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引起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2468例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发生13例骨科Ⅰ类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53%,2012年感染率为0.59%,2013年感染率为0.47%。
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受伤程度等密切相关,因此对手术患者手术期间各个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规范手术制度管理以及制定相关的督促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洗手自觉性,是防止骨科手术位置感染的有效措施,而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是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有效途径。
标签:骨科手术;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因素分析;对策;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手术时间;感染率;手术室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是骨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了解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积极的预防错施,降低感染率,笔者进行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骨科一类手术的目标性监测,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骨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1.2调查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骨外科全部Ⅰ类切口的手术进行统计,共为2468例,其中13例手术切口感染,查阅相关资料,如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月份、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的用药等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及总结。
2结果与分析
2.1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年龄、行手术治疗的月份合切口感染的关系
2.2手术时切口暴露的时间合感染关系密切,13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最长4.0h,最短30min。
3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引起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很多,现就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相应预防对策总结如下:
3.1实施手术的月份本调查发现,在1年之中夏季温度过高是进行手术后伤口感染率较高的原因,所以伤口感染要想到各个月份的影响,在给患者手术的时候应选择最佳的手术时间,择期手术应错开夏季高温时段,病室冷气充裕,医生加强伤口的换药消毒。
3.2患者的年龄及身体情况本次调查中年龄偏大的伤口感染率较高,年龄偏低的患者术后伤口基本是零感染,这与机体老化,活动量减少,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偏弱,切口的愈合效果比较差,因此是术后伤口感染的高发群体。
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期间应增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安排营养充足的饮食,确保充足的睡眠,与此同时指导患者手术后加强身体功能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有基础疾病的及时治疗,保证患者安全。
3.3实施手术时间的长短从表2中可以看出,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率越高。
这是因为手术时间越长,患者机体创伤面积就越大,同时切口暴露时间长,细菌容易在伤口定植造成感染。
因此减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医护人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医生的手术时的操作技能,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粗暴的动作,减少伤口出血以及术野暴露的时间,手术时间若超过4h或者是手套严重的污染及破裂时应立刻更换手套。
3.4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医院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因为广谱高效抗菌药物的增多,药源丰富和使用方便,使一些医师对用药指征掌握不严,出现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无论是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手术,手术前到伤口拆线期间都全程联合采用抗生素的静脉注入,并且安排常规用药,医者把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大多归责于手术中抗生素的用量不够,对于使用抗生素不当所带来的不良结果缺乏认识,对预防感染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够重视,而盲目地纳入抗生素能使人体正常的菌群失调,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引起病菌耐药性增强,细菌侵入人体导致伤口感染。
这就要求医生对于围手术期间的用药安排引起重视,必须严格的按照卫生部门公布的抗菌药品的使用规范执行,手术前0.5~2h预防性的采用抗生素,手术时间超过4h时,术中加用一次,手术后抗生素的采用不能超过24h。
3.5手术室的规范管理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间的环境和手术室管理也紧密相关,骨科手术应当安排特用的层流手术室,术前启用层流1h以上,控制手术期间人员的数量,尽量避免人员的走动,减少灰尘飞扬,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应严格的按照外科洗手规范按规定洗手、消毒,防止医护人员携带病原微生物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正确的外科洗手,外科洗手能够完全的清除手部皮肤的暂住菌体及常住菌体。
如今碘伏洗手法为最普遍的洗手方法,但是应当注意洗手时需洗至肘关节之上5cm处,洗手的整个过程不得少于5min,确保双手不低于肘部,减免污染。
定时监测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手指携带细菌数量,应不超过5CFU/cm2。
做好手术中无菌技术的管理,严格的按照规定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要求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过硬的基本功,严格督促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状况,严格的执行骨科手术范围的皮肤消毒,手术伤口由内而外进行消毒,感染切口由外而内的进行消毒,手术位置的消毒范围在15~20cm,注意保护切口,手术区域的皮肤粘贴无菌薄膜,防止皮
肤上尚存的细菌在术中进入切口,手术器械和植入物统一送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消毒灭菌合格后才能使用,植入物须做好生物监测。
骨科手术在开始前大多要手法复位,X线照片,手术护士要严格掌握开启器械包的时间,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时做到得心应手,稳,准,轻,快,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
并且保持手术台上器械无血迹,并擦拭干净,而且采用器械分开放置,并用无菌盖好备用。
3.6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术前准备主要包括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疾病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疾病及手术的宣教,鼓励患者表达对手术的焦虑、感受或疑问,并给予支持和疏导;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出色地完成手术,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术后管理包括进行规范的术后评估,制定及实施术后治疗及康复计划,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
手术医生在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切口情况以及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严格的按照換药操作的规程执行,对于能够传播感染的切口或者是皮肤感染的患者不应该在普通换药间进行换药,应该进行必要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在手术后检查伤体或者是处理患者切口时需洗手或者进行手消毒。
同时增强病室环境卫生的管理,定期通风,维持病房的卫生清洁,控制陪护人员的,减免污染物与切口的接触,防止感染。
3.7提高防护感染意识,加强学习和培训全院医护人员需有防感染意识,医院应当采取适当方式,调动在职医师预防感染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医院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道德观念和操作技术,医院还需对骨科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手术时伤口感染的知识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提升手术室参与人员法律方面的意识以及职业道德。
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感染方面的知识讲座以及进修训练课程,让预防医院感染的观念深深植入医务人员的心目中,且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管理理念用到日常工作中。
使其能够自觉的按照规范进行手术操作、加强手术操作的技巧,从而减少进行手术的时间;增强植入体以及手术器械的无菌化操作意识,对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分泌物、一次性医疗器械等医疗物品采取及时的采取措施;确定手术伤口的等级划分。
从而有效的控制骨科无菌手术间医院感染的发病几率。
3.8建立健全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和医院感染三级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的规范,参观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以及清洁卫生管理制度,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依据质量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应不断的采取一些改进的措施,使得质量监控有一定规范,使得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逐步由传统管理过渡到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伤口感染的发生。
将三级医院的管理制度落实,控制好医院感染,三级医院的管理包含了: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控感科以及院感委员会,逐层对感染进行控制,落实感染管理制度。
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带领下,设立院感办公室,调配专职人员,对手术室感染情况进行监督、监测及检查,提高感染管理的质量。
综上所述,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涉及各个环节,控制切口感染必须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患者免疫力的前提下加强各个环节的院内感染控制和目标性监测工作,才能有效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曲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364-366.
[2]宋昭君,张为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原因分析与对策[J].重庆医学:2011.40(35).363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