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论厦大校园嘉庚风格建筑的特征
“嘉庚风格”建筑
“嘉庚风格”建筑与闽南文化的创新龚洁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福建的东南部集美和厦门岛上,出现了一批既具传统的闽南红砖民居特征,又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这些建筑中华文化与欧陆文化巧妙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大多在西洋风格的主体上,或在英国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上,加上传统的闽南建筑的屋顶,形成了个性突出、色彩鲜丽、整体十分漂亮的独特风格,人们称之谓“穿西装,戴斗笠”,这就是陈嘉庚先生在创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时发明的新颖建筑形式,后人称之为“嘉庚风格”的建筑。
陈嘉庚,厦门集美人,1874 年(清光绪十三年10 月21 日生于集美社颖川世泽堂。
1890 年,虚龄17 岁时应父召到新加坡学商,后种植黄梨、橡胶,进而经营橡胶制造业,雇用职工约3 万人,资产多达新币1000 万余元,约值黄金百万两。
陈嘉庚经营成功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青少年,他说:当今中国,青少年没有文化是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的。
于是他把赚到的钱,全部携回集美、厦门,开始了艰辛漫长而又崇高的兴学之路。
一这条兴学之路是伴随他建造众多的嘉庚风格建筑而延伸的,他兴学到何处,嘉庚风格建筑就出现在何处,而且越建越漂亮,规模也越建越大,为我们留下了闽南的建筑瑰宝! 1912 年秋,陈嘉庚回到集美,召集各角房长幼劝其停办各房私塾,联合筹办集美小学。
1914 年8 月起,到1927 年,他在集美陆续建起许多座教学大楼,计有:小学楼(1940年8 月)、尚勇楼(1918 年1 月)、居仁楼(1918 年1 月)、立功楼(1918 年5 月)、立德楼(1920 年3 月)、立言楼(1920 年7 月)、德礼楼(1920 年11 月)、即温楼(1921 年4 月)、手工教室(1921年2 月)、尚忠楼(1921 年2 月)、诵诗楼(1921 年2 月)、明良楼(1921 年6 月)、延平楼(1922 年9 月)、允恭楼(1923 年8 月)、文学楼(1925 年8 月)、敦书楼(1925 年8 月)、务本楼(1925 年12 月)、事务楼(1925 年12 月)、崇俭楼((1926 年2 月)、瀹智楼(1926 年8 月)、葆真楼(1926 年9 月)、养心楼(1926 年9 月)、敦业楼(1927年8 月)等,计约23 幢,作为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及商科、女子及女小、农林、幼师等学校的校舍,约45000 平方米。
嘉庚建筑调研报告
嘉庚建筑调研报告一、嘉庚建筑的独特魅力说到嘉庚建筑,大家都不陌生吧!一提到这个名字,大家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座座高耸的建筑,那些有着浓厚闽南特色的楼房、廊桥。
嘉庚建筑,是一种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产物。
要知道,嘉庚先生的设计可真是独具匠心,不仅仅是“造房子”这么简单。
他的建筑,似乎在无声地讲述着一段段历史,传递着一种文化的力量。
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嘉庚建筑的时候,心里其实有点小激动,心想: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建筑师能做出来的东西!它的每一砖一瓦,都是嘉庚先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时代的回应。
站在这些建筑前,你会发现,嘉庚建筑那种独特的融合感,真的是很难让人不为之震撼。
它既有着浓浓的中华传统风格,又不失现代感。
你看那红砖绿瓦,仿佛是把福州的阳光、海风、山水全都揉进了这座建筑里,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走近一看,每个细节都透露着讲究,仿佛一位不急不躁的老者,耐心地跟你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二、嘉庚建筑的设计理念你以为嘉庚建筑只是“好看”吗?那可大错特错了!嘉庚先生的设计理念可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他特别重视建筑的实用性与美观的结合。
走进这些建筑,你会发现它们的布局特别合理,空间感也极强。
你站在楼里,看着那些错落有致的楼层,心里不禁会想:这设计者真是用心良苦!我觉得,嘉庚先生一定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他把传统的福州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的要求巧妙融合,真是把“实用”与“美感”完美结合!你看那些高挑的屋顶,仿佛能承载更多的阳光和风。
每个房间的窗户,虽然简洁,但透过窗户外面一看,阳光总是能悄悄溜进来,给你一种温暖、自然的感觉。
最让我感动的是,嘉庚建筑设计考虑了很多细节,比如楼道的宽敞,采光的合理,通风的好坏,简直是给住户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走在这样的建筑里,感觉不像是住在一个“冷冰冰”的钢铁丛林里,而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温度的家园。
三、嘉庚建筑的文化传承说到嘉庚建筑,不能不提到它的文化内涵。
每座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它更是文化的承载体,像一个沉默的讲述者,默默地把历史、故事和文化讲述给我们。
解析大学校园建筑特征及型式
解析大学校园建筑特征及型式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而且也是一个培养学生素质提高修养的高文化环境,因此,大学校园应该是一个自然美的生态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校园不仅要绿化,而且还要美化。
纵观国内外著名高校,许多校园建筑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也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因此许多大学建筑成为一所大学的标志,吸引无数游客驻足观赏。
以下将对大学建筑及特征做详细解析。
谈到“建筑”首先离不开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建筑师离开建筑材料,创造的也只是空中楼阁。
早期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砖、瓦、砂、石、灰、木材等。
它们至今人在建筑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砖砖是一种常用的砌筑材料。
砖瓦的产生和使用在我国历史悠久,有“秦砖汉瓦”之称。
