、玉米等植物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如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植物的生长速度、叶色、株高等指标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例如,小麦在拔节期生长速度较快,叶色浓绿;而在成熟期,植株高度达到最大值,籽粒逐渐成熟。
3. 植物分类特征观察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发现小麦、玉米属于禾本科植物,花生、大豆属于豆科植物。
它们的植株高度、叶形、叶脉、花序等特征也有所区别。
如小麦和玉米的植株高度较低,叶形为长条形,花序为圆锥形;花生和大豆的植株高度较高,叶形为卵圆形,花序为总状花序。
植物学系实验报告
![植物学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9665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f.png)
实验名称: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2. 探究不同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植物生长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水稻、玉米等。
2. 植物生长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等。
3. 实验仪器:显微镜、天平、培养箱、培养皿、剪刀等。
三、实验方法1. 将小麦、水稻、玉米等植物分别种植在培养皿中,进行正常生长。
2. 分别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植物生长激素,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3. 将植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激素溶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4.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植物放入培养箱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观察植物生长发育情况。
5. 在实验过程中,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根系生长等。
6.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变化,分析植物生长激素对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生长素对小麦、水稻、玉米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实验组植物株高、叶片数、根系生长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显微镜观察发现,生长素处理组植物细胞分裂速度加快,细胞体积增大。
2. 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实验组植物株高、叶片数、根系生长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分裂素处理组植物细胞分裂速度加快,细胞核增大。
3.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实验组植物株高、叶片数、根系生长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显微镜观察发现,赤霉素处理组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细胞壁增厚。
4. 脱落酸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脱落酸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
实验组植物株高、叶片数、根系生长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da5f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f.png)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植物的结构、分类、生理和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在大一的植物学实验中,我选取了一种常见的植物——向日葵,通过观察和实验,我对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一: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在实验一中,我们选择了向日葵的种子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我们将一些向日葵种子分别放置在含有不同浓度的培养液中,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浓度适中的培养液中的向日葵种子发芽率最高,说明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向日葵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发芽的向日葵种子移植到花盆中,并进行日常的养护。
通过定期浇水、施肥和照明,我们观察到向日葵的茎干逐渐变粗,叶片逐渐变大,花蕾逐渐形成。
最终,向日葵的花朵绽放,展示出美丽的黄色花瓣和饱满的花蕊。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需要合适的环境和养护才能顺利进行。
实验二:向日葵的光合作用在实验二中,我们通过测量向日葵的光合作用速率,来了解植物对光的利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
我们将向日葵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使用光合作用速率仪测量其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结果显示,光照强度适中时,向日葵的光合作用速率最高,而光照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光合作用速率。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过程,光合作用速率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向日葵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因为它们能更好地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获得更多的能量。
实验三:向日葵的适应性在实验三中,我们研究了向日葵的适应性。
我们将向日葵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下,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向日葵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性较高,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为苛刻。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植物的适应性是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向日葵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这使它们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长。
植物学基础实验报告
![植物学基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0e79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f.png)
植物学基础实验报告植物学基础实验报告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结构、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植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和适应能力。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长和发育过程。
实验一:光合作用的测定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为了测定光合作用的速率,我们使用了一个叫做“光合速率测定仪”的设备。
首先,我们将一片绿色的叶片放入测定仪中,然后通过测定仪的显示屏观察光合作用的速率。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光合速率受到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当光照强度增加时,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加。
而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光合速率也会提高。
这表明光合作用是一个依赖光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实验二:呼吸作用的测定呼吸作用是植物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的过程。
