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就业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就业理论
• 2、有关就业的主要观点: • 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就业变动的原因在于资本货 物的周期性投资过剩。 • 假设在某一时期经济处于某一均衡状态和充分 就业时——创新(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 —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加大——其他企业模 仿——社会加大投资额——经济增长并带来就 业机会的增多——达到新的均衡后,社会对资 本和其他要素需求下降——经济滞涨或衰退— —失业率加大——重新调整。形成一个周期性 循环。
就业自动均衡论
就业理论
• 4、现实意义: • (1)萨伊定律始终把供给放在了第一位,强 调供给与生产的重要性,而在现实中,经济增 长的长期动力正是在于供给。 • (2)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有效供给不足时造 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消费需求已经从以前 的追求数量到现在的追求品种和质量,而我国 的供给结构仍变化不大,而且生产技术不高, 质地价高,生产成本大,污染严重,造成有效 需求不足。在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必须重视的 是供给因素,所以,在长期中,萨伊定律有其 合理的地方,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指导 意义。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失业率 U′(%)
-1
-2 -3
菲利浦斯曲线
就业理论
• 3、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 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 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替代取舍的关系,它们 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 •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 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 • 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取舍关 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 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 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就业理论
• 1、有效需求涵义:能给企业带来最大预期利 润量的社会总需求。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就业量。 最大预期利润量——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 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总供给价格”——全体雇主雇用一定量的工 人 进行生产的社会产品的最低卖价(至少收回成本 与获得最低利润。) “总需求价格”—— 全体雇主雇用一定量的工 人 进行生产时预期社会对产品愿意支付的总价格。
W
1
1
2
3
4
5
6
7
8 U失业率
菲利浦斯曲线
通货膨胀率 I′(%) 工资增长率 W′(%)
就业理论 • 2、预期扩展的菲利浦斯曲线 • 事实上,工资变化率部分由预期 通货膨胀率决定,部分由实际失 10 业率决定;关系式即:通货膨胀 9 率=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 8 率。 7 • 如图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 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 6 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 5 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 4 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 3 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 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 2 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 1 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 0 系。
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就业理论
• 1、创新的涵义: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 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 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 创新不是发明,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 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 •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5种具体情况 约瑟夫· 熊彼特 (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 (Joseph Alois (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 Schumpeter, 1883年-1950年), (3)发现新的市场; 美籍奥匈帝国经 (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 济学家 (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
第三节
后凯恩斯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
一、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胀论 1、原始菲利浦斯曲线
工资变化率决定于实际失业 率,失业对工资增长具负面 影响;由这条曲线表明:当 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 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 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 低,甚至是负数。
货币 8 工资 7 增长 6 率 5 新西兰统计学家 威廉· 菲利普斯 (A.W.Phillips) 1914年-1975年) 4 3 2
有效需求理论
D>Z,扩大生产, 增加就业量
就业理论
Z D
Z0 D0
Z D
• 2、理论要点: • (1)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价格 与总供给价格的均衡程度。见图。 D<Z,缩小生产, • (2)从宏观方面看,就业量也 增加失业量 取决于投资额与储蓄额达到的均 Z=f(N) 衡状态。 均衡,有 推导过程: 总需求 = 消费需 效需求 求 + 投资需求 D=D1+D2 消费需求量用消费额 C 表示; 投资需求量用投资额 I 表示。 则: D = C + I 。 D=f(N)国民收入Y =消费额 C + 储蓄额 S • 均衡状态时 总供给Z = 总需 N0 N(总就业量) 求D = 国民收入 Y • 则:C + S = C + I • 所以: S = I
第一节 传统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
• 一、萨伊的就业自动均衡论
• 1、萨伊市场定律主要观点: • (1)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出 售和消费任何人出售商品都是为 了购买对自己现在或未来有用的 其他商品,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 作用,当交换结束时,总是以一 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 • (2)市场上货物充斥过剩的现象, 由于它的供给超过了需求,供给 所以超过需求,是因为生产过多 或是别的产品生产过少。生产过 剩或生产不足会自行进行调整, 最终供给会创造它的需求。
就业理论
第十章 就业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传统就业理论 凯恩斯就业理论 Leabharlann Baidu凯恩斯就业理论 非凯恩斯就业理论 我国改革以来的就业思想
就业理论的产生
就业理论