制砖的原料容易取得,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价格低,体积小,便于组合。
所以至今仍然广泛地用于墙体、基础、柱等砌筑工程中。
砖按照生产工艺分为烧结砖和非烧结砖;按所用原料分粘土砖、页岩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炉渣转和灰砂砖;按有无孔洞分为空心砖、多孔砖和实心砖。
二、石材三、砂石 在混凝土组成材料中,石子称为粗骨但是由于生产粘土砖毁田取土量大、能耗高、砖自重大,施工生产中劳动强度高、工效低,因此有逐步改革并用新型材料取代的必要。
标准粘土砖的尺寸为240mm ×115mm ×53mm 。
天然石材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经加工后表面美观富于装饰性,资源分布广、蕴藏量丰富,便于就地取材,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古今建筑工程修建城垣、桥梁房屋、道路及水利工程的主要材料。
天然石材经加工后具有良好的装饰性,是现代土木工程的主要装饰材料之一。
石材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用石材建造的结构具有永久保存的可能。
料,砂称为细骨料。
石子除用作混凝土粗骨料外,也常用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的路基道渣等。
石子分为碎石和卵石。
砂是混凝土和砂浆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是建筑的大宗材料。
厦门大学嘉庚风格建筑特征与分析
厦门大学嘉庚风格建筑特征与分析
张燕来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07(104)002
【摘要】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特征和空间形态,文章从整体布局、平面构成、材料细部等层次对这种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的特征和形态进行了理论分析.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张燕来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传历史文脉承嘉庚风格——厦门大学嘉庚风格建筑楼群赏析 [J], 缪远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与实践——基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实例分析 [J], 周功建
3.中德高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比较分析与对策——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 [J], 吴锡川
4.被嘉庚风格建筑记录的校史厦门大学:青春背后亦有沧桑 [J], 周森林
5.基于眼动实验的嘉庚风格建筑研究
——以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为例 [J], 邱鲤鲤;张锦鑫;刘佳桐;林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嘉庚风格”建筑
“嘉庚风格”建筑与闽南文化的创新龚洁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福建的东南部集美和厦门岛上,出现了一批既具传统的闽南红砖民居特征,又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这些建筑中华文化与欧陆文化巧妙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大多在西洋风格的主体上,或在英国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上,加上传统的闽南建筑的屋顶,形成了个性突出、色彩鲜丽、整体十分漂亮的独特风格,人们称之谓“穿西装,戴斗笠”,这就是陈嘉庚先生在创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时发明的新颖建筑形式,后人称之为“嘉庚风格”的建筑。
陈嘉庚,厦门集美人,1874 年(清光绪十三年10 月21 日生于集美社颖川世泽堂。
1890 年,虚龄17 岁时应父召到新加坡学商,后种植黄梨、橡胶,进而经营橡胶制造业,雇用职工约3 万人,资产多达新币1000 万余元,约值黄金百万两。
陈嘉庚经营成功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青少年,他说:当今中国,青少年没有文化是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的。
于是他把赚到的钱,全部携回集美、厦门,开始了艰辛漫长而又崇高的兴学之路。
一这条兴学之路是伴随他建造众多的嘉庚风格建筑而延伸的,他兴学到何处,嘉庚风格建筑就出现在何处,而且越建越漂亮,规模也越建越大,为我们留下了闽南的建筑瑰宝! 1912 年秋,陈嘉庚回到集美,召集各角房长幼劝其停办各房私塾,联合筹办集美小学。
1914 年8 月起,到1927 年,他在集美陆续建起许多座教学大楼,计有:小学楼(1940年8 月)、尚勇楼(1918 年1 月)、居仁楼(1918 年1 月)、立功楼(1918 年5 月)、立德楼(1920 年3 月)、立言楼(1920 年7 月)、德礼楼(1920 年11 月)、即温楼(1921 年4 月)、手工教室(1921年2 月)、尚忠楼(1921 年2 月)、诵诗楼(1921 年2 月)、明良楼(1921 年6 月)、延平楼(1922 年9 月)、允恭楼(1923 年8 月)、文学楼(1925 年8 月)、敦书楼(1925 年8 月)、务本楼(1925 年12 月)、事务楼(1925 年12 月)、崇俭楼((1926 年2 月)、瀹智楼(1926 年8 月)、葆真楼(1926 年9 月)、养心楼(1926 年9 月)、敦业楼(1927年8 月)等,计约23 幢,作为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及商科、女子及女小、农林、幼师等学校的校舍,约45000 平方米。
嘉庚风格建筑
“嘉庚风格”建筑
“嘉庚风格”建筑主要聚集在集美和厦门大学,体现了 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合。 陈嘉庚先生热爱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闽南当地 的传统民俗,根据他在南洋接触到的西方建筑形态,1920 年起,他发明创造了把闽南的燕尾脊、马鞍脊和中国传统 的歇山顶,嫁接在西洋建筑屋身上,同时结合南洋建筑的 拼花、细作、线脚等,这就是“穿西装,戴斗笠”的“嘉 庚风格”建筑。 厦门大学群贤楼群、建南楼群均为“一主四从”的组团结 构,即以上楼为中心,其他四幢从楼沿两侧对称“一字” 排开,主楼以中式风格为主,从楼以西式风格为主,中西 交融又突出地域特色。
2001年落成的嘉庚 群楼是厦门大学嘉 庚风格新时代的标 志性建筑,它秉承 嘉庚建筑“一主四 从”传统布局,在 校园中心沿南北向 呈线性展开。主从 楼高低错落,空间 上以一高四低取得 群体均衡。楼群东 侧略呈弧形,面向 中心广场,前方是 开阔的芙蓉湖,从 高度及规模上成为 校园的主体建筑。
Hale Waihona Puke
我看嘉庚风格建筑
“嘉庚风格建筑”是怎样形成的呢?
