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社会保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保障史
——民国时期社会保险期刊、文献查找
姓名:高帅
学号:20140840627
2014级政管院六班
文献
1.民国社会保险实践及我国台湾地区社会保险法制之展开
【作者】郑尚元;
【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清末民初已有社会保险立法的主张,尤其是南京政府深受《劳动法典》(草案)的影响而有单行零散的立法,却因政治、经济、法治等践行社会保险条件的缺失而鲜有实践。

随后,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险立法渐次展开,在先形成劳工保险、公教人员保险、军人保险及农民保险等格局的基础上,又颁布全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法,至此我国台湾地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法制已经建立并将慢慢整合。

【关键词】民国时期;台湾地区;社会保险法制;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保险法基础理论研
究”(12BFX091)的前期成果;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社会保险法总论”(2011WKZD004)阶段性成果
2.民国时期的人口迁移与社会保障立法
【作者】张亚飞;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摘要】民国时期天灾连年,战乱不断,粮食减产,造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连续不断的人口迁移,引发了土匪猖獗、疾病横行、社会动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冲击。

民国时期的社会保障立法有得有失,对当今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民国时期;人口迁移;社会保障;
3.一种特殊“保险”事业的历史解读——以民国时期的广西水利事
业为视角
【作者】张恒俊;卢勇;
【机构】湖南科技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425100;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

水利事业是一种特殊的"保险"事业。

民国年间,广西地方当局认识到对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把水利作为抵御水旱等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从社会保险的角度来看待水利事业,用水利来安定社会。

本文以民国时期广西水利事业为视角,从水利的修建、水利理念及水利兴盛的原因三个方面,对水利这一特殊"保险"事业进行历史解读。

【关键词】广西;水利事业;民国时期;
4.民国时期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探究
【作者】刘琳;
【机构】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
【摘要】国民政府非常重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建设,而且每个步骤都非常合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比较健全,所以民国时期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已经从开始的应急性处理机制转变成预防性处理机制。

【关键词】民国时期;社会保障;体制;
5.国民政府时期农业保险合作思想与实践
【作者】朱华雄;王芸;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国民政府时期,受到自然灾害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我国农村社会陷入破败的境地。

为挽救农村经济,合作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开展,一些学者提出通过农业保险合作来复兴农业的设想。

他们对农业保险的定义、种类和经营措施等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应该采取合作社制度来发展农业保险事业,并提倡开展以耕牛保险为主的家畜保险试验。

乌江耕牛会、江西省第七区的耕牛合作保险、北碚家畜保险社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的耕牛合作保险正是对这些理论的实践性尝试。

民国时期关于农业保险合作的思想与实践对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保险;耕牛保险;再保险;
【基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才引进项目的资助
期刊
1.民国时期社会保险初探
【作者】李琼;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民国时期(1912-1949)中国出现了以30年代上海租界人力车夫互助保险、简易人寿保险和40年代川北盐工保险为代表社会保险实践。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和国外社会保险实践的影响以及民族商业保险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保险实践的出现。

它体现了中国社会保障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点,是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建设的重要一步。

2.20世纪40年代川北盐场盐工保险述论
【作者】李琼;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讲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邮编430074;
【摘要】20世纪40年代,在川北盐场曾出现过盐工社会保险的实践,被视为民国时期政府举办“劳工保险的嚆矢”。

目前学术界对民国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尚未见有关川北盐工保险的个案研究。

本文对川北盐工保险的起因、办理简况及其特点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并指出了川北盐工保险实践活动在民国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国;川北盐场;盐工;社会保险;
3.民国时期我国农民风险应对机制探析
【作者】曹振纲;马小勇;
【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民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处于社会低层的农户经常受到战争、自然灾害、瘟疫等因素的冲击,面临着频繁的生活风险。

在民国时期,包括现代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在内的正规机制风险应对机制在农户应对风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农户应对风险的主要方式是社会网络内的风险统筹和跨时期消费平滑机制中的民间高利息贷款。

依赖社会网络和民间借贷市场来应对风险有很大的局限性。

亲友网络的规模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其在应对风险方面作用的有限性;民间高利率贷款则是一种高成本的风险应对方式。

所以,民国时期农户的风险应对能力总体非常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频繁的风险冲击使农户经常处于生存的边缘。

【关键词】民国;农户风险;社会网络;借贷市场;【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农户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规避行为研究”(09YJC790214)
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保险宣传报道研究(1927—1937年)
【作者】李新军;
【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是比社会救助更高层次的保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政府与民间通过立法、报刊、专著等多种途径对社会保险进行了宣传报道,推动了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社会保险意识。

但是宣传报道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社会保险;宣传报道;研究;【基金】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SK2013B269) 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代化——以工业劳动者为考察中心(1927-1937)
【作者】刘秀红;
【机构】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工伤保障、医疗保障、生育保障、退休保障、失业保障、职工教育福利、职工生活福利、强制储蓄保障等。

从当时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制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

从现代化理论视角来分析,制度已经包含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重要特点,如工业劳动者作为保障对象;立法先行;保障项目齐全。

同时,由于受到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形势的制约,它也存在一些现代性的不足,如社会保险发育不足,企业和个人的责任重,制度的覆盖面有限,缺乏强制性等。

【关键词】劳工社会保障;工业劳动者;南京国民政府;现代性;
【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1-0968) 6.近十年民国时期灾荒与救济机制研究述评
【作者】杨达毅;
【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摘要】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在现代社会保障学语境下对民国时期灾荒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中共在这一时期的救济机制展开的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慈善事业、战乱以及难民等问题的长期关注,使得这些问题的研究向更加微观和更趋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不足之处是,史料的挖掘尚欠深入,某些术语的表述有待商榷,研究人员相对要少且缺乏有效的交流。

【关键词】民国时期;灾荒;救济机制;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保险立法背景研究(1927-1937年)
【作者】李新军;
【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当社会保险这种更为先进的保障方式在西方已经实行了四十多年时,对中国民众来说这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中国社会保障仍然以传统的社会救济为主。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在政府、民间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下,对社会保险立法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社会保险;立法;背景;【基金】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269)
8.民国时期(1912-1949)保险思想研究——基于民族保险业的考察
【作者】朱华雄;孔捷;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
【摘要】保险是一种补偿与分摊意外损失的工具。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保险业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至民国时期,中国保险业和保险思想均有相当的发展。

学者们在借鉴西方保险理论、结合该时期保险业实践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民国时期人寿保险、社会保险、农业合作保险、战时兵险等险种的基本原理和运营方式,并深入探讨了保险立法的选择问题。

通过对民国时期保险思想的主体内容的探究,一方面,可以构建更加完善的民国时期的金融思想研究体系;另一方面以史为鉴,可以为我国现代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时期企业经营管理思
想史论”(10BGL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