• 传统西方就业理论发展于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生产迅猛扩张,失业现象还不十 分严重。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只要存 在着完全自由竞争,工资就可以随着劳 动供求变化而自由涨落,使一切可供使 用的劳动力资源都被用于生产,从而实 现充分就业。
·
三、凯恩斯的主要就业思想与对策
就业理论
• 1、凯恩斯认为, 心理上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 大基本心理规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就业不足)。
• 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消费的增加 总跟不上收入的增加, 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 另一面, 随着投资的增加,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 • 第三由于心理流动偏好的作用, 利息率的下降受到限制 (中央银行控制), 从而吸引资本家投资的诱惑力减弱, 造成投资不足。 • 结论:正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有效需求 低于社会总供给水平, 从而导致实际就业水平小于“充分 就业”水平。 • 对策:要解决失业问题, 只有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对市场 进行干预(税收、利率、政府投资等), 才能刺激需求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扩大就业, 减少失业。
如果政府长期采取 人为的干预措施,使市 场机制失去作用,那么 菲利浦斯曲线可能成为 一条呈正相关的曲线,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 任何干预都会失灵。 菲利浦斯曲线向右 上方移动,或成为 垂直线,表明通货 膨胀与失业可能同 时存在的 。
二、后凯恩斯主义流派的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
1、就业的主要观点——关于滞涨与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原 因的解释: (1)一些部门(特别是垄断部门)产品供给异常。导致企业 成本加大,生产萎缩,加大失业率。 (2)政府福利开支巨大。失业者与就业者收入差距过小,失 业者不愿意再就业。 (3)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完善。供求失衡。 2、就业与相关的经济政策主张 (1)大力刺激总需求。鼓励“超前消费”与“财政赤字”。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4)实行收入政策。设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5)实行人力政策。积极具体的就业培训举措等。 (6)其他一些政策。
让·巴蒂斯特·萨伊 (JeanBaptisteSay 1767~1832) 法国政治经济学家
就业自动均衡论
就业理论
• 2、就业理论的基本要点: • (1)依靠市场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被商品市 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 • (2)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要素趋向于充分 就业,劳动供给与需求总是趋向均衡的。 • (3)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干预要素市场调节。 • 3、反对观点: • (1)马尔萨斯:消费者不可能把货币全部用来购买货 物而用来储蓄,那么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有可能滞销,供 给就不一定等于需求。 • (2)马克思:对供给会创造出等量需求是持批判态度。 • (3)凯恩斯:储蓄和投资时相互对立的,储蓄并非必 然转化为投资,供给也不能转化为需求。
三、凯恩斯的主要就业思想与对策
就业理论
• 2、凯恩斯就业理论以有效需求原则为核心, 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
• 失业之所以持续不断,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一般情况 均存在“ 有效需求不足”。即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 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不足, 由此造成较多的社会失 业,即不充分就业。 • 结论:凯恩斯主义的促进就业理论实际上主张降低工 资,即在不降名义工资的情况下,降低实际工资(如 提高税收、水电商品价格等)。但前提是扩大总需求 (产品价格上涨),因为总需求的扩大,必然会导致 通货膨胀,工人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相对减少。 • 对策:为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必须摒弃自由 放任的经济政策,依靠国家干预,提出需求管理政策 (增加货币发行、压低利息和工资),从而达到促进 生产,增加就业的目的。
菲利浦斯曲线
• 4、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 (1)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就业理论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 此消彼涨的交替关系,因此从政 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来说,是 沿着短期菲利浦斯曲线的选择, 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控制在 “临界点”以内的安全范围内。
如当菲利普斯曲线突破原有的惯性持 续上升时,会使整个菲利浦斯曲线偏 出临界点以内的安全范围。这时除非 临界点也往上提高外,否则就不存在 所谓的安全范围了。
二、就业周期波动论
就业理论
• 就业周期性波动是市场消费不足引起的。 • 金融危机——消费者不愿消费——商品过剩积 压——企业生产萎缩(劳动过剩)——产量减少、 产品价格下降——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 升——企业扩大生产——促进就业。 •观点与萨伊一致:在市 场体制下价格自动调节经 济,劳动供求趋于均衡, 趋于充分就业,反对政府 干预市场。 “让无形之 手”发挥作用。
第二节 凯恩斯就业理论
• 一、凯恩斯就业理论产生的背景 • 传统的萨伊就业理论“供求自动 均衡、自动达到充分就业” 无法 解释或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事 实与问题。 如:1929 年到1933 年, 西方资本主 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 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失业 率高达四分之一以上, 总失业人数 达到4000 万, 生产力普遍倒退了 20 年。美国的失业率曾达到 24.9%。仅依靠 “市场无形之手” 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菲利浦斯曲线
就业理论
• (2)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或成为 垂直线
安全临界点不断 提高,形成了一 条向右上方倾斜 的菲利浦斯曲线 NN ,在通货膨 胀率提高的过程 中,失业率也不 断提高。这意味 着菲利浦斯曲线 已经完全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 就可能出现“滞 涨”局面,这是 市场经济中最值 得警惕的现象。
就业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1883- 1946)
我国就业现状
就业理论
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近几年经济增长率都在 10%左右,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济 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是国家 统计局“调查失业率”的专家组成员)透露,2007-2009这 三年来统计局的“调查失业率”均超过 20%,2009年第四 季度更高达24%。目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存在大 量的大学、大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甚至毕业就失业的 境况。按中央领导的话说就是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按传统的就业理论,就业形势的好坏,与国民经济的 发展速度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一定的经济增长所带 来的就业增长也是一定的,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增 长的贡献却不是很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