受这同国儒期期的间 有 强家这1177他 志 烈传奠岁 岁大 之 思统定以 来量 士 想文了前 到接一。化他在新触样一集加影西有生美坡响方着主这开—文欲要个始—化借的闽海,西思南外并方想渔创加文根村业入明源长的同 改、大 传盟 造文, 奇会 落化读 人, 后底私 生和 中蕴塾 。、, 精神动此力时,新即加:坡“等安南得洋广国厦家千还万属间欧,洲大等避国天的下殖学民 子地尽,欢 触颜 目所”及;是欧洲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或与南 洋建筑也的奠杂定揉了体嘉,庚这风影格响建了筑他的在精日神后底将蕴闽,南即传:统 “红造砖的洋建审装筑美虽与要然西求穿洋在。传身统,建我筑心、依南然洋是传中统国建心筑。杂”揉建
这和陈嘉庚 的阅历、思想、 审美息息相关!
嘉庚风格建筑的风格特点: 中西合璧
穿西装戴斗笠
陈嘉庚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建造他心目 中的“嘉庚风格建筑”,当然他不仅仅是简 单的拼贴而已,他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再创造。
“嘉庚风格建筑的创造性体现在哪里呢?
1、创造性地吸收并革新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的 建筑元素。 2、创造性地吸收运用西方古典建筑的元素。 3、创造性地因地制宜来建造。 4、创造性地吸收运用南洋的建筑元素。
改造闽南大屋顶双曲燕尾脊为 三曲燕尾脊、六曲燕尾脊。
改造闽南红砖民居“镜面墙”
燕尾脊
马鞍脊
改造马鞍脊
把闽南和欧洲古老的出砖入石建 筑方法发扬到了极致
攒尖顶、歇山顶
庑殿顶、歇山顶
西洋墙身,拱门、圆柱、连廊、
这些建筑多呈“一字式”,有拱券外廊,以利 于通风、采光和避雨;大都“依山傍海,就势而 筑”。
创
嘉造
庚性
风的
格建
建筑
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
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含图)嘉庚风格的历史建筑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
这种风格前后经历了全面西方样式向富有闽南特色地域建筑样式的转变,直至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新奇的建筑形态。
这就是注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式样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
在2001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
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
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
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规模及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校区建筑:位于龙海市港尾镇与厦大本部隔海相望的校区,其规划与建设,在建筑理念的传承和建筑风格的发扬上,也始终散发着嘉庚建筑的独特魅力。
主楼群又一次以“一主四从”的形式“一”字形朝东构筑,五幢楼之间有连廊贯通,使楼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其他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建筑造型,从红砖粉墙、山墙坡顶、拱券连廊,到细部线角、色彩妆饰,既承袭嘉庚建筑的风格,又展示着自己的鲜明个性。
嘉庚建筑是嘉庚先生个人的审美品位与当地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筛选而达成的中西结合的成功例。
访问过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厦大之美,全国之最”。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大师从周教授著文盛称嘉庚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
专家的高度评价,也足以证明在特定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嘉庚建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1. 群贤楼群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建的。
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
楼群兴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这是大学的首批校舍。
百年厦大,别样景观——厦门大学校园景观探析
厦大素有“中国最美校园”之称,其校园景观别具一格,融山水为一体,集花草于一身,体现出人文关怀,又具有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
最美校园,百年华诞。
时值厦大建校百年之际,笔者以厦大主校区思明校区(见图1)为例,探析厦大的别样景观。
2厦大总体景观影响因素校园景观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从自然因素到人为因素都会对景观造成影响,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可以产生别具一格的景观效果[2]。
厦大总体景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场地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厦大独特的景观风格。
2.1场地因素2.1.1气候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一座海港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同时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其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多雨多光照。
气候影响着植被,厦大校园景观植物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植物为主,植被影响着校园景观设计。
气候同时也影响建筑特点和空间构成,建筑多外廊空间,既可遮风挡雨,又能保证采光通风[3]。
2.1.2环境厦大位于厦门岛西部五老峰下,如珍珠翡翠般镶嵌于鹭岛之西,面朝大海,背倚青山,坐拥山海风景之秀美,是典型的山水校园,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负阴抱阳”的建筑理念。