为了测定呼吸作用的速率,我们使用了一个叫做“呼吸速率测定仪”的设备。
首先,我们将一片绿色的叶片放入测定仪中,然后通过测定仪的显示屏观察呼吸作用的速率。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呼吸速率受到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影响。
当温度升高时,呼吸速率也随之增加。
而当氧气浓度降低时,呼吸速率会减少。
这说明呼吸作用是一个依赖温度和氧气的过程。
实验三: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观察生长和发育是植物的基本过程,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植物,如豌豆或小麦,将其种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并定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的种子发芽、根系生长、茎的伸长以及叶片的展开等过程。
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发育过程,同时也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园艺栽培提供参考。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长和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的基本生命过程,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同时,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命规律,为植物的栽培和保护提供指导。
植物学实验报告被子(3篇)
![植物学实验报告被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41ef1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历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特征和分类方法。
3. 通过实验,识别和区分常见的被子植物种类。
二、实验原理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类群,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植物界的进化历程,同时对于植物的生态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包括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1. 被子植物标本:如桃、梨、菊、蔷薇等。
2. 系统发育树图。
3. 分类表。
实验仪器:1. 放大镜。
2. 显微镜。
3. 解剖镜。
4. 绘图工具。
四、实验步骤1. 观察与描述:- 观察标本的形态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 对观察到的特征进行描述,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2. 分类与鉴定:- 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对照分类表,对标本进行分类和鉴定。
- 记录标本的学名、科名、属名和种名。
3. 系统发育分析:- 分析标本所属的科、属、种在系统发育树图中的位置。
- 探讨标本所属的科、属、种在被子植物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和关系。
4. 绘图与总结:- 根据观察到的特征,绘制标本的生殖器官图。
- 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与描述:- 观察到的被子植物标本具有以下特征:- 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发达,具有输导组织。
- 花为两性花,具有花被、雄蕊和雌蕊等生殖器官。
- 果实和种子具有各种形态,如核果、浆果、蒴果等。
2. 分类与鉴定:- 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对标本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如下:- 桃:蔷薇科、蔷薇属、桃种。
- 梨:蔷薇科、梨属、梨种。
- 菊:菊科、菊属、菊花种。
- 蔷薇:蔷薇科、蔷薇属、蔷薇种。
3. 系统发育分析:- 根据系统发育树图,桃、梨、菊、蔷薇等标本所属的科、属、种在被子植物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下:- 蔷薇科、梨科、菊科均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植物学论文实验报告
![植物学论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6ef69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a.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植物形态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2. 掌握植物解剖学的观察方法;3.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样本:叶片、茎、根、花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切片机、染色剂等;3. 实验试剂:盐酸、酒精、碘液、苏丹Ⅲ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植物样本的形态学特征,记录相关数据;2. 使用切片机将植物样本进行切片处理;3. 使用染色剂对切片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4. 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观察植物样本的结构和功能;5.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片观察(1)叶片的形态学特征:叶片呈长椭圆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表面光滑。
(2)叶片的解剖结构:叶片的横切面显示,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细胞呈长方形,壁较厚,细胞间无间隙。
叶肉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呈长方形,壁较薄,细胞间有间隙。
叶脉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呈圆柱形,壁较厚,筛管呈管状,壁较薄。
2. 茎观察(1)茎的形态学特征:茎呈圆柱形,直径0.5-1cm,表面光滑,绿色。
(2)茎的解剖结构:茎的横切面显示,茎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组成。
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细胞呈长方形,壁较厚,细胞间无间隙。
皮层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呈长方形,壁较薄,细胞间有间隙。
维管束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呈圆柱形,壁较厚,筛管呈管状,壁较薄。
髓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呈圆形,壁较薄。
3. 根观察(1)根的形态学特征:根呈圆锥形,长5-10cm,直径0.5-1cm,表面粗糙。
(2)根的解剖结构:根的横切面显示,根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组成。
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细胞呈长方形,壁较厚,细胞间无间隙。
皮层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呈长方形,壁较薄,细胞间有间隙。
维管束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呈圆柱形,壁较厚,筛管呈管状,壁较薄。
髓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呈圆形,壁较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植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内容不仅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而且相对独立。
植物学实验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学习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
通过实验学习,要求学生逐步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植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逐步提高实验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程简介编辑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5)
