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提纲

1、简述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德国古典哲学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答: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强调自我、主观和心灵,反抗功利化和机械化的现实世界,追求“无限”和“永恒”,提供了理论依据。

2、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1、强调主观感情;

2、推崇想象力,崇尚中古风;

3、追求自由;

4、热爱自然。

3、熟悉英、德、法、美、俄等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答:(一)英国

先驱人物是罗伯特·彭斯和布莱克。

罗伯特·彭斯《彭斯诗集全集》布莱克《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

第一代浪漫主义的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古舟子咏》(《老水手》)和骚塞(真正开创英国浪漫主义潮流的三位诗人);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是拜伦、雪莱《西风颂》和济慈《夜莺颂》、《秋颂》、《希腊古瓮颂》

司各特(西方历史小说的创始人)《艾凡赫》

(二)法国

斯达尔夫人(“浪漫之母”)《论文学》和《论德国》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欧那尼》

早期的代表作家:

夏多布里昂《基督教的真谛》《阿达拉》《勒内》(《勒内》1802年是《阿达拉》的续篇,主人公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英雄”形象。《勒内》是“整整一代人的充满诗意的自传”。)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维尼《古今诗集》《命运集》

拉马丁《沉思集》

乔治·桑《玫瑰红与雪白》

(三)德国(是浪漫主义的诞生地(发源地))

“耶拿派”施莱格尔兄弟《雅典娜神殿》

诺瓦利斯《夜的颂歌》

海德尔堡派《隐士派》

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格林童话》

(四)俄国

茹科夫斯基《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抒情诗人”)

格(葛)雷《墓园哀歌》

普希金(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叶甫盖尼·奥涅金》

雷列耶夫(“十二月党”的杰出代表)《致宠臣》《沉思》《公民》(五)东欧

波兰:密茨(支)凯维奇诗剧《先人祭》长诗《塔杜施先生》

匈牙利:裴多斐《自由与爱情》

(六)美国

爱默生《散文集》(多为短小精悍的哲理小说)

梭罗《瓦尔登湖》

霍桑《红字》

麦尔维尔《白鲸》

爱伦·坡《黑猫》(西方侦探小说的始祖)

4、名词解释:湖畔派拜伦式英雄

答:湖畔派:指的是英国19世纪的三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从歌颂法国大革命到产生抵触情绪,蛰居到英国西北湖区,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村生活,开创了浪漫主义潮流。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提出了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点。这三位大诗人对自然的歌咏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拜伦式英雄:19世纪英国诗人拜伦所创作的一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有拜伦本人的思想个性气质。其雏形出现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主人公是孤独悲观、忧郁的形象;在“东方叙事诗”里这个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人公是倔强高傲、失望忧郁、与社会格格不入并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诗剧《该隐》和《曼弗雷德》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性格,主人公带有鲜明的无政府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5、简述拜伦式英雄的精神特征。

答:1、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2、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3、浪漫性。大都有热情奔放的爱情,充满感情,为爱复仇。

6、试析《唐璜》的思想内容。

答:1、通过早年的生活来戳穿虚伪道德,纯真的情欲苏醒了。

2、重点描写(揭示)现代文明外衣下的狠性。

3、返归自然的欢欣。

4、在欲海和血海中保持贞洁。(以上4点是上课笔记)

(或) 1、通过主人公的冒险足迹——海盗称霸的希腊岛屿、土耳其禁闱、俄罗斯宫廷及英国上流社会——揭示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封建专制的暴虐和社会道德的虚伪。

2、以英国社会为标本,讽刺它的各个方面。帝国屠杀恫吓世界,政府压迫盘剥国民;权贵跋扈,政治家撒谎;绅士老爷高视阔步,街头神女风尘飘荡;无行文人变节,唯心主义横行。

3、对不合理的婚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上流社会夫妇之间互相欺骗的现象进行揭露。

4、充满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

7、简述拜伦诗歌讽刺艺术的基本特点。

答:激情讽刺:作家对生活产生的一种振奋精神。

1、揭发性。揭露英国政府的残酷与腐败,社会关系的邪恶。

2、抨击性。抨击欧洲的反动势力,反暴君,反奴役。

8、请列举出雨果最主要的五部长篇小说。

答:《巴黎圣母院》(1831)

《悲惨世界》(1862)

《海上劳工》(1866)

《笑面人》(1869)

《九三年》(1874)

9、请以《悲惨世界》为例,分析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答:雨果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法律感化了恶魔般的罪恶的揭露,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都是基于他的宽恕、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这是贯穿全书的思想主线。也正是这种人道主义思想,促使作家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在这个问题上,雨果提出了三种回答。首先,他认为博爱、道德感化是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在作品中,雨果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米里哀主教的种种善行,把他描绘成为一个穿着宗教道袍的人道主义者。冉阿让正是在他的仁爱精神的感召下扭转了生命之舟的航向,成为一个博爱主义者,并以自己的义举感化了沙威。作者在此宣扬了仁慈、道德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次,雨果认为大兴福利事业是变革社会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他描写冉阿让成为富翁后,在小城大兴福利事业,竟然几乎使小城没有了剥削和压迫,变得繁荣而富足。再次,雨果并不绝对地反对暴力革命,所以他在作品中用很长的篇幅描绘人民起义和街垒战斗,把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视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有力手段,从而将小说的主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0、什么是美丑对照原则?请以《巴黎圣母院》为例,分析雨果作品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答:(1)1827年10月,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其内涵是:“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这条对照原则一直指导着雨果的文学创作。

(2)在《巴黎圣母院》中,善与恶、美与丑首先体现在人物身上:既体现在人物与人物之间,也体现在人物自身之中。①爱斯梅拉达:美的化身,外表和内心都美,与她所处的黑暗社会和遭受的巨大不幸形成对比。对弗比斯的一往情深与弗比斯的逢场作戏形成对比。又与她丝毫不察觉的加西莫多的爱恋形成对比。②弗比斯的美丑对比。③加西莫多的美丑对比。④加西莫多与弗罗洛的对比。(①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a、爱斯梅拉达的“奇美绝伦”与加西莫多的“奇丑无比”的对照。b、爱斯梅拉达的“美与善”与克洛德的“丑与恶”的对照。c、爱斯梅拉达的“高尚、忠贞不渝”与弗比斯的“卑劣、逢场作戏”的对照。d、爱斯梅拉达的“义重如山”与甘果瓦的“忘恩负义、助纣为虐”的对照。

E、克洛德的“道貌岸然、阴险毒辣,淫邪”与加西莫多的“粗俗真诚、高尚无私,忠贞”的对照。②a、加西莫多自身的对照:外丑内美;前凶恶愚顽,后劫法场,静心护卫。b、克洛德自身的对照:外表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衣冠禽兽。

c、弗比斯自身的对照:外表英俊,心灵丑陋,趣味低下。

其次,小说的情节结构与各类描写的对比。①情节上的对比:《巴黎圣母院》的情节由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先后五次遇险与得救、最后被害的曲折过程所构成,宗教盛会欢乐气氛开头的喜剧性场面与少女含冤惨死(屈死的凄凉情景)的悲剧性结局遥相呼应,所有情节都处在鲜明、强烈的对照之中。②各类描写的对比:a、场面上的对比:爱斯梅拉达、加西莫多与甘果瓦受审场面对比,隐修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