摘要 厦门大学素有“中国最美校园”之称,是国内少有的山水校园,其校园景观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厦门大学校园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然发展出其特有的校园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其景观进行探析,对校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厦门大学;校园景观;山水校园;百年校园;嘉庚风格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2.09.36Abstract Xiamen University is known as “the most beautifulcampus in China” and is a rare landscape campus in China. Its campus landscape has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region. After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the campus of Xiamen University has developed its unique campus features, which have extremely high artistic value. The paper analyzes its landscape, which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ampus landscape design.Key words Xiamen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landscape campus; century-old campus; Jiageng style1引言厦门大学(以下简称“厦大”)坐落于东海之滨,鹭岛之南,面朝大海,背靠五老峰,是一座背山面海的山水校园,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厦门嘉庚风貌建筑研究
厦门嘉庚风貌建筑研究厦门双十中学王希高阳指导教师:连枫新闻背景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是20世纪上半叶的产物,是厦门大学最具魅力的特征之一,以其中西合璧、古朴大气、庄重恢弘和浓郁的闽南地域特点而深受建筑界同行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近日厦门大学决定将为校园内的十五幢具有嘉庚风格的历史建筑申报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十五幢建筑分别是:群贤楼群5幢(包括囊萤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映雪楼)、建南楼群(包括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会堂、南光楼、成智楼)、芙蓉一、芙蓉二、芙蓉三、芙蓉四和人类学博物馆。
序言建筑是人类不朽的骨架和灵魂,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建筑是必然而固有的文化,更是艺术的外延。
嘉庚建筑,作为厦门四大建筑之一,与它的创建者陈嘉庚先生一同在厦门的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页篇章。
并且同陈嘉庚的人格精神一样,经过时光的润饰,越发显出它崇高的内涵。
从它们身上,我们发掘着着过去,我们记录着现在,我们亦可以从这一砖一瓦中看到未来。
时间终归是公正的,在陈嘉庚先生挚爱的这片土地上,建筑散发着它独有的光彩,人性的美与灵魂的崇高也将承载于建筑之中精深博大……厦大嘉庚建筑群漫步厦大校园,沐浴在透过高大的凤凰木洒下的阳光中,穿梭于鳞次栉比的嘉庚建筑,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当年满怀憧憬求学于此的少年也已年过古稀,惟有别具一格的教学楼在经历了时间的摩挲后愈显它的光辉。
厦门大学中的嘉庚建筑主要包括了群贤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建南楼群。
三者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构成了具有整体美感的建筑组群。
群贤楼群寓意“群贤毕至”的群贤楼群,是最早建设的嘉庚风格楼群建筑。
“一主四从”的五幢楼“一”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演武场上,具有巨大的张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主楼群贤楼与左右两边的同安楼、集美楼是外廊式建筑,东端的映雪楼和西端的囊萤楼属内廊式结构。
五幢楼的内廊形成一条几百米长的廊道。
中央主楼的屋顶采用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
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
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
这种风格前后经历了全面西方样式向富有闽南特色地域建筑样式的转变,直至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新奇的建筑形态。
这就是注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式样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
在2001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
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
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
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规模及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漳州校区建筑:位于龙海市港尾镇与厦大本部隔海相望的漳州校区,其规划与建设,在建筑理念的传承和建筑风格的发扬上,也始终散发着嘉庚建筑的独特魅力。
主楼群又一次以“一主四从”的形式“一”字形朝东构筑,五幢楼之间有连廊贯通,使楼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其他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建筑造型,从红砖粉墙、山墙坡顶、拱券连廊,到细部线角、色彩妆饰,既承袭嘉庚建筑的风格,又展示着自己的鲜明个性。
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个人的审美品位与当地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筛选而达成的中西结合的成功范例。
访问过厦门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厦大之美,全国之最”。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陈从周教授著文盛称嘉庚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
专家的高度评价,也足以证明在特定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嘉庚建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建的。