植物学实验内容主要有:
1.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包括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体各个器官的构造;
2.植物体各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
3.植物的系统分类;
4.植物与环境;
5.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
植物学实验教学中体现形态结构与生理内容相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规范的工作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积极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部分实验中开展拓展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研究的能力。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尽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但考虑到实验的相对独立性及实验材料会受到季节性影响等原因,实验顺序可作适当调整或适当增减内容。
2目标要求编辑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能熟练掌握徒手切片方法及临时制片和压片的制作;掌握植物绘图技术,能够形象绘制植物组织、器官的详图及简图;能熟练地解剖植物各器官并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熟练地掌握植物分类工具书的使用;能正确识别本地区常见的植物,特别是校园植物;能够独立完成某地区植物资源调查及植物蜡叶标本制作、鉴定等工作;能独立开展与植物学相关的科学研究。
[1]
3实验用品编辑
必备用品:
绘图铅笔两只(一只HB、一只3H)、实验报告纸、橡皮、三角板或小尺子、镊子
常用仪器:
电视显微镜、体视电视显微镜、录像机、投影仪、幻灯机、显微镜、解剖显微镜、平台扩大镜、冰箱、恒温箱、烘箱
常用玻璃器皿:
培养皿、滴瓶及滴管(少量为棕色)、烧杯、树胶瓶、标本瓶、酒精灯、两桶、玻棒、载玻片、盖玻片、表面皿
常用工具:
解剖针、镊子、剪刀、刀片、枝剪、手铲、采集箱
其它:
石棉网、三角铁架、电炉、毛笔、铅笔、纱布、擦镜纸、滤纸、标签、橡皮筋、透明胶带、毛巾、洗衣粉、火柴、平刷等。
常用试剂:
染色剂
碘—碘化钾(I—IK)(iodine Potassium iodide)溶液
苏丹Ⅲ或苏丹Ⅳ(sudan Ⅲor Ⅳ)
1%醋酸洋红(aceto carmine)
卡宝染色液(Carbol fuchsine)
中性红(neutral red)溶液
曙红Y(伊红,eosin Y)酒精溶液
钌红(ruthenium red)染液
龙胆紫(gontian violet)
苯胺蓝(aniline blue)溶液
间苯三酚(phloroglucin)溶液
橘红G(orange G)
番红(safranin O)
固绿(fast green)
苏木精(hematoxylin)染液
固定液
F .A .A固定液
F .P .A固定液
卡诺氏固定液(Carnoy's Fluid) 透明剂
二甲苯(xylol)
氯仿(chloroform)
粘贴剂
明胶粘贴剂
蛋清甘油
封藏剂
加拿大树胶(Canada balsam) 甘油酸
乳酸甘油
解离剂
盐酸酒精
1mol/L盐酸、0.2mol/L盐酸预处理液
0.002mol/L 8-羟基奎啉水溶液对二氯代苯饱和水溶液
离析液
铬酸—硝酸离析液
硝酸—氯化钾离析液
4主要实验编辑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植物细胞(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相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学习生物绘图的基本技术。
3.观察认识植物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仪器及试剂:
显微镜、擦镜纸、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培养皿、吸水纸、滴管、纱布、绘图纸、铅笔。
I-KI溶液、蒸馏水。
实验内容:
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
观察洋葱鳞茎表皮细胞,木耳菜叶绿体,红辣椒有色体等。
实验二植物细胞(二)
目的与要求:
1.观察认识植物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
2.了解植物细胞内质体及后含物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3.观察纹孔、胞间连丝,建立细胞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5.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
主要仪器及试剂:
显微镜、擦镜纸、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培养皿、吸水纸、滴管、纱布、绘图纸、铅笔。
I-KI溶液、蒸馏水、饱和食盐水、苏丹Ⅲ、饱和蔗糖溶液。
实验内容:
观察洋葱鳞茎、马铃薯、花生、柿胚乳永久封片、小麦和玉米果实纵切片、洋葱根尖纵切片等。
实验三植物的组织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植物各种组织的形态结构、细胞特征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了解植物各类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并理解它们和机能的统一关系。
主要仪器及试剂:
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纱布、滴管、绘图纸、铅笔。
蒸馏水、间苯三酚、苏丹Ⅲ、I-KI。
实验内容:
观察洋葱根尖纵切永久封片、蚕豆叶表皮装皮、小麦叶表皮装片、白菜叶、南瓜茎离析材料、新鲜梨果实、松木质部的离析材料、芹菜叶柄及其横切片、桔皮及其切片、松茎横切片和纵切片等。
实验四植物根的结构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根的形态和侧根发生的部位及形成。
2.掌握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特点。
主要仪器及试剂:
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
纱布、滴管、绘图纸、铅笔。
蒸馏水、间苯三酚。
实验内容:
观察洋葱根尖、蚕豆侧根、玉米根、小麦根、棉花幼根横切制片、棉花老根横切制片、木槿根横切制片、毛茛根横切制片等。
实验五植物茎的结构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茎尖构造和分生组织特点及其分化过程。
2.掌握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并了解其形成过程。
3.掌握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并了解其形成过程。
4.了解茎三个切面的的结构特点。
主要仪器及试剂:
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纱布、滴管、绘图纸、铅笔。
蒸馏水、间苯三酚水溶液、I-KI溶液。
实验内容:
观察丁香茎尖纵切面永久封片、小麦茎、玉米茎横切面永久封片、椴树多年生茎横切面永久封片、向日葵茎横切面永久封片、南瓜茎横切面永久封片、松茎三切面永久封片等。
实验六叶的结构、不同生境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观察
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一般叶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对比各类型植物叶片结
构特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
2.掌握双子叶植物叶、单子叶植物叶和裸子植物松针叶的结构特点。
主要仪器及试剂:
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纱布、滴管、绘图纸、铅笔。
蒸馏水、间苯三酚、I-KI溶液。
实验内容:
观察夹竹桃叶、棉花叶、睡莲叶、玉米叶横切面永久封片、小麦叶横切面永久封片、松针叶横切面永久封片、橡皮树叶横切面永久封片等。
实验七营养器官的变态、花的发育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变态。
2.掌握雄蕊的结构特征,了解花粉囊的形成及发育过程。
3.掌握雌蕊的结构特征,了解胚囊的形成及发育过程。
主要仪器及试剂:
显微镜、解剖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刀片、绘图纸、铅笔。
实验内容:
观察百合不同时期的花药横切面永久封片、百合子房横切面永久封片、百合不同时期的胚囊纵切面永久封片等。
观察地瓜、萝卜、胡萝卜、芋头、荸荠、藕、山药、马铃薯、蒜、葱
的变态类型。
实验八种子的结构及果实的类型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胚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过程。
2.掌握果实结构及各种类型的果实特征。
主要仪器及试剂:
显微镜、解剖镜、绘图纸、铅笔。
实验内容:
观察小麦、玉米、大豆、蓖麻等的种子,玉米幼胚纵切永久封片、小麦幼胚纵切永久封片,葡萄、番茄、柑橘、黄瓜、桃、枣、苹果、梨、芸豆、花生、八角茴香、木槿、向日葵、小麦、玉米、板栗、草莓、菠萝、西瓜、桂圆、元宝槭、核桃、山楂、香蕉等的果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