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
楼群兴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这是厦门大学的首批校舍。
群贤楼群动工兴建时,为了表达陈嘉庚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特地选择5月9日(即国耻纪念日)作为校舍奠基日。
厦门大学嘉庚广场之空间评价
厦门大学嘉庚广场之空间评价作者:刘珊珊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16期摘要:本文从厦门大学嘉庚广场的空间实际出发,通过调查了解嘉庚广场的空间特点,并依此做出评价。
希望能为今后高校广场空间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字:厦门大学;嘉庚广场;空间;评价大学校园中的广场、绿地和道路组成校园外部空间,是师生日常生活、学习与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环境,也是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景观设计系教授克莱尔?库拍?马库斯,是最早研究校园开放空间的学者之一。
他把“校園户外空间”定义为“学校内服务于步行穿越、学习、休息和交往等功能的各类软质和硬质景观”。
校园广场的主要功能是:以空间的形式组合周围的建筑物,使其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并提供开阔的空间,更好的展示建筑的形象;丰富多彩、亲切宜人的广场则富有凝聚力,吸引师生们停驻、休憩、开展课余活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信息交流。
嘉庚广场作为厦门大学行政教学区的中心广场,能够较好的体现校园内的外部空间现状,下文将以嘉庚广场为例进行分析评价。
一、嘉庚广场的空间特点1.开放型校园中心广场作为厦门大学标志性建筑的嘉庚楼群,嘉庚广场是校园内的窗口广场,加之校园主干道与嘉庚广场有所重合,便形成了一个人流、车流密集的外向型校园中心广场。
嘉庚广场不仅仅是嘉庚楼群的一个空间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和社会交流的场所,从深一层的含义来说,它也是学校与城市的过渡空间。
(图1)2.具有层次性的建筑空间人在广场中的活动是多层次的,因此广场的设计只有注意了空间的层次性才能满足师生的活动需求。
广场中如果设计有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空间等,容纳多种活动,这样就容易吸引更多的人来广场,形成交流空间。
嘉庚广场具有较好的空间层次性。
(图2)主楼两侧的长廊由建筑遮挡,形成半私密的交流空间;主楼前的平台两侧有被廊柱围合的私密空间;主楼前的成片阶梯,配合景观小品成为半开放公共空间,开阔的广场延伸至芙蓉湖边的升旗台,则是完全开放的公共空间。
浅论陈嘉庚风格建筑的形成
浅论陈嘉庚风格建筑的形成韩林前言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是世界著名的园林建筑家。
1984年7月11日《厦门日报》发表陈从周的文章《卓越的建筑家——陈嘉庚先生》。
陈教授对陈嘉庚风格建筑予以极高的评价;呼吁厦门人民对陈嘉庚建筑风格与建筑思想开展研究,肯定他在我国建筑史与文化史上的贡献。
20年过去了,厦门在这方面的研究似乎尚未开展;或者是有了研究成果而没有广泛宣传;以至在书籍报刊中,在导游员介绍中,不但没有对陈嘉庚风格建筑的认真评析,反而有许多与事实不符的说法。
我住在集美,几乎每天经过南薰楼、道南楼,真是千看不厌、万看不厌,愈看愈美。
我在全国各地见过很多中西结合的楼房,没有一座能象南薰楼、道南楼这样,有令人亲近的美感。
我做过十年导游,陪同过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文化层次的游客参观集美,面对南薰楼、道南楼,他们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一切激起我认识陈嘉庚风格建筑的兴趣和责任感。
十几年的积累,逐渐有些心得。
写出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供一些真实情况,使人们对陈嘉庚风格有个基本认识;二是抛砖引玉,希望引发建筑家、美学家对陈嘉庚风格建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什么是陈嘉庚风格建筑陈嘉庚风格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主持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建设期间形成的一种形式独特的建筑。
它体现了陈嘉庚的建筑思想、审美情趣和对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技艺的独特运用能力,它是陈嘉庚爱国爱乡,既尊重民族传统又欢迎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在建筑上的体现。
它的结构特点是,有闽南特色的中西合壁、古今相融。
它的性格特点是,开朗、稳重、朝气蓬勃。
现在,我们以道南楼为例,简单说明这个特点。
道南楼高5-7层。
主体以砖石墙承重,有西方特色。
顶层是中国宫殿型式,但是,它的梁、柱、斗栱、平座等承重构件是钢筋混凝土制作。
隐退于廊内的墙面是地道的闽南红砖工艺;突出于廊外的石墙是纯粹的西方风味。
从立面看,以重檐歇山顶为中心,两侧高低错落,严格对称,体现中国的主从有序观念;从平面看,方圆相间,凹凸变化,体现西方的自由思想。
厦门大学标志性建筑.doc
厦门大学标志性建筑厦门大学标志性建筑有哪些呢?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
这种风格前后经历了全面西方样式向富有闽南特色地域建筑样式的转变,直至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新奇的建筑形态。
这就是注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式样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
在2001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
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ldquo;一主四从rdquo;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
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
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规模及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漳州校区建筑:位于龙海市港尾镇与厦大本部隔海相望的漳州校区,其规划与建设,在建筑理念的传承和建筑风格的发扬上,也始终散发着嘉庚建筑的独特魅力。
主楼群又一次以ldquo;一主四从rdquo;的形式ldquo;一rdquo;字形朝东构筑,五幢楼之间有连廊贯通,使楼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其他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建筑造型,从红砖粉墙、山墙坡顶、拱券连廊,到细部线角、色彩妆饰,既承袭嘉庚建筑的风格,又展示着自己的鲜明个性。
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个人的审美品位与当地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筛选而达成的中西结合的成功范例。
访问过厦门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ldquo;厦大之美,全国之最rdquo;。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陈从周教授著文盛称嘉庚建筑ldquo;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rdquo;。
专家的高度评价,也足以证明在特定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嘉庚建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
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摘要:文章通过对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体量、屋顶、空间、细节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讨论,指出其在设计上对“嘉庚建筑”风格的突破和对厦门大学校园环境的贡献。
这种基于当地传统与环境的设计方式值得当代设计师思考。
关键词:嘉庚建筑;传统符号;解构;重建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嘉庚建筑”是对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学校内建筑样式的一个统称。
其建筑呈现出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等;其空间结构上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常采用“一主四从”的组团结构,即以上楼为中心,其它四幢从楼沿两侧对称“一字”排开,主楼以中式风格为主,从楼以西式风格为主;在选材用工上“凡本地可取之物料,宜尽先取本地生产之物为至要”。
“嘉庚建筑”作为“穿西装戴斗笠”的中国固有式先声,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特征,也深受闽南人民喜爱。
作为“嘉庚建筑”典范的厦门大学,在校园建设中也一直秉承这一风格。
作为校园重点建筑,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却在设计中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对“嘉庚建筑”进行了现代性的突破。
1.1 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厦门大学厦门校区中心区域内,位于芙蓉湖之南畔,毗邻颂恩楼,周边多为厦门大学重要建筑。
建筑的主要功能为为厦门大学提供大型学术报告与文化艺术展览的场所,该中心内有915座的大型报告厅,同时兼作数字电影厅,一个508座音乐厅,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大型展厅,以及若干会议场所。
建筑总占地面积13609.5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252.55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471.885平方米,建筑密度39.9%,容积率1.06。
建筑于2006年8月开工,2011年4月落成投入使用。
本建筑设计者为罗林,罗林为1956年生人,现任厦门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厦门市重点工程厦门白鹭女神广场、福建省重点工程福建省国宾馆、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主楼群,以及厦门大学国际会议中心等。
嘉庚风格的集美学村
嘉庚风格的集美学村厦门集美学村,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缩影,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专院校,样样齐全。
学村的建筑风格,则体现“嘉庚风格”的建筑风貌,独树一帜。
嘉庚建筑风格特点嘉庚风格概而言之有四:一是校址选择于风景优美的“闽南大陆南端临海小岗”的郑成功遗址延平故垒一带;厦门大学也是选址厦门岛南端海边郑成功的演武厅演武池一带。
集美大会堂命名为“福南”,厦门大学大会堂命名为“建南”,合起来就是“福建南部”,象征福建闽南教育基地之意。
选址于“延平故垒”,陈嘉庚认为,“颇表示我汉族独立精神,故保存之,以示后生纪念。
”学习民族英雄郑成功敢与西方扩张主义相抗衡,并取得胜利的精神。
二是以我国民族传统建筑为主,吸收西方建筑精华,精心设计和建造每一幢房子。
正如嘉庚先生所讲:“采取古今、中西结合,既能保持民族特色,造价也便宜,同时较实用。
”三是注重地方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发挥地方匠工的优势,形成集美学村和厦大地方建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对花岗石石材的应用,利用本地粘土与砖瓦厂挂钩生产釉面红砖,特别是规格统一的橙色带滑面的大片瓦,人称“嘉庚瓦”。
四是注重建筑的文化内涵,正如陈丛周教授所指出的:“陈嘉庚先生思想和艺术境界的主导构思是乡情、国思跃然其建筑物上。
”如“南薰楼”之命名,取自虞舜时南风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氏之愠兮”,以示嘉庚先生一生兴学造就后代的心愿。
又如“集美纪念碑”碑高28米,象征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间的28年艰苦奋斗,前赴后继,才取得胜利的今天。
乘船进厦门港,厦大体育场上一排以建南大会堂为主体的五幢建筑物,立显眼前,给人以繁荣昌盛之感。
同样地,站在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厦门大桥上俯瞰集美学村,那龙舟池畔和池心,建有“建明”、“南辉”和“左、右、逢、源”的七座古色古香、典雅别致的楼台房阁,突显民族风格。
池畔顺山坡斜度而筑,共4排16座的红色瓦顶和米黄色的“南侨群楼”,群立于翠林葵叶之中。
厦门大学嘉庚风格建筑特征与分析
( 第 14期 ) 总 0 20 0 7年 第 2期
福 建 建 筑 Vo l・1 4 0 No ・2 7 2 00
F i n Ar h tcur & Co sr c in uia c ie t e n tu to
厦 门大 学 嘉庚 风 格 建 筑 特 征 与 分 析
文章编号 : o 1 4—6 3 {0 7 0 0 1 0 0 15 20 }2— 0 5— 2
T e F a u e a d An lz fJa e g S yeBu li go a e ie st h e t r n ay eo ig n t l i n fXim n Un v ri d y
张 燕来 ( 同济 大 学 建 筑 城 规学 院 ) 摘 要 : 门大 学 嘉 庚 风 格 的校 园建 筑具 有 独 特 的 建 筑 特 征 和 空 间形 态 , 章 从 整体 布局 、 面 构 成 、 料细 部 等 层次 对 这 种 嘉 庚 厦 文 平 材
风 格 的校 园 建 筑 的 特 征 和 形 态 进 行 了理 论 分 析 。 关 键 词 :嘉 庚 风 格 筑特 征 中图分 类号 :u一8 T 6 形 态 分 析 文献标识码 : A
一
外廊 ( 通风 、 采光 、 避雨 )单 廊的廊宽 一般在 2米 以上 。从 功 ,
能 来看 , 每个 空 间都有 良好 的通风 和采光 , 筑功能 纯粹单 建
一
,
不设盥洗和卫生空 间等其 他设施 。建 筑开 间整齐而有 规
4 立 面 形 式 、 立面形式古今 、 中西结合 。最常 用的是屋 体西式 、 屋面 中
、
嘉庚 风 格建 筑特 征
律, 结构合理 , 工方便。 施
陈嘉 庚先生不是建筑师 , 然而 , 他设计 与兴 建的建筑 却始 终体 现着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 1 整体原 则 、 实用 的原则 、 经济的原则 、 通与发展 的原 则。 变
嘉庚建筑作文
作文:嘉庚建筑
题目"嘉庚建筑"引发了我对这个题目的思考。
下面是我对这个题目的一些描述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写一篇作文。
嘉庚建筑
嘉庚建筑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
传统与现代结合
嘉庚建筑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它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如斗拱、飞檐等,同时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元素,如玻璃幕墙、钢结构等。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嘉庚建筑在外观和功能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艺术与实用兼顾
嘉庚建筑注重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兼顾。
它不仅追求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性,还注重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
嘉庚建筑的设计考虑了人们的使用需求和舒适感,使建筑既美观又实用。
独特的造型和细节
嘉庚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细节而闻名。
它的建筑造型独特,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动感和活力。
同时,嘉庚建筑注重细节的处理,如雕花、壁画等,使建筑更加精致和美观。
文化传承与创新
嘉庚建筑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具有创新精神。
它保留了传统建筑的文化元素和特色,如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
同时,嘉庚建筑也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展现了创新的一面。
结语
嘉庚建筑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
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艺术与实用的兼顾、独特的造型和细节,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嘉庚建筑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希望以上的观点和描述能帮助你进行关于嘉庚建筑的作文的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论厦大校园嘉庚风格建筑的特征
[ 作者:学校办公室蔡虎堂| 点击数:2172 | 更新时间:2007-5-21 ]
校园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校风貌的重要标识。
厦门大学历经八十多载风雨,逐步形成了以群贤、建南、芙蓉等楼群为代表的“嘉庚风格”校园建筑,它们既蕴涵着强烈的乡土情结和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又体现着因地制宜的建筑构思和多元融合的创新精神。
这些中西合璧、恢弘大气的建筑样式一直备受各方赞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一个典范。
为此厦大“嘉庚风格”校园建筑继2005年5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2006年6月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切都使得厦门大学这颗镶嵌在中国东南沿海之滨的晶莹明珠,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总体来说,厦大嘉庚风格的建筑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鲜明的地域特色。
厦门大学地处闽南地区,而作为校园建筑方案的实际指导者和设计者的陈嘉庚先生本身就是在厦门集美出生长大的,所以他的建筑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闽南建筑风格的影响。
首先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他充分利用有地方特色的材料作为校舍建设之材。
嘉庚风格建筑群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所用材料是以闽南当地的青石花岗岩为主,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前的建筑,这样使得建筑群不仅给人以素雅美观与坚固大气之感,又体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另外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嘉庚瓦的发明。
这种橙色带釉面的大瓦片是嘉庚先生利用当地材料,按照自己的要求让附近龙海等地的砖瓦厂生产的。
这种橙色瓦做屋面或装饰,配上清水花岗岩的墙壁和周围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就显得格外和谐;其次在设计上,嘉庚先生把闽南大厝红砖文化运用到建筑物具体设计上,如建筑物里的地板用有着浓厚闽南地方特色的红地板砖铺成,这样的设计使整个校园都洋溢着浓郁的地方文化韵味。
最后,在工匠选用上,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工程,嘉庚先生都坚持任用地方的建筑工匠,发挥地方能工巧匠的积极性、创造性,运用地方传统工艺砌筑,可以说嘉庚风格建筑是嘉庚先生的建筑理念和当地建筑工匠技术碰撞的成果,由此使地方建筑风格深深蕴含在每一座建筑里。
2.巧妙的中西文化合璧。
嘉庚先生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7岁远渡外洋后,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建筑上他博采中西文化、古今文化之众长,形成中西合璧、古今合璧的风格。
最为明显的标识是他用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屋顶,设计起翘的飞檐并以红色为主色调的斜屋顶,配上西式的花岗岩大屋面、拱劵及廊柱等,被人雅称为“穿西装,戴斗笠”。
这样的格局使整个建筑群在依绿山、面碧海的环境里,典雅而庄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南大礼堂。
中西合璧的特点同样体现在建筑方位布局上。
这主要以建在演武场上的群贤楼群为代表。
群贤楼群总体布局采用非合院式的、无内庭院的一字形横向排列,体现了西式建筑所长,但在楼群具体设计上比如一主四从轴线式对称布局上却又是以中式为主,并且以闽式重檐“三川脊”歇山顶的群贤为首的集美、同安中间三座为中式,两端囊萤、映雪两座为西式的哥特式橙色嘉庚瓦尖屋面,体现了中西文化辉映之特色。
另外,在各建筑名字的启用上,无论是中式的、西式的,还是中西结合式的建筑,嘉庚先生都采用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词语为之命名,如出自《荀子》中的“群贤”,出自《尚友录》的“映雪”,出自《晋书》中的“囊萤”,出自《礼记》中的“笃行”、“博学”等等。
3.强烈的时代特点。
厦门大学所在的厦门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中国最早列入经济特区的四座城市之一,这种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沿海城市的特有环境使得厦门大学办学很早就体现出了较强的开放性,表现在校园建设上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广大海内外校友和各界贤达在嘉庚精神的感召下,慷慨捐资,捐助厦门大学兴建了一大批重要的建筑,如逸夫楼、克立楼、建文楼、亦玄馆等。
这些建筑一方面保持了嘉庚建筑风格,一方面又深深体现着时代的特色,这其中以2001年竣工的被誉为学校跨世纪发展战略性、标志性建筑的嘉庚楼群为代表,其时代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空间上。
嘉庚楼群从高度和总面积都远远超过了群贤楼群、建南楼群等。
主楼颂恩楼高21层,建筑面积210000平方米,呈正方形并以富有闽南传统韵味的四坡锥体顶收势,重檐错落,楼栏悬空,给人以巍然耸立、气凌云霄之感。
其余“四从”保欣丽英楼、成枫楼、祖营楼及钟铭选楼均有六层,建筑面积均为6500平方米。
其二,材料上。
主楼部分局部玻璃幕墙、金属材料及其它现代工艺材料的采用更是体现出现代化的气息。
其三,室外布局上。
在室内外环境处理上引入了一个大台阶,这样既联系了室内外的空间,又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理想场所。
同时立体化的中心广场亦丰富了视觉,某种意义上是较有特色的上弦场大台阶的延续。
台阶下是一个临芙蓉湖的广场,广场临湖边缘做成弧形台阶迭落湖面,使广场与湖面完美衔接,而临水弧形台阶内半圆形广场上布置了八块契形巨石,刻着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样的布局使人一走出大楼便有一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而走到临湖的台阶上又令人滋生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可以说,嘉庚楼群在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方面做出了不错的榜样,为此漳州校区建筑群的设计就以此为范,建设出了又一组让人赞叹不已的嘉庚楼群式建筑。
4.良好的生态性。
生态建筑是现代建筑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革命。
厦门大学是一座背山面海的海滨型校园,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她在建设生态型大学的过程中具有先天的优越条件,而这一点在嘉庚先生开始兴建学校时就注意到了。
如他在选择校址时所言:“校址当以厦门为最宜,而厦门地方尤以演武场附近山麓最佳,背山面海,坐北向南,风景秀美,地场广大”。
又说:“演武场地界面积约二百余亩,下系沙质,雨季不湿,平坦坚实,细草如毡”。
这些言论都体现出了嘉庚先生生态性建校的思想。
综观厦大校园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群,其生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一”字型格局的运用。
这种格局是嘉庚先生生态建筑思想最杰出的体现。
按照美国建筑师墨菲的设计方案群贤楼群为“品”字型。
经过周密考虑,嘉庚先生毅然修改这种“不失美观”的布局设计,将其改为“一”字型,不但更加壮观美丽,而且体现出陈嘉庚在建筑构思上把现实与长远紧密结合及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使建筑物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正如他所言:“弟意建筑厦大校舍之最重要不出三事第一件就是地位之安排,因关于美术上之重要及将来之扩充也。
其次就是间格(隔)与光线……第三件便是外观……。
”这种格局不但给人以壮观之美,而且节约了土地,光线、通风都是较好的,所以以后的建筑群比如建南建筑群、芙蓉宿舍建筑群、嘉庚楼群以及漳州校区主楼群等都继承了这一嘉庚建筑的优良传统。
其二,伟大的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座建筑的设计必须和当地的环境气候相结合。
在这方面,嘉庚风格的建筑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连廊”和“外廊”的设计运用上。
“连廊”以“一主四从”的群贤建筑群、嘉庚楼群和漳州校区的主楼群为代表。
这种“连廊”的设计不仅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气势,而且也适应厦门地区亚热带气温偏高、湿热、有时多雨的气候特点,可以遮风挡雨,不畏日晒,可谓全天候式的走廊。
不仅如此,在学生宿舍和单身教工宿舍的设计上,又采用“外廊”式的结构,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学生平时的交流,也有利于建筑物更好的采光通风。
其三,在建筑材料选择上,也充分体现了生态的节约性。
嘉庚建筑的材料很多是就地取材的。
比如所用的石材是厦门本地和附近地方出产的,本地石材的采用不仅节约了建筑成本,而且这种石材非常坚固亦美观。
还有“嘉庚瓦”,由于它具备抗风力强,隔热、保温性能好
的特点,再加上由于表面有些釉面,也不易老化,抗衰老性不错,砌筑过程也不复杂,操作简便,造价也比琉璃瓦便宜,特别适合当地的环境,因此很快就流行于厦门地区,并被誉为“嘉庚瓦”,简称“庚瓦”。
厦门大学校园拥有一种独特的美,这其中嘉庚风格的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都是嘉庚先生在创建厦大过程中,对校园建设苦心经营,周密考虑,独特构思才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今天我们学习和总结他的建筑思想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他的优秀的建筑思想,有利于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我们通过这“石头(或木头)写成的史书”,“凝固的乐章”来传承厦大的精神,厦大的文脉,以使我们的精神和文脉代代永驻每个厦大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